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俄羅斯網(wǎng)站W(wǎng)ebpark.ru上的一組老照片拍攝于十九世紀末,二十世紀初。
本主題由 dinosaur 于 2013-8-6 02:51 分類
耶路撒冷是三大宗教的圣城(猶太教、基督教和伊斯蘭教),位于猶地亞山區(qū)頂部,海拔790米。耶路撒冷城東部為穆斯林區(qū),包括著名的神廟區(qū),神廟區(qū)的圣地有摩哩山的巖頂(伊斯蘭教、猶太教)及巖頂上的圣殿(伊斯蘭教)、阿克薩清真寺、哭墻(猶太教)。西北部為基督教區(qū),有基督教的圣墓教堂。西南部為亞美尼亞區(qū)。南部為猶太教區(qū)。城西南面的錫安山為猶太教又一重要圣地。城東的橄欖山有基督教與猶太教圣地。概述
耶路撒冷是由Jeru(城市)和Salem(和平)兩個詞根組成,意思是“和平之城”。 巴勒斯坦國中部城市,世界聞名的古城。人口72.4萬(2006),居民主要是猶太人和阿拉伯人。相傳公元前十世紀,以色列的大衛(wèi)王曾在此筑城建都。公元7世紀成為阿拉伯帝國的一部分。阿拉伯人不斷移入,并和當?shù)赝林用裢?,逐步形成了現(xiàn)代巴勒斯坦阿拉伯人。以色列和巴勒斯坦都對耶路撒冷有首都的宣稱。
耶路撒冷市 屬于巴勒斯坦還是以色列現(xiàn)在尚有爭議。
耶路撒冷的地理坐標是北緯31度47分,東經(jīng)35度13分 ;位于猶大山地南部的高原,包括橄欖山和瞭望山。耶路撒冷舊城的海拔高度約為760米。整個耶路撒冷周圍被山谷與干涸的河床所包圍,只有北面不是十分明顯。
在耶路撒冷有3道明顯的山谷:汲淪谷、欣嫩子谷和泰羅普河谷,在耶路撒冷城南交叉。汲淪谷經(jīng)過舊城以東,將橄欖山與城市隔開。欣嫩子谷在耶路撒冷的西面,在圣經(jīng)末世論中是地獄的象征。泰羅普河谷位于西北方,靠近今天大馬士革門的位置,向南-東南注入西羅亞池。今天,泰羅普河谷大部分已被過去數(shù)千年來山谷內(nèi)堆積起來的碎片所掩藏。
耶路撒冷的西面60千米就是特拉維夫和地中海,東面35千米是地球表面的最低點死海。耶路撒冷 鄰近的城市有南面的伯利恒和拜特賈拉,東面的阿布迪斯和Ma'ale Adummim,西面的Mevaselet Zion(巴拉圭和玻利維亞使館所在地),北面的Giv'at Ze'ev。
耶路撒冷的緯度位于北回歸線以北,靠近地中海,屬于地中海氣候。該市地處亞熱帶,在冬季也很溫暖,但降雪不算罕見,通常每年至少會降雪一次。一月是一年中最冷的月份,平均氣溫為12℃(53華氏度),而一年中最熱的月份是七月和八月,平均氣溫為29℃(84華氏度)。年平均降水量接近590 毫米(23 英寸),從5月到9月的夏季很少降水。
耶路撒冷(英語:Jerusalem;希伯來語: 、拉丁化:Yelushalayim或Yelushalaim;阿拉伯文: 、拉丁化:al-Quds、漢化:古德斯,或☆渀戀猀瀀;、拉丁化:Bayt-al-Muqaddas)是位于近東黎凡特地區(qū)的一座歷史悠久的城市,在地理上位于猶大山地,介于地中海與死海之間,被譽為三大宗教的圣城(猶太教、基督教和伊斯蘭教)為以色列最大城市。位于猶地亞山區(qū)頂部,海拔790米。是古代宗教活動中心之一。猶太教、基督教和伊斯蘭教,分別根據(jù)自己的宗教傳說,都奉該城為圣地。
城圈面積約1平方公里,劃為4個區(qū)。東部為穆斯林區(qū),包括著名的神廟區(qū),神廟區(qū)的圣地有摩哩山的巖頂(伊斯蘭教、猶太教)及巖頂上的圣殿(伊斯蘭教)、阿克薩清真寺、哭墻(猶太教)。西北部為基督教區(qū),有基督教的圣墓教堂。西南部為亞美尼亞區(qū)。南部為猶太教區(qū)。城西南面的錫安山為猶太教又一重要圣地。城東的橄欖山有基督教與猶太教圣地。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后曾由聯(lián)合國管理,1948-1949年以色列占領了耶路撒冷西部建立了新市區(qū),約旦則占領城東舊區(qū)。1967年第三次中東戰(zhàn)爭后,以色列占領了整個耶路撒冷。1988年11月15日巴勒斯坦國宣布定都于此。市區(qū)面積109平方公里,大部在城圈以西。主要工業(yè)有金剛石琢磨、家具、制藥、化學藥劑、制鞋、鉛筆、紡織與服裝(斗篷)等。旅游(包括朝圣)業(yè)甚盛。
