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訴:胃脘部脹滿2年,加重1月。
現(xiàn)病史:患者兩年來胃脘部脹滿,納差,不欲食,口干口苦。體重下降, 1年內減 30斤。失眠、早醒, 每晚 3-4小時,夢多。二便尚可,停經兩年,血壓 160/90mmHg,脈聚溢。
既往史:高血壓病,慢性淺表性胃炎,否認糖尿病史。
中醫(yī)診斷:痞滿
柴胡 15g 黃芩 15g 蘇子 30g 黨參 30g 陳皮 30g 白芍 30g 大黃 10g 石膏 60g 牡蠣 30g 車前子 30g 桂枝 10g 花椒 10g 甘草 10g 大棗 10g 雞內金 15g 茵陳 15g 14劑 水沖服 日一劑 早晚分服
二診:藥后脹滿減輕,睡眠好轉,上方加夜交藤 30g,酸棗仁 20g 14劑 水沖服 日一劑 早晚分服。
在人體,上自口腔下至肛門,由平滑肌組織構成一條粗細不勻,彎曲不等的空腔器官以適應和利用飲食而形成了一個有機整體,稱為里部系統(tǒng)。飲食經口腔、食道、胃、小腸、大腸、由肛門排出完成了飲食物的受納、消化、吸收、排泄功能。脾主運化,主升清,胃腐熟水谷,胃氣主降,脾胃運化失常,升降不及則出現(xiàn)系列胃腑消化系統(tǒng)癥狀。
現(xiàn)代醫(yī)學認為大腦皮層高度興奮引起迷走神經興奮平滑肌收縮,導致胃酸胃泌素等分泌增加。胃幽門處于痙攣狀態(tài),胃酸滯留,腐蝕胃壁引起潰瘍疼痛,脹滿反酸等系列癥狀。只有整體的協(xié)調才有局部的改善,小柴胡湯正有此功效,劉紹武老先生以小柴胡湯為基礎加減化裁出系列方劑,臨床效果卓著。 方中小柴胡湯和解樞機,調節(jié)氣機升降出入,陳皮化痰燥濕,白芍緩解平滑肌痙攣,兩藥相 配調節(jié)胃腸改善胃腸蠕動,大黃推陳致新,使消化道的痰、水、食、陳腐之物清除體外,除 舊以布新,使瘀滯得去,整體得安,川椒辛熱,溫中止痛。石膏清熱瀉火,除煩止渴。牡蠣 軟堅化痰鎮(zhèn)驚安魂。桂枝調和營衛(wèi),車前子利尿通淋,清肝明目降血壓。方證相應,則病可愈。
調神湯是調整大腦皮層功能紊亂的代表方劑,主治溢脈證或溢脈并見聚關脈者。證治范圍: 植物神經功能紊亂,癔證,精神分裂證,內耳眩暈證,頭痛,失眠,心煩等證。只要病機相 符者都可應用本方。 調神湯是協(xié)調基方,由《傷寒論》第 107條柴胡加龍骨牡蠣湯化裁而來的,加石膏 30g,牡蠣 30g,桂枝 10克,車前子 30克, 大黃 5克。
“傷寒八九日,下之,胸滿煩驚,小便不利,譫語,一身盡重,不可轉側者,柴胡加龍骨牡蠣湯主之?!?柴胡 20g、黃芩 10g、生姜 10g、人參 10g、桂枝 10g、茯苓 10g、半夏 10g、大黃 10g、龍骨 10g、牡蠣 10g、大棗 6枚、鉛丹 3g) 方中小柴胡湯通過對半表半里的協(xié)調,能使上焦胸腔氣機通暢,水道通調,津液下達,胃氣調和,營衛(wèi)和諧,從而起到對周身表里上下的協(xié)調。以蘇子降氣化痰以易去半夏辛燥有毒之弊,選川椒溫中止痛其熱不傷陰之長,易去生姜性熱傷陰,使小柴胡湯既保持其協(xié)調整體之功,又具久服而不傷陰蓄毒之益。這樣更改既不失原方劑組方精神和臨床療效,又使得方劑更加平和。
小柴胡湯既已更藥,故改稱為“協(xié)調基方 ”。以石膏之辛涼清熱生津,而易去龍骨,使方中保持清熱涼血,鎮(zhèn)靜,生津的優(yōu)勢,以車前子補腎利尿之功,取代茯苓,使聚于半表半里的病邪通過氣血的運行得以從小便排出,保持有一個除病邪的良好通道,同時方中不用鉛丹,以除久服蓄毒之害。這樣經過調整后組成的調神湯在臨證治療中具備四個矛盾點,八個矛盾面(寒熱、補瀉、升降、散斂。寒有黃芩、石膏;熱有桂枝、川椒;補有黨參; 瀉有大黃;升有柴胡;降有蘇子;散在柴胡;斂有牡蠣。)
四方同調,八方共治,相反而又相成,使機體達到一個有機的協(xié)調,疾病方可向愈。
按語:跟師學習時馬文輝教常提到“舍證從脈”的問題,臨床上不論遇到癥狀多么復雜,只要有聚關脈并溢脈者,即可舍證從脈,使用調神湯治療。調神湯作為一個協(xié)調方,只要變動方中任何一方面的藥味兒或劑量就可以使方劑的個性發(fā)生改變,所以,在應用協(xié)調方時,既要掌握原則性,又要注意其靈活性,以適應臨床處置各種復雜病癥的需要,其變動情況如:石膏、 黃芩、桂枝、川椒,是維持方中藥物寒熱的,如果患者呈現(xiàn)亢奮優(yōu)勢,熱像明顯,可以加大 石膏的用量,由 30g增至 60g,甚至可達 120g。如寒象明顯可加大桂枝和川椒用量,由 10g 可增至 20g。如見背惡寒者,可用附子以增加其溫性。寒熱二藥的用量,均可視病情而定。關鍵是因人而異,定病,定證,定方,定療程,胸執(zhí)定見,切不可被病者假象所迷惑而停藥更方,抓住本質一方到底,病乃可愈。
(
(案例來源:2014級規(guī)培生李小紅 2016-12-2)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