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巷(節(jié)選)
現(xiàn)代·戴望舒
撐著油紙傘,獨自
彷徨在悠長、悠長
又寂寥的雨巷
我希望逢著
一個丁香一樣地
結著愁怨的姑娘
正值人間四月天
正是丁香盛放時
92年前
戴望舒的一首《雨巷》
讓人永遠記住了
那個如怨如訴的丁香姑娘
柔弱、哀愁
就像被雨滴打落在地的殘花
散著濃濃的惆悵
1928年
戴望舒《雨巷》的發(fā)表
驚艷了整個詩壇
百年芳華流轉
江南煙雨婆娑中的
這一場朦朧邂逅
在《經(jīng)典詠流傳》的舞臺上
被趙照用低柔的嘆惋再次演繹
吉他悠揚的撥弦聲
合著手風琴舊樸的咿呀
當縹緲似紗的歌聲緩緩響起
我們仿佛看到雨巷深處
芳步踏來的丁香姑娘
廖昌永為兩種樂器的完美配合
感到驚喜
一把吉他加一臺手風琴
一下子就將人拉回
那個質樸的時代
年代感極強
趙照表示
為了展現(xiàn)這首詩歌的細膩唯美
自己花費了不少心思琢磨
下雨天他撐著傘
在北京胡同里一遍遍走著
就是為了感受詩歌朦朧的意境
在舞臺上
他用歌聲詮釋了這份朦朧之美
他把對“丁香姑娘”
最好的理解都唱進了歌中
唱進了現(xiàn)場觀眾的心里
朱丹聽完后
坦言這份傘、巷、雨滴的結合
帶來的安安靜靜
一下子勾起她對家鄉(xiāng)的萬千思緒
而這份靜謐
在詩中幾乎處處可感
寂寥的雨巷、頹圮的籬墻
但安靜背后卻是掩不住的惆悵
細雨濛濛如青絲
哀哀愁霧漫心間
戴望舒看著姑娘走近又走遠
卻又無能為力
只能任那傷愁爬上心頭
很多人初讀《雨巷》時
會認為這是一首描寫
愛而不得的情詩
小巷深處來又去
擦肩而過的姑娘
就像愛情一樣,
朦朧游走,難以捉摸
但其實
戴望舒想借這首詩歌
表達的卻是截然不同的愁緒
1927年的夏天
時年二十五歲的戴望舒
剛在詩壇展露頭角
和所有風華正茂的少年一樣
對未來的生活充滿了期待
但生活總是遍布意外
十有八九不如意
個人生活和情感上的挫敗
加上大革命低潮時
萬馬齊喑的氛圍
一下子將他拉入萬丈深淵
未卜的前途伴著未知的恐懼
讓戴望舒的心中貯滿了彷徨
于是
他將這份沉痛的思考化成詩歌
他將自己身處的困難境地
喻作幽深狹長的雨巷
在這個巷子里
只有自己在孤獨彳亍著
但他渴求黑暗中的亮光
希望有一種美好的理想
出現(xiàn)在自己的眼前
于是
丁香一般的姑娘出現(xiàn)了
她就是詩人
內心美好的理想和希望的象征
戴望舒通過小巷里
那丁香一般的姑娘
表達了自己那一顆
敏感脆弱和憂郁的內心
戴望舒作為朦朧派詩人
其作詩風格
深受法國消極浪漫派的影響
辭藻華麗,色彩濃艷
題材意境卻悲哀傷感
他擅長用凄涼寂寞的景物
表達內心哀怨的情緒
《雨巷》作為他的代表作
除鮮明的個人風格外
也體現(xiàn)他對詩歌
韻律美、詩詞流動性的
極致追求
在回環(huán)復沓的詩詞、
交錯押韻的音節(jié)背后
是“雨巷詩人”
幽深孤苦的靈魂
《雨巷》作為一首現(xiàn)代詩
其實深深扎根于
中華古典文化之中
帶有濃郁的古典意象
其中以丁香最甚
丁香自古便受潔身自好的
風雅文人所贊頌
美麗、高潔、愁怨
李煜的父親李璟就曾賦詩道
“丁香空結雨中愁”
此花未開放時
花蕾如同打結的形狀
花開時形如長筒
花蕊盡藏其中
寓意心有千千結
從戴望舒的筆觸中
我們也能感受到
上個世紀二三十年代
詩人溫潤的古典韻味
這是一種朦朧淡雅的美
不言盡不訴盡
含蓄委婉
給人無盡的遐思
或許現(xiàn)在的我們
更傾向用直白的訴說
抒發(fā)內心澎湃的情感
但經(jīng)典就像深流的靜水一般
看似不起漣漪
實則暗潮翻涌
這份涌動
則會在我們再次重溫時
噴薄而出
經(jīng)典
有著無窮的生命力
雨巷里的芳華
才會永不凋零
讀詩成曲 傳唱經(jīng)典 大型文化節(jié)目 CCTV《經(jīng)典詠流傳》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