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guangzhou.gov.cn2008年8月31日 10:13:23來源: 廣州日報
清朝工匠們?yōu)橘Y政大夫祠制作灰塑的情景。
資政大夫祠的灰塑。
灰塑師傅們正在屋頂上制作灰塑。
資政大夫祠一間屋頂上新制作的灰塑。
廣州花都,有一座古老祠堂――資政大夫祠。
因為位置稍微有些偏僻,它的名氣并不算大,而這反而在冥冥之中保佑了它。和廣州大多數(shù)面目滄桑的古建筑相比,它罕見地保存了最初的容貌。廳堂軒昂,庭院寬敞,更有讓人看得眼花繚亂的磚雕、石雕、木雕、灰雕、陶雕……堪稱嶺南工藝美術集大成者。
而在這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灰塑。它幾乎是點亮這灰重肅穆的古老祠堂唯一的一抹亮色。大紅大綠的色澤,惟妙惟肖的刻畫,以及這些活靈活現(xiàn)的形象背后寄托的深情向往,無不深深地打動著走近它的人。
灰塑,它有著一個平淡無奇的、“灰色”的名字,卻承載了嶺南人千年來斑駁多姿的夢想。它在歷史的風雨中燦爛了千年,終于來到屬于自己的命運拐點。是走向衰落,還是再一次煥發(fā)生機,它在等待歷史的選擇。
策 劃:趙 潔
撰 文:金 葉
攝 影:黎旭陽
廣州灰塑 明清最盛
灰塑的層層工藝
灰塑并不是灰色的。最初聽到這個詞的人,因為被一個“灰”字所迷惑,總以為它是暗淡的。而事實上,在以黑白色調(diào)為主的古老大屋里,色彩最鮮亮的就是灰塑。
它是點亮這肅穆古祠的一抹亮色。在資政大夫祠的門額窗框、山墻頂端,你隨處可以看到它彩色的身形。有多層式“立體”灰塑,有浮雕式“半沉浮”灰塑,也有圓雕式單個造型“單體”灰塑。這些灰塑作品,有福祿壽喜、有漁樵耕讀、有祥禽走獸、有仙鶴拜壽、有年年有魚、有龍鳳、獅子、麒麟、喜鵲……所有的圖紋都蘊含著吉祥如意。
灰塑大都采用大紅大綠的色彩,就算是看不懂,只是瞅著它們花紅柳綠的樣子,也會讓人覺得莫名開心;而懂行的人一路走來,讀出來的卻是一部厚重的中國文化。那吐玉書的麒麟,說的是大圣人孔子誕生的典故,線條清冷的松竹梅,是象征中國知識分子高潔的終極追求的“歲寒三友”、還有象征多福的佛手、比喻長壽的壽桃、代表幸福的蝙蝠……不要小看灰塑里每一筆細致的雕刻,它們的背后可是大有門道。
作為廣州民間的傳統(tǒng)技藝,關于灰塑的文獻記載很少。根據(jù)不多文獻,大概可以斷定,灰塑工藝在唐僖宗中和四年(公元884年)就已經(jīng)存在了。根據(jù)《廣州市志》第三章文物志的介紹,始建于南宋慶元三年(1197年)的增城證果寺就有灰塑作品――灰塑龍船脊。
廣州灰塑在明清兩代最盛。這些在現(xiàn)代都市里難得一見的灰塑,曾經(jīng)是廣東舊式民居最愛采用的裝飾樣式,村子里建祠堂,雕個冠冕堂皇、色彩絢麗的灰塑必不可少;廟宇建起來,也需要灰塑來營造神圣氛圍;而哪戶有錢人家蓋了新宅子,本著光宗耀祖的目的,吉祥如意的灰塑也是多多益善的。
關于這股風潮突然興起的緣由,有學者認為,明清時期,廣東沿海地區(qū)有大批民眾出洋謀生,這些華僑在外務工積攢下錢后,就回鄉(xiāng)修建碉樓以防匪患。而在修建碉樓的過程中,華僑們就將西方,尤其是歐洲大陸的建筑風格、建筑形式借鑒了過來,其中就包括灰塑。