在聯(lián)合國的決議中,耶路撒冷被分割到巴勒斯坦,所以以色列在建國時定都特拉維夫。第一次中東戰(zhàn)爭后,以色列占領西耶路撒冷。第三次中東戰(zhàn)爭,以色列占領東耶路撒冷。
航空:距離耶路撒冷最近的機場是阿塔洛特(Atalot)機場。它在2001年由于在拉馬拉和西岸的沖突而關(guān)閉,已經(jīng)交由以色列國防軍控制。目前該地區(qū)的空中運輸依靠本?古里安國際機場,它同時服務耶路撒冷和特拉維夫的民眾。以色列僅有2個國際機場,其中本?古里安國際機場是以色列最繁忙的機場,每年運送乘客900萬人。
鐵路:國內(nèi)城市之間的交通主要依靠鐵路,到2010年,以色列鐵路系統(tǒng)將年運送4000萬乘客。耶路撒冷火車總站發(fā)送耶路撒冷的大部分城際列車,是一個鐵路終點站。
汽車:雖然耶路撒冷火車總站也發(fā)出城際汽車線路,但是耶路撒冷中央巴士總站才是主要的汽車始發(fā)站,由世界第二大公交公司艾格德巴士公司(Egged Bus)經(jīng)營。預計2011年完成,從特拉維夫到耶路撒冷的高速鐵路線也將以耶路撒冷中央巴士總站為終點。
耶路撒冷的旅館數(shù)目很多,不過在3、4月的復活節(jié)、10月、以及12月底的旅游旺季中,朝圣者與觀光客相當多,難免會感到擁擠。
一般高級旅館單人房50—110美元,雙人房60—120美元;1級單人房35—60美元,雙人房50—75美元;一般級單人房25—50美元,雙人房40—50美元。
耶路撒冷的清真飯館居多,絕大多數(shù)都價格適中,以供應中東菜肴為主,阿拉伯餐館在東耶路撒冷很受歡迎。
耶路撒冷并無特別的名菜,在猶太人經(jīng)營的餐館內(nèi)多半遵守Kosher的戒律,Kosher并非菜名,而是猶太教的用餐規(guī)則,在舊約圣經(jīng)上記載有許多被禁食的食物,主要有:豬肉、章魚、烏賊、蝦、螃蟹等,而且肉和乳制品不可同時吃。所謂Kosher式的用餐方式,即點了肉類的菜時,面包不涂牛油,餐后不能吃冰淇淋,喝咖啡時也不能加入牛奶。
耶路撒冷的華塔飯店供應有地道的中國菜,如果吃不慣猶太菜的中國人來到耶路撒冷游覽,都可以來此解決吃的問題。一般中國式餐館Kosher或非Kosher都有,是否為Kosher,餐館一般會有標志表示。
耶路撒冷的點心也很有特色,要品嘗以色列高熱量的點心,可以在晌午或午夜逛一逛耶路撒冷的本?耶和德大街,那兒的各種糕餅和糖果店能為您提供賞心悅目的點心,由于中東的糕點和甜食是用蜂蜜或糖漿浸泡而成的,所以也非常的甜。
另外在東耶路撒冷的街頭或舊城穆斯林居民區(qū)的攤鋪上,你還能品嘗到“貝克拉伏”,這是一種用生面和蜂蜜、核桃仁、桂皮肉配制而成的糕點。還有“咖德夫”,是用小麥碎片、阿渾子果實及蜂蜜烤制的,吃起來香脆可口。
請攜帶遮陽帽和太陽鏡,并選擇適當正式的衣帽(圣地不允許穿著短袖短衫)。
耶路撒冷1948年為國際共管城市,以色列建國之初政府機構(gòu)多設于特拉維夫.但是從1950年以來開始耶路撒冷成為以色列的首都,之后該國的總統(tǒng)府、大部分政府機關(guān)、最高法院和國會均位于該市。1980年,以色列國會立法確定耶路撒冷是該國“永遠的與不可分割的首都”。但是,大多數(shù)國家和聯(lián)合國都不承認耶路撒冷是以色列的首都,認為該市的最終地位尚未確定,有待以色列和巴勒斯坦雙方談判決定。多數(shù)國家都將大使館設在特拉維夫。而巴勒斯坦自治政府也宣布耶路撒冷將是未來巴勒斯坦國的首都。在21世紀,耶路撒冷仍然是巴以沖突的中心。
自1975年起,耶路撒冷超過特拉維夫,成為以色列最大的城市。2006年,耶路撒冷的面積為126平方千米,擁有人口724,000人,這兩項指標均居以色列和巴勒斯坦各城市之首。而且無論是猶太人數(shù)量還是非猶太人數(shù)量,都居以色列各城市的首位。
