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理中丸
1、組成
人參、干姜、甘草(炙)、白術(shù)各三兩(9g)。
2、用法
上為末,煉蜜為丸,如雞子黃許大。以沸湯數(shù)合,和一丸,研碎,溫服之,日三次,夜二次。腹中未熱,益至三四丸。
3、功用
溫中祛寒,補氣健脾。
4、主治
脾胃虛寒,自利不渴,嘔吐腹痛,不欲飲食,中寒霍亂,陽虛失血,胸痹虛證,病后喜唾,小兒慢驚。
5、方解
方中干姜辛熱,溫中焦脾胃,助陽祛寒,為君藥。人參益氣健脾,培補后天之本助運化為臣藥;白術(shù)健脾燥濕為佐藥。炙甘草益氣和中,緩急止痛,調(diào)和諸藥為使藥。四藥合用,溫中焦之陽氣,祛中焦之寒邪,健中焦之運化,吐瀉冷痛諸癥悉可解除,故方名“理中”。
6、加減應(yīng)用
若臍上筑者,腎氣動也,去術(shù),加桂四兩;吐多者,去術(shù),加生姜三兩;下多者,還用術(shù);悸者,加茯苓二兩;渴欲得水者,加術(shù),足前成四兩半;腹中痛者,加人參,足前成四兩半;寒者,加干姜,足前成四兩半;腹?jié)M者,去術(shù),加附子一枚。
7、注意事項
忌海藻、菘菜、桃、李、雀肉。
(二)小建中湯
1、組成
飴糖、桂枝、芍藥、炙甘草、大棗、生姜。
2、用法
上六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內(nèi)飴,更上微火消解。溫服一升,日三服?,F(xiàn)代用法:水煎取汁,兌入飴糖,文火加熱溶化,分兩次溫服。
3、功用
溫中補虛,和里緩急。
4、主治
中焦虛寒,肝脾不和證。腹中拘急疼痛,喜溫喜按,神疲乏力,虛怯少氣;或心中悸動,虛煩不寧,面色無華;或伴四肢酸楚,手足煩熱,咽干口燥。舌淡苔白,脈細弦。
5、方解
本證多由中焦虛寒,肝脾失和,化源不足所致,治療以溫中補虛,和里緩急為主。中焦虛寒,肝木乘土,故腹中拘急疼痛、喜溫喜按。脾胃為氣血生化之源,中焦虛寒,化源匱乏,氣血俱虛,故見心悸、面色無華、發(fā)熱、口燥咽干等。
方中重用甘溫質(zhì)潤之飴糖為君,溫補中焦,緩急止痛。臣以辛溫之桂枝溫陽氣,祛寒邪;酸甘之白芍養(yǎng)營陰,緩肝急,止腹痛。佐以生姜溫胃散寒,大棗補脾益氣。炙甘草益氣和中,調(diào)和諸藥,是為佐使之用。其中飴糖配桂枝,辛甘化陽,溫中焦而補脾虛;芍藥配甘草,酸甘化陰,緩肝急而止腹痛。六藥合用,溫中補虛緩急之中,蘊有柔肝理脾,益陰和陽之意,用之可使中氣強健,陰陽氣血生化有源,故以“建中”名之。
6、加減應(yīng)用
若中焦寒重者,可加干姜以增強溫中散寒之力;兼有氣滯者,可加木香行氣止痛;便溏者,可加白術(shù)健脾燥濕止瀉;面色萎黃、短氣神疲者,可加人參、黃芪 當(dāng)歸以補養(yǎng)氣血。
7、注意事項
嘔吐或中滿者不宜使用;陰虛火旺之胃院疼痛忌用。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