提示:點擊上方“新浪博客”查看更多精彩內容
?。髅耩I殍圖)
宋仁宗皇祐二年(1050年),已經62歲的范仲淹在杭州任上將近一年之久。一生跌宕起伏的范公,早已經過了耳順之年,他的身體狀況越來越差,在被貶饒州期間罹患的肺病,將他折磨得形容憔悴。杭州作為千古名都,也被譽為人間天堂。仁宗皇帝體貼老臣,將范仲淹安排在此地,也有讓他安心養(yǎng)病之意。然而,新年剛過沒多久,吳中地區(qū)就遭遇了罕見的大饑荒。根據(jù)相關史料可以推測出,從皇祐元年開始,到皇祐二年上半年,大宋很多地區(qū)都遭遇了旱災,好幾個月滴雨未下,饑荒蔓延了大半個中國,絕不僅僅是吳中地區(qū),很可能吳中地區(qū)饑荒很嚴重罷了。
?。嚸翊龜溃?br>
根據(jù)《續(xù)資治通鑒長編》記載:“皇祐二年春正月,癸卯,以歲饑,罷上元觀燈。”“三月,甲午,遣官祈雨。”“三月,乙亥,分遣朝臣詣天下名山大川祠廟祈雨?!庇纱丝芍?,仁宗皇帝因為天下大饑,連春節(jié)期間的元宵節(jié)的燈會都不舉辦了,在三月份連續(xù)兩次派遣官員到各地祈雨,可見當時的旱情有多么嚴重。而吳中地區(qū)更是赤地千里,禾苗干枯,人畜渴死,陳尸于道。面對如此嚴重的災情,朝廷下令,兩浙地區(qū)男女災民如果無法養(yǎng)活自己的孩子,就可以讓殷實人家收養(yǎng),但是以后不能再要回。
(《續(xù)資治通鑒長編》中記載的公元1050年北宋發(fā)生的大旱災)
而范仲淹知杭州,管轄的范圍就是浙西地區(qū),而吳中地區(qū),也就是今天的吳縣,在北宋時代屬于浙西管轄。范仲淹為官幾十年,救災賑災已經是家常便飯,面對吳中的災情,他立刻啟動應急機制,打開國家糧倉,同時讓災區(qū)的富戶商賈捐錢捐物,用來賑濟災民。但是,這些措施只是一時的應急之策,如果災民數(shù)量少,完全可以解決問題。但是吳中地區(qū)受災范圍很大,光靠被動救助方案是解決不了問題的。
?。ü糯贾荩?br>
既然被動救災措施只能維持一時,那只有開動腦筋,采取主動救災措施了。而這個措施一旦實施,將會全活數(shù)十萬災民,可謂居功甚偉。這個措施一旦實施,就開創(chuàng)了主動救災的先河,讓其他官員腦洞大開,連連稱妙,以后就成了救災慣例。而這個措施的發(fā)明,也真實反映了范仲淹不但懂政治、還懂文學,不但懂工程建設,還對經濟研究得如此之深。
那么,范仲淹采取的主動救災措施是什么呢?無他,就是讓吳中百姓使勁玩,可勁玩,玩得越開心越好。具體措施,北宋大科學家沈括在他的名著《夢溪筆談》里面,有過詳細記載:由于吳中百姓喜歡比賽舟船,并且愛作佛事,范仲淹就鼓勵民間多舉辦賽事,他每日帶著隨從出游,宴飲于西湖上。從春天到夏天,城中居民大規(guī)模結對出游,盡情游山逛水。范仲淹又召集各寺院住持僧人,告諭他們說:“災荒年間民工工價最低廉,寺院可以趁此時機大力興建土木工程。”于是各個寺院抓住這難得的時機,招攬流民過來做工,只給極少的工錢,提供一日三餐即可,很多饑餓的災民蜂擁而至,寺廟的興建工程干得如火如荼。而官府也借機翻修倉庫和官吏住舍,每天雇役一千多人。
?。ㄎ骱?br>
而民眾出游,就帶動了商業(yè)的復蘇,在比賽龍舟的現(xiàn)場,各種小販將琳瑯滿目的商品擺了出來任人選購,而游人們則吃喝玩樂購物,開心得不亦樂乎。主動救災政策一實施,效果立現(xiàn)。而被動救災措施也不能耽誤,由于杭州地區(qū)賑災的糧食不夠,商人們就開始哄抬物價,并且不斷囤積貨物,想發(fā)國難財。范仲淹一不做二不休,立刻想出了應對措施,他讓胥吏在兩浙地區(qū)以及附近災情比較輕的州縣張榜宣告:如今杭州地區(qū)的米價每斗一百八十文,想賺錢趕緊來!大肆宣傳這里物價騰飛。那些外地的商人們一看有利可圖,就組織大量的糧食運往了吳中災區(qū)。等無數(shù)的糧食輸送進來之后,市場杠桿就開始起作用了,居高不下的糧價立刻回落到了正常水平,不但解決了缺糧之苦,還順手狠狠打擊了那些妄圖屯糧發(fā)財?shù)募樯虃?。這一招可謂高明之極!
