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
夏俊娜的作品中經(jīng)常存在一個矛盾:那些思想化的,姿態(tài)閑適的人物,精神上卻常常處在一種莫名的驚恐,疑惑與不安的情緒之中,像是剛剛從驚魂未定的夢魘中走來。繪畫的主題雖然是情調浪漫的花與少女,卻并沒有給人帶來一種明朗輕快的感覺。就連《五月新娘》這樣的主題也不例外。她一面想表達女孩子所向往的一種高雅的,充滿貴族氣的安閑與平靜,一面又總是不自覺地將不安的情緒帶入她的畫面。這種現(xiàn)象不能不使我們聯(lián)想到與她心理相關的一些經(jīng)歷。
疑惑與不安的浪漫情調 編輯/雨濃
畫家筒介:
夏俊娜1991年畢業(yè)于中央美術學院附中,獲畢業(yè)創(chuàng)作優(yōu)秀獎。 同年考入中央美術學院油畫系第四工作室,師從聞立鵬、葛鵬仁、王玉平先生,探索西方油畫語言與中國現(xiàn)當代文化的融合,在校期間習作、創(chuàng)作多次獲獎并被學院收藏。1995年 畢業(yè)于中央美術學院油畫系,畢業(yè)創(chuàng)作獲得中央美術學院優(yōu)秀獎和日本岡松家族獎學金。
夏俊娜的藝術之路:
梳棕黃發(fā),著一襲黑的夏俊娜平靜地端坐著,在京城美術界,她被稱為“市場明星”——是市場明星也好,藝術明星也罷,顯而易見的是夏俊娜的畫,畫一幅賣一幅,畫十幅賣十幅沒有剩存!無疑,剛過而立之年的夏俊娜,是青年畫家中最有作為的代表。 你很難想像,這個被界定在前衛(wèi)與傳統(tǒng)之間的年輕畫家,從來沒去過酒吧,甚至咖啡館。“絕大部分時間,我都在家里坐著,一日三餐,畫畫,年復一年,日復一日。”
夏俊娜在述說她的生活和理想:“2000年之前,可能我覺得辦一次畫展挺幸福的,但現(xiàn)在我不這樣想了,有些輝煌只是幾分鐘的事情;而現(xiàn)在,相對自由就是我最大的理想?!?
在九十年代以來的中國藝術家中,女性藝術屆已經(jīng)構成了一支不可忽視的力量。而在這個群體中,新生的一代是其中最活躍的因素。95年登上畫壇的夏俊娜,又是這個群體中最年輕,最具潛力,也最引人注目的一位。
三年中,她參加了一系列重要展覽,僅在畢業(yè)的當年(1995年),他就連獲四個獎項(中央美院畢業(yè)創(chuàng)作獎,日本罔家族在中央美院設立的獎學金,美苑獎及中國第三屆中國油畫年展年獎),今年又在中國當代素描藝術大展中再度獲獎。與此同時,她也經(jīng)受著市場導向的干擾和經(jīng)濟的糾纏。因此,她的備受關注,就不止表現(xiàn)在學術層面,也表現(xiàn)在市場層面;不僅包括贊揚,也包括批評。贊揚者將其與藝術史上的大師相提并論,批評者,則認為她的畫大有模仿之嫌,并認為她的畫因染指"商業(yè)"而有所滑坡。對于這種不同的議論,她自己并不很在乎。她沒有把自己看的那么高,也不認為自己在模仿誰,或有江河日下之感。她每走一步都按照自己設定的目標,并不想遵從誰的意見。她在藝術上所具有的獨立精神,使我感到她成熟的一面,并不象她處理經(jīng)濟事物中那樣的頭腦簡單和束手無策。
夏俊娜是一個很"純"的畫家,她既不靠觀念的介入,也不靠材料的堆砌,她只在保持繪畫的一種"純粹性",只在最低的物質基礎上工作。只要有畫筆,顏料和畫布,她就可以畫畫,畫很大的畫,沒有草圖,更不需要參考資料,一切都是從第一筆開始,從畫的過程中生發(fā)出來。
