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作傳統(tǒng)詩詞需要調(diào)平仄,而調(diào)平仄,若依據(jù)舊聲韻,就必須用到入聲;若依據(jù)新聲韻,就不能混用入聲。所以,不管是用新聲韻還是用舊聲韻,都必須了解入聲。下面就此講相關的三個問題。
一、入聲與韻書
入聲是古漢語的四聲之一,由三種不同的塞音韻尾-p(-b),-t(-d),-k(-g,-h)構成,讀音短促,一發(fā)即收。入聲也是平仄中的三個仄調(diào)之一。普通話沒有入聲,古入聲字已經(jīng)分別讀成陰平、陽平、上聲、去聲。
要了解古入聲,需要查檢韻書。常用的韻書有《佩文詩韻》(用于作詩)、《詞林正韻》(用于填詞)、《中原音韻》(用于填曲)、《中華新韻》(用于作詩詞曲)。
《佩文詩韻》,清初編定,為當時士子科考作試帖詩必備的官方韻書,韻部即平水韻的106部,其中平聲30部,上聲29部,去聲30部,入聲17部。平水韻出現(xiàn)在宋代,南宋平水人劉淵著《壬子新刊禮部韻略》,同時的金人王文郁著《平水新刊韻略》將唐代同用的韻合并成106韻,稱為平水韻。唐代把隋朝陸法言的《切韻》作為科舉考試的標準韻書,因其分韻193部過細,唐代規(guī)定相近的韻可以同用。平水韻就是根據(jù)唐初許敬宗奏議合并的韻,所以,唐人用韻,實際上用的是平水韻。此后,人們作詩用韻大都依據(jù)平水韻。我們作詩要了解古入聲字,就要到平水韻的入聲17部中去查。
《詞林正韻》,清代戈載編,將《廣韻》206部合并為19個韻部,其中平、上、去三聲為14部,入聲為5部。此書事實上也是進一步歸納平水韻,成為填詞者必備之韻書。我們填詞要了解古入聲字,就要去查它的入聲5部。
《中原音韻》,宋末元初周德清所著,把曲詞里常用作韻腳的5800余字,按讀音分類,分為19韻,每韻又分陰平、陽平、上、去四部,而入聲全部派入平、上、去三聲,沒有了入聲。我們填曲不必考慮入聲問題。
《中華新韻》,中華詩詞學會2005年5月頒布,以普通話和《新華字典》的注音為讀音的依據(jù),將漢語拼音的35個韻母,劃分為14個韻部:麻波皆開微豪尤,寒文唐庚支齊姑。為了便于記憶,用兩句七言韻語來代表14個韻部:中華詩國開新歲,又譜江濤寫玉篇。此韻表把古入聲字列在相應的韻部后,為查找入聲字提供了方便。
二、入聲的辨識
除了查找韻書之外,我們還可以通過一些古今語音變化規(guī)律來辨別入聲字。從兩方面看,積極方面,哪些是入聲;消極方面,哪些不是入聲。
(一)正面確認法(是入聲)
古入聲字多含a,o,e,i,-i,u,ü,ie,üe,ei等韻母?! ?/span>
(1)a韻(a、ia、ua) a與f,z,c,s拼都是入聲(“仨”字例外),例如:
fa 法發(fā)伐閥乏罰
za 扎匝咂雜札軋閘
ca 擦察插鍤
sa 撒殺剎鎩
ia與j,q,x拼情況復雜:
jia中惟獨“夾、甲、戛”及其形聲字是入聲
qia中都是古入聲
xia中除了“霞、蝦、暇(含“瑕、遐”等)外是入聲
(2)o韻(o,uo) o與f拼,不論陰陽上去都是入聲。
uo與k,zh,ch,sh,r拼,不論陰陽上去(實際無上聲)都是入聲。例如:
kuo 闊擴括廓
zhuo 卓桌捉拙酌濁鐲(鋜)琢啄濯
chuo 戳綽齪綽輟
shuo 說朔碩
ruo 若弱
