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色国产,午夜在线视频,新黄色网址,九九色综合,天天做夜夜做久久做狠狠,天天躁夜夜躁狠狠躁2021a,久久不卡一区二区三区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趙紹琴:風溫 普通肺炎】

導讀:下文論述的風溫,是普通肺炎的治療方法。趙紹琴先生一再強調,溫病初起要透發(fā)邪氣,猶如一個房間很熱,開個窗戶,通通風,而不能上來就用苦寒重劑量,直接把房屋推到了。

風溫臨床常見病的治療

1、溫邪上受(如上呼吸道感染)

溫邪上受,就是風溫邪氣從口鼻吸受之后,經呼吸道而內郁于肺,發(fā)生風溫衛(wèi)分證。因肺主衛(wèi)而外合皮毛,所以發(fā)熱而微惡風寒,頭痛不重,咽紅且痛,口干而渴,鼻塞甚則微咳。治療時,但咳者,用辛涼輕劑桑菊飲加減;若但熱不惡寒而渴者,用辛涼平劑銀翹散加減。

桑菊飲方:桑葉9g,菊花9g,薄荷(后下)1.5g,連翹9g,杏仁10g,苦桔梗6g,生甘草3g,蘆根10g。

加減法:

①咳嗽較重,咽關作癢,痰不易咯者,此風熱在肺,蘊郁不解,方中當加宣散風熱之品,如前胡6g,炒牛蒡子5g,金沸草6g。

②溫邪蘊熱較重,右手寸關弦滑數(shù)有力,舌紅且干,痰漸稠黏,方中當加黃芩9g。

③風溫蘊熱漸重,熱灼傷津液者,口干且渴,舌質漸紅,此時可加花粉9g以生津止渴?;颊弑仨毸厥常榔渫鰺?,否則可令蘊熱加重,或轉為氣分階段。

④熱邪初入氣分,口干思飲,脈象洪數(shù)或滑數(shù)有力者,方中可酌加清氣熱之藥,如生石膏10g,知母6g,以撤其熱。但藥量不可過大,因熱勢雖初入氣分,防其涼遏氣機,反而生變。

⑤胃熱過甚,溫熱化火,火熱上炎,唇焦干裂,舌瘡心煩,夜不得睡,心中懊惱,熱在胸膈者,可加生梔仁6g,黃芩10g。

⑥若口干心煩,舌黃根厚,脈象滑數(shù)有力,大便干結,小溲赤黃,可加大黃1.5g,元明粉1.5g。

⑦如熱甚迫血、衄血或便血者,加鮮茅根30g,小薊10g,鮮藕30g。

⑧若小兒心煩夜寐不安,舌黃根厚,舌尖起刺,此肝膽之熱,胃不和消化欠佳,方中加焦麥芽3g,竹葉3g,竹茹3g,胡黃連3g,鉤藤6g。

銀翹散方:連翹30g,銀花30g,苦桔梗18g,薄荷(后下)10g,竹葉12g,生甘草15g,芥穗12g,淡豆豉15g,牛蒡子18g,上藥為散,每服18g,日四次,或每四小時一次。根據病情轉化,隨時煎湯劑急治。加減法可參考以上桑菊飲。

2、溫熱喉痹(如咽炎等)

溫熱喉痹是風溫在衛(wèi)分的一個證候,雖有衛(wèi)分的癥狀,但以咽痛且紅,脈象浮數(shù)為主。舌苔多白干,質略紅,或有頭痛,寒熱,咳嗽等。治療宜辛涼清解,甘寒泄熱,仿銀翹散、甘桔湯意。

處方:苦桔梗9g,生甘草6g,薄荷(后下)1g,前胡3g,牛蒡子4g,銀花9g,連翹9g,蘆根10g,黃芩9g。

加減法:

①頭痛,寒熱較重,脈浮數(shù),舌苔白,咽微紅者,重點仍以疏衛(wèi)為主。方中用淡豆豉12g,炒山梔6g,荊穗3g,桑葉9g。

②若以咽紅、口干、心煩等熱重為主,脈滑數(shù)較有力時,舌必干紅,方中加用大青葉12g,青果6g, 山豆根9g,錦燈籠6g。

③若肺熱較重,口干心煩,咳嗽痰黏,大便2~3日未通,可于方中加瓜萎15g,黃芩9g,枳殼6g。

④病人素體陰分不足,唇紅舌干心煩,脈象細弦小數(shù),當于方中加知母6g,細生地10g,元參10g。

⑤外用吹喉藥物:如冰硼散1g吹喉,或西瓜霜1g吹喉,或錫類散1g吹喉。

3、溫熱喉蛾(如化膿性扁桃體炎)

