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書畫的裝裱歷史
中國書法和中國書畫在世界藝術(shù)之林中享有很高的聲譽。裝裱工藝使書畫得到了更好的保護和流傳。
書畫裝裱最初起源于古人觀賞、收藏繪畫的要求,經(jīng)過不斷的探索、演變和發(fā)展,形成了一整套頗具特色的優(yōu)良系統(tǒng),是我國的藝術(shù)遺產(chǎn)之一。
書畫裝裱最早起源于什么年代,為什么會形成手卷、掛軸、冊頁的形式,這些問題在能夠查到的歷史記載中并沒有明確的記錄。最早的記錄大約在晉代以前,距今已有1700多年的歷史。同任何事物一樣,書畫裝裱也有自己獨特的發(fā)生和發(fā)展歷史,在不同的歷史時期,有不同的內(nèi)容及變化。
漢代到晉代時期,造紙的原料、工藝還不高,抄出的紙很厚,不需托裱連接就能成卷。晉代有托裱工藝,但技術(shù)不佳,通常連接到一丈以上的長度,便于展示。
南北朝時期,書卷有了初步的定形,書卷裝裱的形式比較簡單。
唐代,有關(guān)書畫裝裱的記載較晉、南北朝時期多。最初在竹簡上書寫,橫向展開閱讀,所以都是卷軸形的。唐代在書畫裝裱上的最大發(fā)展與收獲,是繼卷軸之后出現(xiàn)和運用了掛軸、冊頁形式,它標志著書畫裝裱的三大基本形制已基本完成,標志著書畫裝裱初級階段的結(jié)束,標志著裝裱將向更完美的方向發(fā)展。
宋代的書畫裝裱既繼承了唐之前的傳統(tǒng)工藝,完善了掛軸與冊頁的裝裱,又獨創(chuàng)新格。宋代周密《齊東野語·紹興御府書畫式》把當時所藏書畫真跡按年代、優(yōu)劣分成若干等級,分別采用不同的綾錦、檀紙、軸頭加以裝裱;對其包首、天頭、隔水、驚燕都有具體的規(guī)定?!靶脱b”是裝裱史上的最高峰,又稱“宋式裱”,是宋徽宗內(nèi)府收藏書畫的一種裝裱形制,因徽宗宣和年號(1119-1125)而得名。“宣和裝”的裝裱形式得到了帝王的贊賞、書畫收藏家的喜愛及歷史的承認,在當時獨樹一幟,形成了正統(tǒng)。
宋宣和時期還有一種特殊的裝裱品式“龍鱗裝”,也稱作“魚鱗裝”或“旋風裝”。這種款式非卷非冊,外觀為卷軸,展開后是層層相錯的頁子。這種款式現(xiàn)在只有北京故宮博物院有收藏。宋代以前書畫原裝裱的原件保留到現(xiàn)在的已經(jīng)很少了。
元代社會變化較大,南宋時期建立的畫院瓦解,繪畫受到了打擊,在書畫裝裱上沒有創(chuàng)新,從裝裱的款式到材料上與唐宋大致相同。
明代書畫裝裱的發(fā)展不亞于宋代,補充與改進了宋代裝裱上的不足之處。蘇杭一帶有許多裱畫店,出現(xiàn)了一些具有地區(qū)特色的裝裱法和樣式,對后來的裝裱工藝的發(fā)展和形式的多樣化起到了促進作用。明代流傳下來的書畫作品較多,有很多還是原裝裱。
清代存留下來的書畫裝裱形式多種多樣,品式有簡有繁,是歷代的匯集融合?,F(xiàn)在能夠見到的清代書畫原裝裱和歷代書畫的清代改裝裱很多??登⑹篮屯砬鍟r期的裝裱各具顯著特點,總體看來書畫裝裱的發(fā)展同時代的發(fā)達或衰落是趨于一致的。清代的裱法到現(xiàn)在都保存得特別好。