耶路撒冷同時是猶太教、基督教和伊斯蘭教三大亞伯拉罕宗教(或稱“三大天啟宗教”)的圣地。自從公元前10世紀,所羅門圣殿在耶路撒冷建成,耶路撒冷一直是猶太教信仰的中心和最神圣的城市,昔日圣殿的遺跡西墻,仍是猶太教最神圣的所在?;酵揭蚕喈斨匾曇啡隼洌驗楦鶕?jù)《圣經(jīng)》記載,這里是耶穌受難、埋葬、復活、升天的地點。伊斯蘭教也將耶路撒冷列為麥加、麥地那之后的第三圣地,以紀念穆罕默德的夜行登霄,并在圣殿山上建造了2座清真寺——阿克薩清真寺和圓頂清真寺來紀念這一圣事。
今天的耶路撒冷,是一個對比強烈的城市,不同文化、不同宗教、不同民族、社會不同階層,同處一城;城市的東西兩部分更是截然不同,發(fā)展水平懸殊。老城雅法門以西的西耶路撒冷是現(xiàn)代以色列的核心地帶(如果再繼續(xù)向西數(shù)十千米,就是以特拉維夫為中心的“但”沿海大都市區(qū)),而老城及其東、北、南三面的東耶路撒冷則以巴勒斯坦人為主。
最特別的地方是面積只有1平方千米,被一圈城墻所圍繞的耶路撒冷老城,它于1981被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評為世界文化遺產(chǎn)。老城分為4個區(qū):
基督區(qū)(Christian Quarter):面積最大的一個區(qū),位于老城東北部。著名的耶穌殉難教堂就位于這個區(qū)。
猶太區(qū)(Jewish Quarter):位于老城南部,著名的哭墻就位于這個區(qū),是猶太教最神圣的地方。
穆斯林區(qū)(Muslim Quarter):位于老城東部,包含著名的圓石清真寺(相傳說穆罕默德夜行登霄之處)。圓石清真寺與哭墻相鄰,建在猶太教圣殿的遺址上,因此成為猶太人與穆斯林宗教沖突最為激烈的地區(qū)。
亞美尼亞區(qū)(Armenian Quarter):位于老城西南角,是最小的一個區(qū)。
耶路撒冷最重要的也是引起重大爭議的宗教圣地均位于此處:包括猶太教的西墻和圣殿山,穆斯林的圓頂清真寺(Dome of the Lock)和阿克薩清真寺,以及基督徒的圣墓教堂和苦路?!?/p>
耶路撒冷名稱的準確來源尚無法確定。在希伯來語中,Yelushalaim這個名字可以理解為yelusha(遺產(chǎn))和shalom(和平)的合成詞。另一個比較普遍的解釋是它將《圣經(jīng)》里兩個城市的名字結(jié)合在一起:耶布斯(Jebus)和撒冷(Salem,意“和平”)。撒冷這個地名出現(xiàn)在《創(chuàng)世紀》14章,是大祭司麥基洗德的住處,他為來到這里的亞伯拉罕祝福。耶路的意思是“基石”或者“城市”,撒冷為和平,因而耶路撒冷有“和平之城”之稱。
在阿拉伯語中,耶路撒冷的名稱意思是圣地,在詞前加冠詞成為,特指圣城耶路撒冷。同樣的,意為房屋、住宅,意為神圣的(人)、圣潔的(人),兩詞合起來組成 則特指圣城耶路撒冷,字面意思也是圣人之家即圣地。
考古發(fā)現(xiàn)顯示,今天的耶路撒冷的開發(fā)可以追溯到公元前第四千年關(guān)于該市最早的文字記載見于前19世紀的埃及詛咒禱文和前14世紀的亞馬拿泥版。根據(jù)《圣經(jīng)》記載,在以色列人入住耶路撒冷之前,曾有許多民族 - 包括亞摩利人和赫人 - 在這里混居 。當以色列人進入迦南的時候,一支迦南部落——耶布斯人住在今天耶路撒冷附近(稱為耶布斯)。以色列人的猶大支派征服了耶路撒冷城,而由便雅憫支派占領該城,與住在城內(nèi)的耶布斯人和平共存。
大約在前1000年,大衛(wèi)王率領以色列人征服了該城,向南擴建了城市,并定都于此,并更改成今天的名稱Yelushalayim(耶路撒冷)。他把約柜遷到耶路撒冷,并為約柜建立會幕,他還想進一步建造圣殿,卻被耶和華的先知拿單所阻止。
公元前20世紀前后,閃米特族的迦南人定居在巴勒斯坦的沿海和平原?!?br>
公元前13世紀菲力斯人在沿海建立國家。
公元前13世紀末希伯來人各部落遷入定居。
公元前11世紀猶太人建立希伯來王國,后亞述、巴比倫、波斯等外族都曾占領巴勒斯坦。
公元前1世紀羅馬共和國侵入,絕大部分猶太人流亡世界各地。
公元7世紀成為阿拉伯帝國的一部分。阿拉伯人不斷移入,并和當?shù)赝林用裢鸩叫纬闪爽F(xiàn)代巴勒斯坦阿拉伯人。
