汗證
自汗:黃芪、白術、五味子
盜汗:山萸肉、浮小麥、烏梅
浮腫
陽水:麻黃、蘇葉
陰水:附子、肉桂、干姜
腰以上腫:荊芥、桂枝
腰以下腫:茯苓、澤瀉、防己
頭痛
偏寒:吳茱萸、川芎
偏熱:菊花、桑葉、蔓荊子
偏后腦:羌活、天麻
偏前額:白芷、葛根
偏兩側:蔓荊子、白芍、白蒺藜
偏巔頂:藁本、牛膝
頑固性頭痛:白附子、白僵蠶、全蝎
頭暈:天麻、鉤藤
目眩:枸杞子、菊花
視力減退:女貞子、覆盆子、蕤仁肉
耳鳴:胡桃肉、山萸肉、金櫻子
鼻塞:蒼耳子、辛夷、細辛
口苦:龍膽草、茵陳
口甘:佩蘭、茯苓
口渴
風熱:蘆根、葛根
胃熱:石膏、知母
腸熱:大黃、芒硝
熱毒:玄參、生地
傷陰:石斛、玉竹、花粉
牙痛
腎虛牙痛:骨碎補、細辛、露蜂房
風熱牙痛:竹葉、石膏、生地、黃連
咽喉腫痛
實火:牛蒡子、山豆根、射干
虛火:鹽知母、鹽黃柏、熟地
聲嗄(shà,嗓音嘶?。?/strong>
風寒:麻黃、杏仁、甘草
風熱:蟬衣、木蝴蝶、胖大海
肺陰虛:梨汁、蜂蜜
項強
風寒:桂枝、葛根、白芷
風濕:羌活、防風、川芎
破傷風:南星、白僵蠶、蜈蚣、蝎子
肩痛:羌活、威靈仙、姜黃
四肢疼痛
上肢:桂枝、羌活、桑枝
下肢:獨活、牛膝、續(xù)斷
四肢麻木:當歸、靈仙;上肢加桑枝、下肢加牛膝
四肢抽搐:蜈蚣、僵蠶、地龍
膝部腫痛:牛膝、獨活
手指麻脹:豨薟草、絲瓜絡、桑寄生、雞血藤
咳嗽
風寒:麻黃、蘇葉、杏仁
風熱:桑葉、菊花、桔梗
濕痰:半夏、陳皮、川樸
陰虛:百合、麥冬、川貝
痰飲:干姜、細辛、五味子
肺癰:葦莖、魚腥草、桔梗
久咳:百部、訶子
實喘
風寒:麻黃、杏仁、蘇子
風熱:桑白皮、黃芩、白果
虛喘
肺虛:黨參、麥冬、五味子
腎虛:蛤蚧、附子、補骨脂
咯血
(外感)
邪在肺衛(wèi):沙參、玉竹
邪在營血:生地、玄參
火灼:山梔子、黃芩、知母
風熱:桑葉、蘆根、牛蒡子
燥咳:麥冬、天冬、百合
(內傷)
肝郁肝火:郁金、白芍、丹皮
內傷血絡:旋覆花、降香、當歸
煙酒傷肺:葛花、茜草根
脊骨痛
腎陽虛:狗脊、杜仲、牛膝、鹿角膠
寒濕:獨活、防風、蒼術
尾骶骨痛:牛膝、杜仲、補骨脂
胸痛
虛寒:瓜蔞、薤白
瘀滯:赤芍、紅花、郁金
胸悶:枳殼、藿梗、川樸
心下硬塊:三棱、莪術、青皮
脅痛
脅痛寒熱:柴胡、郁金
久痛刺痛:丹參、紅花、延胡、木香
脹痛:柴胡、枳殼、香附、白芍
留飲:葶藶子、大棗
肝癰:川楝子、合歡皮、白芍
腰痛
腎虛:杜仲、牛膝、續(xù)斷
外傷:牛膝、乳香、沒藥
胃脘痛
寒痛:高良姜、吳茱萸、烏藥
熱痛:黃連、川楝子
虛痛:黃芪、黨參、白術、白芍
氣痛:沉香、砂仁、枳殼、香附
瘀痛:延胡索、五靈脂
食痛:麥芽、谷芽、神曲
蟲痛:使君子、檳榔、烏梅
少腹痛
氣滯:青皮、延胡索、烏藥
腸癰:大黃、丹皮、桃仁
小腹痛
蓄血:丹參、桃仁、赤芍
熱結膀胱:豬苓、茯苓、澤瀉
呃逆
虛證:丁香、柿蒂、黨參
實證:竹茹、枇杷葉
噯氣:厚樸、砂仁、藿香
吞酸:黃連配吳茱萸,或烏賊骨配川貝母,或煅瓦楞子、煅牡蠣
惡心:半夏、茯苓、生姜
嘔吐
胃寒:半夏、干姜、吳茱萸
胃熱:竹茹、半夏、山梔子、黃連
傷食:陳皮、神曲、麥芽
痰濁:半夏、生姜、茯苓、陳皮
反胃:丁香、沉香、半夏
食欲差
濕濁:半夏、茯苓、陳皮
中氣虛:人參、白術、茯苓、陳皮
大便溏薄
中氣下陷:白術、黃芪、桔梗
濕熱下注:香薷、黃連、黃芩、白頭翁
肝火偏盛:白術、白芍、防風、陳皮
大便水瀉:白術、茯苓
寒證:煨姜、吳茱萸、補骨脂
熱證:黃連、黃芩
濕熱:白頭翁、秦皮
氣虛:黃芪、黨參、升麻
滑脫:肉豆蔻、烏梅
大便秘結
腑實:大黃、川樸、枳實
津枯:肉蓯蓉、鎖陽
熱秘:麻仁、郁李仁
氣秘:沉香、檳榔、枳實
虛秘:柏子仁、蜂蜜
冷秘:肉蓯蓉、沉香、麻仁
排氣:木香、川樸、萊菔子
便血:槐花、地榆、旱蓮草
小便短黃:滑石、赤茯苓、通草
小便清長:金櫻子、覆盆子、桑螵蛸
