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冬平 北京師范大學心理學碩士,兩個孩子的媽媽
周末在公園里看到這樣一幕:
兩個三四歲的小男孩在一起玩耍,其中一個男孩從另一個男孩手中奪下玩具撒腿就跑,另一個男孩哇哇大哭。搶玩具男孩的媽媽快跑追上自己的孩子,把他拽到另一個男孩面前,大聲命令道:
“跟你說過多少次了,怎么就是不改?搶小朋友玩具對不對?你知不知道你做錯了?快給小朋友說對不起!”
小男孩低頭看著地面,一言不吭。
“快說呀!你這孩子,做錯了還不承認??煺f對不起,聽到沒有!”
男孩半天從嘴里擠出來一句“對不起”,聲音低得像蚊子在叫。
媽媽又朝男孩大喊:“大聲點!”
男孩提高了音量:“對不起!”然后哇的一聲也大哭起來。
這樣的場景很多父母都不陌生。當孩子犯錯時,我們往往會讓孩子向對方道歉。
如果孩子不情愿,我們會強制孩子說對不起,希望孩子知錯能改,重新做個“好孩子”。
教孩子學會說“對不起”的確是很重要的一門功課。研究表明,人與人之間真誠的道歉即使不能完全消除傷害,也能表達關心和在乎,消除彼此的憤怒和怨恨,改善雙方的關系。
但是,當孩子犯錯時,如果我們只是硬生生地強迫孩子說“對不起”,有可能會讓孩子感覺到尷尬、羞愧和委屈,而我們真正希望孩子具有的那些品質,比如友善,有愛心,有同情心,有良好的行為舉止,符合社會規(guī)范,與他人相處愉快,等等,卻不一定能取得想要的效果。
另外,如果孩子發(fā)現(xiàn),做錯事情只要說聲對不起就沒事了,并沒有真正認識到自己的錯誤,那么只是口頭說聲對不起就沒有什么意義了。
在第三季《媽媽是超人》中,有這樣一個情節(jié):
包文婧帶著餃子來鄧莎家做客,在準備一起出去玩的時候,大麟子在床上跳來跳去,不小心撞到了餃子的頭,鄧莎想讓大麟子對餃子說對不起。
一開始,鄧莎直接跟大麟子說:“你說對不起啊,你說我不是故意的?!边@時候大麟子保持沉默。
“是你撞了人家你也不說對不起?”大麟子再次沉默。
“你說個對不起那么難嗎?”
“你這樣子誰喜歡你呀?”
“你這撞了人家你都不說對不起的,你都不道歉的?!?/p>
“妹妹也不會喜歡你了?!?/p>
為了讓大麟子說對不起,鄧莎可謂苦口婆心,可是她卻沒有注意到,在她的“步步緊逼”下,大麟子卻越來越退縮,甚至為了保護自己的一點點尊嚴,反擊媽媽說:“我喜歡外婆?!?/p>
鄧莎回應道:“那你別喜歡我了,你去找外婆去吧?!?/p>
“你不說你今天不要跟我出去玩了。聽見我跟你說話了嗎?”
當鄧莎威脅大麟子不道歉就不能出去玩時,換來的依然是大麟子倔強的沉默。沒有人愿意在別人的強迫甚至威脅下道歉,孩子也一樣。
于是鄧莎把大麟子抱到房間的另一角,大麟子這時已經在抽泣了。
鄧莎這時候又問大麟子,但聲音柔和了下來:“那是不是你錯了?是不是你把妹妹給磕著腦袋了?”
“磕著腦袋很疼的?!?/p>
這樣說,就讓大麟子理解了自己的行為給妹妹造成的后果(很疼)。
“是不是你錯了,去跟妹妹說對不起?!?/p>
“我現(xiàn)在抱你過去,你跟妹妹說一個,好不好?”大麟子終于點了點頭。
抱著大麟子的時候鄧莎又對他說:“你說了妹妹就會開心的。你把她撞著了,你說別人撞著你,你是不是也希望別人跟你說對不起?!保ㄟ@是在說明道歉會產生什么好的結果,并教大麟子學會換位思考,理解別人的感受。)
大麟子最后終于跟餃子說了聲“對不起”,然后就轉頭趴在媽媽的肩膀上。
當孩子做錯事時,要讓孩子真誠地向對方道歉,靠的不是父母的批評和說教,更不是強迫和威脅,而是父母的理解接納和耐心教導。
當父母耐心地向孩子說明錯誤造成的后果,同時保持平靜,不吼不叫,教孩子學會換位思考,多想一想他人的感受,孩子才能心悅誠服地意識到自己哪里做錯了,才會真心實意地說出那句“對不起”。
那么,當孩子做錯事時,我們父母具體可以做些什么,幫助孩子向對方真誠地道歉,同時又讓他們收獲成長的力量呢?