夏俊娜顯然應該屬于那種才華橫溢的畫家之類。就風格說,她的藝術當屬表現(xiàn)主義范疇。而表現(xiàn)主義畫家正是一些最具天性與本色的畫家,在寫實油畫濫觴的時代,這一類畫家尤顯出色。完全不經(jīng)意的點,涂,抹,竟使油畫魔術般散射出奇異的光彩,鉛灰的色調中跳蕩的黑白,構成了她的畫中才有的一種神秘的光影次序。夏俊娜的畫,一般都是從一個人物的臉部畫起,由臉部推導出身體的姿態(tài),由這一個人物推導出另一個人物,再由人物演繹出所在的環(huán)境……。 在這里,人物的面孔,既是作為一幅畫的邏輯起點,也是構成意見作品所要"言說"的中心。
由此,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在夏俊娜的作品中經(jīng)常存在一個矛盾:那些思想化的,姿態(tài)閑適的人物,精神上卻常常處在一種莫名的驚恐,疑惑與不安的情緒之中,像是剛剛從驚魂未定的夢魘中走來。繪畫的主題雖然是情調浪漫的花與少女,卻并沒有給人帶來一種明朗輕快的感覺。就連《五月新娘》這樣的主題也不例外。她一面想表達女孩子所向往的一種高雅的,充滿貴族氣的安閑與平靜,一面又總是不自覺地將不安的情緒帶入她的畫面。這種現(xiàn)象不能不使我們聯(lián)想到與她心理相關的一些經(jīng)歷。
一般來說,凡從情感體驗中生發(fā)出來的藝術,都或多或少地帶有"自傳"的性質。不管它用怎樣理想化的方式加以掩飾,都不能遮蔽情感經(jīng)歷中那些刻骨銘心的東西。那些看似與藝術無關的"心靈事件",實際上總是不期然的對藝術產(chǎn)生重大影響。夏俊娜的畫,正是來自她心靈的歌。她出生在內蒙古察合中旗,并在那里度過了她的童年時代。從她記事起,幼小的心靈就一直在全然不解中承受著上一代人的沉重。直到她離開內蒙古,長到很大,這"沉重"依然揮之不去,依舊壓在她的心頭。父母的遭際轉化為她初涉人世時的一種生存體驗,當她試著通過藝術"言說"她對生活的種種體驗時,我們看到的正是那些最初的心靈印記。
在夏俊娜還是一個在校生的時候,她的一些素描和油畫就遠離了在課堂上畫模特兒的習作氣息(雖然那確實是課堂習作),以強有力的線條和明暗表現(xiàn)出一種超乎尋常的造型力度和怪異的人生情調。這些素描,使我不由聯(lián)想到西方大師的一些同類作品。但我從中看到的絕不僅只是技巧,而是一種嚴峻,冷酷的人生體驗,一種生命的危機感。她在93年畫的一批《大鳥》系列,更是平添了一種超現(xiàn)實的恐怖色彩。如果不是作特意說明,絕對不會想到這些作品竟是出自一位至今仍是學生氣十足的,單純得讓人感覺不到有什么重大人生經(jīng)歷的女孩兒筆下。夏俊娜的藝術特質,有一種不斷被誘發(fā)的過程。在上美院附中時,她曾一度是班里最差的學生。
在申玲老師的發(fā)現(xiàn)和開啟下,她一躍成為班上拔尖的學生,進入美院四畫室后,又在葛鵬仁、王玉平老師的嚴教和引導下,一步步發(fā)現(xiàn)自己,一步步走出了自己的路。夏俊娜在學習過程中也不自覺地受到過某些大師的影響:畢加索藍色時期的沉靜,雷諾瓦筆下人物的高貴氣質,巴爾蒂斯在造型下的特異品質以及佛萊西斯卡神圣的宗教氛圍……但她并沒有刻意去模仿誰。她很少進圖書館翻畫冊,也很少認真地去研究某家某派,她完全是靠自己的天性本質和藝術穎悟在工作。我不知道這種來自自身的精神資源會不會耗盡,以及會以怎樣的方式加以補充,但我相信,除了藝術家,夏俊娜不可能成為另一個更適合于她的身份。
她天生屬于藝術。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