小便頻數(shù)
腎虛:益智仁、覆盆子、桑螵蛸、山萸肉
濕熱:車前子、柴胡、茯苓
消渴
上消:天花粉、麥冬、五味子
中消:石斛、葛根、花粉
下消:熟地、山萸肉、五味子
小便余瀝:肉桂配知母,或杜仲配黃柏
小便刺痛
熱淋:車前子、萹蓄、通草、山梔子
血淋:大小薊、蒲黃、生地
石淋:金錢草、海金沙、琥珀、石韋
濕熱:茵陳、車前子、通草
陰虛:生地、知母、黃柏
膏淋:滑石、淡竹葉、通草
小便不利
肺熱:黃芩、蘆根、杏仁
脾虛:黃芪、茯苓、豬苓
陽虛:麝香、附子、桑螵蛸
陰虛:知母、黃柏、肉桂
小便失禁:益智仁、桑螵蛸、覆盆子、白果
夜間多溺:桑螵蛸、覆盆子、金櫻子
小便帶血:茅根、地榆、石韋
懷孕浮腫:白術、茯苓、澤瀉
懷孕脹悶:砂仁、橙皮、藿梗
虛熱
虛熱有汗:秦艽、地骨皮、知母
虛熱無汗:丹皮、青蒿、地骨皮
掌心熱:丹皮、山梔子
掌心灼熱多汗:鱉甲、地骨皮、烏梅
潮熱骨蒸:銀柴胡、白薇、胡黃連
口苦心熱:黃連、梔子
口甜脾熱:黃連、黃芩
口辣肺熱:桑皮、地骨皮
口咸腎熱:黃柏、知母
口酸而苦肝膽有火:龍骨、柴胡、青皮、龍膽草
以上選自《席梁丞醫(yī)案醫(yī)話選》
臨床選藥工具箱(一)
一,發(fā)熱
1、外感風寒-----麻黃,桂枝,荊芥,防風,蘇葉,羌活,白芷,
2、外感風熱-----桑葉,菊花,薄荷,蟬蛻,蔓荊子,
3、溫病-----(衛(wèi)分)或熱毒,銀花,連翹,牛蒡子,大青葉,板蘭根,
4、熱入營血-----(營分)生地,丹皮,元參,赤芍,
5、火毒-----川連,黃柏,黃芩,枝子,
6、少陽證-----柴胡,黃芩,
7、陽明氣分證-----石膏,知母,花粉,
8、陽明腑實證-----大黃,芒硝,元明粉,
二,一切頭痛
1、外感風熱-----菊花,蔓荊子,薄荷,蟬蛻,
2、外感風寒-----羌活,荊芥,白芷,藁本,細辛,
3、鼻淵頭痛-----蒼耳子,辛荑,薄荷,白芷,
4、濕邪頭痛-----藿香,蒼術,防風,羌活,
5、肝熱頭痛-----龍膽草,夏枯草,枝子,黃芩 ,
6、肝陽上亢-----石決明,草決明,鉤藤,菊花,
7、痰厥頭痛-----川芎,細辛,南星,陳皮,云苓,半夏,枳實,甘草,
8、少陽頭痛-----(偏頭痛)柴胡,黃芩,玉竹,
9、太陽頭痛-----(后頭痛)川芎,麻黃,羌活,獨活,
10、少陰頭痛-----(前額痛)升麻,石膏,白芷,葛根,
11、太陰頭痛-----蒼術,半夏,南星,
12、少陰頭痛-----麻黃,附片,細辛,
13、厥陰頭痛-----(頭頂痛)人參,吳萸,藁本,生姜,大棗,
14、氣虛頭痛-----黃芪,人參,炒白術,升麻,
15、血虛頭痛-----當歸,熟地,炒白芍,川芎,首烏,雞血藤,
16、陰虛頭痛-----元參,山萸,白芍,枸杞,玉竹,女貞子,生地,
17、陽虛頭痛-----鹿茸,鹿角膠,附子,肉桂,蓯蓉,巴戟,仙靈脾,
18、頑固頭痛-----全蝎,白姜蠶,白附子,蜈蚣,
三,眩暈
1、外感眩暈-----川芎,天麻,半夏,羌活,桔紅,茯苓,甘草。生姜,
2、內傷眩暈-----人參,當歸,茯苓 ,棗仁,菊花,天麻,桔紅,
3、肝風內動-----菊花,鉤藤,天麻,地龍,薄荷,
4、肝陽上亢-----珍珠母,代赭石,石決明,龍骨,牡勵,
5、肝熱眩暈-----夏枯草,菊花,龍膽草,草決明,
6、氣虛眩暈-----黃芪,黨參,升麻,人參,
7、血虛眩暈-----當歸,熟地,首烏,白芍,
8、腎陽虛暈-----鹿茸,紫河車,鎖陽,仙靈脾,仙茅,
9、氣滯頭暈-----木香,丁香,砂仁,桔皮,花苓 ,炒白術,
10、痰濕頭暈-----半夏,陳皮,茯苓,白術,
四,咽喉痛
1、外感風熱-----牛旁子,蟬蛻,薄荷,元參,竹葉,
2、肺氣不利-----射干,桔梗,麥冬,
3、肺胃熱盛-----山豆根,牛黃,馬勃,通大海,花粉,
4、熱毒-----銀花,連翹,板蘭根,枝子,