下面這6個步驟,可以作為具體行動的參考。
1)意識到孩子需要你的支持
當孩子做錯事時,他們內心會感覺自己很糟糕。每個孩子都希望與人建立情感聯(lián)結,所以這時候他們最需要的是你的支持。
雖然有時候孩子表面上表現(xiàn)得不在意,但實際上內心深處他們都會產生羞愧、難堪的情緒。
處于負面情緒中的孩子不可能理智地去思考問題,而是需要我們大人幫他們厘清現(xiàn)實,挖掘真實自我中美好的部分,讓他們重新獲得有尊嚴的感覺。
2)給孩子留出時間處理感受
犯錯后的孩子,最先運轉的是他的情緒腦,感受到的是不安全感,而理智腦(前額葉區(qū))這時還不能很好地發(fā)揮作用。
如果我們平靜、溫和地孩子交流,孩子就會感受到我們的關愛和支持,重新恢復安全感。
當孩子有了安全感,感覺到和父母的情感聯(lián)結,就能幫助他們釋放緊張的情緒。
急急忙忙地讓孩子說道歉或做出彌補,而不管孩子的情緒如何,只能讓孩子更加退縮,或者做出抵抗。
我們希望孩子能道歉,但需要給孩子留出時間處理感受。
3)幫助孩子認識到發(fā)生了什么
小一點的孩子有時候并不清楚自己哪里犯錯了,這時候我們需要給孩子解釋發(fā)生了什么。比如,你可以說:也許你不是故意的,但她受傷了。
如果孩子因為害怕或其他情緒而哭泣,我們需要耐心地等孩子哭完,再解決問題。
在沮喪低落的時候,我們耐心幫助孩子理解所發(fā)生的事情及其后果,讓他們重新進入思考過程,他們才會更愿意真心道歉。
4)讓孩子做出彌補,為自己的行為承擔責任
當孩子充分理解發(fā)生了什么,就可以采取行動做出彌補。
可以根據(jù)孩子的實際年齡,讓孩子做一些實際的事情。比如,不小心把另一個孩子弄疼了,雖然他不能停止疼痛,但可以去給予安慰。
孩子犯錯是一個機會,可以讓他們了解,我們所有人都會犯錯,但我們都可以采取行動讓事情變得更好。
打碎了東西,可以修補;傷害了關系,可以修復,就像大麟子和餃子,兩個孩子最后又和好如初。
5)必要的時候可以代表孩子說對不起
對于比較小的孩子,我們也可以代表孩子向對方說對不起。孩子會看到我們的正確示范,學習到犯錯后應有的態(tài)度和行動。
對稍微大一點的孩子,我們可以悄悄地對孩子說:“當你準備好的時候,你要能向他說對不起就真的太好了。”
我們不能保證孩子一定會說,但可以溫柔地提出期待,向孩子傳遞這樣的信息:道歉是我們犯錯后應該做的事情。
6)設定行為限制,讓孩子做出保證
我們可以問孩子:“你以后還會那樣做嗎?”
當孩子意識到錯誤給他人帶來的困擾后,就會回答:“我保證以后再也不那樣做了?!?/p>
對孩子來說,保證比對不起更重要,因為保證表明孩子已經真正意識到了錯誤,從錯誤中汲取了經驗教訓。
我們也可以對孩子的行為設立限制,防止重復的錯誤再次發(fā)生。
每一次孩子犯錯的時候,都是一個很好的教育機會。
犯錯的孩子,更渴望父母的理解和接納,以及有耐心的引導,而不是不由分說地訓斥,以及強拉硬拽地道歉。
記得有這樣一句話:“如果孩子沒有感到抱歉的時候,你強迫讓孩子說對不起,就是在教孩子撒謊?!?/p>
如果我們希望孩子做一個誠實的、表里一致的人,就不要用強制的方式讓孩子說對不起,而是要讓他從內心認識到錯誤,真心感受到抱歉的心情時,再心甘情愿地說對不起。
其實孩子的天性都是充滿愛心的,我們只需要支持他天生的同情心,就能培養(yǎng)一個愿意真心道歉的孩子。
作者簡介:冬平,北京師范大學心理學碩士,兩個孩子的媽媽,轉載請聯(lián)系作者授權。新東方家庭教育(ID:xdfjtjy),傳遞專業(yè)家庭教育理念,提供海內外家庭教育資訊,分享可吸收、可操作的方法和建議。讓持續(xù)的學習成為家庭的習慣。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