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375年,借助回光返照的時機(jī),大明朝開國功臣劉伯溫臨終前留下遺訓(xùn),這可是他用盡自己的血和淚才總結(jié)出來的經(jīng)驗教訓(xùn)!
相傳,劉伯溫臨終前告誡自己的兒子劉璉和劉璟,子孫不得為官,否則對劉氏家族不利。并且將自己所有的天文、歷法、學(xué)術(shù)、軍事等方面的著作和手稿交給長子劉漣封存于石室之內(nèi),等自己發(fā)喪入土后,再全部上交給朱元璋。
為此,還再三叮囑自己的后代,誰都不許學(xué)習(xí)這些東西,因為學(xué)得越多,越能夠料事如神,就越會遭到君主的猜疑,最后跟自己一樣,落得這么一個凄慘的下場。
那就意味著劉家就此衰落,兩個兒子聽后十分惆悵,劉伯溫寬慰說,自后劉家雖然會短暫衰落,但是,再過九世劉家將會再次興起!
劉伯溫子的預(yù)言果真沒錯,兩個兒子沒有聽他的話,最后的結(jié)局都先后慘死,劉家 而劉伯溫的“誠意伯”爵位傳到了他長孫劉廌這里就中斷了,然后又過了100多年才續(xù)上。
兩兒子不聽告誡,先后慘死
劉伯溫知道,性格溫吞、喜愛舞文弄墨的長子劉璉并不適合在官場,于是讓劉璉繼承家業(yè)以安度一生。
但是在劉伯溫死后,他的長子劉璉不聽劉伯溫的話,選擇繼續(xù)當(dāng)官。
后來,胡惟庸之流又開始耍陰招,劉璉不但沒能順利繼承爵位,反而被安上罪名,洪武十年,劉璉出為江西參政,竟被胡惟庸抓住小辮子,背迫得墜井而死,年僅31歲。
次子劉璟是個天才,從小熟讀經(jīng)史,喜談兵,糾韜略,而且論英侃各方面都頗有劉伯溫的當(dāng)年風(fēng)范。
劉璟第一次上戰(zhàn)場時,使用兵法和運籌,使唐勝宗刮目相看,同時也非??粗兴牟湃A,朱元璋得知后感慨:“璟,真伯溫之子也?!?/p>
于是命人把劉璟召入宮中“燕語如家人”,朱元璋對劉璟的印象非常好,想讓他承襲“誠意伯”的爵位,但劉璟說“長兄還有一長子劉廌”。于是劉伯溫伯爵爵位給了劉基長孫劉廌。
劉璟的正直、不貪圖名利,讓朱元璋非常滿意,先是封他為閤門使,之后又被封位谷王左長史,同時敕權(quán)提調(diào)邊關(guān)六七個王府的軍事,以歷練他的軍事才干。
然而,劉璟不聽父親劉伯溫的話也就罷了,但他不該選擇了站隊。靖難之役爆發(fā),劉璟多次向朝廷提出對策,但不被朝廷采納。后來李景隆大敗,劉璟帶病入宮,向建文帝上了萬言書,但始終不被采納,劉璟無奈之下只好辭官回家了。
不過,劉璟一心忠于朝廷,時刻關(guān)心朝廷局勢,就等著朝廷能召喚他回去。可惜,直到靖難之役結(jié)束,建文帝始終沒有召他。
朱棣獲勝后,這時有人召喚劉璟了,但召喚劉璟的人,并不是他心心念念的建文帝,而是朱棣。朱棣派人征召劉璟,但劉璟“稱疾不至”。朱棣大怒,派人將劉璟強(qiáng)行“請”到南京。
其實,劉璟和朱棣還有過一段鬧不愉快矛盾。當(dāng)年朱棣在南京的時候,兩人一塊下棋,朱棣棋藝不精,,一連輸了好幾盤,臉上就有些掛不住,提出“卿不少讓耶”?劉璟聽后,正色說道:可讓處自然會讓,但什么都忍讓是不可以的。朱棣頓時默然無語!