5、失音-----通大海,川貝,冬花,
五,口舌痛
1、心胃火盛-----川連,枝子,石膏,黃芩,木通,竹葉,燈心。
2、肺胃陰虛-----生地,元參,石膏,玉竹,沙參,麥冬,
3、虛火上炎-----元參,生地配肉桂,
4、陽明腑實-----大黃,芒硝,元明粉,
六,口感
1、口渴-----花粉,葛根,蘆根,沙參,
2、口苦-----龍膽草,茵陳,枝子。
3、口甜-----川連,黃芩,枝子,石膏,佩蘭,茯苓 ,竹葉,
4、口臭-----炒黃芩 ,川連,木通,連翹,蓽卜,各香,砂仁,川樸,檳榔,
七,牙痛
1、牙齒腫痛-----當歸,生地,丹皮,升麻,川連,防風,荊芥,石膏,
2、胃火牙痛-----升麻,川連,生地,當歸,丹皮,生石膏,大黃,芒硝,甘草。
3、風火牙痛-----羌活,防風,藁本,白芷,川芎,薄荷,細辛,生地,
4、蟲牙痛-----元參,生地,川連,川椒,細辛,白芷,烏梅,薄荷,
5、陰虛牙痛-----熟地,生石膏,麥冬,牛膝,知母,
6、牙齒腐爛-----蘆薈,胡黃連,枝子,牛蒡子,銀柴胡,桔梗,川軍,玄參,薄荷,
八,鼻疾
1、鼻流清涕-----石膏,玉米,辛荑,麻黃,赤芍,桔梗。
2、鼻流臭涕-----蒼耳子,白芷,黃芩,膽草,知母,牛旁子。
3、鼻流濁涕-----蒼耳子,辛荑,白芷,薄荷,各香。
4、鼻流黃涕-----黃芩,枝子,銀花,魚腥草,蒼耳子,辛荑,知母,防風。
5、鼻衄-----生石膏,茅根,側柏葉,茜草根,淮牛膝,生地。
6、鼻內生瘡-----黃芩,麥冬,炙桑皮,扼子,連翹,赤芍,桔梗,荊芥,薄荷,甘草。
九,耳疾
1、腎虛耳鳴-----熟地,山藥,山萸,云苓,澤瀉,丹皮,磁石,五味子,
2、肝火耳鳴-----龍膽草,澤瀉,牛膝,黃芩。
3、突然耳聾-----知母,生石膏,柴胡,香附,路路通,甘草,
4、耳內流膿-----銀花,連翹,枝子,柴胡,黃芩,防風,荊芥,當歸尾,赤芍,
5、耳內生肉-----當歸,川芎,炒白芍,靶子,柴胡,丹皮,黃芩,川連,牛蒡子,生石膏,甘草。
6、耳底瘡-----銀花,連翹,薄荷,桔梗,蒲公英,菊花,路路通。
7、耳癢-----熟地,生地,天冬,麥冬,玄參,郁金,澤瀉,甘草,
十,目疾
1、眼流淚-----蓯蓉,熟地,山藥,菊花,丹皮,澤瀉,
2、眼前黑花-----磁石,菟絲子,遠志,神曲,石斛,蓯蓉,熟地,
3、肝火上沖-----龍膽草,枝子,黃芩,夏枯草,秦皮,
4、風熱目翳-----蒙花,谷精草,草決明,木賊,蟬蛻,青葙子,菊花,
5、肝腎虛-----熟地,女貞子,枸杞,復盆子,白芍,黑豆,
6、瞳孔散大-----山萸肉,五味子,知母,菟絲子,枸杞,
7、瞳孔縮小-----元參,丹皮,
8、白內障-----菟絲子,五味子,谷精草,
9、只能視上物-----(腎陽不足)酒當歸,黃芩,熟地,麥冬,五味子,人參,柴胡,枳殼,枸杞,
10、只能視下物-----夜明砂,石決明,蟬蛻,當歸,木賊,
11、肝虛雀目-----柴胡,白芍,熟地,茯苓,菊花,細辛,防風,甘草,
12、眼不能遠視-----(氣虛血明)生地,麥冬,枳殼,菊花,
13、眼不能近視-----(血虛氣明)人參,遠志,菖蒲,茯芩,
14、視物異色-----人參,黃芪,蔓荊子,黃柏,白芍,葛根,升麻,炙甘草,
15、目眩-----熟地,菟絲子,車前子,杞子,菊花,
十一,胸脅痛癥
1、氣滯痛-----薤白,瓜萎,枳殼,桔梗,橘葉,烏藥,木香,
2、淤血痛-----丹參,乳香,沒藥,桃仁,紅花,五靈脂,蒲黃,
3、痰阻痛-----白芥子,瓜萎仁,半夏,陳皮,枳實,
4、陽虛寒凝痛-----桂枝,肉桂,制川烏,附子,
5、脅痛-----(左痛)柴胡,陳皮,川芎,赤茯芩,枳殼,木香,甘草,香附,(右痛)桔梗,陳皮,枳殼,郁金,
十二,嘔吐呃逆
1、胃寒-----半夏,陳皮,丁香,柿蒂,砂仁,良姜,干姜,吳萸,