此后的一千多年,耶路撒冷一直是由巴勒斯坦阿拉伯人居住,直到二戰(zhàn)期間。在這期間他們抗擊十字軍等侵略者,付出了大量的犧牲。
二戰(zhàn)后,猶太人大量從其他地區(qū)遷入,同時驅(qū)逐巴勒斯坦人,改變了當?shù)氐娜丝诔煞帧?/p>
在1948年以前,耶路撒冷主要是巴勒斯坦人為主,城市也由巴勒斯坦人所控制。隨后幾年里英國開始資助猶太人向巴勒斯坦移民,耶路撒冷的猶太人數(shù)量開始增加。
1948年,巴以分治,耶路撒冷劃到巴勒斯坦境內(nèi)。隨后戰(zhàn)爭爆發(fā),以色列入侵并占領了西耶路撒冷,東耶路撒冷處于約旦的管理之下。以色列定都特拉維夫。
1967年,第三次中東戰(zhàn)爭以色列侵略并占領了整個耶路撒冷,并強迫當?shù)氐陌屠账固谷穗x開巴勒斯坦,形成了巴勒斯坦難民。
1980年,以色列國會立法確定耶路撒冷是該國“永遠的和不可分割的首都”。但是,除了美國以外沒幾個國家承認耶路撒冷是以色列的首都,認為該市的最終地位尚未確定,有待以色列和巴勒斯坦雙方談判決定。大多數(shù)國家都將大使館設在特拉維夫。而1988年巴勒斯坦自治政府也宣布耶路撒冷將是未來巴勒斯坦國的首都。因此,耶路撒冷仍然是巴以沖突的中心。
大衛(wèi)的統(tǒng)治結(jié)束于前970年,他的兒子所羅門繼承了王位。在《圣經(jīng)?列王紀上》第五章至第六章記載,所羅門在即位后第四年開始,花費十年時間在城內(nèi)建造了第一座圣殿。所羅門圣殿所在的地方是最后確知的約柜所在的地方,后來在猶太人歷史中一直具有重要地位(在一定程度上對基督教也很重要),也是猶太人崇拜的焦點。這座圣殿采用來自推羅(Tyle)的巖石及香柏建造,成為當?shù)刈钪匾亩Y拜地,并取代了其他地方的祭壇。到“第一圣殿期”末,這座圣殿成為全國唯一的宗教場所和朝圣的中心。
此后的400年(直到前586年所羅門圣殿被毀),后來稱為第一圣殿時期。這一時期開始于所羅門去世(前930年),北方10個支派分裂出去,成立了以色列王國(首都位于撒馬利亞)。在大衛(wèi)和所羅門后裔的統(tǒng)治下,而耶路撒冷仍然是南方猶大王國的京城,長達300多年。前722年,亞述征服了北方的以色列王國。前597年,巴比倫國王尼布甲尼撒二世攻破耶路撒冷,年輕的國王約雅斤和大多數(shù)貴族均被擄到巴比倫囚禁。在西底家的領導下,耶路撒冷反抗巴比倫的占領,前586年,尼布甲尼撒二世占領并摧毀這座城市,城墻被毀,圣殿被焚,圣殿中大批的金銀器皿則被帶到巴比倫。
前538年,巴比倫之囚50年后,波斯帝國居魯士大帝滅亡巴比倫,允許猶太人回到猶太地重建耶路撒冷圣殿,圣殿重建工程在前516年(大流士一世在位第六年),也就是第一圣殿被毀70年后完成。接著,尼希米又重新修建耶路撒冷城墻,使城市又恢復了繁榮。此后600年間,猶太地先后是波斯、希臘和羅馬的一個省份,耶路撒冷則是猶太省的首府。在羅馬統(tǒng)治的前期,曾委任代理王大希律王進行統(tǒng)治。大希律王在位時擴建了圣殿。。公元6年,猶太地直接歸屬羅馬統(tǒng)治 。公元70年,一次反抗羅馬的起義失敗后,羅馬軍隊拆毀了圣殿(只剩下部分墻基,即西墻)。猶太人再次起義,最后在135年,羅馬皇帝哈德良派兵包圍并奪取了該市;作為懲罰措施,下令在希伯來歷埃波月九日,即耶路撒冷遭巴比倫和羅馬軍兵兩次攻陷的周年記念日(恰巧是同一日),將耶路撒冷徹底鏟平,在原址新建羅馬城市愛利亞加比多連(Aelia Kapitolina),圣殿山上另建羅馬神廟;同時將所有猶太人趕出巴勒斯坦,禁止猶太人在耶路撒冷居住。
此后的5個世紀中,該市一直在羅馬帝國和拜占庭帝國的統(tǒng)治之下。4世紀,羅馬帝國皇帝君士坦丁一世控制該市期間,耶路撒冷變成了一個基督教中心,建造了圣墓教堂。當時,雖然仍然禁止猶太人居住耶路撒冷,但他們已經(jīng)開始在每年的埃波月九日來到西墻前哭泣。在羅馬帝國分裂后的拜占庭帝國統(tǒng)治下,這座城市在基督教勢力中得到了很好的保護。當時在宗教方面相對寬容,從5世紀開始,猶太人重新被允許住在耶路撒冷。