(3)e韻 e與d,t,n,l,z,c,s拼,不論陰陽上去(實際只有陽平、去聲)都是入聲;與h拼和自成音節(jié)有例外。例如:
de 得德
te 忒特
ne 訥
le 落洛駱絡肋勒
ze 澤
ce 側廁測惻策冊
se 塞嗇色澀 he 中除了“禾、何、河、賀”及其形聲字外都是入聲。
e 平聲中只有“額”字是古入聲,上、去中除了“餓”字外都是入聲。
(4)i韻 i與x拼,陽平為入聲,陰平惟獨“昔、夕、析、悉、息”及其形聲字和“吸、翕、錫”是入聲。
(5)-i韻 -i與sh拼,陽平除“時”外都是入聲,陰平惟獨“濕、失、虱”是入聲。
(6)u韻 fu中“復、伏、服、紱、副(含富、福、幅形聲字)”及形聲字是入聲。 shu中“贖、孰、束、叔、屬、蜀、術”及其形聲字是入聲。
(7)ü韻 ü與j,q,x,n,l拼,其陰平、陽平音節(jié)中的入聲字很少。 ju中“局、菊、掬、鞠”及其形聲字是入聲。 qu中“曲(彎曲)、蛐、屈”及其形聲字是入聲。
(8)ie韻 ie與b,p,m,d,t,n,l拼,不論陰陽上去都是入聲(“爹、咩”例外),ie與j,q,x拼和自成音節(jié)有例外。例如:
bie 別憋鱉癟
pie 瞥撇
mie 滅蔑篾乜
die 疊碟牒蝶諜蹀迭瓞
tie 鐵貼帖餮
nie 捏聶鑷孽臬
lie 列烈裂獵劣
jie平聲中除了“皆、街、嗟”外都是入聲。
qie中除了“茄、且、趄”外都是入聲。
xie平聲中唯“歇、挾、擷、協(xié)”是入聲。
ye中除“耶、爺、也、椰、夜、野、冶”外都是入聲(液、掖、腋三字也是入聲,這里不從“夜”字,是特殊情況)。
(9)üe韻 üe 韻除了“嗟、瘸、靴”之外,都是入聲。例如:
nüe 虐瘧
lüe 略掠
jue 決絕爵倔腳镢蹶孓(孑孓)
que 缺闕確卻
xue 薛雪學血穴
yue 曰約噦悅閱月越粵岳樂藥
(10)ei韻 ei與g,k,h,z,s拼(c不拼ei),不論陰陽上去(實際無去聲)都是入聲。例如:給、剋、黑、賊、塞。
(11)以文白讀音來識別 一字兩讀,文言讀開尾韻,白話讀i或u(o)韻尾的,也是入聲字。例如:
文言為e,白話為ai的:色冊策摘宅翟窄擇塞
文言為e,白話為ei的:賊肋勒北克黑得忒
文言為o,白話為ai的:白百柏伯麥陌脈
文言為o,白話為ao的:薄剝摸
文言為uo,白話為ao的:著鑿落烙
文言為uo,白話為ou:肉粥軸舳妯熟
文言為u,白話為iu:六陸衄
文言為üe,白話為ao:樂藥瘧躍鑰覺嚼腳角削學雀
(12)b,d,g,j,zh,z聲母的陽平字是入聲(少數(shù)例外:“鼻”古為去聲,“雹、甭、咱”古是平聲)。例如:
b 拔跋白帛雹薄荸別蹩脖柏[bo2]舶伯泊百[bo2]勃渤博 駁醭
d 答沓達笪得德笛敵嫡覿翟跌疊碟蝶牒獨讀牘瀆毒奪鐸掇
g 格閣蛤骼革隔膈葛國虢
j 及極極吉急擊棘即脊疾集籍夾莢裌嚼潔劫傑竭節(jié)捷截局 菊掬鞠橘決訣掘角厥橛蹶腳覺爵絕
zh 扎札紥鍘閘(字本作牐)炸(字本作煠)宅擇翟著折轍 摺哲蜇軸妯竹竺燭筑逐酌濁鐲(字本作鋜)琢啄濯拙直 值殖質執(zhí)侄職指趾
z 雜鑿則擇澤責賊足卒族昨
(13)形聲字含入聲聲旁者幾乎都是入聲字,不含入聲聲旁者就不是入聲字。如聲旁“立”是入聲,它構成的形聲字“泣”也是入聲字,但會意字“位”所含“立”不是聲旁,“位”也就不是形聲字。有的字由于字形變化,聲旁生僻了,不易看出,如“滴、嫡、嘀、謫、摘”“副、富、福、輻”“插、鍤”等。還可反推,如“酌”是入聲,那么“勺”也是入聲(勺古讀shuo),“芍”字也是入聲。