2、胃熱-----竹茹,批杷葉,枝子,赭石,
3、痰濕-----半夏,陳皮,生姜,茯芩,
4、傷食-----山楂,萊腹子,炒麥芽,炒谷芽,神曲,
5、一般嘔吐-----藿香,半夏,橘皮,云芩,川樸,枳實,伏龍肝,甘草,生姜,
6、一般呃逆-----旋復花,赭石,半夏,黨參,陳皮,砂仁,甘草,生姜,
十三,腹痛胃脘痛
1、寒痛-----干姜,高良姜,吳萸,附子,肉桂,烏藥,小茴香,
2、熱痛-----川黃連,枝子,黃柏,川楝子,
3、虛痛-----黃芪,黨參,炒白術,炙甘草,
4、寒積實痛-----附子配大黃,干姜配大黃,
5、氣滯痛-----木香,厚樸,枳殼,枳實,砂仁,香附,烏藥,沉香,檀香,
6、血淤痛-----元胡,五靈脂,沒藥,丹參,蒲黃,
7、蟲痛-----烏梅,使君子,檳榔,川椒,
8、食痛-----山楂,萊菔子,炒麥芽,炒神曲,雞內金,
十四,消化異常
1、食欲不振-----砂仁,木香,焦三仙,
2、消化不良-----炒麥芽,炒扁豆,雞內金,五谷蟲,焦山楂,神曲,木香,
3、痞滿腹脹-----丁香,木香,沉香,砂仁,檳榔,青皮,陳皮,二丑,
4、吞酸-----川黃連配吳萸,烏賊骨配浙貝母,煅瓦楞子,
5、嘈雜有佘-----川連,枝子,白芍,神曲,橘皮,云芩,白術,
6、嘈雜不足-----當歸,白芍,川連,人參,白術,云芩,神曲,甘草。
十五,腰痛
1、腎虛腰痛-----杜仲,川續(xù)斷,桑寄生,狗脊,懷牛膝,巴戟,
2、氣滯腰痛-----(閃挫)當歸,官桂,玄胡,杜仲,小茴香,木香,
3、風濕腰痛-----獨活,羌活,防風,桑寄生,狗脊,木瓜,稀薟草,威靈仙,
4、寒濕腰痛-----干姜,蒼術,細辛,附子,肉桂,
5、血淤外傷-----乳香,沒藥,川牛膝,三七,桃仁,紅花,
十六,四肢關節(jié)痛
1、風濕痛-----羌活,防風,細辛,木瓜,威靈仙,海桐皮,秦皮,
2、寒痛-----制川烏,制草烏,附子,桂枝,
3、經絡阻滯痛------雞血藤,絡石藤,青風藤,威靈仙,地龍,
十七,部位引經藥
1、肩部———姜黃,
2、上肢———炙桑皮,桂枝,羌活,
3、下肢-----牛膝,木瓜,
4、膝關節(jié)-----牛膝,松節(jié),
十八,四肢痛,關節(jié)腫
1、濕在表-----白術,蒼術,羌活,防風,川芎,獨活,桂枝,
2、濕在里-----白術,蒼術,云芩,澤瀉,陳皮,半夏,神曲,炙草。
3、濕在上-----玉米,杏仁,桑皮,藁本,荊芥,橘紅,半夏,云芩。
4、濕在下-----白術,蒼術,防風,防己,羌活,澤瀉,玉米,牛膝。
十九,失眠
1、心虛---炒棗仁,柏子仁,夜交藤,合歡花,合歡皮。
2、心神不定---龍骨,龍齒,遠志,茯神,牡蠣,磁石,琥珀。
3、痰濁壅滯---遠志,菖蒲,半夏,茯神。
4、火熱擾心---川黃連,梔子,竹葉,木通,燈芯。
5、心腎不交---肉桂配川連,遠志。
6、用腦過渡---茯神,熟地,遠志,炒棗仁,當歸,元肉,珍珠母。
二十,心悸
1、心氣虛-----人參,黨參,黃芪,炙草,
2、心血虛-----(陰)酸棗仁,柏子仁,當歸,首烏,阿膠,麥冬,五味子,
3、心陽虛-----桂枝,肉桂,附子,
4、痰濕-----半夏,茯神,遠志,
二十一,自汗,盜汗
1、氣陽虛-----人參,黃芪,炒白術,附子,五味子,牡勵,炙甘草,
2、血陰虛-----地黃,黃柏,知母,白芍,當歸,麥冬,龜板,
3、汗出不止-----白芍,生地,黃芪,當歸,川連,五味子,棗仁,
4、諸經出汗-----防風,炙黃芪,焦術,肉桂,酒白芍,附子,棗仁,
5、常用斂汗藥-----浮小麥,麻黃根,五味子,山萸肉,煅牡蠣,烏梅,
二十二,水腫
1、皮水-----東瓜皮,大腹皮,桑白皮,五加皮,茯芩皮,白茅根,車前子,玉米須,
2、水腫兼內熱-----澤瀉,車前子,滑石,豬芩,茯苓,