所以,從某種程度上說,這具有強烈地域特色的灰塑,實際上和龐貝古城的雕塑師出同門,是古典雕塑漂洋過海來到了嶺南土地上的一個變種。
灰塑的層層工藝
這孕育美麗的技藝非同一般。灰塑師傅通常需要要經(jīng)過十年的學習,才能出師。
在資政大夫祠里,專門有一個空間被開辟了出來,幾塊展板依次列開,向人們表明灰塑的制作過程。
首選是構圖。對于熟練的師傅來說,腦子里的圖畫會比畫出來的構圖,更精細、更好把握。按照腦子里的畫面,灰塑師傅用鋼筋、銅線塑造最初的模型。第二個步驟是批底。選用的材料叫“草筋灰”――是將草根加入灰膏中制成。它的質地比較硬,用來做灰塑的底子。沿著先前已經(jīng)定制好的線條,將草筋灰附著上去,灰塑作品最原始的筋骨開始初具風貌。
第三個步驟是塑型。選用的材料叫“紙筋灰”――是將玉扣紙(粗紙)混入灰膏中制成。相比草筋灰,紙筋灰更加細膩和油滑,比較適合細節(jié)部分的塑造,而它的使命就是讓灰塑更有靈氣?;宜茏髌返募毠?jié)刻畫,主要是由紙筋灰完成的。紙筋灰能夠把形形色色的表情做得栩栩如生。它的厚度在5毫米左右,最多不能超過1厘米。工匠的手法在此就顯得尤為重要,紙筋灰的厚薄深淺務必要一次到位,增增補補的返工會徒增灰塑的硬傷。
第四個步驟是上色。一部分顏料摻在紙筋灰里,成為灰塑的主體顏色;一部分顏料單獨使用,去繪制那些顏色迥異的所在。時機的把握很重要,必須待到灰塑干到七成左右、按下去微微陷下方可運動畫筆。上色的工具是一般的油畫筆,下筆之前一定要心中有數(shù),顏料不要蘸得過多,要細而勻稱地落筆,但是又不能過多地反復,否則會對灰塑本身造成傷害。
而到這個步驟完成之后,一開始那簡單粗略的線條,已經(jīng)變成了五只呼之欲出的禽鳥:鳳凰、仙鶴、鴛鴦、鵓鴿和黃鶯。是為“五倫全圖”。
由灰而彩
廣州灰塑:路在何方?
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傳承人
今年,花都灰塑被納入廣州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名錄。不僅因為花都的灰塑作品多,更重要的是因為這項已經(jīng)位于瀕危狀態(tài)的工藝,目前在花都還有深諳個中之道的匠師。
作為這項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在花都的傳承人,43歲的邵成村似乎年紀略微輕了一些。而事實上,他做灰塑已經(jīng)有將近三十多年的歷史。
1979年,邵成村14歲。那一年的冬天,廣州六榕寺大修。放寒假的邵成村,到廣州去探望在六榕寺進行灰塑修復工作的父親。
這是邵成村第一次看到灰塑的制作過程。他親眼見著那些簡單的鋼絲、鐵釘,石灰,經(jīng)過父親的巧手,變成了巧奪天工、惟妙惟肖的花卉圖案、人物形象,覺得這個工作真好玩。
見他眼睛發(fā)亮,早就有意將一身技藝傳授給他的父親便鼓勵他來學習灰塑。“用我父親的話來說,做這行,肯定是發(fā)達不了,但是有一門技藝,走到哪里都可以糊口飯吃。”
一輩子就會這么一門手藝的父親,又騙又哄,終于讓邵成村決定入行。第二年,邵成村中學畢業(yè),和自己的哥哥正式開始跟父親學習灰塑。