638年,阿拉伯帝國的第一個征服目標就是耶路撒冷。雖然《古蘭經(jīng)》中從未提到過耶路撒冷,但伊斯蘭傳統(tǒng)認為,先知穆罕默德是在耶路撒冷升天接受《古蘭經(jīng)》的。于是,在691年,阿拉伯哈里發(fā)阿布杜勒?馬里克在登霄石,即圣殿山圣殿的原址上建造了圓頂清真寺(薩赫拉清真寺)。傳說在這個地方亞伯拉罕準備以他的兒子作奉獻祭,猶太人認為他奉獻的是小兒子以撒(Isaak,又譯易司哈格),穆斯林認為他奉獻的是大兒子伊希梅爾(Isimael,又譯以實瑪利或依市瑪耳)。三個世紀后他們又在這里建造了阿克薩清真寺。在穆斯林統(tǒng)治初期,在宗教上比較寬容,住在耶路撒冷的基督徒和猶太人在繳納人頭稅后,可以獲得自治權(quán)。但11世紀初,埃及的哈里發(fā)下令摧毀耶路撒冷所有的基督教堂和猶太會堂。
1099年,第一次十字軍包圍了耶路撒冷,一個多月后的7月15日,耶路撒冷被十字軍攻占。十字軍進城后,屠殺了城內(nèi)大多數(shù)穆斯林和猶太人。
此后到1291年,十字軍建立了耶路撒冷王國,穆斯林不準入城。1173年,一個來到耶路撒冷的人寫說,耶路撒冷是一座小城市,充滿了東正教教徒、亞美尼亞人、希臘人和格魯吉亞人,只有200名猶太人住在城市的一角。1187年,埃及穆斯林君主薩拉丁又重新占領了耶路撒冷 。1219年,大馬士革的蘇丹下令將城墻銷毀,1228年-1229年,神圣羅馬帝國皇帝腓特烈二世組織了第六次十字軍東征,通過與埃及簽定條約,得到耶路撒冷。1239年,他開始重建城墻,但不久它們又被拆毀。1243年,基督徒再次占領耶路撒冷,又重建城墻。1244年,被蒙古亡國的花剌子模在逃亡途中占領耶路撒冷,教皇英諾森四世發(fā)動第七次十字軍,但無法奪回耶路撒冷。1247年,花剌子模被埃及人驅(qū)逐,1260年,埃及奴隸騎兵馬木魯克奪取該城,耶路撒冷的猶太人不得不逃到周圍的村莊避難。1482年,一個來此訪問的多明我會教士說耶路撒冷是一個“幾個不同的民族生活在此的城市,它是所有罪惡的集合”。作為罪惡他列舉了撒拉遜人、希臘人、敘利亞人、東正教徒、景教徒、亞美尼亞人、格魯吉亞人、瑪洛尼教徒、貝督因人、刺客、回教徒和“最可憎的”猶太人。只有羅馬天主教徒“在他們心中盼望基督王子的到來,來將所有的國家納入羅馬教會的統(tǒng)治下?!?/p>
1517年,奧斯曼帝國占領耶路撒冷,他們控制該市,直到20世紀。這時,耶路撒冷重新開始繁榮,城墻和老城也被重建,城內(nèi)任何宗教都可以存在,但奧斯曼帝國后來的無能統(tǒng)治機構(gòu)使耶路撒冷的經(jīng)濟陷入了緩慢的衰退。到19世紀初,耶路撒冷只有不足8000人口,但依然是一個對猶太教、基督教和伊斯蘭教都很重要的城市。城市居民分四個部分:猶太人、基督徒、穆斯林和亞美尼亞人,穆斯林主要住在圣殿山附近(東北),基督徒主要住在圣墓教堂附近(西北),猶太人主要住在哭墻上方的山坡上(東南),亞美尼亞人主要住在西南。雖然這個分化并不絕對,但后來它是英國管理時期(1917年至1948年)將城市分為四個區(qū)的基礎。各大宗教內(nèi)部又包括了許多教派,比如圣墓教堂同時歸希臘東正教、羅馬天主教、亞美尼亞教會、埃及教會和埃塞俄比亞教會使用,各教派之間互相沖突,以至于圣壇的鑰匙要交給一個“中立的”穆斯林家庭保管。
19世紀,耶路撒冷發(fā)生了一些對這座城市產(chǎn)生了長期影響的變化,它們的影響一直延伸到今天,而且是巴勒斯坦人與以色列對耶路撒冷爭執(zhí)的根本。首先是從沙皇俄國、東歐和中東,不斷有猶太人為逃避宗教迫害而移居這里,這改變了城市內(nèi)人群的分配比例。最早的移民是極端正統(tǒng)派的猶太人,其中有一些是老人,他們回到這里,準備死后安葬在橄欖山上;另一些是年輕的學生,他們隨同家庭到這里來,等待救世主的來臨。與此同時,趁著奧斯曼帝國的衰落,歐洲殖民國家開始將它們的影響伸向耶路撒冷。這也是一個基督教復蘇的時期,許多基督教派派傳教士來到耶路撒冷來轉(zhuǎn)化穆斯林和猶太人,他們相信這可以加速耶穌再次降臨人間。最后,歐洲殖民主義與宗教熱誠也引起了考古學家對《圣經(jīng)》中所描述的地區(qū),尤其是對耶路撒冷發(fā)生興趣。一些考古隊做了一些很引人矚目的發(fā)現(xiàn),這就更加引起了人們對耶路撒冷的興趣。