這一次,老朋友再次見面,劉璟依然不給朱棣面子,朱棣軟硬兼施,劉璟也不吃這一套,義正言辭說:人臣事主,死而不貳,依舊稱呼他為“殿下”,還說在殿下百世之后,難得逃得過一“篡”字,朱棣聽了更加惱火,劉璟被打入獄,在獄中自殺身亡。
劉伯溫的預(yù)測果然很準(zhǔn),告誡兩兒子好好地守著伯爵爵位,享著朝廷的俸米就行了,可惜,兩個兒子沒讀懂,最后都慘遭毒手。不僅沒有一個得善終,還因劉家再無人挑大梁者,家道就此衰落。
無人挑起大梁,導(dǎo)致家道就此中落
劉伯溫的兩個兒子死后,長孫劉廌接受兩位父輩教訓(xùn),決定不再入仕,選擇了隱居避世。屢次受到朝廷征用,但都以奉親守墓為由拒絕。
身為劉伯溫的長孫,劉廌雖未能繼承其祖的雄才大略,但是,他的治學(xué)和處事,亦得到后世稱道。
劉廌在洪武二十三年(1390)襲封誠意伯,雖說第二誠意伯劉廌得以襲爵,但劉家再無人挑大梁,也受到胡惟庸黨羽的傷害。
僅過一年,就因“坐事貶秩歸里”,從此過著與民為伍,在家善待母親,寫詩耕地的日子,終老于永樂年間。
留下了十卷《盤古集》,并整理祖父的御書、詔、誥、行狀等結(jié)集成《翊運錄》傳世。他在永樂年間死去,爵位承襲再次中斷。
劉廌之子本應(yīng)繼承伯爵爵位的,但是明成祖嫌劉廌之子年齡太小,未堪起用,干脆不封了。
所以從劉廌這一代開始,往下的九代都是過著與民為伍的生活,直到世孫劉瑜出生才打破了這一僵局。
九世劉瑜出世,誠意伯爵位再現(xiàn)
到了弘治年間,明孝宗誦讀史書,知道有劉伯溫這樣的人才,心中甚是羨慕,迫切想找到劉伯溫的后代,于是,下令尋找劉伯溫的后代。
所以派人去找劉伯溫后代,果然找到了劉伯溫的九世孫劉瑜,這正應(yīng)驗了劉伯溫的預(yù)言。
劉瑜不僅文才武略,擁有一身不俗的武功,而且精通兵法,不僅如此,劉瑜擅長吟詩作對,真可謂是文武雙全,當(dāng)世奇才。
在明孝宗的重用之下,劉伯溫九世孫劉瑜大展抱負(fù),做出了一番豐功偉績。
嘉靖十一年,劉瑜承襲爵位,為第三代“誠意伯”,由此劉家也重振了威風(fēng),光耀了門楣。
同時,明世宗念在劉家為明朝作出的貢獻(xiàn),不僅為他徹查被冤枉一案,還為劉伯溫重新修理太廟,劉氏家族的榮耀再次重現(xiàn),伯爵更是一個極高的官職。劉瑜上任以后在工作上面是勤勤懇懇,而劉家的局面也有所扭轉(zhuǎn)。
最后也安享晚年,善終一生。而在劉瑜以后誠意伯都得以繼續(xù)世襲。不過,自劉瑜入朝參政,逐漸武臣化,從文慢慢轉(zhuǎn)化為武,此時與先代士大夫精神漸行漸遠(yuǎn)。
不過總的來說,劉伯溫除了不聽告誡的兩個兒子慘死外,他其他子孫后代明朝對他們還算不錯,至少沒有趕盡殺絕,讓劉伯溫的子孫后來平安安生活200多年,直至明朝終結(jié)。
寫到最后
劉基在明朝建國中出謀劃策,功績卓著。他的一生充滿傳奇,可以用三個階段概括:少年時期即元末,自命不凡,豪情滿懷,胸懷大志,有一身本領(lǐng);青壯年時期,他與朱元璋惺惺相惜,如千里馬遇上了伯樂般志氣相投,即隨朱元璋南征北戰(zhàn)打江山;中老年時期,明朝建立后的階段,則只剩落寞傷感。
后來病重后,他知道自己倒下之后,家族肯定會陷入到沉淪之中,胡惟庸就會趁機(jī)發(fā)射永不停歇的明槍暗箭。他劉伯溫在的時候,還能進(jìn)攻抵抗,但子孫段位自然不如他,為了讓子孫不遭到胡惟庸的毒手,才不準(zhǔn)子孫學(xué)習(xí)他的那些異術(shù),后代才沒有完全遭毒手。這也是劉伯溫庇蔭之下,福澤其后代子孫,幸福貫穿直至明朝終結(jié)。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