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孔子
孔子(公元前551-479年)名丘,字仲尼,春秋魯國陬邑(今山東曲阜)人,儒家學派的創(chuàng)始人,中國古代偉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他一生最大的貢獻之一是辦私學,開創(chuàng)了私人自由講學的風氣。在以“仁”為核心的道德教育前提下,他提出比較系統(tǒng)的教育理論。
教育思想:
“有教無類”——明確提出了把教育對象從貴族轉移到平民,擴大了學校教育的社會基礎和人才來源,適應了當時“士”階層的崛起及文化學術下移的歷史潮流。
“庶、富、教”——孔子視教育為治國安民的工具,在教育上以培養(yǎng)“賢才”為目標,提倡“學而優(yōu)則仕”。
“三人行必有我?guī)?#8221;——孔子反對學生對教師惟命是從,唯唯諾諾,主張“當仁不讓于師”。其“教學相長”與“因材施教”“啟發(fā)誘導”等教育主張至今仍有很高的研究價值。
名言:
不憤不啟,不悱不發(fā),舉一隅不以三,則不也復?!墩撜Z·述而》
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墩撜Z·為政》
2荀子
荀子(公元前313——238年)名況,字卿,又稱孫卿,戰(zhàn)國末期趙國人。他認為教育在人的發(fā)展中起著“化性起偽”的作用。
教育思想:
“以善先人者,謂之教。”——賦予教育這一定義目的性、主動性和社會性的意義,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教育的社會職能。
荀子認為教育內(nèi)容就以《詩》、《書》、《禮》、《樂》、《春秋》為主體。其中,他特重《禮》,將其擺在首位。而其他經(jīng)書的傳授,應有所選擇,揚長避短,把握重點。
“隆師親友”——他認為在教學中,教師起著決定性的作用。治學既要近師、好師,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又要學友之間的相互輔助、切蹉。
名言:
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盾髯?#183;勸學》
學至乎沒而后止?!盾髯?#183;勸學》
青,取之于藍而青于藍?!盾髯?#183;勸學》
3董仲舒
董仲舒(公元前179——前104年),廣川(今河北景縣)人,漢代最著名的經(jīng)學大師,有“漢代孔子”之稱。
教育思想:
在董仲舒的教育思想中,道德教育是核心,“三綱五常”是道德教育的基本內(nèi)容。
董仲舒的教育思想,比較集中地體現(xiàn)在他的賢良對策中。他向漢武帝提出了“獨尊儒術與興學校、行選舉三者緊密結合”的三大文教政策的建議,對兩漢的學校教育及教育管理產(chǎn)生極其深刻的影響。例如,在中央設太學以培養(yǎng)賢士,造就符合國家需要的官吏。在地方設庠序以教化百姓子弟,授予以儒家綱常倫理之道。
名言:
目不能二視,耳不能二聽,手不能二事,一手畫方,一手畫圓,莫能成。是故君子賤二而貴一。人孰無善?善不一,故不是以立身。
4王充
王充(公元27年——約97年)字仲任,會稽上虞(今屬浙江)人,東漢著名的唯物主義思想家。
教育思想:
王充以為教學過程包括“見聞為”的感性認識和“開心意”的理性認識兩個階段。王充仍把儒家經(jīng)典作為學校教育的基本內(nèi)容,他強調(diào)“文人宜遵五經(jīng)六藝為文”。但他反對墨守儒經(jīng)章句,主張遍覽群書,涉獵百家之言。
漢代儒生治學,好“褒古毀今”、“信師是古”,尤其是在教育管理上,恪守師法家法,造成學者知識面狹窄,思想僵化。因此王充有針對性地提出“距師”。他主張破除對教師、對古人的迷信,敢于問難求解。 “凡學問之法,不為無才,難于距師,核道實義,證定是非也。”
名言:
事莫明于有效,論莫定于有證?!醭洹墩摵?#183;薄葬》
5、顏之推
顏之推(531-約590以后)魏晉南北朝時著名的文學家、教育家。他撰寫的《顏氏家訓》是中國第一本論述家庭教育的課本。
顏之推認為教育子女是做父母重要且嚴肅的課題。他把儒家的"少成若天性,習慣如自然"作為自己的指導思想。主張從"胎教"開始,并對"胎教"提出嚴格的要求。若一般人家沒有條件進行"胎教",那對孩子的教育也要盡早進行;主張"父以教為事",反對一味溺愛"姿其所欲",把孩子嬌慣成家庭的暴君。一旦"少成若天性",以后再進行教育就困難了。
