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暑假,有家長反饋孩子的抽動癥狀沒有減輕,反而更嚴重了。也有家長反饋,對孩子一直比較寬松,但是孩子居然有抽動癥。
那么,抽動癥到底跟哪些因素有關呢?
除了孩子本身體質和神經發(fā)育方面的因素之外,抽動癥跟孩子本身的氣質類型以及家長相對應的教養(yǎng)方式有很大的關系。如果孩子性格內斂,不善于表達,情緒調節(jié)方式不太好,長期壓力的情緒得不到疏解,會容易患抽動癥;也有的孩子很開朗,自尊心很強,卻又受不了批評和管束,遇到壓制型的管教方式也會引發(fā)抽動癥。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注意到一個現象,現在兒童心理疾患的發(fā)病率趨勢遠高于成年人。雖然成年人壓力大,但是,成年人抗壓能力也大,而且發(fā)泄壓力的方式也很多。
反而,孩子的心理問題,更容易忽略。一方面,孩子的表達和調節(jié)能力不夠,情商能力還沒有發(fā)展完善;另一方面,家長容易忽視孩子的傾訴,覺得孩子的事都是芝麻綠豆點大的事情。等到孩子到青春期嚴重的爆發(fā),很多家長在回顧中會發(fā)現孩子的心理問題早就埋下了伏筆。
如果孩子在幼兒時期,或者是在小學階段能有一些問題的呈現,我們家長越早發(fā)現越好,這樣我們就可以盡早地幫助孩子去干預。
家長提問:
抽動癥的干預是不是需要比較長時間的過程?改變長期壓抑的孩子,是不是應該先改變家長的管教方式啊?
海英博士回答:
這個問題提得非常好,抽動癥的患兒,一般來說療愈的時間會比較長。
比如說,在第一個干預階段里,可能孩子情緒改善的比較好,那么在后面兩三個階段里,重點要去幫助孩子增強他的抗壓能力。
為什么說抽動癥需要長時間呢?
因為抽動癥有個特點:越早發(fā)病,病癥持續(xù)的時間越久,那么病癥復發(fā)的可能性就越大,而且,也跟孩子的性格特點有關。
如果孩子天生就屬于比較壓抑、聽話的性格,孩子會把所有心事都藏在心底,很難跟父母傾訴。親子之間的溝通,就像一道墻。如果孩子再合并多動、興奮的性格,對于家長來說,管教方式就是一個很大的挑戰(zhàn)。
家長往往很難把握好這個尺度,久而久之,孩子的抽動癥可能會固化下來,發(fā)展成慢性癥狀。
如果家長的性格比較急躁、完美主義,那么親子之間相處起來,就是比較復雜的一個過程。
所以,抽動癥的療愈需要一個很長的時間,孩子自身性格是一個因素,同時,家庭的教養(yǎng)方式也是一個因素。
很多父母有一個誤解:我們都已經改變了,為什么孩子還是抽動?
家長需要改變教養(yǎng)方式,但這不是絕對的唯一的條件,我們還得去幫助孩子去緩解壓力。
可能這個孩子本身就是很焦慮的個性,再加上家庭環(huán)境里父母比較追求完美,久而久之,孩子也會潛移默化地變得焦慮,追求細節(jié)和完美。孩子在遇到學習壓力、同伴交往的壓力時,不知不覺就抽動。
所以,家庭的因素,并不是唯一因素,而是眾多因素中的一個因素。如果抽動癥強度比較大,緩解就會比較慢一些。
我們在給孩子做干預的時候,一方面需要幫助孩子緩解壓力,另一方面還會根據孩子的特點指導家長在家怎么做。
孩子的癥狀在逐漸減輕的時候,同時,家長的焦慮也會逐漸的緩解,這是一個相互過程。
家長提問:
您好,我家孩子七歲,抽動癥有兩年多了,時好時壞,現在暑假,孩子基本無癥狀。不知道是不是我們家長現在對孩子太過寬松,孩子一遇到自己不如意的事情就特別愛發(fā)脾氣。對于學習很反感,不愛學習,每次讓他寫作業(yè)就很不愉快,他自己也跟我們說不喜歡學習,作為家長該怎么辦呢?