溫熱喉蛾,往往由于喉痹治療失當,病情加重而來,或溫邪蘊熱較重,邪熱上灼咽喉所致。見身熱驟升,心煩口干,甚則懊不寐,咽紅腫痛,發(fā)生白腐化膿,大便2~3 日不通,舌苔黃且干根厚,脈多滑數(shù),或浮滑數(shù),兩寸尤甚。此屬風溫蘊熱互阻氣分,陽明腑實,積熱上蒸,邪已從衛(wèi)分入氣分,必須用涼膈清泄方法。如涼膈散、梔子豉湯化裁。

處方:薄荷(后下)1g,黃芩9g,連翹9g,山梔6g,淡豆豉12g,生甘草6g,芒硝(沖)1.5g,大黃(后下)2g,冰硼散或錫類散3g 吹喉。

加減法:

①若因氣熱過盛,陰津受灼,舌紅苔黃無津時,方中加元參15g, 麥冬10g,知母10g,以滋陰泄熱。

②若舌絳且干,舌體瘦老,心煩唇焦,此熱勢鴟張,陰津受灼,方中去薄荷、淡豆豉,加沙參15g,元參15g,川貝6g, 花粉10g。

③若咽紅且腫,大便如常,口干唇焦,加沙參、麥冬、元參、知母,減薄荷、豆豉、硝、黃。

④若熱勢不減,身熱夜甚,脈象弦細,舌絳起刺,此乃氣分之熱灼傷陰津,急以甘寒增液,育陰清熱。方中去薄荷、豆豉,加生地、白芍、元參、麥冬、石斛、沙參、牛膝。

⑤熱甚津傷,甚則熱迫營分,鼻衄痰血皆見,可改用甘桔湯加育陰生津之品。

藥如:苦桔梗9g,生甘草6g,沙參24g,元參15g,生地黃18g,麥門冬15g,石斛15g,白芍18g,牛膝3g,紫雪丹3g外吹喉部。

⑥若見身熱口干,脈象滑數(shù),頭暈有汗,咽腫痛甚,此時以清氣為主,但仍須配合疏衛(wèi)之品,防其寒涼阻遏氣機,反而熱增。

⑦如氣熱過勝,迫及營分,鼻唇干裂,口舌生瘡,必須用涼膈泄熱,育陰增液,但不可過用滋膩,恐其過膩滋潤,氣機不暢,熱郁不解,反而增重。

⑧根據舌苔膩潤,浮白且干,此濕郁中宮,熱在氣分,當清氣而不可過涼,如竹葉、蟬衣、僵蠶、連翹、山梔之類。脈若沉濡或舌膩,胸悶者,酌加清化濕郁之品,藥如杏仁、炙杷葉、半夏、冬瓜皮等。若屬膩厚可加焦麥芽、神曲、焦山楂、檳榔、大腹皮等。

4、風溫咳嗽(例如支氣管炎)

風溫咳嗽,主要是由于風溫蘊熱與痰濁互阻,肺氣升降失司所致。主要癥狀是咳嗽有痰,或咳勢加重,吐痰黏稠,或咳震胸中痛等。治療時,若衛(wèi)分證未清,仍當先治衛(wèi)分;邪已化熱入氣,則當清氣,但不可過用清氣藥物,防其阻遏氣機。若有積熱、濕濁、痰火、積滯等其他原因,應辨證施治,不可一成不變。

風溫初在衛(wèi)分,若見發(fā)熱,微惡寒,頭痛,咳嗽,咽癢無痰,舌白且干,脈浮數(shù),咽紅不痛,二便如常,治以疏解肺衛(wèi)為主。

桑菊飲加減:荊芥穗3g,淡豆豉10g,前胡6g,炒牛蒡子4g,杏仁10g,桑葉10g,菊花10g,山梔3g,蘆根20g。

加減法:

①若脈象洪滑有力,舌紅口干且渴,陣陣頭額汗出,此為化熱之象。酌加清氣之品,如黃芩6g,蘆根10g,竹葉3g,生石膏6g。但清氣之品不可過重,防其衛(wèi)氣不疏,病勢加重。

②若舌白微膩,脈象略有濡象,或惡寒明顯,痰白且稀,此表氣不疏,濕邪阻中,方中加蘇葉6g,蘇子6g,半夏10g。

風溫已入氣分,化熱漸重,口渴思涼飲,脈洪心煩,但熱不寒,陣陣頭汗出,舌紅苔黃且干,大便干結,小溲赤少,可用辛涼重劑白虎湯加減。

處方:薄荷(后下)2g,生石膏(先煎)15g,前胡6g,杏仁10g,浙貝母10g,知母6g,生甘草3g,連翹10g,竹葉3g,蘆根10g。

加減法:

