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要說的這部電影,在Sir看來,是近期最值得買票的院線片。
它,能讓你在陰冷的清明節(jié),燥起來。
它就是——
《火鍋英雄》
如果你中意寧浩的《瘋狂的石頭》,《火鍋英雄》應該對你胃口。
與《石頭》一樣,《火鍋英雄》的故事同樣發(fā)生在重慶。
同樣以輕松的幽默,勾連出生活的悲催與荒誕。
主角,同樣也是不得志的失敗者。
老大劉波(陳坤飾)好賭,欠地頭蛇一屁股債。
老二許東(秦昊飾)懼內,游手好閑,又喜歡打腫臉充胖子。
老三眼鏡(喻恩泰飾)老實膽小,遇事沒主見。
就這么不靠譜的三個老同學,開了一家“老同學”火鍋店。
自然是干砸了。
只好把店面倒手。
為賣出好價錢,三人偷偷非法擴建。
挖著挖著,隧道通向了證券公司金庫!
白花花的銀子——
拿?
不拿?
怎么拿?
或許,在那家銀行上班的老同學于小惠(白百何飾),能幫上忙。
四條被生活壓榨得毫無生氣的廢材。
因為一筆巨款,走到一起。
能不能硬一把,當英雄。
這個絕處逢生的故事,聽上去就夠吊胃口。
有必要認識導演楊慶。
名字可能大部分毒友們陌生。
但2009年的《夜·店》。
想必不少人看過。
這是一部質地粗糙但不乏亮點的處女作。
其類型概念借鑒好萊塢。
但不忘見縫插針地植入對我國現(xiàn)實的映照。
比如那個整天喊著,“我忒忙”的警察。
250萬的成本,上千萬票房,是市場對他的肯定。
而相比第一部,這一次,制作條件全面升級的《火鍋英雄》,顯然沉穩(wěn)厚重了不少。
最大的變化是,導演終于有意識地放棄一些(自以為是)的笑點。
而把幽默,花在刀刃上。
影片開場就可看出這種進步。
車內,四個面具人。
擦搶,玩弄戒指,棍子。
始終不發(fā)一語。
看不出表情的“面具”。
和陰雨綿綿的天氣。
加重了壓抑。
隨后,我們通過銀行監(jiān)控屏,看到場面一片混亂。
還是無聲無息。
首先打破平靜的是跳脫的游戲配樂。
哦——保安正戴著耳機玩游戲。
沉默的尖叫VS吵鬧的歡樂。
幽默黑色得恰到好處。
接著——
從后面悄悄接近的綁匪,以迅雷之勢,重擊保安。
簡潔,利落。
近五分鐘,沒一句對白。
好戲開場了……
比起《夜·店》時不時絮絮叨叨,脫離真實情境的小品式幽默。
楊慶終于學會了“做減法”。
別被片名和導演的過去作品欺騙,《火鍋英雄》已不是一部喜劇片。
楊慶原來設想,劫匪四人組都是笨賊。
但從第二稿,便把他們改成悍匪——
如果壞人是笨賊,那我們只能用笨的方法去解決問題;而如果壞人是悍匪的話,那我們解決問題的方式就不同了。
最后呈現(xiàn)出來的質感,無疑更帶勁。
鋼盔毆打。
窄巷埋伏。
雨中爬行。
種種帶有韓式風味,拼狠斗惡的激戰(zhàn),悲愴,煽情。
當七孔流血的劉波拖著半殘的身體,不顧生命去追擊曾侮辱過他的人,這種玉石俱焚的慘烈,無疑是對“平民英雄“最生動的注解。
完美的高潮,一定是事件危機與情感危機集中爆發(fā)。
而《火鍋英雄》狡猾地先后處理,雖然力度因為被拉長而減淡,但“高潮后再高潮”的結尾,仍為失衡冗長的中間過程,兜回不少分數(shù)。
最起碼,解決國產片虎頭蛇尾的弊病。
有一定觀影量的影迷,一定能從中看出許多經(jīng)典電影的影子。
比如這個超10秒的橫移長鏡頭。
讓人聯(lián)想到《老男孩》的過道廝打。
陳坤在窄長的巷道,負傷追逐。
有《追擊者》痕跡。
清一色的黑傘。
則像《文雀》翻版。
對于這一點,導演倒是很坦然——
重要的是你講述的情感是否是你自己獨特的,其他的橋段、技術、細節(jié)、鏡頭,該用就用,也不要刻意地去怎樣,也不要怕別人用過,也不要怕輸。
“重要的是你講述的情感是否是你自己獨特的”,Sir深以為然。
某種程度上,電影更像是兩個重慶崽子,導演楊慶,演員陳坤,獻給家鄉(xiāng)的贊歌。
想想看,在絕大多數(shù)國產商業(yè)片中,我們看到的,只有北上廣深,四個一線城市。
而這些城市絕大多數(shù)時候,都被裝扮得富麗堂皇。
北京的胡同,上海的弄堂,廣州的騎樓,通通被屏蔽。
到處就是,高樓,高樓,高樓。
反觀港片——
《掃毒》破敗殘舊的廟街舊樓。
《順流逆流》極具港式建筑密集癥的土瓜灣槍戰(zhàn)。
乃至《PTU》數(shù)次入鏡的通利琴行。
我們對香港的認識,甚至比內陸城市深。
而《火鍋英雄》中——
重慶,在導演鏡頭下,揮發(fā)出超現(xiàn)實的江湖氣質。
獨處一家,市井至極的,洞子火鍋。
半空中穿樓而過的特色輕軌。
潮濕的雨天仍車水馬龍的嘉陵江大橋。
寫字樓玻璃映射下的地鐵口,匆匆行走的路人像挪動的螞蟻。
這些瑣碎但真實的場景,讓人聞到了這座城市的煙火氣。
相信絕大多數(shù)沒去過重慶的人,在看完這部電影后,會想著去那,來一次熱騰騰的洞子火鍋。
對了,記得配老山城啤酒。
當然,《火鍋英雄》并非沒有弱點。
作為電影第二條主線,陳坤與白百何感情戲,始終不在狀態(tài)。
其小清新風格,也游離在荒誕緊張的主線外。
導演楊慶對場面的掌控力也不足。
這是他第二次拍綁票,但比起致敬的《PTU》。
杜琪峰用靜態(tài)的畫面,重復但強度遞增的動作,營造氣氛的兇險。
《火鍋》的劫持場面,玩笑多于緊張。
拍動作戲,如何對峙,甚至比如何搏殺更重要。
更別說一些顯眼的BUG——比如金庫居然沒監(jiān)視錄像等等。
但,在Sir看來,這依然是一部瑕不掩瑜,值得推薦的國產片。
在偷師國外類型片經(jīng)驗的基礎上,融入本土風情,現(xiàn)階段,可能是中國商業(yè)片最有效的捷徑。
可喜的是——
從去年開始,這種現(xiàn)象有擴大趨勢。
曹保平的《烈日灼心》,忻鈺坤的《心迷宮》,烏爾善的《尋龍訣》。
甚至田曉鵬的《大圣歸來》。
這些電影已有通用的類型雛形。
他們的魅力不在于明星,營銷,各種吹上天的噱頭。
而是尊重商業(yè)片法則,打磨每一個細節(jié)。
其創(chuàng)新,體現(xiàn)在貫通傳統(tǒng)文化,關照現(xiàn)實生活。
我們應該欣喜于這種變化。
比起400億的年度票房,多幾部這樣的合格作品,才能真正讓中國電影站在世界面前,不羞愧。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