(14)其余沒有明顯規(guī)律的字如下:
俗屋禿撲突忽出哭躇凸 頤積擊踢匹漆七只逼一批劈吃 拍刮拉插壓八察滑刷殺匝挖 舌縮托郭割黑殼活撮跌脫
這些沒有明顯規(guī)律的入聲派平字一般有幾個原因,一個是來自象形或會意等造字法,如“凸”字,所以感覺沒有規(guī)律。二是古今讀音發(fā)生了變化,不易看出規(guī)律,如入聲字“俗”從“谷”(入聲)得音,入聲字“撲”從“卜”(入聲)得音等。三是字型簡化的原因,不易看出聲旁,如“燭”字本來從“蜀”得音寫做“燭”,簡化后才成“燭”的。要把這些因素都考慮進去,那么所謂“沒有明顯規(guī)律”的字就幾乎都有規(guī)律了。
(二)反面否定法(非入聲)
1.凡是有鼻音韻尾n和ng的字,不是入聲字。
2.聲母為m,n,l,r而讀陰平、陽平或上聲的字,不是入聲字(少數(shù)例外如:捏、辱)。
3.聲母為p,t,k,q,c,ch的陽平字,不是入聲字(少數(shù)例外如:咳、殼、察、仆、璞)?! ?/span>
4.zi,ci,si音節(jié)的字,不是入聲字。
5.uei音節(jié)的字,不是入聲字。
6.uai音節(jié)的字,不是入聲字(少數(shù)例外如:率)。
7.er韻母的字,不是入聲字。
8.ai,ao(iao),ou(iu)韻母的字,大多數(shù)不是入聲字。 辨別入聲字,是為了避免出現(xiàn)把本為仄聲的入聲當作平聲的情況,但還有一些字,今天讀仄聲,但在古代讀平聲,如表示“使令”的“令”字,表示“使得”的“教”字(空教、但教、卻教),唐代就讀平聲,后世詩家,也一直當平聲讀,從來不讀仄聲。而另有一些字是平仄兩讀的,如“看”、“望”等,這些字沒有規(guī)律可尋,但在韻書上都有注明,因此就需要多翻韻書,多背誦作品,自然便能掌握。
三、聲韻的調(diào)諧
中華詩詞學會在頒布《中華新韻》時提出:“倡今知古,雙軌并行;今不妨古,寬不礙嚴。”使用新韻“并不妨礙繼續(xù)使用舊韻,這就是‘今不妨古’的原則。而且,即使使用新韻,也可以使用比《中華新韻》更嚴、更細的韻目,這就是‘寬不礙嚴’的原則。”“創(chuàng)作舊體詩,提倡使用新韻,但不反對使用舊韻,如《平水韻》。但在同一首詩中,對于新舊韻的不同部分不得混用。為了便于讀者欣賞、便于編者審稿,使用新韻的詩作,一般應加以注明。”
我們知道,舊韻與新韻的很多字是聲韻相同的,這些新舊聲韻相同的字我們不必關注。需要關注的是新舊聲韻不同的字,這些字不能新舊混用在同一首詩中。具體調(diào)諧聲韻的方法有:
1.以篇定韻,不能混韻。
在同一首詩中或用舊韻,或用新韻,新舊韻不能混用。規(guī)范地做法是,使用舊韻寫詩要遵循平水韻的106個韻部,寫詞要遵循《詞林正韻》的19韻部。而使用新韻,就要遵循《中華新韻》的14個韻部。
2.以韻定聲,不能混聲。
在一首詩確定韻部后,調(diào)聲必須與之相應,即舊韻用舊聲,新韻用新聲,新舊聲不能混用。假如確定用舊韻如平水韻或詞林正韻,那么“出”“白”等入聲字,就不能用為平聲。假如確定用新韻,那么“看”“望”“過”“醒”“忘”(舊韻可平可仄)“俱”(舊韻平聲)等字就要用作仄聲,而“聽”(舊韻可平可仄)等字就要用作平聲。