①若舌苔白而不干者,生石膏當少用。

②若咽癢而痰不多者,加炒牛蒡子3g,金沸草6g。

③若舌苔黃且干,根部厚,大便不通,口臭,心煩,不能安寐者,可用涼膈散加減?;蛴诜街屑狱S芩9g,山梔6g,大黃(后下)3g,元明粉(沖)3g。

風溫至氣分而挾濕邪,舌苔薄膩而黃,脈象濡滑而有力,咳嗽胸中滿悶,頭脹且沉重,周身乏力,大便不實。若有口干,心煩,亦不欲飲,可用宣肺肅降,少佐芳化。

處方:蘇葉子各4g,桑葉6g,菊花10g,前胡3g,杏仁10g,蘆根15g,炒牛蒡子5g,半夏10g,陳皮6g。

加減法:

①若舌根部苔厚,大便不暢,口味作苦,可于方中加保和丸18g布包煎,焦三仙各6g。

②若濕痰較重,舌苔白滑膩,脈象沉滑,或濡軟且滑,脘腹脹滿,大便通而不爽者,方中加荊穗炭10g,萊菔子10g,白芥子4g,冬瓜子10g。

風熱漸解,咳嗽痰吐不多,夜間病重,不得安寐,脈小滑略數(shù),舌苔雖化而質紅,可用輕泄肺熱法。

處方:前胡6g,杏仁10g,金沸草10g,浙貝母10g,黃芩10g,炙枇杷葉10g,蘇子10g,蘆根10g。

5、溫熱喘咳(例如大葉性肺炎)

溫熱喘咳,是風溫病之較重者。主要癥狀是氣分證,如身熱頭痛,喘咳,胸痛,口渴,咽干,痰黏稠黃,甚至寒戰(zhàn),脈浮數(shù)或滑數(shù)。治療以祛除風溫郁熱為主。但忌用大量寒涼藥,否則反而涼遏,使氣機閉阻。

風溫襲肺,蘊郁化熱,初入氣分,高熱,寒戰(zhàn),頭痛,胸疼,有汗,口渴思涼飲,咳喘痰黃,脈象滑數(shù)或浮滑數(shù)。治療宜疏衛(wèi)宣化,清肅止咳。忌葷腥飲食。

處方:蘇葉6g,生石膏15g,前胡6g,桑葉10g,杏仁10g,銀花10g,浙貝母10g,蘆根10g。

加減法:

①如肺氣不宣,喘促悶滿者,加蘇子6g,炒牛蒡子10g。

②如發(fā)熱口渴,汗出較重,脈洪滑有力而數(shù)者,加生石膏至20g,知母10g。

③如氣促痰聲較重,舌苔黃厚,方中加萊菔子9g,甜葶藶3g。

④如咳嗽不爽,咽癢者,加金沸草10g,炙枇杷葉10g。

風溫蘊熱已至氣分,多以大熱,大渴,寒戰(zhàn),胸痛,頭面汗出,脈來洪大,舌多糙黃且干,咳嗽痰黏黃厚,熱郁肺胃較重者,以白虎湯為主治療。

處方:生石膏(先煎)30g,生甘草6g,知母6g,前胡6g,杏仁10g,蘆根20g。

加減法:

①脈若沉澀,陣陣惡寒,火郁不解,方中減石膏用量,加蟬衣6g,片姜黃6g,僵蠶10g,蘇葉4g,蘇梗4g。

②若是肺熱過重,咳嗽痰多,體質強實者,可原方加三子養(yǎng)親湯。

③若喘促而胸中熱甚,兩寸脈滑實有力,方中加葶藶10g,旋覆花10g。

④若屬肺實挾有積熱,脈實兩寸搏指有力,體質強實,舌苔老黃厚者,可原方加枳實、大黃以攻之。

風溫蘊熱過重,來勢又猛,逼邪內陷,神志昏沉,咳嗽痰重,高熱不退,大便不通,脈來洪滑有力,治療宜宣郁豁痰,通腑清氣。

處方:薄荷(后下)2g,前胡6g,生石膏(先煎)10g,菖蒲10g,片姜黃6g,瓜蔞15g,局方至寶丹1 丸分兩次藥送下。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溫熱病衛(wèi)分證治(四法)
中醫(yī)前輩趙紹琴--《溫病淺談》(第五章)
趙紹琴辨治濕熱證十法
趙紹琴臨證400法2
偏方9
「中醫(yī)夏季用藥」趙紹琴臨證經驗——溫熱病之衛(wèi)分證治四法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
熱點新聞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xù)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lián)系客服!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