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孩子
楸 立
我叫陳延安,但我還有好多名字,比如王海、吳小洲、常京京、霍小武等等,這些名字都是在我每次換新家后,爸媽起的。我不知道爸媽為什么這么做,但我清楚爸媽這么做肯定有他們的緣由。
我說過我經常搬家,今天在上海明天來到了常州,過半年我就又到了南京,我就象爸爸手里那只褐色的老皮箱,無聲地四處漂泊。
爸媽的真實名字我到現(xiàn)在都不知道,我叫王海時,爸爸叫老王。叫吳小洲時,他自然就隨我姓吳了。媽媽長的很美,她是世界上最好看的女人。我記憶里的媽媽很少說話,她是爸爸的好助手。
爸爸媽媽出去辦事時,就我一個人鎖在木屋里,白天從窗子上向外張望,馬路上小孩子們穿著花衣服,和他們的爸爸媽媽手牽手上幼稚園、去戲院,我心里就好羨慕。
這些我都是可望而不可及的,我不能和孩子們交朋友,不能和周圍的人說話,甚至在樓下的空地里曬太陽。
巷口有幾個梳著麻花辮的小女孩,正在跳房子做游戲,我在窗子里向他們擺手,可她們看不到我,能和她們一起玩該有多好呀!這時門開了,媽媽走進來,我急忙把手藏到身后。
晚上我蜷縮在被子里,屋子里靜得可怕,屋檐上野貓的叫聲多么瘆人,角落里總有個黑影張牙舞爪的家伙準備吞噬我,我把被子蒙起來動也不動,耳朵里聽到的全是自己的心跳和喘息聲。
我愛做夢,夢中經常聽到滴滴地聲音,我有次問媽媽,家里的表壞了嗎?媽媽說我的耳朵出問題了,可我的耳朵好好的。
不要認為我是個被遺棄和拐騙的孩子,我是爸媽親生的,他們很疼我很愛我,一家人在一起時,爸爸親著我小臉蛋說,孩子,等你長大了就知道這一切是為了什么。
那年的冬天特別冷,我們在這城市換了三個地方,爸媽分頭出去時間多了,一天深夜我在被子里,聽到媽媽和剛進門的爸小聲談話,好像什么人變壞了,中央讓趕快轉移。
媽媽說,什么時候走?
爸爸坐在床沿上低頭吸口香煙說:明天你先走,我去把這次任務完了!
我看到媽媽從老皮箱里取出一支烏黑锃亮的小手槍,遞給爸爸。
天剛發(fā)亮爸爸就出去了,媽媽為我穿好衣服,拎起那只皮箱領我下了樓,我的小手被她牽著,上了一輛黃包車,我抬頭望了望住了僅十幾天的老木屋。
黃包車到了江邊碼頭,我和媽登上一艘油輪,媽媽時不時地看著手腕上的表,焦急的盯著渡口,卻始終不見爸爸的影子,我也開始為爸爸擔心起來。
時間在一點一滴地過去,油輪的汽笛叫了三次了,碼頭上忽然來了好多憲兵和軍警。他們向油輪奔跑過來,媽媽抱緊我,親了親我的臉,對我說:孩子,在這里不要動,不許哭,會有人接你,媽媽要走了。
說完她決然地走出油輪。
我看到媽媽昂首走上碼頭,一個瘦臉男人指著媽媽說了什么,軍警就把她抓住,上了輛很嚴實的汽車。
我扒在窗戶上看著眼淚流下來,我對我自己說我不哭,一定不哭。
不知不覺我睡著了,醒來時我身旁站著個高個子叔叔,他說是爸爸讓他來接我,我和他到了一個地方下了船,換上汽車,然后是馬車,走了好多天,來到了到處是山的地方,山上還矗立著一座寶塔,一切都那么新鮮。
高個子叔叔領著我,到了一位姓周的伯伯那里!周伯伯從我的衣角里面取出一張紙條,那上面密密匝匝的寫滿了數字和字母,這是媽媽縫進我的衣服里面的。
我住進了寬敞的窯洞,這里有學校,學校里有好多和我一樣大小的小朋友,我不在是孤單的了。可我到夜里總是夢到爸爸媽媽。
我弄醒睡在一旁的羅陜北,小北,你想你的爸爸媽媽嗎?
小北說,我想。
然后我們就哭出聲來,把所有的孩子都鬧醒了,孩子們都哭,喊著要爸爸要媽媽。
第二天,周伯伯來了,他身旁跟著位面善慈祥的阿姨。周伯伯來到我們中間,那位阿姨拉著我和羅陜北的手說:小朋友們,你們的爸爸媽媽離開了你們,學校的老師、阿姨她們都是你們的親人,
孩子們,我就做你們的媽媽,我就是你們的媽媽。
所有孩子一齊喊:媽媽 ,媽媽。
聲音漫山回蕩,響徹云霄。
【楊曉敏鑒賞】
主旋律作品是主流文學的歷史傳承載體,攜帶著構建社會和諧、表達積極人生,傳達美好情操、引領時代潮流的歷史使命?!都t孩子》是一篇題旨上完全屬于主旋律的小小說,堪稱楸立的代表作。它的人物雖不豐滿卻有血有肉,它的故事情節(jié)雖不曲折也能引人入勝,它的敘述平實但絲毫不顯矯飾,讀到最后,會讓人重溫過去的如火如荼歲月,對那些舍小家顧大家的革命先烈們油然而生出一種敬意。這篇作品的成功,當然有許多值得讀者琢磨的門道。
其一是選材奇崛。同樣是革命歷史題材,大多數作家都會著眼于理想、信念、意志、作風、氣節(jié)等,從正面表現(xiàn)革命者的英雄主義情懷和戰(zhàn)斗精神?!都t孩子》巧妙回避了這些以小小說的字數很難表現(xiàn)的內容,將視線轉移到革命陣地的后方,聚焦于革命者的家庭尤其是革命者的后代“紅孩子”身上,表現(xiàn)他們的生活,關注他們的命運,打破了固有的主題表達模式,頗富新意。
其二是視角別致。文章以第一人稱的視角來講述故事,以一個兒童(或少年)的眼光來打量整個革命的進程,讀來讓人倍感親切,除了能增強內容的真實性,也巧妙地解決了大題材與小作品之間在文本和結構等諸多方面可能存在的矛盾。
其三是陌生化敘事。這是由作品的敘述視角決定的。兒童眼中的革命和革命者,與成人看到的肯定會有不同。而且,作者并未過多渲染革命英雄主義情懷,而是通過“我”(即陳延安)的心理感受,來描述作為革命者的父母以及革命者的后一代所做出的巨大犧牲。
作品的前半部分,作者有意營造出一種濃濃的“詭異”氛圍,以帶有強烈氣場的投射情感來左右讀者的判斷,用疏離效應來引導讀者的閱讀興趣。這樣的處理,非常有效地增強了作品的文化氣息和藝術品位。在主旋律題材創(chuàng)作上,《紅孩子》就像一個“另類”,體現(xiàn)出一定的創(chuàng)造力,可供讀寫者欣賞與借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