畫家簡介
杜斌,中國書畫家,71年出生,四川德陽人。其水墨作品輕盈與厚重結合,傳統(tǒng)與現(xiàn)代銜接,極有形式美感。其重彩作品絢麗而夢幻,山水花鳥人物融合創(chuàng)作,而又各具情趣,具有充分的視覺震撼力。
Du Bin, born in Deyang of Sichuan province in 1971, is a Chinese painter and calligraphist. Some of his works of water painting present a light and graceful taste while some are thick and dignified. Du Bin is good at combining the traditional way of Chinese painting with modern designing, which gives his paintings a unique sense of beauty, especially in the form. His heavy-color painting is very colorful and imaginative, just like a beautiful dream. Landscapes, flowers and birds with its’ own features are demonstrated in his paintings harmoniously, catching the audience’ eyes with impressive visual impact.
杜斌,中國書畫家。1971年生まれ。四川徳陽人。その水墨の作品は軽やかさと重厚な組み合わせで、伝統(tǒng)は現(xiàn)代とつながって、非常に形式の美感があります。その重彩の作品は美しくて幻想的で、山水の花鳥の人物の融合は創(chuàng)作して、またそれぞれの情趣を備えて、十分な視覚の迫力を持っています。
主講人:九風堂杜斌
什么是好的藝術形式,我真不知道。
有人說:民族性才是最好的藝術形式;也有人說:最具文化底蘊的才是最好的......
我覺得這些論調太空洞,讓人摸不著頭腦。
藝術是一種存在感很強的表現(xiàn)方式,表現(xiàn)的不僅僅是個體的感悟,其中往往也暗含著對本民族文化的彰顯。因為人不是獨立存在的人,而是在社會背景下慢慢感染成長的,也就不可避免地,甚至不知覺中擁有了對自身文化的兼容和學習。簡言之,一個搞藝術的人,總是擁有屬于自己的文化底蘊,或者叫文化獨有性。尤其是一個對傳統(tǒng)藝術形式深刻研究之人,更是無法擺脫這種文化對其的影響。也就是人們常說的:熏陶。近朱者赤,近墨者黑----這就是結果。我不相信一個常年侵淫傳統(tǒng)藝術形式的作者,能背叛傳統(tǒng)之文化,最多其改變了傳統(tǒng)之常態(tài)表現(xiàn)形式而已。換言之,要是真背叛了傳統(tǒng)文化,那么他也就不是研究傳統(tǒng)藝術的人了。
那么,繪畫---尤其是國畫在當下怎么去彰顯傳統(tǒng)之魅力和傳統(tǒng)之底蘊?我個人認為:畫面的震撼性無疑是最有效的方式之一!最強大的藝術是自信的,當然這種自信也兼具包容和開放。目前咱們這個星球上不差人,更不差畫家,就像那句狂妄的話:中國人不差錢!漢唐的人是充滿自信的,也就不怕學習外來優(yōu)秀文化。“以中為體,洋為中用”---這不僅僅是務實,更是一種遠見和自信。
就算穿上了西服也未必是老外,穿上了長衫也未必就是中國文化人。在多如牛毛的畫家時代,也在應接不暇的畫展里,我們就會發(fā)現(xiàn)一個問題:油畫的視覺張力超過了咱們傳統(tǒng)國畫!-----這是不爭的事實。有人說:咱們中國畫歷來都是內(nèi)斂的,不需要用張揚的形式在視覺上去取勝.......這是毫無見識的說法!當“筆墨是中國畫的底線”---這個論調出現(xiàn)之前,中國畫是多彩絢麗的,更是充滿了無比的自信與張揚。看看咱們敦煌的壁畫吧。西方還沒出現(xiàn)表現(xiàn)主義,立體主義......的時候,咱們千年前的墻壁上早就完成了那樣的巨制!
看看經(jīng)變圖,禮佛圖,造像,佛說經(jīng)典......咱們就會發(fā)現(xiàn):那種畫面的雄偉和瑰麗,絕非水墨和留白能比的......那也是傳統(tǒng)“筆墨”之前的傳統(tǒng)!是中國畫的源頭!
一種小巧秀美的“筆墨”圖式,可能帶來了欣賞者內(nèi)心的安寧。但是那種骨子深處的雍容大度,儀態(tài)萬千,睥睨世間的自信,貌似也被“秀美”掉了......這是中國畫的悲哀-----走向了單一。越是一強大的民族,內(nèi)在的自信更能外放成一種震撼和多元。當一藝術品在世界林立時,卻在人們的視野下視而不見,聽而不聞,這種藝術形式不是強大的象征,更談不上一種自信,而是被弱化的結果,更是對傳統(tǒng)文化的失場!和別人的藝術還沒PK,也就消失在眾人的視線里了,還能傳達文化的精深?我不相信!一個缺失了視覺張力的繪畫形式,來談文化性,隔鞋撓癢而已,或者叫自作多情,一廂情愿......
審美有境界差異的,雄奇,渾厚,古拙,壯美,瑰麗......這些形式才是大美。繪畫是視覺藝術,是用眼睛來看的藝術。當作品被欣賞者忽略飄過時,作品等于零!沒有存在于受眾的眼睛里,也就不存在于心里,更談不上辨析文化的特質了!在眼花繚亂的N多作品里,沒發(fā)現(xiàn)該作品,是自己丟失的,而不是受眾!我經(jīng)常聽見有人說:老外不懂!作品都沒震撼別人,還說別人不懂......其實是自己不懂!不懂藝術的規(guī)律,也不懂人性的兼容,更不懂文化的高度......
先感動自己,才能打動別人----這是藝術走向認同的唯一方式,而這個感動最為直接的就是震撼,尤其是繪畫,這個不可或缺。咱們這個星球將會越來越小,而資訊的交換也會越來越快速。一種強勢的藝術圖式,它絕對不是內(nèi)斂型的,而是更多的開放和多元。優(yōu)秀的傳統(tǒng)是不需要固守的,固守的就不是優(yōu)秀和普世價值觀的。沒有了那種內(nèi)在的自信,而斤斤計較于傳統(tǒng)之一隅,那才是對文化的誤解!用自己對文化的高度認知,去感動自己,震撼別人,從而獲得屬于咱們的優(yōu)勢文化地位,這才是真正的存在和強大!要形成這樣的圖式,也就需要充分借鑒咱們的遠古文化和西方外來優(yōu)秀之處。
總之,中國畫是用眼睛看的藝術,其具有的文化內(nèi)涵遠遠大于我們常見之形態(tài),那種割裂畫史的一知半解。在未來的20年,中國將走向真正的復興,這不僅僅是諸多領域里的復興,更是一種文化的復興!同時也是一種內(nèi)在自信之呈現(xiàn)!準備吧,那將是中國人再次引領這個星球的時代。在那個行列里,越張揚越有視覺張力的作品,也就注定了美好期許。讓自己的畫面去震撼自己,震撼別人,也震撼世界!咱們就是未來的強者,也是未來這個星球的主人!
紫雨軒書院是一個集文、詩、書、畫、影為一體的原創(chuàng)平臺,擁有多名國內(nèi)外實力派多元知名藝朮家、詩詞名家及最受歡迎的游記達人等,作品富有濃厚的生活氣息,陶冶情操,雅俗共享,敬請大家關注!
每天更新,感謝您的關注!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