那一年正趕上廣州陳家祠大修,全廣州的能工巧匠會聚于此。經(jīng)過選拔,花都的灰塑隊和佛山的灰塑隊進駐陳家祠,修復總長度達2500米、總面積約2448平方米的陳家祠灰塑。
這個時候邵成村才發(fā)現(xiàn),做灰塑并不僅僅是“好玩”,更是十分辛苦的差事?;宜苤谱饕粋€非常重要的特點就是必須到雕塑建筑的現(xiàn)場,于常溫下制作。制作過程中,根據(jù)實際需要,藝人要在景物之中或每組圖案之間,巧妙地留出裝飾性通風孔,從而減輕臺風對脊飾的猛烈沖擊。
于是,15歲的邵成村,就要爬到十五六米高的屋脊之上工作,無論太陽有多大,一待就是三四個小時。雖然辛苦,他的心中卻都有種神圣的使命感。要讓陳家祠的灰塑恢復到原來的樣子,需要努力揣摩當年那些工藝大師的手法和技藝。修復的過程,就是與這些前輩們產(chǎn)生心靈共振的過程,對于這個剛剛接觸到灰塑藝術的15歲少年來說,這個過程充滿汗水,更蘊藏著巨大的快樂。
廣州灰塑今與昔
邵成村始終相信,灰塑具有令人驚嘆的美。做了將近三十年的灰塑,直到今天,只要一看到好的灰塑作品,他還是忍不住激動。在他看來,灰塑承載了老百姓對幸福生活太多的美好追求,承載了太厚重的民間文化。
然而,這么美麗的事業(yè),現(xiàn)在卻面臨無以為繼的窘狀。
最大的原因,是市場的萎縮。走在資政大夫祠里,抬頭仰望那些精美的灰塑,邵成村忍不住感慨:“那個年代,嶺南的家家戶戶都喜歡用灰塑做裝飾,那是灰塑的黃金年代??!”
邵成村聽父親跟他說,半個多世紀前,只是自己這個村子里,就有三四幫灰塑藝人。大家各有各的絕活。你塑造的人物形象惟妙惟肖,我就專門鉆研怎么把獅子做得好看。你配的顏色更醒目,我就要在細節(jié)的描摹上爭取更勝一籌。
而現(xiàn)在,人們對灰塑的熱情卻在不斷退卻。在現(xiàn)代建筑的沖擊下,大家都喜歡建所謂的“小洋樓”,灰塑早已沒有立足之地?;宜芗妓嚤旧淼奶攸c也束縛了它的發(fā)展,它施工周期長、須定期翻新維護,都影響了一般老百姓對灰塑的接受和認可。
邵成村從業(yè)近三十年,做的大都是古建筑的修復工作,廣州人現(xiàn)在已經(jīng)不會在新房子里放灰塑了。“剛剛跟著父親一起做的時候,還有一些人請我們?nèi)ソo他們的新房子設計灰塑,現(xiàn)在這樣的情況已經(jīng)基本絕跡了。”
邵成村一直是個樂觀的人,可是現(xiàn)在灰塑的情況讓他找不到樂觀的理由。“灰塑幾乎是不可能繼續(xù)發(fā)展下去了。我現(xiàn)在帶了兩個徒弟,他們都已經(jīng)學藝超過十年,算是出師了??墒窃偻聲鯓觽鞒校液軗?。”
灰塑的潛力非常大
宋其加卻是樂觀的。既然是美好的事物,總可以打動人心,無論是什么年代。
“灰塑的成本并不是最重要的問題,而是現(xiàn)代人對這項傳統(tǒng)藝術太隔膜了,完全不了解。比如現(xiàn)在家庭裝修都喜歡石灰吊頂,為什么不能灰塑吊頂呢?但是得有人去研究它才行。研究怎么讓現(xiàn)在的人們了解它的美,繼而去喜歡、接受它。”
宋其加說,首先,灰塑市場不能壟斷,但絕對要規(guī)范。盡可能百分之百地恢復傳統(tǒng)工藝。“傳統(tǒng)的灰塑,上色用的是礦物質染料,幾百年都不變色,色澤鮮亮;傳統(tǒng)灰塑工藝的每個環(huán)節(jié)都有學問,石灰的選擇、提煉、調(diào)配……每個細節(jié)都是學問。既然是將灰塑列入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保護名錄,就要給它的傳承人一定的經(jīng)濟扶持,讓他們有能力將這些繁瑣、費時、費力的技術傳承下去……無論如何我都相信,灰塑的潛力是非常大的。”
