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病是由肝氣郁結(jié)致血液瘀結(jié),痰濕凝聚而成,臨床常見以下證型:
1.氣滯血瘀
證候:右脅脹痛或刺痛,噯氣腹脹,納差食少,舌淡紅,有瘀斑,脈弦澀。
辨析:情志不舒,肝氣郁結(jié),不能鼓動血行,致血液瘀結(jié),故右脅脹痛或刺痛;肝氣橫逆于胃,胃失和降,故噯氣腹脹,納差食少;舌有瘀斑,脈弦澀也為氣滯血瘀之象。
2.痰濕留滯
證候:右脅脹痛,胸悶胃痞,腹脹納呆,或泛吐清涎,頭暈?zāi)垦?,舌淡紅,苔白膩,脈弦滑。
辨析:肝氣郁結(jié),氣滯不舒,故右脅脹痛;脾不健運,痰濕內(nèi)生,故胸悶胃痞,腹脹納呆,泛吐清涎;痰濕中阻,清陽不升,頭目失榮,故頭暈?zāi)垦?;苔白膩,脈弦滑也為痰濕留滯之象。
3.氣虛痰瘀
證候:倦怠乏力,氣短神疲,右脅脹痛或刺痛,胃脘痞滿,納差食少,惡心欲嘔,舌淡暗,有瘀斑,苔白膩,脈細澀。
辨析:病程日久,正氣耗傷,故倦怠乏力,氣短神疲;痰濕中阻,故胃脘痞滿,納差食少,惡心欲嘔;氣血瘀滯,故右脅脹痛或刺痛;舌淡暗、有瘀斑,苔白膩,脈細澀也為氣虛痰瘀內(nèi)結(jié)之象。
中醫(yī)治療以理氣解郁,活血化瘀,化痰散結(jié),健脾益氣為大法。
1.氣滯血瘀
治法:理氣疏肝,活血化瘀。
方藥:柴胡舒肝散(《景岳全書》)合丹參飲(《時方歌括》)加減。柴胡12g,白芍15g,枳殼12g,香附6g,川芎10g,丹參12g,檀香9g,砂仁6g,當歸12g,雞血藤18g,炒卜子10g。
2.痰濕留滯
治法:滌痰散結(jié),理氣健脾。
方藥:二陳湯(《和劑局方》)合消瘰丸(《醫(yī)學(xué)心悟》)加減。陳皮12g,半夏12g,茯苓12g,炙甘草9g,生姜10g,煅牡蠣30g,川貝6g,柴胡10g,郁金12g,爪蔞12g,白芥子8g。
3.氣虛痰瘀
治法:益氣滌痰,化瘀通絡(luò)。
方藥:香砂六君子湯(《張氏醫(yī)通》)合丹參飲(《時方歌括》)加減。黨參12g,白術(shù)12g,茯苓15g,半夏12g,陳皮12g,炙甘草9g,木香6g,砂仁6g,丹參12g,檀香3g,當歸12g,桃仁9g。若氣虛較甚,可加黃芪以補氣。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wù),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quán)內(nèi)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