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積,病名。
五積之一。證見脅下氣逆,背相引痛,
少氣,
善忘,皮寒時痛時癢等。《
難經.五十四難》:“肺之積,名曰
息賁。”《
脈經.平
五臟積聚
脈證》:“診得肺積
脈浮而毛,按之辟易,脅下氣逆,背相引痛,少氣,善忘,
目瞑,
皮膚寒,秋
差夏利,主皮中時痛,如虱喙之狀,甚者如針刺,時癢,其色白?!薄?a target="_blank" >證治準繩.
雜病》治用大
七氣湯加
桑白皮、
半夏、
杏仁,兼吞息奔丸。參息奔條。
大
七氣湯【處方】
京三棱(去白)1兩半,
蓬莪術(去白)1兩半,
青皮(去白)1兩半,
陳皮(去白)1兩半,
藿香葉1兩半,
香附(炒,去毛)1兩半。
大七氣湯:
組成: 三棱、莪術各一錢,青皮、陳皮、香附各二錢,藿香三錢,益智仁一錢五分,桔梗、肉桂、甘草各八分。
3.1 制法: 上藥為粗末。
3.2 大七氣湯的用法用量 加生姜三片,大棗一枚,水煎服。
功能主治:《壽世保元》卷三方之大七氣湯功能行氣活血,散結止痛。治五積六聚,狀如癥瘕,隨氣上下,發(fā)作有時,心腹疼痛,上氣窒塞,小腹脹滿,大小便不利。若心脾痛,加烏藥、枳殼。
《宋·太平惠民和劑局方》:七氣湯
處方 人參、甘草(炙)、肉桂(去粗皮),各一兩。半夏(湯洗七遍.切片.焙干)五兩。
炮制 上為粗末,入半夏令勻。
功能主治 治虛冷上氣,及寒氣、熱氣、怒氣、恚氣、喜氣、憂氣、愁氣,內結積聚,堅牢如杯,心腹絞痛,不能飲食,時發(fā)時止,發(fā)即欲死,此藥主之。
用法用量 每服三錢,水一大盞,入生姜三片,煎七分,去滓,稍熱服,食前。
摘錄《宋·太平惠民和劑局方》
息賁丸
【方劑名稱】息賁丸
【功效主治】肺之積,右脅下覆大如杯,久不已,令人灑淅寒熱,喘咳,發(fā)肺壅。
【組成配方】
厚樸(姜制)八錢、
黃連(去頭,炒)一兩三錢、
干姜(炮)一錢半、桂(去皮)一錢、
巴豆霜四分、白
茯苓(去皮)一錢半(另末)、
川烏頭(炮制,去皮)一錢、
人參(去蘆)二錢、川椒(炒,去汗)一錢半、
桔梗一錢、
紫菀(去苗)一錢半、白
豆蔻一錢、
陳皮一錢、
青皮半錢、京
三棱(炮)一錢、
天門冬一錢
【用法用量煎法】 除茯苓、巴豆霜旋入外,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初服二丸,一日加一丸,二日加二丸,漸加至大便溏,再從二丸加服,食遠煎淡生姜湯送下,周而復始,積減大半止服。
【出處】 (《東垣試效方》卷二)
【息賁丸配伍相關的中藥功效】
黃連:苦,寒。歸心、脾、胃、肝、膽、大腸經。清熱燥濕,瀉火解毒。
巴豆霜:辛,熱;有大毒。歸胃、大腸經。峻下冷積,逐水退腫,豁痰利咽;外用蝕瘡。
川烏:辛、苦,熱。歸心、肝、腎、脾經。生川烏有大毒,制川烏有毒。祛風除濕,溫經止痛。
厚樸:苦、辛,溫。歸脾、胃、肺、大腸經。燥濕,行氣,消積,消痰平喘。
豆蔻:辛,溫。歸肺、脾、胃經。化濕行氣,溫中止嘔,開胃消食。
茯苓:甘、淡,平。歸心、肺、脾、腎經。利水滲濕,健脾,寧心安神。
干姜:辛,熱。歸脾、胃、腎、心、肺經。溫中散寒,回陽通脈,溫肺化飲。
陳皮:苦、辛,溫。歸脾、肺經。理氣健脾,燥濕化痰。
青皮:苦、辛,溫。歸肝、膽、胃經。疏肝破氣,消積化滯。
三棱:辛、苦,平。歸肝、脾經。破血行氣,消積止痛。
桔梗:苦、辛,平。歸肺經。宣肺,祛痰,利咽,排膿。
紫菀:辛、苦,溫。歸肺經。潤肺下氣,化痰止咳。
人參:甘、微苦,微溫。歸脾、肺、心、腎經。大補元氣,復脈固脫,補脾益肺,生津養(yǎng)血,安神益智。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