到18世紀60年代,耶路撒冷的面積只有1平方公里,但已經(jīng)擁擠不堪。居民開始在城墻外建新城。俄羅斯東正教會在城門外建造了一幢大樓。首先開始在城外建造的當?shù)鼐用袷仟q太人。其他人模仿他們的榜樣開始在城外西部和北部建造新的居民區(qū)。最后,這些居民區(qū)不斷擴大,連接到一起,成為新城。當1917年12月11日英軍占領耶路撒冷時,新城已經(jīng)形成一片錯綜復雜的居民區(qū)群,每個居民區(qū)有一個不同的種族構(gòu)成。在英國統(tǒng)治下,這個發(fā)展繼續(xù)下去,最后,老城區(qū)演變?yōu)橐粋€貧窮的老居民區(qū)。英國人規(guī)定耶路撒冷的建筑外表必須是沙巖做成的,來保護城市原貌。
在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后期的1917年,英軍中東總司令艾倫比(Edmund Allenby)將軍向土耳其發(fā)動總攻,取得耶路撒冷戰(zhàn)役的勝利,占領了該市。國際聯(lián)盟在1922年批準貝爾福宣言,委托英國托管巴勒斯坦,并幫助在該地區(qū)建立一個猶太國家。托管時期該市西部和北部建起了新的花園郊區(qū)并且建立了高等教育機構(gòu),如希伯來大學創(chuàng)建于1925年。
隨著猶太移民的增加,他們和阿拉伯人的沖突也逐漸升級。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前夕的1939年,英國公布了巴勒斯坦白皮書停止猶太人的移民,限制猶太人購買阿拉伯人的土地,準備把巴勒斯坦逐步移交給一個阿拉伯人占多數(shù)的當?shù)卣?,猶太人可在該政府管轄下高度自治。但是到戰(zhàn)后,由于從德國集中營里解放出來的幾十萬猶太囚徒偷渡來到巴勒斯坦的壓力增加,英國既無法妥善處理阿以矛盾,而拒絕接受猶太人大屠殺幸存者又遭到國際輿論的一致譴責,同時猶太人針對英國的暴力活動迅速升級,
于是,在1947年2月15日,英國被迫宣布把巴勒斯坦問題轉(zhuǎn)交聯(lián)合國處理。再進行調(diào)查以后,11月29日的聯(lián)合國大會辯論巴勒斯坦問題,以33票對13票通過了分立建國方案,對于耶路撒冷,則計劃成立一個聯(lián)合國管理下的特別國際政權(quán),即不屬于猶太人國家也不屬于阿拉伯人國家的一部分。不過,這個計劃從未實現(xiàn)。1948年5月14日以色列宣布建國時,第一次中東戰(zhàn)爭爆發(fā)。戰(zhàn)爭結(jié)束時,耶路撒冷西部被新成立的以色列國占領,而東耶路撒冷(包括老城和西岸)被外約旦(今約旦)占領。除英國和巴基斯坦外,其他國家都沒有承認約旦對耶路撒冷東部和西岸的占領。
1949年,以色列和約旦簽訂停戰(zhàn)協(xié)定,劃定的停火線穿過耶路撒冷的市中心。此后直到1967年,東西耶路撒冷分別屬于約旦和以色列。1950年,以色列定都西耶路撒冷。
在1967年六日戰(zhàn)爭中,以色列吞并耶路撒冷東部,立刻開始將整個城市規(guī)入以色列的控制。它占領了6.4平方千米的原約旦的耶路撒冷和64平方千米的西岸并將這塊地方改名為“東耶路撒冷”。被占領地區(qū)的居民假如自動放棄他們的約旦國籍的話可以獲得以色列國籍,但大多數(shù)人沒有接受這個待遇。
1980年以色列國會制定了《基本法:耶路撒冷—以色列的首都》,確定耶路撒冷是以色列“永遠的和不可分割的首都”,然而未得到國家承認。而巴勒斯坦自治政府也宣布耶路撒冷將成為未來巴勒斯坦國不可分割的首都。
1988年,巴勒斯坦國宣告成立,包括中國在內(nèi)的近100個國家予以承認。在耶路撒冷的一幅阿拉法特畫像前用阿拉伯語和希伯來語寫道:“耶路撒冷,不得到你,我的夢想將不會完整!”。
1947年11月29日,第二屆聯(lián)大通過了有關(guān)巴勒斯坦分治的第181號決議,規(guī)定耶路撒冷市為國際城市,由聯(lián)合國管轄,歸屬待定。