名言:勵短引長,莫不墾篤?!佒?/div>
6韓愈
韓愈(768-824)字退之,鄧州南陽人(今河南南陽人)。我國歷史上著名的文學家、哲學家和教育家。
韓愈在教育方面總結出許多帶有規(guī)律性的東西,提出不少精辟而獨到的見解,豐富了我國古代教育學理論。體現(xiàn)在以下幾點:第一,要善于識別人材、培養(yǎng)人材。"世有伯樂,然后有千里馬;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第二,提倡勤奮刻苦、獨立思考。"業(yè)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毀于惰。"第三,在教學方法上注意生動活潑。他"講評孜孜,以磨諸生,恐不完美,游以恢笑嘯歌,使皆醉義忘歸"。第四,重視師道和學無常師。韓愈的《師說》是中國教育史的寶貴遺產(chǎn)。它闡述了師道的重要性:"古之學者,必有師。師者,所以傳道授業(yè)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無惑?惑而不從師,其惑也終不解矣"。
業(yè)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毀于惰?!n愈
7朱熹
朱熹(1130-1200)字元晦,號晦庵,別稱紫陽,生于福建尤溪,祖籍徽州婺源(今屬江西)。南宋著名的哲學家、教育家。
重視家庭教育與小學教育。他還主張對學子進行高深的教育,即大學。
重視教學與讀書方法。他首先注重學習目的教育。教師教學要"專一",不可間斷。教學中,他注意窮理與篤行。并首倡循序漸進與熟讀精思。主張教人有序,不可躐等。朱熹還明確提出教師的任務是指引學生讀書。他強調(diào)為學要靠主觀努力。
為學須覺今是而昨非,日改月化,便是長進?!祆?/div>
8王守仁
王守仁:(1472-1529)字安伯,號陽明,世稱陽明先生,余姚人。 我國宋明時期主觀唯心主義集大成者,“心即理”、“致良知”、“知行合一”等命題對其教育思想有深刻的影響。他認為教育能“學以去其昏蔽”,減人欲,明其心,強調(diào)人人可受教育,重視人的主觀能動性,主張“靜處體悟、事上磨練(知行合一思想的反映)、省察克治、貴于改過”等修養(yǎng)身心的方法,以到達“明人倫”的道德教育目的。
其兒童教育思想帶有自然主義傾向,認為兒童教育必須順應兒童的身心特點,反對采取粗暴的體罰等教育手段,提出從詩歌、習禮和讀書等內(nèi)容量力施教兒童。
名言:人的資質(zhì)不同,施教不可躐等。
師嚴道尊,教乃可施。 -----王守仁
9張之洞
張之洞(1837-1909年),字孝達,號香濤,河北南皮人,清末著名教育家。其主要的教育思想是"中學為體,西學為用",即要求將中國的經(jīng)史之學作為教育之根基,吸收西學中有用的知識補充中學之不足,吸收西政中可以挽救時弊的東西作工具。張之洞將中學概括為經(jīng)、史、子、集,尤其強調(diào)“明綱”,認為三綱五常是中學之本原,并以此反對維新派的君主立憲;他把西學概括為西史、西藝、西政,其中西政并非西方政治,只不過是一些具體的政治設施,如學校制度、武備制度等等。
中學治身心﹐西學應世事?!獜堉础秳駥W篇.會通》
國勢力強由于人,人材之成出于學?!獜堉?/div>
10嚴復
嚴復(公元1854—1921年),初名宗光,字又陵,又字幾道,福建侯官(今閩侯縣)人,
為北京大學首任校長兼文科學長。
教育思想:
嚴復提出了在當時具有振聾發(fā)聵的啟蒙作用的“鼓民力”、“開民智”、“興民德”的三育救國論,試圖通過改革教育來全面提高國民素質(zhì),以實現(xiàn)救亡圖存。
他指出要廢除八股取士的制度,主張全面學習西方的自然科學與社會政治學說。他提倡科學教育,要以科學知識為學校的教學內(nèi)容,以西方求實的科學方法指導學校的教學。
名言:“中國所本無者,西學也,則西學為當務之急明矣。”——嚴復
11蔡元培
蔡元培(1886—1940)字鶴卿,號孑民。中國近代民主革命家、教育家和科學家。民國時期大學教育領域的教育家。
他提出廢止封建教育宗旨,并認為大學的性質(zhì)在于研究高深學問,提倡學術自由,科學民主;首位將“學年制”改為“學分制”,實行“選科制”。
蔡元培對近現(xiàn)代中國教育、中國革命事業(yè)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u “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主張,使北大成為新文化運動的發(fā)祥地。