民國時期,民間私人裝裱行業(yè)較興旺,特別是一些有書畫裝裱歷史淵源的城市更為突出。民間裱工又因北方、南方傳授不同,手法各異,形成了“北裱”和“南裱”兩派?!澳像选笔侵改暇⑻K州、無錫等地的裱褙工藝,也稱“蘇裱”,其特點是裱件平挺柔軟,配色素凈淡雅、古樸大方、和諧統(tǒng)一,裝制切貼,整舊得法,裱工精湛,有“吳裝最善,他處不及”的美譽,并對其他地區(qū)的裝裱風格產(chǎn)生了重要影響?!氨瘪选庇址Q為“京裱”,是受“蘇裱”直接影響而形成的,同時受到宮廷的影響,其裱件特點是色彩瑰麗大方,裱背厚重,給人以高貴華麗之感。這兩個裱法所用材料基本是一樣的,只是手法、做法、工藝上有一些不同??偟膩碚f,“南裱”典雅,小巧玲瓏,書香味濃厚;“北裱”奔放,氣勢磅礴。北京故宮的裝裱老師傅都是從南京、上海過來的,所以是南派裱法。
(啟功對聯(lián) 現(xiàn)藏于三和藝術(shù)館)
裝裱的過程
裝裱字畫簡稱裱畫,包括對紙和絹質(zhì)地的書法、繪畫的托裱、裝裱,古舊書畫的去污、揭補等,過去有的稱作“裝潢”“裱褙”“裝池”,也有稱之為“裝褙裱軸”。
裝裱新的字畫,在作品的四周鑲上綾或絹的邊框,在背面裱上一層或數(shù)層紙,加上必要的裝飾,使原畫心更為牢固,更好的保護畫心,而且也便于展開、懸掛。歷代傳世書畫以及出土的書畫或者由于原裝裱不佳,發(fā)生空殼脫落,或者由于收藏保管不善,糟朽斷裂,蟲蛀鼠咬,在流傳過程中被撕裁割,或者由于長期被埋在地下,朽爛疊粘,就需要重新進行修復裝裱。需要重新修復裝裱的書畫,我們都是采用傳統(tǒng)的修復裝裱技術(shù)進行揭裱修補。我國的裱畫歷史悠久,傳統(tǒng)書畫裝裱品式有多種,大致可分為掛軸、手卷、冊頁三大類。裱畫的品式是根據(jù)畫心的大小、形式、裱后用途等方面決定的。裱畫時上下都有尺寸,應(yīng)該根據(jù)房間的大小高矮來決定,裱完掛在墻上,人眼平行看過去的高度要合適。顏色上,傳統(tǒng)的顏色只有米色和湖色,現(xiàn)在也注意到了要和室內(nèi)的裝飾匹配。
傳統(tǒng)的書畫裝裱品是有多種多樣,大致可分掛軸、手卷、冊頁等三大類。裱畫的品飾,是根據(jù)畫心的大小、形狀、裱后的用途等方面決定的。
新書畫不論何種形式,其裝裱過程都可以分為托畫心、鑲覆、砑裝三個大步驟。托畫心是其中最為重要的工序。
舊書畫的修復過程比較復雜,首先需要將畫心分離下來,清洗干凈畫心上的污漬,修補畫心上殘缺的部分,全色接筆。后邊的工作就與裝裱新畫的工序基本相同了。清洗時,將書畫平鋪在案子上,用80攝氏度的熱水進行清洗,一直要清洗到清水由黃變清了才可以。清洗之后,把畫心鋪在案子上,如果是紙本的,可以先托命紙(指直接托附在畫心后面的托紙,在揭取時極易受到損壞,對于畫心來說性命攸關(guān),因此叫做“命紙”)。另一重要工序是全色,就是將修補后的絲絹、紙張染上與畫心周圍接近的顏色。北京故宮的修復理念是,一定要修的讓人從四面看不出來是修補過的。紙本的書畫修復全色起來比較絹本的要好一些,絹本的也要達到一面光,從正面基本看不出來有修復痕跡。全色完成以后,后面的工序就跟新畫的裝裱方法一樣了。
由此可見,無論是新畫的裝裱還是舊書畫的修復,對畫心的處理都是關(guān)鍵的。如果畫心沒有托好,留下一個折印,整張畫裱完以后這個折印還是會一直存在。
裝裱一幅字畫要求達到四點:平、軟、薄、光。平,是指畫打開之后很平整;軟,是漿糊的量要用得合適,多了就脆了;薄,是指紙要用的薄;光,是在最后一道工序——砑裝的時候,一般先打蠟,在用鵝卵石砑光。我們用的是純川蠟,熬化后倒出來是白色不透明的,打蠟以后砑完再卷,手摸的感覺特別光。琉璃廠賣的川蠟兌了其他東西,是半透明的,用了這樣的蠟,砑完之后不夠光滑。
中國書畫裝裱的各種款式
書畫裝裱主要分為三大類,即掛軸、手卷、冊頁,每一大類中因裝飾和做法的不同,又可分為若干種。