3.若用鄰韻,可用入聲。
鄰韻指韻音相近者,韻音相近的幾個韻部可以相通,作詩時可以互押。如平水韻中“東”、“冬”可以相通,“支”、“微”亦可相通等。詞韻中合并到19部中的各韻部大致相當于平水韻的鄰韻)。寫詩用鄰韻,須把古入今平的字用作仄聲。例如,毛澤東《七律·長征》是寒韻(“難、丸、寒”)與刪韻(“閑、顏”)的鄰韻通押,并把古入今平的“泥”“拍”二字用作仄聲。用鄰韻時一般標明“鄰韻”“通韻”“詞韻”等,也有不標的。
4.若用新韻,不用入聲。
用新韻寫作詩詞,一定不能把古入今平的字用作仄聲(如“八”“十”等字),也不能把古平今仄的字用作平聲(如“場”“俱”等字)。用新韻的詩一定要標明“新聲韻”或“新韻”。
5.新舊兼顧,求同避異。
在用舊韻時盡量考慮到與今音相諧,如十三元韻中一部分字是an韻(“原、煩、冤、言”等),一部分字是en韻(“溫、孫、門、存”等),要避免an韻與en韻相押。在用新韻時盡量考慮到與舊音不悖,如不用入聲“白”字與“來”“臺”押韻。
6.尾避同調(diào),力求變化。古人提出“四聲遞用法”,有兩個意思:一個意思是一首詩中出句的尾字要平、上、去、入俱全,并且交替使用,也就是所說的避免“上尾”。具體來說是全詩八句,若首句入韻,只剩三個出句仄聲結尾,這三個仄聲字要用上、去、入三個聲調(diào),加上押韻的平聲,四聲俱全了;若首句不入韻,四個出句的仄聲尾也要上、去、入交錯使用,重復的兩個同調(diào)字必須隔開。再一個意思是在每句內(nèi)部除平聲字外,仄聲字也要上、去、入交錯使用,不要重復。這樣,全句平、上、去、入四聲全用上了。這種“四聲遞用法”,不是固定的格律,是一種技巧。唐代名詩沒有幾首是完全按照“四聲遞用法”寫的。所以,我們學格律詩不能把“四聲遞用法”作為格律,只作為寫作技巧就可以了,何況普通話里沒有入聲字。普通話與古代語音不同,仄聲只有上聲和去聲,在寫律詩時要注意上聲與去聲的交錯。詩的首句入韻,只有三個仄聲尾,能夠用上去上或去上去的,應盡量如此。因為這樣要比上去去、去上上、上上上、去去去動聽。毛澤東《七律·長征》詩出句的尾字是“難” “浪”“暖”“雪”,平、去、上、入四聲俱全。 就詩詞押平聲韻來說,古代是沒有陰平陽平之分的。用現(xiàn)代四聲標準分析,有時可能全都押陰平韻,有時全都押陽平韻,有時是陰平、陽平通押的。如果陰陽交錯押韻,富于變化,不致呆板。
7.盡量避免傷聲犯韻。
一句之內(nèi),同聲母的字隔位出現(xiàn),或同韻母的字多次出現(xiàn),會造成拗口,應盡量避免。如“漫游迷綠地,仰面看藍天”,讀之拗口。“漫”與“迷”同聲母,“面、看、藍、天”同韻母,這是造成拗口的原因。
8.出句尾字雙聲相諧。
即出句尾字雖不用韻,但講究雙聲相諧。如:杜甫《江南逢李龜年》,首句“歧王宅里尋常見”和第三句“正是江南好風景”兩個出句中,“見”和“景”為雙聲相諧。
以上調(diào)諧聲韻的方法,前四條屬于硬性規(guī)定,是必須遵守的;后四條并非是固定格律,是屬于寫作技巧,只是追求聲韻諧調(diào)的幾種方法。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內(nèi)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