u 為中華民族培養(yǎng)和保護了一批思想先進、才華出眾的學者。
教育名言:
² 要有良好的社會,必先有良好的個人;要有良好的個人,就要有良好的教育。
² 注重學生健全的人格,故處處要使學生自動。
12張伯苓
張伯苓(1876-1951),原名壽春,生于天津,是我國近代著名的教育家、舊中國民辦中學教育的典范。他以偉大的愛國主義精神興辦學校、教書育人,使得南開成為中國近代教育史上私立辦學第一個成功的范例。
教育思想:
在“教育救國,改造國民”的思想指導下, 他提出了五項教育改革方針,主張教育第一必須完善人的體格;第二必須以現(xiàn)代科學的結果和方法訓練青年;第三必須使學生能組織起來,積極參加各種團體生活,共同合作;第四必須感化每一個人都有為國效勞的精神;第五必須培養(yǎng)救國力量。
“允公允能,日新月異”是他的另一個代表思想。張伯苓教育學生要“盡心為公,努力爭能”。“公”,就是指培養(yǎng)人的公共意識和公共道德。所謂“能”,就是指培養(yǎng)人適應社會發(fā)展所需要的各項能力。包括科學知識,民主意識,又可以服務社會的能力。
名言:
我不給孩子留財產(chǎn),我給他們留德?!獜埐?/div>
書籍是人類養(yǎng)怡之良師?!獜埐?/div>
不會玩兒的是傻孩子?!獜埐?/div>
13黃炎培
黃炎培(公元1878—1965年)號楚南,后改號韌之、任之,別號抱一,江蘇省川沙(今屬上海)人,中國近代職業(yè)教育的創(chuàng)始人和理論家。
教育思想:
黃炎培在1925年12月提出了社會化、科學化的“大職業(yè)教育主義”的方針,認為只有興辦職業(yè)教育,溝通教育與職業(yè),使二者協(xié)調(diào)一致,才能“矯正教育之弊,救濟社會之窮”。
他提出要建立完整的一個包括職業(yè)陶冶(小學)——職業(yè)指導(初中)——職業(yè)訓練(高中)——職業(yè)補習和再補習在內(nèi)(就業(yè)階段)的職業(yè)教育系統(tǒng),使職業(yè)教育貫徹全教育過程和全部職業(yè)生涯。而且其它各級各類教育也要與職業(yè)教育相溝通。
名言:
今一切事業(yè),須從科學上解決;而一切學問,須從事實上研究。 —— 黃炎培
14陳鶴琴
(1892-1982) 浙江上虞人,兒童教育專家。他畢生致力于兒童心理的研究,提倡“活教育”,創(chuàng)辦和發(fā)展了我國的幼兒教育事業(yè)。著有《兒童心理之研究》、《家庭教育》,有《陳鶴琴教育文集》。
"活教育"的教學不重視班級授課制,而重視室外活動,著重于生活的體驗,以實物為研究對象,以書籍為輔佐的參考; 根據(jù)兒童生活的需要及兒童的學習興趣,組織兒童活動場所。"而教師的責任是:引發(fā)、供給、指導、欣賞。
他的"活教育"課程大致有五類,亦即所謂 "五指活動":兒童健康活動;兒童社會活動;兒童自然活動;兒童藝術活動;兒童文學活動。
名言:
1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
2做中教,做中學,做中求進步。
15陶行知
陶行知(1891-1946),安徽歙縣人。是我國近代教育史上最具有影響的著名教育家之一。
教育思想:
Ø 倡導平民教育。即“用最短的時間、最少的金錢去教一般平民讀好書、做好人。”
Ø 提倡鄉(xiāng)村教育與生活教育。
生活教育論主要包括“生活即教育”、“社會即學校”及“教學做合一”等基本觀點。
在“生活教育”論的基本上,為了進一步在鄉(xiāng)村中實驗,創(chuàng)辦了“鄉(xiāng)村工學團”。
名言:
Ø 陶行知先生說過:“發(fā)現(xiàn)千千萬,起點是一問。智者問得巧,愚者問得笨。”
Ø 好的先生不是教書,不是教學生,乃是教學生學。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內(nèi)容,請
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xù)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lián)系客服!
微信登錄中...
請勿關閉此頁面
先別劃走!
送你5元優(yōu)惠券,購買VIP限時立減!
優(yōu)惠券還有10:00過期
馬上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