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長清,男,1930年6月生,河北秦皇島人,大學本科學歷,原青海省中醫(yī)院院長,兒科主任醫(yī)師。1947年11月參加工作,從事中醫(yī)藥工作60年,畢業(yè)于武漢醫(yī)學院醫(yī)療系,1964—1965年陜西中醫(yī)學院師資班和中醫(yī)研究院中醫(yī)研究生班畢業(yè),1993年12月享受國務院政府津貼,2001年8月批準為青海省醫(yī)學首席專家,2002年7月授予青海省名醫(yī)稱號,第一、二、三批全國老中醫(yī)藥專家學術經(jīng)驗繼承工作指導老師。
陸長清從事臨床工作66年,涵蓋中醫(yī)藥工作53年,是青海省著名的中醫(yī)兒科專家,在青海省享有很高的知名度。從醫(yī)60余年來,對待患者不分貴賤,一視同仁。愛崗敬業(yè),盡職盡責,樂于助人,受到了廣大患者的高度贊許和尊敬,無論老少都親切地喚他為“陸爺爺”。
癲癇是兒童時期常見的多種原因引起的腦功能障礙綜合征,多反復發(fā)作,經(jīng)久不愈,故稱為“小兒之惡候”,往往短期內不易根治。陸師治療本病,辨證用藥有獨到之處,陸師認為:風為百病之由,痰為百病之根,虛為百病之終。癲癇的發(fā)病機理亦不例外,因此癲癇的治療應重在豁痰、熄風和補虛。
1.豁痰、消食、導滯
中醫(yī)認為“癇因痰生”,如《醫(yī)學綱目?癲癇》曰:“癲癇者,痰邪逆上也”。在發(fā)病時常呈現(xiàn)昏不識人、喉中痰鳴、或口吐涎沫等痰涎壅盛,蒙閉心竅之癥。痰是臟腑功能失調的病理產(chǎn)物,也是導致各種疾病的根本因素之一。由痰致癇,當治生痰之因。正如張景岳所說:“然疾之為病,亦唯為病之標耳,就必有生痰之本?!毙阂蛱抵掳B有平素脾胃積熱生痰、驚風之后余熱不盡生痰、脾虛生痰三種,而以脾胃積熱生痰者最為常見。因近年來,人們生活水平提高,父母過于溺愛,常以高蛋白、高脂肪飲食致小兒脾胃功能受損,食谷難化,停于中焦,積久生熱,熱灼津液,煉津成痰,痰阻清竅而致癇。這種由脾胃積熱成癇,中醫(yī)又稱“食癇”。食癇的發(fā)生與痰有關,是繼發(fā)于飲食停積之因。故陸師擅長導滯豁痰法治療食癇,能明顯減少或控制癇證發(fā)作,藥用厚樸、茯苓、雞內金、焦楂、麥芽、僵蠶、天竺黃各10 g,半夏、神曲、陳皮、蟬蛻各6 g,方中厚樸辛苦溫,行氣寬中,消除膨脹為主藥;輔以雞內金、焦楂、麥芽、神曲消食化滯;茯苓、陳皮健脾和中為佐;天竺黃、僵蠶、蟬蛻化痰熄風為使。諸藥配合共奏消積導滯、豁痰熄風之功。若痰熱重加川貝母、膽南星、郁金、菖蒲,頑痰不化加青礞石。
2.熄風平肝定癇
中醫(yī)認為:“風性善行數(shù)變”“風性主動”。《內經(jīng)》曰:“風勝則動”、“諸暴強直,皆屬于風”。臨床將卒然昏倒、不省人事、四肢抽搐、甚至頸項強直,包括搐、搦、掣、顫、引發(fā),竄視等八候,都屬風的病變,這些證候反映在體表與人體之筋、目和精神狀態(tài)有關。而肝主筋,開竅于目,又和精神活動有關。故癲癇從風論治者責之于肝,臨床常言“肝風”,即身中陽氣之動變,因其不同于外風,故又稱“內風”,如《素問?至真要大念經(jīng)》曰:“諸風掉眩,皆屬于肝?!被谝陨?,陸師在癲癇治療過程中一是重視肝經(jīng)藥物的應用,這種選擇性的作用于肝風,可使藥物直達病所,而充分發(fā)揮作用;二是重視動物、礦物類藥物的應用,取其重鎮(zhèn)潛陽、祛風解痙,達到痙止的目的,如石決明、磁石、龍骨、牡蠣、鱉甲、龜版、全蝎、僵蠶、蟬蛻、琥珀、朱砂等;三是在各種類型的癇證中佐以熄風藥,陸師認為癲癇的發(fā)作無論癥狀輕重,往往諸型交錯互見,不同程度伴有風動的臨床表現(xiàn),如常見的熱極生風、血虛生風、痰濁生風等,因此熄風藥是治療各種癇證必不可少的。常用藥物除動物、礦物藥外,尚有天麻、鉤藤、白蒺藜、白芍等。
3.補虛治本
癲癇之證在緩解期治療,前人提出補虛斷癇,以固其本,陸師卻注重抓主證,他認為癇證無論處在緩解期還是發(fā)作期,其主證以一派虛象呈現(xiàn),都要從補虛的角度出發(fā),這樣既可達到斷癇,又可達到治本防復發(fā)的目的。小兒癇證久發(fā)不愈,慢驚風久治不愈而成癇者,多屬虛證。臨床以抽搐無力、少氣懶言、神倦體乏、兩目乏神、面色少華、形體消瘦、表情淡漠、或反應遲鈍、或多涎、便溏為主證。多從養(yǎng)血、健脾兩方著手,前者宗其“治風先治血,血行風自滅”這一要旨,采用“養(yǎng)血熄風法”治療由肝血不足所致的血虛風動之證,并根據(jù)“氣為血帥”“氣旺血自生”之理論及“脾為氣血生化之源”的生理,常常肝脾同治,選以當歸補血湯合參苓白術散。若因肝陰不足累及到腎陰虧虛,則宜肝腎同治,以六味地黃湯為主加味應用,腎水壯則能滋養(yǎng)肝木,所謂“乙癸同源也”;后者以健脾化痰法治,脾虛痰濁生風證,由脾虛痰濕內生,其本于脾失健運,如《幼幼集成》曰:“蓋病源深固,但可除因,惟以健脾補中為主,久服痰自不生,癇自不作矣?!惫室詤④?a target="_blank">白術散加化痰劑,并少佐熄風之藥。陸師強調本病往往纏綿難愈,虛損之證又難復,故治療不要隨便更弦易轍,須堅持服用中藥控制不發(fā)作1~2年左右??傊?,豁痰重在辨治生痰之因,熄風則注重擇其入肝經(jīng)平肝風之動、礦物類藥,補虛不離養(yǎng)血、健脾之法,驗之臨床,實為治癇諸法中之要義。
基金項目:國家“十五”科技攻關計劃(名老中醫(yī)學術思想、經(jīng)驗傳承研究)課題研究基金資助項目(No.2004BA721A01Z43)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