1948年5月14日,以色列國建立,從此中東戰(zhàn)亂頻繁。以色列先后與巴勒斯坦人民和阿拉伯國家發(fā)生過5次大規(guī)模的戰(zhàn)爭。1948年5月15日爆發(fā)的阿以戰(zhàn)爭中,以色列吞并了約旦河西岸和西耶路撒冷(即新城),東耶路撒冷(舊城)則由約旦占領。1967年6月5日,以色列對埃及、敘利亞、約旦進行閃電式襲擊,占領了西奈半島、加沙地帶和戈蘭高地,并從約旦手中奪走東耶路撒冷。1967年和1973年聯(lián)合國安理會分別通過的242號和338號決議,要求以色列撤出包括耶路撒冷在內(nèi)的所占領土,但以色列置若罔聞。1980年,以色列議會通過法案,宣布整個耶路撒冷為其首都,企圖單方面改變耶路撒冷的地位,遭到阿拉伯國家的譴責。聯(lián)合國多次通過決議宣布以色列兼并耶路撒冷及宣布其為首都無效,要求以色列從所占領土包括耶路撒冷撤走。1984年,伊斯蘭會議耶路撒冷委員會特別會議決定5月18日為耶路撒冷日,以抗議以色列的占領。1988年11月,在阿爾及爾舉行的巴勒斯坦全國委員會第19次特別會議宣布成立巴勒斯坦國,定都耶路撒冷,并得到世界上多數(shù)國家的承認。
耶路撒冷問題是中東和平進程中最復雜和最敏感的問題之一。根據(jù)巴勒斯坦和以色列1993年在挪威首都奧斯陸達成的原則宣言,雙方將在和談的最后階段,即1996年5月以后對耶路撒冷的地位問題舉行談判。在此之前,雙方均不得采取改變?nèi)丝诮Y(jié)構(gòu)等措施以改變圣城現(xiàn)狀。然而以色列自1980年5月單方面宣布耶城為其永久首都以來,多次征用圣城土地,興建猶太人定居點,企圖通過征地計劃在解決耶路撒冷問題之前造成耶路撒冷猶太化的既成事實。1995年4月28日,以色列政府決定征用53公頃巴勒斯坦人的土地,這是15年以來在耶路撒冷東區(qū)規(guī)模最大的征地活動。此舉遭到阿拉伯國家的強烈反對。
以色列領導人還多次宣稱耶路撒冷做為其首都的地位不可改變。1995年1月30日,以色列外長佩雷斯稱“耶路撒冷是以色列永久的首都,以色列建國前從未有過一個巴勒斯坦國?!币啡隼涫且陨小敖y(tǒng)一的、唯一的和永久的首都”,針對以色列的強硬立場,巴勒斯坦方面也重申巴勒斯坦人對耶路撒冷擁有主權(quán)。
耶路撒冷的最終地位問題一直是影響阿以和平進程能否繼續(xù)向前發(fā)展的關(guān)鍵問題之一,它的最終解決還需要經(jīng)歷一個艱難的過程。
編輯本段政治經(jīng)濟
耶路撒冷市議會有31名選舉產(chǎn)生的成員,其中包括一名市長(現(xiàn)任市長尤里?魯普林斯基)和6名副市長。市議會的其余成員是不領薪水的志愿者(pro bono publiko)。議員們大部分辯論和協(xié)商在私下進行,但耶路撒冷市議會每個月召開一次公開會議。在內(nèi),宗教政黨形成了一個特別的權(quán)力中心,占據(jù)席位的大多數(shù)。該市屬于耶路撒冷區(qū),是該區(qū)的首府。
1950年,以色列宣布耶路撒冷為首都,此后,以色列政府的所有部門 — 立法機關(guān)、司法機關(guān)和行政機關(guān),包括總統(tǒng)府和總理府 — 均設在耶路撒冷市內(nèi)。當時耶路撒冷分為2部分,分別由以色列和約旦管理,只有西耶路撒冷作為以色列的首都。1967年六日戰(zhàn)爭后,以色列立即吞并了東耶路撒冷,東耶路撒冷事實上是以色列通過武裝手段取得。
1980年7月30日,以色列國會通過法案(《基本法:以色列首都耶路撒冷》),宣布耶路撒冷(包括西耶路撒冷和東耶路撒冷)是以色列“永恒的與不可分割的首都”
聯(lián)合國安理會478號決議(14票贊成,0票反對,美國1票棄權(quán))宣布這項法律無效,并要求其成員國必須從該市撤出外交代表作為懲罰措施。在478號決議之前,大部分大使館已經(jīng)設在特拉維夫。在耶路撒冷設立大使館的少數(shù)國家中,大部分按照決議,將大使館遷往特拉維夫。2006年8月16日和26日,最后2個在耶路撒冷市內(nèi)設立大使館的聯(lián)合國成員國 —哥斯達黎加和薩爾瓦多先后宣布將大使館遷往特拉維夫。 不過,在耶路撒冷郊外的Mevaselet Zion,設有巴拉圭和玻利維亞的大使館。耶路撒冷市內(nèi)設有美國、英國、意大利和希臘4個國家的總領事館。
