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瓚,字元鎮(zhèn),號云林生,元代著名山水畫家。出生于無錫(今屬江蘇),生活在元代大德五年(1301)至明洪武七年(1374)期間。倪瓚家境富裕,家中收藏了大量的書畫作品,這使得他有更多機會接觸和創(chuàng)作藝術。元代夏文彥所著的《圖繪寶鑒》贊美他的畫作:“畫林木平遠竹石,殊無市朝塵埃氣?!蹦攮懽非蟪鍪佬薜赖睦硐耄罱K在亂世中離開家庭隱居于湖泊之間。
書畫投稿郵箱:bjwenyuan@163.com
清 徐璋繪《倪瓚像》
倪瓚的山水畫受到了董源和趙孟頫的影響。早年他的畫風清潤,晚年逐漸變得平淡天真。擅長描繪疏林坡岸,幽秀曠逸,筆觸簡練而富有意境。擅使用側(cè)鋒干筆的皴法,被稱為“折帶皴”。
林亭遠岫圖 元代 倪瓚
這幅畫是倪瓚典型三段式構(gòu)圖的代表作之一。第一段描繪了山坡上的高樹和修竹,以及臨江建造的亭子;第二段展示了寬闊的江面,波瀾不驚;第三段展現(xiàn)了起伏的群山和被云霧籠罩的景象。畫作墨跡簡潔、清朗,是倪瓚山水畫作中的佳作之一。
雨后空林圖 元代 倪瓚
此幅淺設色山水畫是倪瓚唯一一幅彩色作品,收藏在臺北故宮。與他通常喜歡保留許多空白的作品相比,這幅畫的構(gòu)圖更加復雜,幾乎填滿了整個畫面。倪瓚在畫中加入了自己的題字和他人的跋語,在他風格中的一個罕見例外。
楓落吳江圖 元代 倪瓚
河流兩岸,前后有樹亭臨水,遠處山巒起伏,清凈空曠,給人以清勁之感。
安處齋圖 元代 倪瓚
遠處山巒連綿,水天一色,湖面平靜寬廣,近處有幾間草屋和坡上的樹木,樹葉漸漸凋零。畫面留白較多,呈現(xiàn)出蕭瑟冷清的意境,與他的《容膝齋圖》在筆墨上相似。
桐露清琴圖 元代 倪瓚
畫家用淡墨描繪了遠處堆疊的山石,使用細筆皴擦技法。一個突出的灘涂,以及近處坡岸上的一座房屋和稀疏的樹木,展示了他孤傲清高的性格。
秋林野興圖 元代 倪瓚
這幅畫可以說是倪瓚當時生活的寫照。構(gòu)圖和表現(xiàn)的內(nèi)容都很簡單,河兩岸各有緩坡相對,但近景的緩坡上有樹叢,樹下還有一座茅亭。
倪瓚在創(chuàng)作初期多模仿北宋的李成、郭熙以及更早的五代畫家董源、巨然的筆法,這種手法是當時復古風格的新趨勢。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他逐漸形成了自己獨特的風格,例如去掉人物,只保留空無的亭子,后來甚至連亭子都沒有了,只剩下干凈而寂寥的山水。這樣的變化與倪瓚的生活經(jīng)歷和時代的動蕩息息相關。
秋亭嘉樹圖 元代 倪瓚
在廣闊的江面上,可以看到一個小角落的汀渚,寧靜雅致,仿佛被月光籠罩。畫家采用了三段式的構(gòu)圖,用細筆勾勒出尖峭而優(yōu)雅的樹干,稍加皴染,樹葉的描繪富有變化。墨色較濃,只以濃墨點綴苔蘚,為靜謐的畫面注入了一絲生氣。
六君子圖 元代 倪瓚
這幅畫通過平遠的構(gòu)圖和淡雅的墨色,突出展現(xiàn)了六株挺拔的樹木,在江邊陂陀上列植的景象。這六株樹分別是松、柏、樟、槐、楠、榆,每種都有其象征意義。遠處江上的山巒用干筆皴擦的方式描繪,給人一種空靈之感。
秋林野興圖 元代 倪瓚
畫中近處的緩坡錯落有致,皴法流暢而富有張力;坡上有幾棵古木,高矮錯落。樹下建有一座簡潔古樸的茅亭。亭內(nèi)有一位高土臨河而坐,眺望著遠處的群峰。整個畫面展現(xiàn)出清幽、肅穆、沉靜的意境。
容膝齋圖 元代 倪瓚
《容膝齋圖》描繪了潘仁仲的休閑居所,采用了漸近式的繪畫方式。遠處山巒連綿,河中的灘涂凸顯,近處樹木聳立,而一座涼亭矗立在一側(cè)。這幅畫與他繪制的《紫芝山房圖》有些相似之處。在技法上使用干筆橫皴來描繪山石,并點綴焦墨以表現(xiàn)苔蘚,整體簡潔而蕭瑟,清爽淡雅。
疏林圖軸 元代 倪瓚
畫面空曠高遠,山峰如黛,水面如鏡,松樹蒼翠。畫家在畫作題字中提到:“疏林小筆聊娛戲,畫與金華張隱君。好為林間橫玉邃,秋風吹度碧山云。”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