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花,中藥名。為菊科植物紅花的干燥花。夏季花由黃變紅時采摘,陰干或曬干。全國各地廣有栽培。具有活血通經(jīng),散瘀止痛之功效。用于經(jīng)閉,痛經(jīng),惡露不行,癥瘕痞塊,胸痹心痛,瘀滯腹痛,胸脅刺痛,跌撲損傷,瘡瘍腫痛。
藥材名:紅花
拼音:Hónɡ Huā
別名:紅藍花,刺紅花,草紅花
來源:本品為菊科植物紅花的干燥花。夏季花由黃變紅時采摘取管狀花,注意勿傷基部的子房,除去雜質(zhì),陰干或微火烘干,此時質(zhì)較軟,色深紅最佳。(采收花朵時,應趁早晨露水未干、苞葉銳刺較軟時進行,但也不宜過早。)
性狀:本品為不帶子房的管狀花,長1~2cm。表面紅黃色或紅色?;ü谕布氶L,先端5裂,裂片呈狹條形,長5~8mm。雄蕊5,花藥聚合成筒狀,黃白色;柱頭長圓柱形,頂端微分叉。質(zhì)柔軟。氣微香,味微苦。
化學成分:紅花含紅花黃色素及紅花甙。紅花甙經(jīng)鹽酸水解,得葡萄糖和紅花素。還含15α,20β-二羥基-Δ4-娠烯-3-酮。另尚含脂肪油稱紅花油,是棕櫚酸、硬脂酸、花生酸、油酸、亞油酸、亞麻酸等的甘油酯類。葉含木犀草素-7-葡萄糖甙
性味:味辛,性溫。
歸經(jīng):歸心、肝經(jīng)。
貯藏:置陰涼干燥處,防潮,防蛀。
禁忌:孕婦慎用。
活血通經(jīng),去瘀止痛。治經(jīng)閉,癥瘕,難產(chǎn),死胎,產(chǎn)后惡露不行、瘀血作痛,癰腫,跌撲損傷。
內(nèi)服:3~9g。--《中國藥典》 內(nèi)服:煎湯,1~2錢;入散劑或浸酒,鮮者搗汁。--《中藥大辭典》 外用:研末撒。--《中藥大辭典》 內(nèi)服:煎湯,3-10g。養(yǎng)血和血宜少用;活血祛瘀宜多用。--《中華本草》
注意:以下配方需在醫(yī)生指導下使用。
1、治女子經(jīng)脈不通,如血膈者
好紅花(細擘)、蘇枋木(捶碎)、當歸等分。細切,每用一兩,以水一升半,先煎花、木:然后入酒一盞,并當歸再煎,空心食前溫服。(《朱氏集驗醫(yī)方》)
2、治熱病胎死
紅花酒煮汁,飲二、三盞。(《婦人良方補遺》)
3、治胎衣不下
紅花酒煮汁,飲二、三盞。(《產(chǎn)乳集驗方》)
4、治婦人六十二種風及腹中血氣刺痛
紅藍花一兩。以酒一大升,煎減半,頓服一半,未止再服。(《金匱要略》紅藍花酒)
5、治一切腫
紅藍花,熟揉搗取汁服之。(《外臺秘要方》)
6、治喉痹壅塞不通者
紅藍花搗絞取汁一小升,服之,以差為度。如冬月無濕花,可浸干者濃絞取汁,如前服之。(《海上集驗方》)
7、治聤耳,累年膿水不絕,臭穢
紅花一分,白礬一兩(燒灰)。上件藥,細研為末,每用少許,納耳中。(《圣惠方》)
8、治跌打及墻壁壓傷
川麻一分,木香二分,紅花三分,甘草四分。均生用,研末,黃酒送下。(《急救便方》)
9、治褥瘡
紅花適量,泡酒外搽。(《云南中草藥》)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