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醫(yī)家徐靈胎在其《傷寒論類方》中有言“血由肺之清道而出,與汗從皮毛而泄同”?!昂箯钠っ埂痹谌梭w本能來講,就是出汗,治療上叫做汗法?!把煞沃宓蓝觥痹谥嗅t(yī)學(xué)里叫作“衄”,“俗語所云紅汗也”。在徐靈胎看來,“紅汗”的作用與汗“同”,也能解“熱邪”。
《傷寒論》24條云“太陽病,初服桂枝湯,反煩不解者,先刺風(fēng)池、風(fēng)府,卻與桂枝湯則愈”?!胺鹬焙蟆盁?,筆者理解為表邪“欲解”而不得解。這時候,使用開腠啟閉的麻黃湯發(fā)汗可解;《傷寒論》46條、47條、55條講的得衄可以“衄乃解”;24條“刺風(fēng)池、風(fēng)府卻與桂枝湯”也可解。我們可以把針刺理解為一種主動得“衄”的治療方法,與衄、與汗相通,都有解“熱邪”的作用。
思路放開后,我們會發(fā)現(xiàn),不僅出汗、衄血,包括取嚏、刺絡(luò)放血、針刺、熏洗、沐浴等,都成為了與麻黃湯發(fā)汗可同用、可互助、可替代的治療手段,這不就與金元四大家之一的張從正“汗吐下三法可賅眾法”的“汗法”相通了嗎?
銀屑病之白屑是幫助、分擔(dān)汗之功能的一種表現(xiàn),是人體欲自“解”邪的本能體現(xiàn)??上У氖?,這種本能與“衄”一樣,常常被醫(yī)患共同誤解,不是給予鼓勵和幫助,而是一味地壓制。從這個角度出發(fā),筆者將銀屑病稱為“白汗”。
將“紅汗”、“白汗”和“正汗”相提并論,可以去除患者對于皮損增多的恐懼。汗出宜徹,“白汗”從解“熱邪”的角度來講也應(yīng)該徹,故在出汗變勻的過程中皮損變散變多并不是壞現(xiàn)象。汗法治療銀屑病的原理是以汗代癬,是以“正汗”來替代“白汗”,是用積極的、主動的、多渠道的“泛汗”手段,取代患者畏懼、不愿接受的“白汗”之病。在兩者交接沒有完成的時候,以“熱邪”外散為目標(biāo),“紅汗”、“白汗”和“正汗”的變勻、適當(dāng)增多,都是應(yīng)該被鼓勵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