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會聽到身邊人說:人越老越難活。
那時不懂這句話的含義,隨著時間的推移,看到了更多的人和事,也看到了身邊老人的生活狀態(tài)。
為什么人越老越難活,尤其在農(nóng)村,老年人的生活真的很辛酸。
1. 老年人越來越不被家人重視
老年人隨著年齡越來越大,身體不好了,背佝僂了,眼睛看不清了,耳朵也不靈了,腿腳更是不方便了,不被家人重視的也越來越多。
最近回老家避暑,去了表哥家,表姨跟我講了她的經(jīng)歷,更讓我看到了老年人內(nèi)心的酸楚。
表姨今年74歲了,除過腿疼,身體還算硬朗,完全能照顧自己,還喂了十二只小雞,一個人住著一間房,一個人生活。
除了照顧自己的一日三餐外,表姨還給表哥家干地里活,除草,給蘋果樹套袋,種土豆,收麥子等,所有農(nóng)活,基本都被表姨包了。
本以為表姨這樣給表哥干活,會吃到表嫂做的飯,可是,表嫂給表姨連一個好臉色都沒有,表姨常常干完活,還得回家里給自己做飯。
表嫂把兒媳婦伺候的體貼周到,但卻對表姨不聞不理。
2. 老年人和年輕人生活理念不同
話說,三年一個代溝。老年人和年輕人的生活理念不同,這也導(dǎo)致老年人生活不容易。
年輕人喜歡過兩人世界,喜歡獨處,喜歡按自己的方式生活,比較隨性,少規(guī)矩,而且都比較懶,喜歡拖延,比如吃完飯,年輕人都喜歡躺在沙發(fā)休息一下,再去刷碗;老年人喜歡吃完飯,就立即洗碗。
老年人見不得東西亂扔,見不得睡懶覺,見不得吃飽了不動。
年輕人卻喜歡睡懶覺,喜歡隨心所欲,喜歡不被管制。
老年人喜歡嘮叨,喜歡操心,喜歡做事有條有理。
正因為兩者之間的矛盾,老年人在年輕人生活中,總是不受歡迎的。老年人很怕孤獨,但他們的生活還是很孤獨。
兒女都有各自的生活和圈子,雖然父母是靠山,但隨著年紀(jì)的增長,往往忽略了父母,甚至幾年也不見父母的不在少數(shù)。
3. 老年人的孤獨,只有自己懂
如今社會,越來越多的空巢老人,老人們的呼吁聲也越來越多,他們喜歡團聚,喜歡有人陪伴,喜歡身邊有兒女,有孫子。
但現(xiàn)實是,女兒各自飛,孫子更有自己的圈子和生活,不會融入他們。
一個個空巢老人,看著日歷,掰著手指數(shù)著時間過日子。他們最大的愿望就是有節(jié)日,因為只有節(jié)日,兒女才會齊聚在身邊吃頓團圓飯。
4. 老年人心在兒女身上,兒女心在石頭上
老家有句俗語:父母心在兒女身上,兒女心在石頭上。
日本著名導(dǎo)演小津安二郎的電影《東京物語》恰恰證實了這句話。
《東京物語》是一部人生紀(jì)錄片,小津安二郎通過一家族的日常生活細節(jié)反映了日本傳統(tǒng)親子關(guān)系,兒女長大各自成家,父母從老家坐著火車到東京看望他們,本以為兒女見到他們很開心,會帶著他們游玩,陪伴他們。
然而,期望越大,失望越大。
兩位老人被兒女送到度假村,那里燥熱,嘈雜聲一片,老年人本就睡眠少,加上各種聲音,整夜未眠。
回到女兒家時,女兒卻抱怨回來的太早。
兩位老人沒地方住,坐在街邊吃干糧。
第二天,老人便又坐著火車回老家,兒女程式化的送行,沒想到母親回家后一周就去世了。
看著兩位老人落寞的身影,的確讓人難受。
張愛玲曾說:人到中年,時常會覺得孤獨,因為他一睜開眼睛,周圍都是要依靠他的人,卻沒有他可以依靠的人。
其實,張愛玲只說對了一半,中年人孤獨,老年人又何嘗不孤獨,何嘗容易?
隨著年齡的增長,和社會也漸漸脫節(jié),變得不被重視,被嫌棄,被忽略。我們每個人都會變老,那么,趁現(xiàn)在父母還在,趁現(xiàn)在自己還有能力,對父母好一點,再好一點。
歲月無情,時光匆匆,我們不知道哪一個時刻,他們真的就離我們而去,可知他們是最最牽掛我們的人吶!
今日互動:如果讓你此刻對父母說一句話,你最想說的是什么呢?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