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1.太陽中風,下利嘔逆,表解者,乃可攻之。其人漐漐汗出,發(fā)作有時,頭痛,心下痞硬滿,引脅下痛,干嘔短氣,汗出不惡寒者,此表解里未和也,十棗湯主之?!秱摗罚?52)
2.脈沉而弦者,懸飲內(nèi)痛;病懸飲者,十棗湯主之?!督饏T要略·痰飲咳嗽病脈證并治第十二》
3.咳家,其脈弦,為有水,十棗湯主之?!督饏T要略·痰飲咳嗽病脈證并治第十二》
4.夫有支飲家,咳煩胸中痛者,不卒死,至一百日或一歲,宜十棗湯?!督饏T要略·痰飲咳嗽病脈證并治第十二》
【組成與用法】
芫花熬 甘遂 大戟
上三味,等分,各別搗為散,以水一升半,先煮大棗肥者十枚,取八合,去滓,內(nèi)藥末,強人服一錢匕,羸人服半錢,溫服之,平旦服。若下少,病不除者,明日更服,加半錢,得快下利后,糜粥自養(yǎng)。
【功效】攻逐水飲。
【醫(yī)案】
帶下
初診: 2007年6月20日。胡某,26歲。體質(zhì)壯實,帶下量多且臭已3年,色黃,質(zhì)稠如涕,無陰癢,伴腰部酸痛。月經(jīng)無殊,正常,納可,二便正常。婦科檢查:外陰無殊,陰道通暢,宮頸重度炎癥,子宮后位,大小正常,質(zhì)地中等,活動,無壓痛,兩側(cè)附件壓痛。舌淡紅,苔薄白,脈細。西醫(yī)診斷:(1)慢性子宮頸炎。(2)兩側(cè)附件炎。
治法:祛痰飲,清濕熱。
方劑:十棗湯合三妙丸(《醫(yī)學正傳》)。
芫花6g 甘遂5g 大戟9g 大棗10個 炒黃柏10g 蒼術(shù)10g 懷牛膝15g,3劑。并囑患者根據(jù)大便硬軟情況酌情減量使用。
二診:2007年6月23日。進藥2劑,大便如常,帶下消失,舌脈如上。
中藥守上方續(xù)進4劑以善后。
【按語】
十棗湯是治療懸飲的一張方劑,又因有芫花、甘遂、大戟三味峻猛攻逐水飲的藥物,故平人視為鴆毒,莫敢試用。
讀清代吳本立《女科切要》,稱“肥人有帶多是濕痰”,白帶因“冤滯而病熱不散,先以十棗湯下之”,還稱“如結(jié)痰白帶,以小胃丹”先服。小胃丹藥有芫花、甘遂、大戟、制大黃、黃柏,也就是十棗湯去大棗,加大黃、黃柏而成。由此看來,十棗湯是可以用來治療實證的帶下病。
該案身體壯實,帶下黃稠如涕又臭,歷時多年,腰部酸痛,當為痰飲下注,“冤滯而病熱不散”者,故“如結(jié)痰白帶”,先以十棗湯小試,合三妙丸者,實仿小胃丹之意,既能清熱燥濕,又能引藥下行。不意,一方中鵠,發(fā)人深省。該案十棗湯之劑型、分量雖與原著有別,但其意則一,芫花、甘遂、大戟入煎者,可損其逐下之力。
讀書不用,猶如弗讀;讀而不化,反而為害。切志。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