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說起安徽工筆畫,王道良是公認的領軍人物。他先后師承嶺南大家黃幻吾和申茂之,作品糅南北二派之長,剛?cè)岵⑴e,形成鮮明的“王派風格”,牡丹畫是王家的一大絕技。在工筆畫的傳授上,王道良功不可沒。
50個春秋交替,王道良矢志不渝,潛心耕耘在工筆畫創(chuàng)作和教育園地上,扎根傳統(tǒng),精進創(chuàng)新。
王道良:1936年12月生,漢族,上海市人,中國美術(shù)家協(xié)會安徽分會會員,中原書畫研究院高級藝術(shù)顧問、美術(shù)師。安徽省合肥市政協(xié)西市區(qū)委員會第二屆、三屆、四屆常委,市美術(shù)家協(xié)會理事。
王道良說,工筆畫是繪畫的老祖宗,先有工筆,后有寫意。學繪畫最好還是從工筆畫開始,這樣對花鳥乃至自然界的萬物結(jié)構(gòu)都有所了解。他還透露,牡丹畫是王家的絕技。王道良畫的牡丹不但造型好,而且色彩豐富,此外還有他自己一些獨特的技法。
2011年4月,一位中央首長來安徽考察,住在稻香樓,看到徽園接待大廳中懸掛的王道良畫作丈二牡丹圖,特意駐足觀賞,認為畫得特別出彩。
在生宣上畫工筆是王道良的又一絕技,連他的老師黃幻吾也驚嘆。
黃幻吾是嶺南畫派大家,既擅長油畫,又精研國畫,尤以山水、花鳥功夫獨到,20世紀30、40年代,赴海外多個國家和地區(qū)舉辦個展、講學,1949年回國后執(zhí)教于蘇州和上海。
早在上海美專讀書時,王道良常常去黃幻吾家求教。此后師徒二人一別將近20年,才輾轉(zhuǎn)聯(lián)系上,此時王道良已人在合肥,而且他的畫技也是“士別三日,當刮目相看”了。
王道良說,黃幻吾沒有兒女,他有空就去上海看望老師。每每聚首,兩人的話題總離不開書畫技藝。除了黃幻吾的面授機宜,王道良還曾得到唐云、陳佩秋等大師的指點,他的小寫意畫也盡顯海派風格。而王道良探索出的“生宣畫工筆加小寫意”的路子,讓黃幻吾頗感吃驚。
一般而言,生宣多用來畫寫意,熟宣適合畫工筆。用生宣畫工筆,顯得“離經(jīng)叛道”,在實際操作中,墨不好掌控,容易泅染。王道良的生宣工筆加小寫意畫,也讓仕女畫大家、連環(huán)畫大師任率英感到驚嘆,他對王道良說:“我活了70多歲了,還沒看到有人這樣畫工筆! ”
“在生宣上畫工筆談何容易!”王道良說,這其中的奧妙,除了畫家的素養(yǎng)外,要靠技法,靠熟練的程度,才能掌握墨與色的變化,不是一年兩年能做到的。
“王道良一生是愛徒如子”是業(yè)界對他的褒獎。王道良收徒授藝從不收費,早年間,一些弟子生活困難,就經(jīng)常在老師家吃飯。現(xiàn)年80多歲高齡的他,依然對弟子們關愛有加,視如己出,弟子們的生活冷暖隨時牽掛。
王道良不僅給予了眾多弟子無私的關愛,同時,他更是一位“熱心公益,好善樂施”的愛心藝術(shù)家。每每遇上社會賑災和急需救助的困難家庭、失學兒童等,王道良總是夫婦同心,慷慨解囊。
1998年5月27日,中國扶貧基金會在稻香樓宴請皖籍藝術(shù)名家,動員藝術(shù)界名人為國家扶貧作貢獻,王道良積極響應號召,無償捐出一幅四尺整張工筆牡丹。此幅牡丹畫后來交由基金會統(tǒng)一在香港拍賣,引起香港收藏界對王道良宮廷畫派的極大興趣,當時以120萬人民幣被一藏家拍得。應基金會工作人員的懇求,后來王道良又捐獻了一幅《喜鵲登梅》作品由基金會收藏。
2010年4月19日,安徽省紅十字會為青海玉樹地震獻愛心,舉辦“名人書畫拍賣會”,王道良慷慨拿出兩幅精品力作,現(xiàn)場分別拍得20萬元和11萬元全部捐給災區(qū)。在近年安徽的抗洪賑災以及“合愛同行”等眾多公益慈善活動中,王道良總是以一位老藝術(shù)家悲天憫人的情懷,溫暖、關愛著他人。
如今,80多歲的王道良先生,依然在畫工筆并堅持傳授繪畫技藝。他的人格魅力和王家畫風讓安徽藝術(shù)界如沐春風,引領著一批又一批年輕人投入到藝術(shù)事業(yè)中來。
在王道良先生的感召和帶領下,傳承的是傳統(tǒng)工筆畫,在安徽藝術(shù)界直至中國畫壇都具有廣泛的影響力,而王道良也以其精妙的畫品與人格的魅力為人稱道。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