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玉佩 公元前2世紀 1986年北洞山楚王墓出土 該玉佩用透閃石制成,由于受沁呈雞骨白,上有黃白色包漿。玉佩正面透雕蟠繞三螭,左上部螭首張口瞠目伸出體外。玉佩上部正中雕一雙面螭首,螭口即為佩掛時穿系之孔。背面亦雕有蟠繞虬曲的兩螭,整體造型生動,刻鏤精細。重僅18克。 2、玉戈 公元前2世紀 1994-1995年獅子山楚王墓出土 玉戈短援、長胡,胡刃上有一棘刺,闌側(cè)三穿,援及胡部主體飾以淺浮雕的勾連云紋。援、胡之下透雕有一只異常兇猛的螭虎,尾上卷,作奔走狀。玉戈主體兩面紋樣相同,而戈內(nèi)兩面紋樣不同。戈內(nèi)一面淺浮雕猛虎,另一面則淺浮雕朱雀紋飾。戈是一種攻擊性兵器,一般都以銅、鐵等金屬材料鑄成。以玉制作兵戈,作為非實用性的禮兵器,在商周時期較為常見,但器形和裝飾都較為簡單。漢代,玉戈罕見。這件玉戈的刃部未見使用痕跡,當屬于玉禮兵器,可能是楚王專門用作祭祀或出行的儀仗用品。 、玉龍 公元前2世紀 1994-1995年獅子山楚王墓出土 此玉龍造型為單體龍,身體騰卷呈“S”形,又稱“S形龍”,繼承戰(zhàn)國玉龍的雕琢風格,采用陰線刻、浮雕和局部透雕等技法,把龍潛深淵,蟄伏待時的意蘊刻劃得淋漓盡致。這種形制的“S”形玉龍只見于西漢早期的王侯墓中,玉龍的形象逐漸脫離戰(zhàn)國玉龍的多曲折造型,采用鏤雕、浮雕和圓雕相結(jié)合的“凹弧面多視點”技法,使玉龍在平面中顯現(xiàn)出較強的立體感。西漢早期的玉龍著力于龍的力量、氣勢的表現(xiàn),與西漢中期以后突出表現(xiàn)龍的溫順、靜謐的藝術(shù)風格迥異。該玉龍眼角處有一穿孔,說明它是佩戴用玉。 、龍鳳紋玉璜 公元前2世紀 1994-1995年獅子山楚王墓出土 該玉璜是獅子山楚王墓出土的玉璜中最精美的一件,玉質(zhì)為新疆和田白玉。璜體兩面紋飾相同,每面以穿孔為中心,中間為一獸面紋,兩側(cè)各雕一龍,龍首一側(cè)為鳳喙,龍身旁布滿鳳羽。龍身外各雕四條相互虬曲蟠繞之龍。整件玉璜全部采用淺浮雕,兩面共雕飾20條龍、4只鳳鳥和2個獸面,給人以龍鳳呈祥、龍騰萬里之感,構(gòu)圖奇妙,工藝精湛。玉璜在新石器時代就已出現(xiàn),西周時期成為高級貴族復雜的組玉佩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多數(shù)玉璜兩端有兩個系穿用的孔,玉璜在組玉佩中多是水平佩戴,拱部朝下。春秋以后,多數(shù)玉璜在璜體中部拱頂處只鉆一個孔,佩戴時璜拱部朝上,與早期正好相反。 5、玉熊鎮(zhèn) 公元前2世紀 1986年北洞山楚王墓出土 玉熊鎮(zhèn)為青玉質(zhì),采用圓雕和局部線雕相結(jié)合的手法,線條圓潤洗煉,將熊刻劃得生動傳神。楚辭《九歌·湘夫人》“白玉兮為鎮(zhèn)”之句,王逸注:“以白玉鎮(zhèn)坐席也。” 玉鎮(zhèn)用于鎮(zhèn)坐席,多以動物為模仿對象。徐州出土的玉鎮(zhèn)都為楚王御用,形體碩大,氣勢不凡。玉熊脖頸上戴有項圈,表明熊在當時可能是楚國王室馴養(yǎng)的寵物。 6、谷紋玉璧 公元前2世紀 1994-1995年獅子山楚王墓出土 玉璧青白色,用名貴的新疆和田玉制成。玉璧正面滿飾谷紋,排列有序,背面無紋飾。這件玉璧雖然雕琢精細,但背面素面,屬佩戴玉璧的可能性較小,很可能是放置在玉衣里面的楚王斂尸用璧或禮玉。 件鑲玉獸頭銅枕于1998年出土于徐州南郊拖龍山3號墓,墓葬的時代為西漢中期偏晚。 銅枕長42厘米、寬8.5厘米、高19厘米,兩側(cè)各有一尊銅獸,中間以一長方形木枕芯相連。從側(cè)面看,銅獸像一獵犬,從正面看,又似一猛虎,亦虎亦犬,像是寓意著,它要像獵犬一樣,忠實地守護主人,又要像猛虎一樣,勇猛地趕走敵人。銅獸的頭部特征較為突出,其雙目怒睜,嘴部大開,呈咆哮狀,頭頂嵌有兩只玉角,牙齒、舌頭等處均鑲嵌玉塊。在當年的發(fā)掘過程中,該鑲玉獸頭銅枕的旁邊還出土了一些玉片,其中兩件玉片不僅4角有孔,中部還有一大孔,鑲有銅泡釘?shù)暮圹E清晰可見。據(jù)考古人員推測,這些玉片可能是鑲在木質(zhì)枕芯上的。 徐州獅子山楚王陵出土 禪 又稱“玉琀”。古人死后含在嘴里,認為可以防止身體內(nèi)精氣外泄,而且蟬是可以脫殼的,人死含住蟬,又有寄托象蟬那樣脫殼再生之意。