痱子是炎熱季節(jié)中發(fā)生的一種急性皮炎。多見于嬰幼兒,有紅痱和白痱兩種。痱子的發(fā)生多與外界溫度高,濕度大,及人的汗液分泌過多,汗液蒸發(fā)不暢有密切關系。由于表皮被汗液持續(xù)浸漬,汗液不能通暢排泄而郁積于汗管內,引起輕度的真皮炎癥反應,結果形成痱子。好發(fā)于頸、肘窩、胸背和小孩的頭面等處,紅痱表現(xiàn)為紅色密集的針頭大小丘疹或丘皰疹;白痱為針頭大小半透明的淺表小皰,高燒病人在熱度驟降,伴有大量出汗時,容易發(fā)生。
生了痱子以后,局部可用溫水清洗,輕輕揩干,撒上撲粉或痱子粉。避免用熱水和肥皂洗燙或手抓,忌用軟膏糊劑等油類制劑。
預防痱子,應注意皮膚清潔衛(wèi)生,經常洗澡,保持皮膚干燥;要注意環(huán)境通風,避免過熱;衣服宜輕松、寬大通風,勤洗換;家長應特別注意夏天不宜給嬰幼兒穿衣過多;高熱臥床病人及嬰兒睡時應多翻身,常沐浴,浴后在皮膚皺折部位宜多撲些痱子粉。
1.爐甘石粉90克,朱砂、冰片各10克,滑石粉300克,蓖麻油700克?,F(xiàn)將朱砂和冰片研細,再混入他藥,用蓖麻油調均即可,外涂患處,每日一次。
2.艾葉30克,明礬、蘇葉各10克,煎水洗患處,每次30分鐘,每晚一次。
3.蛇床子30克,枇杷葉60克,龍膽草30克,大黃30克。水煎洗患處,每日一劑。
4.黃柏30克,明礬10克,徐長卿30克,野菊花30克,地膚子30克。水煎外洗患處或濕敷。每日兩次,每次30分鐘。
5.黃柏6克,黃連5克,冰片4克。將上藥研末混均,裝入瓶內,加入75%酒精150毫升浸泡,加蓋密封7天。使用時用棉簽蘸藥涂搽患處,每日3~5次。
6.硼酸10克,明礬20克,薄荷腦0.3克,投入洗澡水中,全身洗浴,每晚一次,每次15~30分鐘。
7..生石膏、滑石、青黛、制爐甘石各60克,黃柏、甘草各20克,冰片3克,共研細末,裝瓶備用,洗澡后涂于患處,每晚一次。
8.將10克花椒放入搪瓷缸內,沖入200毫升開水,在小火上煮5~6分鐘,煮后待稍涼不燙手時,用藥棉蘸花椒水輕擦患處。
9.苦參、生大黃各20克,黃連、冰片、雄黃各10克,75%的酒精300毫升。將藥泡于酒精中,3日后取藥液涂擦患處,每天數(shù)次。(張可堂)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