1988年,巴勒斯坦建國,定都耶路撒冷,包括中國在內(nèi)的近100個國家予以承認。
美國國會已經(jīng)在1995年通過了耶路撒冷使館法(Jelusalem Embassy Act),決定將美國駐以色列大使館從特拉維夫遷到耶路撒冷。但是,新大使館的建造由于各種原因,已經(jīng)一再宣布延期。
由于耶路撒冷對于猶太人、穆斯林和基督徒均具有特殊的重要意義,其地位問題仍然懸而未決。
前10世紀,大衛(wèi)王在耶路撒冷建都,所羅門在該城建造圣殿。此后,耶路撒冷一直是猶太民族的精神中心,民族身份的象征猶太人無論流散到何處,禮拜時總是面向耶路撒冷。在舊約圣經(jīng)中,耶路撒冷被提到過700多次。長期以來,耶路撒冷對于猶太人的向心作用,和猶太人對這座城市的迷戀程度是如此之強,以至于無法想象一個沒有耶路撒冷的以色列國。
自從7世紀起到1917年,伊斯蘭教的阿拉伯帝國和奧斯曼帝國先后主宰耶路撒冷長達1000多年。作為穆罕默德夜行登霄的地點,耶路撒冷被數(shù)以億計的遜尼派穆斯林認為是第三圣地。耶路撒冷最顯著的建筑物,就是圣殿山上的2座清真寺——圓頂清真寺(Dome of the Lock)和阿克薩清真寺。穆斯林國家很久就已經(jīng)將耶路撒冷看成是一個具有特別的宗教和歷史意義的城市,絕不愿意放棄。阿拉法特甚至對美國總統(tǒng)克林頓說到,如果他在東耶路撒冷問題上同以色列妥協(xié),他擔心自己會遭到暗殺。
在以色列國成立以前,耶路撒冷是英屬巴勒斯坦托管地(包括今天的以色列和約旦)的首府。英國托管政府在處理猶太移民的問題上引起諸多爭議,最終被迫將巴勒斯坦問題移交給聯(lián)合國處理。1948年底一次以阿戰(zhàn)爭后,耶路撒冷被以色列和約旦分割,西耶路撒冷成為以色列首都,東耶路撒冷被約旦占領。1967年以后,全部耶路撒冷都處于以色列控制之下。
東耶路撒冷的巴勒斯坦人的地位尚不確定。按照以色列法律,住在東耶路撒冷的巴勒斯坦人如果放棄原有的約旦國籍,將自動獲得以色列國籍;但大多數(shù)巴勒斯坦人拒絕接受以色列國籍(因為他們認為這就是承認以色列的占領),因此只擁有永久居住權(quán)。他們可以在以色列自由行動,但假如他們移出以色列(比如搬到巴勒斯坦地區(qū)),他們將失去這個權(quán)利,不得再移回。因此他們無法訪問住在巴勒斯坦地區(qū)的親友,即使那些親友就住在幾千米外的西岸。另一個有爭議的事情是以色列占領東耶路撒冷前沒有在人口普查中記錄到的家庭成員的地位。假如他們要回到東耶路撒冷與他們的家庭團聚的話,他們必須得到以色列內(nèi)政部的批準。巴勒斯坦人抱怨說以色列當局任意拒絕申請,因為他們想限制東耶路撒冷的巴勒斯坦人口,以色列當局說他們對待巴勒斯坦人是公正的。這些爭議也是巴勒斯坦和以色列人權(quán)組織經(jīng)常批評的地方。
目前,以色列已經(jīng)立法確定耶路撒冷是其永久不可分割的首都。而巴勒斯坦民族權(quán)力機構(gòu)也聲稱未來巴勒斯坦國的首都將設在東耶路撒冷。目前,巴勒斯坦在該市最醒目的正式存在是東方大廈,20世紀末巴勒斯坦解放組織的總部。
將耶路撒冷作為一座國際城市的建議是基督教人士提出的,基督徒在耶路撒冷是人數(shù)最少的,但對他們來說,耶路撒冷也是一座圣城。這個建議也得到了教皇的支持。
受支持最多的是將耶路撒冷分割開來,以色列獲得城市的猶太區(qū)以及哭墻,老城的其他部分和圣殿山規(guī)一個新建立的巴勒斯坦國家。一些以色列人反對任何基于文化、歷史或宗教分界的分割。另一些以色列人認為對猶太人、基督徒和穆斯林都重要的老城可以成為一座多邊控制的國際城市。巴勒斯坦人支持耶路撒冷作為一座自由城市,但是這個支持的可靠性受到懷疑,許多阿拉伯人控制區(qū)內(nèi)的猶太建筑被破壞,比如不久前納布盧斯的約瑟墓。國際組織如聯(lián)合國無法保障阿拉伯人不破壞這些地方以及為朝圣者提供人身安全和自由。
根據(jù)奧斯陸協(xié)議,耶路撒冷的最終地位將由和平談判決定。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