?。ǔ院韧鏄罚?br>
吳中地區(qū)的百姓們就這么可勁折騰玩了好幾個月,奇跡竟然發(fā)生了。在蔓延大半個中國的饑荒中,其他州郡的官員累得精疲力竭,灰頭土臉,治下的百姓還是死亡枕藉。而天天游宴、喝酒、吟詩、作賦、優(yōu)哉游哉的范知州,他下轄的浙西地區(qū),竟然再沒有餓死一個人。
但是,剛開始,對經濟一竅不通的朝廷官員根本無法理解范仲淹的舉動。那些肩負皇帝使命,在各大州郡監(jiān)察地方官員的循吏們,將一封封彈劾奏疏上報朝廷:“杭州知州范仲淹不體恤荒政,嬉戲游樂而無節(jié)制,寺廟、官府、私家大興土木,傷耗民間財力,請皇上將其罷黜!”
范仲淹不慌不忙,就自己草擬奏章,向朝廷解釋自己的行為,告訴仁宗皇帝和那些鼠目寸光的大臣們,杭州之所以飲宴和興造房舍的緣由,就是要調發(fā)有余的錢財,來救濟貧民。那些從事貿易、飲食行業(yè)的人,工匠、民夫,仰仗官府、私家養(yǎng)活的人,每天大概可達幾萬人。救濟災荒的措施,沒有比這一做法更好的了。
朝中百官此時才回過味來,連連稱贊此法甚妙,便開始大力推行到全國。在饑荒年份打開司農寺糧倉的糧食賑濟災民,募集民間財力為地方興利,作為一條法令強制實施。這種措施,既賑救了饑荒,又趁荒年替民間興利,可謂一舉多得。那么,這種主動救災措施是什么呢?其實就是我們非常熟悉的“以工代賑”救災法。
在北宋之前,有無官員想出過這類方法,不得而知,但是在北宋,范仲淹確確實實是想出該辦法的第一人,不止一本宋人筆記上記載此事,將其作為范文正公一項恢弘業(yè)績流傳至今。
宋仁宗皇祐三年(1051年),在杭州任上只待了一年多的范仲淹拖著病體,再次奔赴青州(如今的山東青州市),去接任即將離開的富弼。富弼治理青州長達四年時間,而從去年開始,此處也和杭州一樣,也在鬧大饑荒,光從河北地區(qū)涌來的災民就達三十萬人??梢娀实v二年那場饑荒確確實實蔓延到大宋很多地區(qū)。富弼屬于政治型人才,治國很有一套,治理地方更是小菜一碟。他面對蜂擁而至的數(shù)十萬災民,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來賑災,主要包括:廣征廬舍,安置災民;籌募義糧,分賑流民;招募流民,充實軍隊。經過努力,災情得到了極大緩解,救活災民上百萬人。
而范仲淹來繼任的時候,青州的災情并未完全消除,缺衣少食還是常態(tài)。即便如此,青州地區(qū)的百姓賦稅一點都沒減少。不但沒減少,以前為害百姓甚苦的長途轉運交納公糧的措施依舊沒有改變。這個令人怨聲載道的政策叫“支移”。那么這個害人的政策到底壞在哪里?北宋朝廷規(guī)定,青州的百姓交納公糧的時候,要自己拉著車、載著糧去往300公里遠的博州市(今山東聊城),因為那里是一個國家定點繳納賦稅的地方。可想而知,即使是交通發(fā)達的今天,300公里也是一個很長的空間距離,而在那個沒有柏油路、沒有汽車、全憑畜力和人力拉車的古代,百姓交這一趟公糧該有多么辛苦!往往一家老少往返一趟,少則十數(shù)日,多則一個月。不但長途跋涉、風餐露宿,還特別耽誤農時,讓百姓們叫苦不迭。
范仲淹到任之后的第一件事就是體察民情,老百姓們就將這個“支移”惡政造成的不便向知州大人申訴了一番。范仲淹見多識廣,也早就對“支移”政策頗有微詞,但是實施了幾十年的辦法,也不可能說取消就取消,只能采取應對措施了。范仲淹很快想出了一個辦法,可以解決百姓長途輸運之苦。他給博州知州修書一封,希望可以派人在博州當?shù)刭徺I糧食,用來繳納青州的公糧。博州知州同意了。范仲淹便派遣手下到了博州,沿街張貼告示,告訴附近居民,官府愿意用高出當?shù)丶Z價一倍的價格購買糧食。同時,也張榜告訴青州的百姓,希望大家按照正常年份的糧價,將該繳納的公糧折成錢款交給官府,就可以不用長途交納公糧了。百姓聞聽,大喜過望,很快就將錢款交齊。范仲淹派人帶著錢款趕到博州,那里已經匯集了很多糧商,提供的糧食足夠繳納整個青州百姓的公糧。并且由于糧食涌入,糧價很快下跌,官府將青州的公糧繳完之后,還剩下數(shù)千緡的錢款,按照比例分發(fā)給了百姓,這種情況在以前從來沒有過。以前官府繳納完公糧之后,錢款也有剩余,稱之為“羨余”,官員都是將錢財如數(shù)上交給朝廷,以博取皇帝好感,為自己升官發(fā)財鋪路。而范仲淹卻將這些錢如數(shù)還給百姓,當然感動了整個青州城。當?shù)匕傩崭卸鞔鞯?,為范仲淹塑像建立生祠以資紀念。以上事跡,在宋人范鎮(zhèn)撰寫的《東齋記事》里面有相關記載。
范仲淹惠民政策數(shù)不勝數(shù),每到一方總會被萬人紀念,這就是民心的力量。讓我們用范公的幾句詩結束本章吧:“身甘一枝巢,心苦千仞翔。志意茍?zhí)烀?,富貴非我望。寸懷如春風,思與天下芳?!眽言?,范文正公!
文 | 天津王麟 科幻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