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術內容】
在治療過敏性紫癜性腎炎的臨床實踐中總結出了8個證型和11種治法。
(1)8個證型:風熱夾瘀型;里熱熾盛、血溢成瘀型;陰虛內熱、絡阻血瘀型;氣陰兩虛、濕熱夾瘀型;脾腎兩虛、水濕夾瘀型;濕熱蘊結夾瘀型;氣虛兼濕熱夾瘀型;肝腎陰虛兼濕濁夾瘀型。
(2)11種治法的適應證及常用藥物:
①祛風活血解毒法:針對風熱濕毒之邪襲表,里熱內蘊成毒,血熱妄行成瘀,衛(wèi)營同病病機而設,適用于紫癜性腎炎早期。癥見:皮膚紫癜、發(fā)熱、鼻衄、咽干咽痛、尿赤、腹痛、浮腫、關節(jié)痛、舌紅苔薄黃,脈浮或浮滑。常用藥:金銀花、連翹、桔梗、生地、丹皮、紫草、白茅根、茜草、赤芍、烏梅、僵蠶、薄荷、小薊、炒荊芥等。
②利濕活血解毒法:本法針對濕毒蘊結下焦,濕濁瘀阻病機而設,適用于過敏性紫癜性腎炎合并泌尿系統(tǒng)感染,常見于濕熱毒邪盛于下焦膀胱,以小便黃赤、小腹脹痛不適或尿血為主要癥狀,舌赤苔黃。常用藥:生地、丹皮、茜草、赤芍、當歸、小薊、扁蓄、瞿麥、丹參、薄公英、車前子、白花蛇舌草等。
③涼血活血解毒法:本法針對里熱熾盛,血熱妄行,血溢成瘀,氣營同病兼血瘀病機而設,適用于過敏性紫癜性腎炎中期。癥見:紫癜反復發(fā)作,退后又起,色紫暗,身發(fā)熱,腹痛,便血衄血,心煩口渴,血尿,便秘,舌紅質暗,苔黃,脈弦數。常用藥:生地、丹皮、赤芍、丹參、紫草、茜草、地榆、連翹、敗醬草、車前子、白茅根、金銀花等。
④祛瘀活血解毒法:本法針對過敏性紫癜性腎炎瘀毒阻絡,日久不愈的病機而設,適用于紫癜性腎炎癥見皮膚紫癜此起彼伏,色紫暗,尿血色紫有塊或有血絲,腰痛固定,舌質紫暗或有瘀斑,脈沉澀。常用藥:桃仁、紅花、生地、丹皮、赤芍、丹參、地榆、茜草、大黃等。
⑤益氣活血解毒法:本法針對素體氣虛,毒邪留戀或紫癜、尿血等毒邪日久耗傷正氣的氣虛毒瘀之病機而設,適用于過敏性紫癜性腎炎。癥見:全身乏力,四肢疲倦,懶于言語,面色萎黃或面浮色光,皮膚紫斑色暗淡,此起彼伏,勞則加重,反復發(fā)作,尿血或尿少色黃,舌質暗紅,苔白或黃膩,脈沉滑。尿檢:蛋白、紅白細胞、管型均可見。常用藥:黨參、黃芪、白術、茯苓、丹參、當歸、白茅根、半枝蓮、白花蛇舌草、益母草等。
⑥養(yǎng)陰活血解毒法:本法針對毒邪久戀、灼傷陰液,陰虛肺熱之病機而設,適用于紫癜性腎炎。癥見:咳嗽反復不愈,口干咽燥,咳嗽少痰或伴低熱,或痰中帶血,潮熱盜汗手足心熱,小便短赤,舌質紅,脈細數。常用藥:麥冬、生地、元參、百合、杷葉、丹參、地骨皮、當歸、青蒿、浙貝母、桃仁、茜草、魚腥草、白茅根等。
⑦滋陰活血解毒法:本法針對腎陰虧虛,陰虛內熱,絡傷血瘀病機而設,適用于紫癜性腎炎。癥見:口干咽干,五心煩熱,頭暈耳鳴,腰膝酸軟,咽赤咽痛,小便短赤或血尿,皮膚紫癜或兼血壓高,舌質紅或暗紅,脈細數。常用藥:生地、丹皮、山萸肉、女貞子、旱蓮草、丹參、茜草、知母、黃柏、金銀花、連翹等。
⑧化濁活血解毒法:本法針對濁毒中阻,化熱上逆的病機而設,適用于過敏性紫癜性腎炎、腎病綜合征或氮質血癥期及尿毒癥。癥見:水腫、胸脘痞悶、納呆嘔惡、頭暈頭悶、口干咽燥、小便短赤、便干或便稀不爽,舌苔黃膩或白膩,舌質暗紅,脈濡數或脈滑。常用藥:半夏、陳皮、豬苓、茯苓、丹參、益母草、檳榔、大黃、藿香、車前子、紫蘇、連翹、白花蛇舌草等。
⑨滋腎養(yǎng)肝,活血解毒法:本法針對肝腎陰虛,毒瘀交阻之病機而設,適用于紫癜性腎炎病程長,日久熱毒致瘀,耗傷陰液,或素體稟賦不足再加久病致肝腎陰虛,陰虛內熱。癥見:口干口苦,頭暈耳鳴,咽赤咽痛,心煩易怒,尿血腰困,血壓增高,齒衄鼻衄,皮膚紫斑或點,惡心嘔吐,舌紅苔薄黃或舌質暗,脈細弦。血中尿素氮、血肌酐升高。常用藥:生地、丹皮、丹參、菊花、枸杞子、赤芍、當歸、竹茹,梔子、女貞子、旱蓮草、車前子、連翹、薄公英、茯苓、龍膽草等。ID益氣養(yǎng)陰、活血解毒法:本法針對氣陰兩虛兼濕熱夾瘀之病機而設,適用于紫癜性腎炎、腎病綜合征及氮質血癥期。癥見:神疲乏力,頭暈耳鳴,五心煩熱,汗出咽干,水腫,尿血或尿黃赤,舌質暗紅,脈細滑。常用藥:黃芪、黨參、生地、丹皮、當歸、赤芍、旱蓮草、丹參、茜草、紫草、白茅根、白術、茯苓、車前子、龍膽草等。