資政大夫祠
嶺南圣旨第一祠
嶺南工藝集大成者
出廣州城向西,走不了兩三站地,就到了花都區(qū)新華鎮(zhèn)三華村,號稱花都第一祠堂之村。
在很遠的地方,你就能看到一大片盛開著荷花的池塘,它的后面,有著剪影般鍋耳山墻的灰色古祠,傲然屹立。
它保存之完好讓人覺得驚訝。四幢古祠和兩棟后樓,加在一起占地面積達1.8萬多O,古祠們一字排列,幢幢相接,云巷相通,既獨立又統(tǒng)一。大到整體的框架設計,小到門墩,柱頂石的制作都十分講究。
廣州民俗博物館即將在此落戶,現(xiàn)在的資政大夫祠卻還是相當寂靜,一片古色古香的建筑中有一扇半掩著的房門,資政大夫祠管理處的主任宋其加,正在里面優(yōu)哉游哉地泡著功夫茶。見我們到來,關于古祠傳奇的歷史,他不緊不慢地娓娓道來。
關于資政大夫祠,廣州人對它的了解不是很多,而它卻是“嶺南有圣旨的第一祠。”這段不平凡的身世,大概可以追溯到清朝同治年間,當時,三華村聚居的徐氏族人中,有兩位堂兄弟――徐方正和徐表正在朝中任事。徐方正任兵部郎中,徐表正則任主事。因為工作做得不錯,同治皇帝對二人極為賞識。作為表彰,遂將徐方正的祖父和父親封為“資政大夫”,將徐表正的父親奉為“奉直大夫”。
“古代人的懲罰機制和現(xiàn)在不同:你做得不好,會被‘誅九族’,做得好了,也會‘封三代’。對于整個家族來說,一榮俱榮,一損俱損。”
突然之間獲此殊榮的徐方正和徐表正的先輩,此時早已不在人世??墒莵碜曰实鄣谋碚檬悄蟮臉s耀,總不能悄沒聲息地就過去了。為炫耀皇恩,徐方正建造了資政大夫祠,徐表正則建造了南山書院,徐氏后代又續(xù)建了亨之徐公祠。直到今天,它們共同構成的古祠建筑,是廣州規(guī)模最大的祠堂,并且比陳家祠還要早27年。
嶺南工藝集大成者
三華村的詳盡村史已不可考,但只是從這些遺留下來的古建筑看,村莊當年的繁盛也可見一斑。
在此定居的宋氏家族,追根溯源,來自江蘇省宿遷市泗洪縣。徐姓大舉南遷起于魏晉年間,隋唐時期在我國南方又有了進一步的繁衍。南宋祥興年間,徐姓人由江西、福建遷往廣東的豐順、海豐、梅縣、博隆及潮州南坑,又一分支來到了花縣,也就是今天的花都。三百年后的1796年,徐氏二十六世徐德魁中了舉人,從此之后,綿延半個世紀,三華徐氏,英彥俊才代不乏人。
宋其加說,根據(jù)他們的考證,當年徐方正和徐表正的親戚,屬于三華村鄉(xiāng)紳級別的人物,而資政大夫祠又是村子里規(guī)格甚高的祠堂,所以得以斥巨資修建。
三華村因為靠近河流,與廣州交通便利,當年的經(jīng)濟繁榮完全不亞于今天。因為財力雄厚,資政大夫祠不僅廳堂闊大,而且工藝精湛,精美絕倫。廣東的灰塑、木雕、磚雕、繪畫裝飾隨處可見。無論是建筑構件、主墻、屋脊、斗、拱、梁、枋、牛腿、雀替、門窗,還是室內(nèi)的家具,都是巧構細鏤??芍^是嶺南民間工藝的集大成者。
(編輯: 陳綺云 )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