3、水腫兼氣滯-----大腹皮,陳皮,檳榔,
4、水腫兼表證-----麻黃,浮萍草,蘇葉,
5、水腫兼血淤-----澤蘭,益母草,琥珀,白茅根,
6、氣虛水腫-----黃芪,炒白術,茯苓,
7、陽虛水腫-----肉桂,桂枝,附子,
二十三,咳嗽
1、風寒咳嗽-----麻黃,蘇葉,杏仁,紫苑,
2、風熱咳嗽-----桑葉,菊花,桔梗,批杷葉,
3、寒痰咳嗽-----半夏,陳皮,冬花,干姜,細辛,旋復花,
4、熱痰咳嗽-----瓜蔞,蔞仁,天竺黃,桑白皮,貝母,
5、燥咳------沙參,麥冬,天冬,貝母,百部,
6、肺虛久咳-----訶子,炙粟殼,烏梅,五味子,人參,
7、痰喘-----白芥子,蘇子,萊菔子,葶藶子,杏仁,冬花,
二十四,泄瀉
1、水瀉-----白術,蒼術,茯苓,車前子,澤瀉,滑石,
2、寒瀉-----煨生姜,干姜,吳萸,
3、濕熱-----川黃連,黃芩,秦皮,黃柏,
4、脾虛-----白術,炒山藥,炒蓯米,炒扁豆,黨參,
5、脾腎陽虛-----補骨脂,肉豆叩,五味子,干姜,肉桂,
6、傷食-----炒神曲,焦山楂,萊腹子,雞內金,
7、久瀉滑脫-----赤石脂,禹佘糧,煨訶子,煨肉叩,炙粟殼,烏梅,
二十五,便秘
1、熱結-----大黃,芒硝,元明粉,蘆薈,
2、寒結-----巴豆,硫黃,
3、津枯-----元參,麥冬,生地,
4、血虛-----當歸,熟地,生首烏,
5、氣秘-----枳實,枳殼,厚樸,檳榔,
6、虛秘-----火麻仁,郁李仁,桃仁,杏仁,柏子仁,松子仁,鎖陽,蓯蓉,
7、老年習慣便秘-----肉蓯蓉,蕃瀉葉,萊腹子,厚樸,
8、頑固性便秘-----熟地,當歸,川芎,白芍,枳殼,火麻仁,杏仁,厚樸,川軍,柴胡,甘草 ,
二十六,淋癥
1
2、濕熱淋-----豬苓,滑石,車前子,木通,淡竹葉,
3、血淋-----大小薊,茅根,琥珀,生地,蒲黃,藕節(jié),滑石,車前子,
4、石淋-----金錢草,海金砂,雞內金,冬葵子,琥珀,滑石,
5、膏淋-----草蔻,石葦,黃柏,菖蒲,車前子,蒼術,蓮子心,茯苓,滑石,
6、勞淋-----黨參,黃芪,白術,山藥,云苓,熟地,女貞子,知母,黃柏,金櫻子,
7、氣淋-----沉香,石葦,滑石,赤芍,瞿麥,冬葵子,烏藥,柴胡,當歸,
二十七,遺尿多尿
1、腎虛遺尿-----桑螵蛸,海螵蛸,當歸,桑寄生,白芍,生龍骨,人參,
2、氣陷遺尿-----黃芪,黨參,當歸,升麻,山萸肉,桑螵蛸,益智仁,
3、腎陽虛多尿-----菟絲子,肉蓯蓉,附子,桑螵蛸,五味子,牡勵,
4、腎氣不攝-----桑螵蛸,龜板,龍骨,遠志,菖蒲,人參,
二十八,遺精
1、心腎不交-----知母,黃柏,熟地,山藥,山萸,茯苓,澤瀉,金櫻子,龍骨,丹皮,
2、腎虛有固-----蓮須,五味子,芡實,金櫻子,山萸肉,山藥,熟地,
3、濕熱下注-----蒼術,黃柏,萆解,滑石,茯苓,澤瀉,車前子,蓮子心,甘草。
4、心脾兩傷-----黨參,黃芪,炒白術,茯苓,遠志,木香,金櫻子,芡實,炒棗仁,當歸,
二十九,痛經
1、血淤-----川芎,當歸尾,赤芍,紅花,桃仁,丹參,
2、氣滯-----香附,木香,烏藥,沉香,元胡,厚樸,
3、虛寒-----吳萸,當歸,川芎,白芍,黨參,桂枝,阿膠,艾葉,巴戟,熟地,
4、濕熱下注-----小茴香,干姜,元胡,沒藥,當歸,川芎,肉桂,蒼術,茯苓,蒲黃,五靈脂,
5、肝腎虛損-----當歸,白芍,山萸,巴戟,阿膠,山藥,甘草,
6、氣血兩虛-----黨參,黃芪,當歸,川芎,白芍,熟地,香附,艾葉,砂仁,
三十,帶下
1,脾虛(白帶)-----白術,蒼術,黨參,山藥,白芍,陳皮,柴胡,車前子,
2、腎虛(清帶)-----菟絲子,黃芪,桑螵蛸,附子,牡仲,補骨脂,
3、濕熱(黃帶)-----當歸,白芍,柴胡,云苓,白術,茵陳,枝子,車前子,甘草,