掛軸分別有一色式、兩色式、三色式、宣和式、紙鑲綾邊式、鑲錦眉式等。手卷分別有紙撞邊、紙?zhí)走?、絹轉(zhuǎn)邊等。冊頁分別有蝴蝶裝式、推蓬式、經(jīng)折式等。另外還有鏡片、橫批、屏條、對聯(lián)、通景屏等不同的式樣。這些式樣也不是一成不變的。
一色式裝裱
正面只裝裱邊和天地頭,用料和色澤一樣,全用綾或全用絹作成。不貼驚燕。
驚燕,亦稱“綬帶”,原只是貼在畫的天頭處,有蠅燕等飛近畫面,兩帶自然飄動,就可驚走。后來用它作為裝飾,就把這兩條帶子固定在天頭上,寬度可根據(jù)畫的寬度而定?,F(xiàn)在日本裝裱還有用活動的飄帶。
一色式裝裱有挖鑲和正鑲兩種。挖鑲是根據(jù)畫心的尺寸大小從整塊綾子或絹挖下來,比較浪費材料;正鑲是按照畫心的尺寸裁出鑲活的邊和天地頭,在畫心的正面鑲上綾邊。
二色式裝裱
正面由圈檔、天地頭和驚燕組成。圈檔(鑲在畫心的邊和隔水)顏色隨畫心顏色配制,天地頭一般用青色,驚燕顏色與圈檔顏色相同。傳統(tǒng)的兩色式裝裱也分挖鑲和正鑲兩種。
三色式裝裱
與二色式基本相同,另加上下副隔水,副隔水顏色比圈檔稍深,驚燕顏色與副隔水相同。
旗桿邊
不加寬邊,兩邊各鑲一條從下至上的小邊。旗桿邊可以裱成一色的,也可以裱成兩色的。這種裝裱法只是在現(xiàn)在的新畫上有,傳統(tǒng)的裝裱沒有。
宣和式裝裱
這種款式是北宋時期宣和內(nèi)府裝裱形式的創(chuàng)新,不鑲寬邊,只在畫心四周鑲古銅色小邊,上下鑲隔水、副隔水,上鑲天頭和貼驚燕,下鑲地頭。宣和式裝裱看著比較典雅,一般斗方的書畫用這種裱法。
手卷的裝裱形式有撞邊卷、轉(zhuǎn)邊卷、套邊卷三種,雖然裝式不同,但規(guī)格基本一致。其整體結(jié)構(gòu)分為畫心、引首、天頭、拖尾、隔水和副隔水等部分。天頭是用以裝飾和保護畫心的,引首用來題寫手卷名稱,拖尾是留給鑒賞者題詞用的。為了使天頭、引首、拖尾與畫心分清眉目,增加美觀,需要有一相隔的鑲條,這就是副隔水和隔水。
冊頁由一張張對折的硬紙板組成,可以左右或上下翻閱。冊頁有三種樣式,一種是橫式畫心,裱成上下翻閱的,稱為“推篷式”;一種是豎式畫心,裱成左右翻折的,稱為“蝴蝶式”;另一種裱成通折連成一體的,稱為“經(jīng)折式”(經(jīng)摺式),較小的豎條稱為“折子”;也有的裱成單片,稱為“散裝”。
另外還有鏡片、橫批、條屏、對聯(lián)、通景屏等不同的式樣,這些樣式也不是一成不變的,根據(jù)畫幅來決定。
裱畫的工具
書畫裝裱所需用的工具包括棕刷、墩刷、排筆、馬蹄刀、裁紙刀、砑石、川蠟、畫繩、絲帶、針錐、起子、市尺、裁尺、裁板、晾桿、透視臺、漿團、活頁板等。畫裱好后,可以做一個包布或畫套,存放時要避免擠壓。
書畫的保護
和青銅器、瓷器相比,書畫的收藏與保護無論是在室內(nèi)的環(huán)境和溫濕度上的要求都更嚴格,必須隨時查看藏品室內(nèi)的溫濕度,有條件的情況下盡可能保持恒溫恒濕,溫度在20攝氏度左右,濕度在50度左右。不適宜的溫度對書畫有多方面的破壞作用。一年四季溫濕度相差很大,書畫容易產(chǎn)生伸縮,溫度高、濕度大容易滋生霉菌;冬天濕度過低,天氣干燥,就會造成書畫的材料老化酥脆。將書畫文物保存在密閉的箱柜或囊匣內(nèi),可以有效地防止一些有害氣體的破壞作用。
另外,在取放書畫的時候也要注意方式方法。很多電視劇里都有這樣的情景,畫拿過來,兩手一提,這是不對的。一般要在桌子或案子上打開,一個人拿天頭,一個人拿地頭,打開時千萬不要折了書畫。書畫的修復和保護是有連帶關(guān)系的,修復不當會造成更多損壞。如果損壞的不是特別厲害,就不要修復。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