四健脾益腎、活血解毒法:本法針對紫癜性腎炎日久不愈,損傷脾胃,致脾腎兩虛,兼水濕夾瘀之證而設,適用于紫癜性腎炎病程長,反復發(fā)作不愈。癥見:身疲乏力,少氣懶言,水腫,面色白光白,易汗出,四肢腫脹,顏面及下肢水腫,腰膝酸軟,舌質紫暗或有瘀點,苔白或白膩,脈滑等。尿檢:蛋白長期不消,紅白細胞少量。此型多見于腎病綜合征及氮質血癥期或腎功能中度受損甚至重度受損者。常用藥:生黃芪、黨參、茯苓、白術、山藥、當歸、川芎、丹參、益母草、蒲公英、山萸肉、車前子等。
【臨床療效】
治療后病人癥狀體征明顯改善。
【治驗點評】。
過敏性紫癜性腎炎是一種免疫復合物性腎炎,據國內文獻報道發(fā)病率為37.6%。好發(fā)于冬春季節(jié),多見于青少年,約30%患者有細菌、病毒等先驅感染,約25%的患者與食物或藥物的過敏有關。按照兒童腎病國際研究會的意見,其病理改變可分為6級。主要的病理變化是腎小球細膜細胞增殖,同于本病腎臟組織學改變不一,所以臨床表現輕重懸殊,可分為5型,或表現為無癥狀性血尿、蛋白尿;或表現為急、慢性腎炎綜合征,腎病綜合征,急進性腎炎綜合證。多數反復發(fā)作、纏綿不愈,15%最終發(fā)展為慢性腎衰竭。根據其病癥特點,我們將其歸屬于祖國醫(yī)學肌衄、發(fā)斑、尿血、水腫、血癥、虛勞等范疇。如《醫(yī)宗金鑒》說:“皮膚出血曰肌衄。”《證治匯補》說:“熱則傷血,血熱不散,里實表虛,出于肌膚而發(fā)斑?!弊像靶阅I炎多由于先天秉賦不足,復感風、熱、毒、濕之邪,內擾血絡,絡傷血溢所致,血溢于外發(fā)為紫斑,溢于內為尿血、便血,急性期多為實證,恢復期多虛實夾雜。本病病機多為素體不足,感受風熱濕毒之邪,熱毒內蘊,久郁生濕化熱,熱人營血,血熱互結,氣陰耗傷,絡阻血瘀,熱毒可灼耗津血,紫癜遷延不愈,反復發(fā)作,或因濕熱毒邪耗傷正氣,致脾氣虧損,脾不統(tǒng)血,而血不循經,或脾腎兩虛致水濕停聚不行,臟腑經絡水停瘀阻不暢,出現瘀血癥狀;或熱毒久戀,灼傷陰液,致腎陰虧損,陰虛火旺,而血不循經,形成瘀血,或因氣虛或氣陰兩虛致衛(wèi)氣不固,使外邪易于侵襲,致病情幾經反復,臨床常見紫癜性腎炎常因外感而使疾病反復發(fā)作,所以外感也成了整個治療過程中較為嚴重的干擾因素。毒、瘀、虛是紫癜性腎炎的主要病機,本虛標實是紫癜性腎炎的病機特點,本虛多為氣虛、陰虛,標實多為瘀血、熱毒、水濕、濕熱。機體的高敏感度、過敏源的存在、上呼吸道感染以及勞累等皆為紫癜性腎炎發(fā)病的誘因,而以上呼吸道感染最為多見。臨床上常見本病因外感而反復發(fā)作或急性加重,致血尿等癥狀遷延不愈;隨著外感的控制,皮膚紫癜、血尿、蛋白尿、水腫等均會逐漸消退,疾病趨于緩解,說明外邪侵襲是影響本病發(fā)生發(fā)展的重要致病因素之一,故在治療過程中應抓住這一關鍵環(huán)節(jié),增強機體衛(wèi)外功能和抗病能力,預防外邪人侵,減少疾病復發(fā)。遣藥組方上適時加人清熱解毒之品,有利于疾病的控制和恢復。在臨床觀察中發(fā)現,所見邪氣以熱毒、瘀血最為多見,是貫穿疾病始終的因素,故應重視活血解毒法。瘀血是影響腎病發(fā)生、發(fā)展的重要因素。首創(chuàng)以活血化瘀、清熱解毒法,治療腎小球腎炎。實踐證明,治療過敏性紫癜性腎炎,中醫(yī)辨證施治為主。注重解毒、利濕、活血,同時辨證與辨病有機結合,宏觀與微觀密切聯系,并利用現代藥理學觀點指導用藥,可以達到提高療效的目的。
聯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