4、寒濕帶下-----蒼術,白術,炒山藥,小茴香,巴戟,
5、室女白帶-----二地,丹皮,女貞子,旱連草,椿根皮,續(xù)斷,桑寄生,菟絲子,香附,
6、常用止帶藥-----芡實,海螵蛸,白果,椿根皮,煅龍牡,
三十一,胎前疾病
1、惡阻-----砂仁,炒白術,陳皮,香附,烏藥,木香,生姜,
2、胞阻-----當歸,炒白芍,川芎,茯苓,炒白術,元胡,桑寄生,
3、子腫-----炒白術,生姜皮,大腹皮,茯苓皮,陳皮,
4、子嗽-----(胎火上逆)百合,紫苑,桔梗,麥冬,炙桑皮,竹茄,
5
6、子癔-----鉤藤,桑寄生,人參,茯神,當歸,菖蒲,菊花,桔梗,
7、子淋-----生地,木通,甘草 ,竹葉,元參,麥冬,黃芩,黑枝子,
8、子嗚-----人參,黃芪,麥冬,當歸,橘皮,花粉,
9、胎傷腹痛-----人參,黃芪,杜炭,續(xù)斷,砂仁,
10、突然腰痛下血-----黃芪,當歸,地榆,杜仲,續(xù)斷,膠珠,艾炭,白術,黃芩,
三十二,胎動不安
1、氣滯-----蘇梗,砂仁,
2、血虛-----阿膠珠,熟地,
3、脾虛-----炒白術,黨參,
4、蘊熱-----黃苓,
5、腎虛-----續(xù)斷,桑寄生,菟絲子,杜仲,
三十三,產后缺乳
1、氣血虛弱-----人參,黃芪,當歸,麥冬,通草,桔梗,豬蹄,
2、肝郁氣滯-----炮甲珠,王不留行,通草,青皮,柴胡,當歸,白芍,川芎,生地,
三十四,產后腹痛
1、血虛-----當歸,熟地,阿膠,人參,山藥,續(xù)斷,麥冬,肉桂,甘草,
2、血瘀-----當歸,川芎,桃仁,炮姜,益母草,乳香,炙甘草,黃酒,
三十五,產后出汗
1、氣虛出汗-----黃芪,白術,防風,防風,熟地,煅牡勵,麻黃根,浮小麥,
2、陰虛盜汗-----人參,麥冬,黃芪,白術,防風,山萸肉,五味子,煅牡勵,
三十六,惡露不絕
1、氣虛-----人參,黃芪,白術,鹿膠,艾葉,橘皮,升麻,柴胡,姜棗,
2、血熱-----熟地,白芍,生地,山藥,川斷,阿膠,旱連草,海螵蛸,
3、血淤-----當歸,川芎,桃仁,炮姜,丹皮,益母草,
三十七,產后發(fā)熱
1、感染邪毒-----銀花,公英,地丁,蒲黃,五靈脂,丹皮,赤芍,魚腥草,益母草,
2、血淤-----當歸,川芎,桃仁,炮姜,丹參,丹皮,益母草,炙草,
3、外感-----柴胡,黃芩,黨參,半夏,甘草 ,生姜棗,
4,血虛-----八珍湯減川芎加黃芪,
藥性精辟
1.天麻可平肝陽、息肝風,對各種病因的肝風內動、驚癇抽搐,無論寒熱虛實均可應用;
2.鉤藤清肝熱,平肝陽,息肝風;
3.石決明清肝明目要藥;
4.全蝎治療各種痙攣抽搐,外科長用藥;
5.羚羊角清肝熱,平肝陽,息肝風,為肝風內動,驚癇抽搐之要藥。
6.溫病三寶為至寶丹、紫雪丹、牛黃安宮丸。
7.麝香為醒神回蘇要藥,治療痹癥,無論寒熱痹均有效。
8.人參為補虛扶正要藥,治療虛勞內傷的第一要藥,肺脾氣虛證主藥;
9.益母草為婦科經產要藥;
11.西洋參為氣陰雙補藥,且能清火;
12.龍骨重鎮(zhèn)安神之要藥;
13.酸棗仁擅治心肝血虛的心煩失眠,不具有潤腸通便之功效。
14.黨參為脾肺氣虛證常用藥,氣血雙補藥。
15.山藥為平補脾肺腎的要藥,不僅能益氣養(yǎng)陰,且有收澀之性。
16.鹿茸為峻補元陽要藥;
17.菟絲子既補腎陰,又補腎陽,為陰陽雙補藥。
18.生姜為嘔家圣藥;干姜溫中,生姜發(fā)汗解表;
19.丁香為胃寒嘔吐要藥;
20.竹茹善治胃熱嘔吐。
21.柴胡為少陽證要藥;
22.川芎為婦科活血調經要藥,血中之氣藥,各種疼痛之要藥;
23.辛夷為鼻淵頭痛要藥;
24.橘皮為治痰要藥;
25.半夏為濕痰、寒痰要藥;
26.木香為行氣止痛要,濕熱痢疾,里急后重要藥;
27.香附為疏肝解郁,行氣止痛要藥;
28.天南星擅治老痰、頑痰;
29.白芥子善治皮里膜外之寒痰;