該蟬和現(xiàn)實生活中的真蟬一樣大小,刻畫逼真,神情畢肖。雙晴凸露而有神,尾稍上翅而欲啼。楚王御府庫內(nèi)玉耳杯中發(fā)現(xiàn),為楚王陪葬之用,共出土三件。 附件 99.gif (76.14 KB) 2006-2-25 23:27 徐州獅子山楚王陵出土 玉卮 飲酒器,青白玉,半透明,溫潤光亮,新疆和闐玉料。由器蓋和器身兩部分組成,蓋有子母口,與器身相扣合,器身通體飾交錯勾連紋,下有獸頭狀三小足。蓋部中心作浮雕的柿蒂花瓣,周圍環(huán)雕三朵渦形波浪紋。類似的玉卮在國內(nèi)僅見北京故宮博物院有傳世一件。 附件 98.gif (175.72 KB) 2006-2-25 23:32 徐州獅子山楚王陵出土 玉杯 楚王飲酒的酒具,通體飾勾連紋和一組饕餮紋。保存在西側(cè)耳室中,是墓主人生前的實用器。 徐州獅子山楚王陵出土 玉豹 出土于被盜掘的耳室內(nèi),重達4754克。該豹呈伏臥姿,雄健中透著溫馴,長尾似鞭而反曲。脖頸上戴一鑲綴海貝的項圈,似為王家豢養(yǎng)的動物,有鎮(zhèn)墓辟邪的作用。 附件 91.gif (245.19 KB) 2006-2-26 23:39 徐州獅子山楚王陵出土 龍紋玉璜外長21.2、內(nèi)長13,5、寬4.2,中寬3,厚0.5厘米青白玉,雙面紋飾相同。主體淺浮雕刻20條羽龍,間陳若干小獸及鳥首。紋飾繁縟細膩,布局對稱工整,為同時代玉器所罕見。 附件 yu2.gif (8.1 KB) 2006-3-6 18:48 徐州獅子山楚王陵出土 螭龍玉飾(通高21.5、上寬7.2、下寬4.2,榫寬2.6、厚0.5-0。6厘米)青白玉,通體拋光,潤滑有玻璃光澤??傮w若倒梯形,母題是鏤空的一條游動回轉(zhuǎn)的螭龍,邊有草葉形花飾。下端有一帶圓孔的插榫。推測該物應(yīng)為漢代盛行的玉劍飾物。 [ 本帖最后由 玉貓 于 2006-3-25 14:59 編輯 ] 附件 yu6.gif (9.95 KB) 2006-3-9 00:14 DSC01201.JPG (187.22 KB) 2006-3-25 14:59 心形玉佩 西漢中期 長5.1厘米 1972年江蘇省銅山縣小龜山漢墓出土 青玉受沁呈灰黃色。佩作扁平心形,中有圓孔,兩側(cè)鏤雕卷云鳳紋。 附件 13 心形玉佩xz.jpg (26.75 KB) 2006-3-16 22:41 玉龍鳳紋谷壁 西漢中期 直徑20.4厘米 孔徑4.3厘米 厚0.5厘米 1972年江蘇省銅山縣龜山漢墓出土 青玉,扁平圓形,中鉆圓孔。壁正背兩面遍飾花紋,紋飾相同,均分內(nèi)、外圈。外圈為四組雙身合首變形龍鳳紋,內(nèi)圈系由乳釘紋外加渦線的谷紋,排列密布齊整。兩層紋飾巧以繩紋分隔,層次分明。 龍形玉璜 西漢中期 長11.3厘米 寬1.7-1.9厘米 厚0.5-0.55厘米 1972年江蘇省銅山縣龜山漢墓出土 青玉受沁呈灰黃色。璜呈扁平弧形,遍飾谷紋。兩端為龍首,作張嘴睜目狀。中部上下兩處有對鉆小孔,作穿綴系掛用。 附件 18 龍形玉璜.jpg (51.5 KB) 2006-3-17 19:49 玉帶鉤 西漢中期 長6.2厘米 1972年江蘇省銅山縣小龜山漢墓出土 青玉,部分受沁泛黃。器作長條倒鉤形,長把短鉤,形體是前圓背平,前挺后彎,鉤首作鴨頭狀,后背彎曲處帶一長方形扣鈕,整件如一伸脖曲頸的鴨子,造型美觀。 附件 12 玉帶鉤.jpg (14.61 KB) 2006-3-17 19:51 綠松石子母鴿 東漢 長1.2厘米 高0.87厘米 1970年江蘇省徐州市土山一號漢墓出土在一小塊綠松石料上,琢出母鴿哺喂子鴿狀,造型生動,形象逼真,雕琢技藝嫻熟高超,是一件微型圓雕珍品。 附件 綠松石子母鴿.jpg (16.92 KB) 2006-3-19 23:21 名稱: 玉舞人佩 制造年代: 西漢 材料: 玉 介紹: 徐州石橋2號漢墓出土。 這是一類完全以陰刻線來表現(xiàn)的玉舞人佩。從其長袖的姿態(tài)及穿孔的方式來看,與下面一件西漢玉舞人佩是一脈相承的。只是這件玉舞人佩相較之下較為粗率簡陋,可能是為隨葬而匆忙趕制的。這件玉舞人雖是漢代真品,但材質(zhì)工藝不佳,很難有升值潛力。 附件 xzyuwurenpei.jpg (20.46 KB) 2006-3-22 20:32 |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