海英博士回答:
雖然孩子現在只有7歲,但是抽動癥時間有點長。
一方面,可能有孩子性格本身的問題,在患抽動癥的兩年時間里,孩子的心理狀態(tài)也在發(fā)生著變化,比如說,情緒可能會受到影響,遇到不順心的事兒就開始鬧情緒。
在剛起病的階段,孩子可能會很聽話,不怎么發(fā)脾氣,如果家長對孩子的管教很嚴厲,孩子的情緒和抽動行為可能會變得嚴重。
孩子的抽動狀態(tài)會影響情緒,情緒也會影響抽動狀態(tài)。這是一個相互影響的過程。而且,孩子患抽動癥,也是具有一定的心理學意義。
還有一種情況是,家長盡量沒給孩子增加壓力,孩子雖然抽動癥狀好了,但是孩子的情緒問題就浮現出來了。
孩子的抽動可能壓抑住內心不開心的情緒,等到環(huán)境比較寬松的時候,或者他自己情緒壓不住時,孩子脾氣就會爆發(fā)出來,所以,并不是家長一味的寬松,孩子就好了。孩子可能有他自身無法解決的問題。
我們這兒曾經接過一個案例,有個小男孩患了抽動癥,父母經常對孩子說,你要放松心情,我們不會給你壓力。父母很不理解,已經不給孩子壓力了,孩子還是抽動?
這是因為孩子內心有一股潛在的壓力,雖然父母沒有給他壓力,但是學業(yè)壓力和同伴壓力,也讓他喘不過氣來。而且這個孩子性格比較敏感、不自信。他心里的負面情緒一直都得不到釋放,就會通過軀體來表現出來。
所以,我們在養(yǎng)育孩子的時候,并不是一味地給孩子寬松的環(huán)境,過度保護孩子,然后孩子一點壓力都承受不了,就像溫室里的花骨朵,脆弱易折,還是需要給孩子一點壓力。而且,每個孩子都希望自己能夠變得強大起來。
我們再來說說這個孩子的學習問題,學習動機不強有兩方面原因。
一方面,孩子本身注意力水平可能不是太好,導致孩子在學習過程中產生很多的困難,加上孩子不自信的特點,就在學習中產生了強烈的畏難情緒。針對這方面,我們需要想辦法讓孩子在學習當中逐漸地體驗到成就感,再進一步提升孩子的注意力。
另一方面,家長可以思考一下是不是過早或者過多地給孩子進行了課外輔導。很多父母特別焦慮,害怕孩子輸在了起跑線上,過早地給孩子進行智力開發(fā),過早地對孩子進行認知方面的訓練,結果壓抑了孩子的學習熱情。這就需要給孩子減壓,并且想辦法讓孩子慢慢對學習產生興趣。
如果父母給孩子灌輸的學習內容超過了孩子年齡范圍的認知水平,孩子就會產生壓力,會覺得學習沒意思。孩子除了校內學習,業(yè)余時間就奔波在各種補習班里,孩子也會覺得喘不過氣。
在這里,我們也真誠地建議家長,適當地給孩子減負,尤其在小學階段適當地補課,防止孩子厭學。孩子最后能不能成才,最關鍵的還是孩子愿不愿意學習。
家長提問:
孩子五歲半,內向,好勝心比較強,抽動癥狀出現了有3個月了,近兩周的癥狀明顯,孩子不想去幼兒園,要求放暑假。在家沒有癥狀,但一提幼兒園,又開始頻繁的眨眼,這種情況是屬于心理的原因多一些吧,是孩子不夠自信嗎?
海英博士回答:
這個家長分析的很正確,孩子確實有點不自信。引發(fā)孩子抽動的一個主要心理原因是幼兒園,孩子在幼兒園里可能會覺得有點壓力。
每個孩子的性格承受能力不太一樣,有些孩子在幼兒園特別開心,有些孩子并不太適應幼兒園。但是,每個孩子的表現形式也不太一樣,有些孩子不想去上幼兒園,早上起來就哭鬧,這個孩子表現方式是眨眼,說明他內心很痛苦,很抵抗。
孩子沒有用語言表達出來,一方面可能知道自己拗不過父母,另一方面可能不太清楚怎么用語言表達自己的情緒和想法。不管哪個方面,都需要提升孩子的溝通能力。
另外,這個家長提到孩子內向,好勝心比較強,說明父母對孩子也比較上心,在細心地觀察孩子。
孩子有很強的好勝心,可能是他對輸贏有認知的偏差,“只有我贏了,我才是最厲害的”,“只有我贏了,別人才會喜歡我”,“如果我輸了,那就說明我不如別人,我很差勁”。所以,孩子就格外想要贏。
家長要在鼓勵,認可的基礎上,推動孩子去戰(zhàn)勝困難。
從心理學的角度上來講,孩子害怕失敗,不能接受輸贏。背后是孩子面對挫折的一種態(tài)度,也就是我們經常說的抗挫折能力,這也是自信心的一部分。我們在專業(yè)情商訓練里需要通過孩子的認知改變、成功經驗的積累、行為的塑造等一步步來進行。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