30.白附子善治面部風寒。
31.石膏為氣分高熱和肺熱實火要藥;
32.黃連為濕熱痢疾要藥;
33.龍膽草為肝經濕熱、實火要藥;
34.金銀花為治一切癰瘡腫毒陽證要藥;
35.連翹為瘡家圣藥。
36.蒲公英為乳癰要藥;
37.魚腥草為肺癰要藥;
38.桔梗擅“上行”,肺經引經藥;
39.紫苑,無論新久咳嗽皆可用,擅化痰;
40.款冬花,擅長止咳,治嗽要藥;
41.紅藤、敗醬草為腸癰要藥;
42.山豆根為咽喉腫痛要藥。
43.白頭翁為痢疾要藥;
44.土茯苓為梅毒要藥。
45.獨活為風寒濕痹要藥;
46.木瓜為吐瀉轉筋要藥;
47.厚樸為脹滿要藥;
48.茯苓為利水滲濕要藥;
49.茵陳蒿為黃疸要藥。
50.萆薢為膏淋要藥;
51.金錢草為石淋要藥;
52.海金沙為諸淋澀痛要藥;
53.大黃為積滯便秘要藥。
54.附子為回陽救逆亡陽證要藥;
55.肉桂為命門火衰,下元虛冷要藥。
56.麻黃為宣肺利尿要藥;
57.薤白為胸痹要藥;
58.山楂為油膩肉積要藥;
59.雞內金為消食運脾要藥。
60.地榆為水火燙傷要藥;
61.木瓜為頑痹筋脈拘攣要藥。
62.三七為傷科要藥,止血不留瘀,化瘀不傷正;
63.土蟲、自然銅、骨碎補為傷科要藥;
64.白芨為收斂止血要藥;
65.乳香傷科要藥,乳香偏于行氣,沒藥偏于行血;
66.元胡可行血中之氣滯,氣中血滯,專治一身上下諸痛;
67.五靈脂為血瘀諸痛要藥;
68.丹參為婦科要藥,活血化瘀要藥,胸痹要藥;
總結二
1. 麻黃:為發(fā)汗解表的要藥。為用于肺氣壅遏喘咳的要藥。
2. 白芷:為治療陽明頭痛的要藥。
3. 辛夷:為治療鼻淵的要藥。
4. 紫蘇:為治療風寒感冒的常用藥。
5. 生姜:入脾經,善溫中止嘔,為“嘔家圣藥”。
6. 荊芥:為發(fā)表散風通用藥。
7. 防風:為治風通用藥。
8. 細辛:為治感受風寒、風濕之多種痛證及鼻淵頭痛之要藥;為治寒飲伏肺之要藥。
9. 葛根:為治項背強痛之要藥。
10. 柴胡:為治療肝膽證的要藥。(為治療少陽證的要藥,為治療瘧疾寒熱的常用藥。)
11. 石膏:為治療氣分高熱和肺胃實火之要藥。(為清瀉肺胃二經氣分實熱的要藥。)
12. 夏枯草:為治肝陽眩暈,目珠夜痛及瘰疬腫結之要藥。
13. 黃連:為治療濕熱火郁之要藥;治療瀉痢的要藥。
14. 知母:為清瀉肺胃二經氣分實熱的要藥。
15. 生地黃:為清熱、涼血、止血之要藥。
16. 金銀花:為治療一切內癰外癰的要藥。
17. 蒲公英:為治療乳癰的要藥。
18. 射干:為治療咽喉腫痛的常用藥。
19. 龍膽草:為治肝經濕熱實火之要藥。`
20. 連翹:為“瘡家圣藥”。
21. 大青葉:為治血熱毒盛所致諸證之要藥。
22. 魚腥草:為治療肺癰的要藥。
23. 白頭翁:為治療熱毒血痢之良藥。
24. 芒硝:為治療腸胃實熱內結,燥屎堅硬難下之要藥。
25. 大黃:為治療積滯便秘之要藥。
26. 威靈仙:為治療風寒濕痹肢體拘攣或麻木之要藥
27. 徐長卿:為治風痹或痹癥痛重之要藥。
28. 木瓜:為治療風濕痹證酸重拘急麻木及吐瀉轉筋常用藥。(為治療風濕痹痛、經脈拘急之要藥。)
29. 桑寄生:為治肝腎虧虛胎動不安之要藥。
30. 蒼術:為治濕阻中焦之要藥。
31. 厚樸:行氣、消積、除脹之要藥。(為消除脹滿之要藥。)
32. 砂仁:為治療寒濕中阻,脾胃氣滯之良藥;為治妊娠氣滯惡阻及胎動不安之佳品。:
33. 滑石:為治濕熱淋痛之良藥;為治暑濕諸證之佳品;為治濕瘡濕疹及痱毒之要藥。
34. 木通:為治濕熱淋痛及心火上炎或下移小腸之口舌生瘡、心煩尿赤之要藥;為治乳汁不下及熱痹之要藥。
35. 金錢草:為治砂淋、石淋之要藥;為治濕熱黃疸、肝膽結石之佳品。
36. 茵陳:為治濕熱黃疸之要藥。(為治療黃疸要藥。)
37. 附子:補火助陽、回陽救逆之要藥。(為“回陽救逆第一品藥”。)
38. 干姜:溫中散寒之要藥。(為溫暖中焦之主藥。)
39. 肉桂:為治療下元虛冷、虛陽上浮諸證之要藥;為治脾腎陽衰之佳品。(為治療命門火衰之要藥。)
40. 牡丹皮:為治療無汗骨蒸之要藥。
41. 獨活:為治療風濕痹痛的主藥。
42. 藿香:為芳香化濕濁要藥。
43. 茯苓:為利水消腫之要藥。
44. 陳皮:為治痰之要藥。
45. 木香:為行氣止痛之要藥;也為治療濕熱瀉痢里急后重之要藥。
46. 香附:為婦科調經之要藥。
47. 薤白:為治療胸痹之要藥。
48. 山楂:為消化油膩肉食積滯之要藥。
49. 吳茱萸:為治中寒肝逆或寒郁肝脈諸痛之要藥。(為治療肝寒氣滯諸痛之要藥;為治療脾腎陽虛,五更泄瀉之常用藥。)
50. 雞內金:為消食運脾之要藥。
51. 使君子:為治蛔蟲病之佳品;為治小兒疳積之要藥。
52. 大薊:為治血熱妄行之要藥。
53. 小薊:為治血熱妄行及瘡癰腫毒之要藥。
54. 地榆:為治血熱出血特別是下焦出血之佳品;為治療水火燙傷之要藥。
55. 三七:為治出血、瘀血諸證之要藥。(為傷科要藥。)
56. 川芎:為“血中之氣藥”。治療血瘀氣滯之要藥;能“上行頭目”也為治療頭疼要藥。
57. 郁金:活血行氣涼血之要藥。
58. 虎杖:為治燙傷及毒蛇咬傷之要藥。
59. 茜草:為婦科調經之要藥。
60. 白及:為收斂止血之要藥。
61. 艾葉:為婦科下焦虛寒或寒克胞宮之要藥;也為安胎要藥。
62. 丹參:為婦科調經常用藥。
63. 延胡索:能“行血中氣滯,氣中血滯,故專治一身上下諸痛”,為活血化瘀止痛之良藥。
64. 紅花:為活血化瘀、通經止痛之要藥;也是婦產血瘀病癥的常用藥;并為治療跌打損傷、瘀滯腫痛之要藥。
65. 牛膝:為治療經產病之要藥。-
66. 益母草:為治婦科經產病之要藥。
67. 桃仁:為治療腸燥便秘、腸癰、肺癰之佳品。(為治療多種瘀血阻滯病癥的常用藥。)
68. 半夏:為治濕痰、寒痰之要藥。(為燥濕化痰、溫化寒痰之要藥。) `
69. 旋覆花:為治肺胃氣逆之要藥。
70. 瓜蔞:為治熱痰之胸痹之要藥。
71. 百部:為治療新久咳嗽之要藥。
72. 川貝母:為治療熱痰及燥痰咳嗽之常用藥。
73. 浙貝母:為治療肺熱咳嗽之常用藥。
74. 杏仁:為治療咳喘的要藥。
75. 代赭石:為重鎮(zhèn)降逆要藥。
76. 石決明:為治肝陽上亢及目疾之要藥。
77. 羚羊角:為治心經熱盛神昏譫語之佳品。(為治療肝風內動,驚癇抽搐之要藥)。
78. 鉤藤:為清肝息風止痙之要藥。(為治療肝風內動,驚癇抽搐之常用藥。)
79. 天麻:為治肝陽眩暈之要藥。(為治療眩暈、頭痛之要藥。)
80. 麝香:為開竅醒神之良藥。(為醒神回蘇之要藥。)
81. 冰片:開竅回蘇之要藥。
82. 牛黃:為清熱解毒良藥。
83. 黃芪:為補中益氣要藥。
84. 白術:為補氣健脾要藥(“脾臟補氣健脾第一要藥”)。
85. 鹿茸:為溫腎壯陽、補督脈、益精血的要藥。
86. 人參:大補元氣,為救脫要藥(為拯危救脫的要藥;為補肺的要藥;為補脾的要藥)。
87. 山藥:為平補氣陰之佳品。
88. 杜仲:為治腎虛腰膝酸痛或筋骨無力之要藥;為治肝腎虧虛胎漏胎動之佳品。
89. 益智仁:為治脾寒瀉痛或多涎唾之要藥。
90. 蛤蚧:為治肺虛喘咳,腎虛作喘之要藥;為治腎陽不足、精血虧虛之佳品。
91. 當歸:婦科調經之要藥;內科補血之佳品(為補血之圣藥,婦科補血調經的要藥)。
92. 烏賊骨:為婦科之良藥。
93. 熟地黃:為養(yǎng)血補虛之要藥;為補腎陰之要藥。
94. 阿膠:為補血要藥;為止血要藥。
95. 何首烏:不寒、不燥、不膩,為滋補良藥。五味子:為治療久咳虛喘之要藥。
96. 山茱萸:為平補陰陽之要藥;為固精止遺的要藥;為防止元氣虛脫之要藥。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