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頂洞人之后,原始人在大自然中逐漸掌握了主動權,他們雖然還是以狩獵捕魚為主,但已經掌握了種植農作物的技術以及擁有人工飼養(yǎng)六畜(豬、狗、雞、馬、牛、羊)的能力。對于生產勞動的工具,已經不再簡單粗暴了,他們不僅保證工具實用性和多樣性,還開始追求其觀賞性和藝術性??脊艑W家把這一段時期稱為新石器時代(大約一萬年前開始,以磨制石器為標志,結束時間距今約為5000年至2000年不等)。
河姆渡遺址
1973年夏天,浙江省余姚市河姆渡鎮(zhèn)河姆渡村的村民在建設掘土時,發(fā)現(xiàn)河姆渡遺址。
河姆渡文化距今約7000年,是中國長江下游地區(qū)新石器文化的典型代表。它反映了中國原始社會氏族公社時期的繁榮景象。
河姆渡遺址總面積達4萬平方米,堆積厚度4米左右,上下疊壓著4個文化層。其中第四文化層的時代,是中國已發(fā)現(xiàn)的最早的新時期時代地層之一。第三、四文化層保存了大量的植物遺存,動物遺骸,木構建筑遺跡和構件,以及數(shù)以千計的陶器、骨器、石器、木器等。
河姆渡干欄式建筑復原圖
由于南方氣候潮濕,河姆渡人的建筑采用干欄式結構——底層架空帶有前廊過道的長屋。該建筑是用一排排樁木打入土中為屋基,在木樁間架設地梁,上面鋪設地板,距地約1米高,并由基座中間一根約3米的中柱,2.6米左右高的后檐和稍矮的前檐柱挑起屋架,屋架中的梁、枋、柱等許多木構件均是用榫卯結構,屋頂則是采用席箔等物蓋在椽上而成。
榫卯是極為精巧的發(fā)明,這種構件連接方式,使得中國傳統(tǒng)的木結構成為超越了當代建筑排架,框架或者鋼架的特殊柔性結構體,不但可以承受較大的荷載,而且允許產生一定的變形,在地震荷載下通過變形抵消一定的地震能量,減小結構的地震響應。
河姆渡稻谷遺存
在河姆渡稻谷沒有發(fā)現(xiàn)之前,國際文獻中一直認為中國的水稻最早是來源于印度的,但是河姆渡的稻谷比印度早了約3000年。
到了上世紀90年代,考古學家們又在湖南發(fā)現(xiàn)了世界最早的古栽培稻,距今約12000年至14000年。至此,世界水稻的起源基本就定為中國湖南。
陶器
河姆渡人已經可以制造陶器,有了陶器就可以儲存食物,人們便可以定居下來,從而更好地進行農業(yè)生產。他們還發(fā)明了中國最早的木結構水井。
河姆渡人還崇拜飛鳥和太陽,傳說中的鳳凰也許就是在這里一飛沖天的。河姆渡人是如何消失的,至今仍然是一個謎,或許是跟洪水有關吧!
在河姆渡遺址沒有發(fā)現(xiàn)之前,考古證據(jù)一直表明,華夏文明誕生于黃河流域。如今來看,中華文明是南北同行,最終相互融合的一個過程。
半坡遺址
半坡遺址于1953年在陜西西安被發(fā)現(xiàn),距今約6000多年,是中國原始社會母系氏族公社繁榮時期的聚落遺址。與河姆渡人相比,他們在房屋建筑,種植的農作物以及陶器制作上都有不同。
半坡遺址半地穴式房屋
半坡人的住房采用地下挖洞,地上蓋頂方法來構建,類似于如今的窯洞,可以抵御北方寒冷的天氣。但這樣的住處不利于通風,不能在屋里做飯,遇到雨水天氣更是多有不便,隨著生產的發(fā)展,屋里的地穴慢慢變淺,居住空間慢慢升高,甚至出現(xiàn)沒有地穴的地面建筑。
半坡人已經掌握了粟類農作物的培育技術,這類糧食的祖先是狗尾巴草。所以早在六七千年前,我國南稻北粟的格局就已經形成了。
人面魚紋盆
半坡人的彩陶制作是仰韶文化(彩陶文化)的典型代表,其中人面魚紋盆更是其中的靈魂。至于人面為什么是人魚合體而成,至今人們仍是有許多猜測。
從出土的石斧、石鏟、石刀、石碾等生產工具和陶罐、陶盆、小口尖底瓶等生活用具來看,半坡人過著以農業(yè)為主,漁獵為輔的生活。他們具有較強的審美觀念,在彩陶上繪著人面、魚、鹿、植物等象生性花紋和三角形、圓點等幾何圖案,還用石、骨、陶、蚌制成耳飾、發(fā)飾等裝飾品 。
河姆渡遺址和半坡遺址母系氏族社會繁榮時期的典型代表。當時,原始農業(yè)和家畜飼養(yǎng)剛剛出現(xiàn),人們仍然以打獵捕魚為主要生產活動,男人主要負責狩獵和防御,女人不僅承擔著采集撫養(yǎng)的勞動,還要做飯制衣,喂養(yǎng)家畜以及初始的農業(yè)勞作,由于干的活多,所以取得了社會的主導地位和支配地位。
但是隨著農耕的持續(xù)發(fā)展,狩獵不再是生活的重心,婦女也不能勝任大量的體力勞動,于是男人漸漸擔任起耕種的任務。男人地位的增加使得母系氏族社會漸漸被淘汰,進而轉變?yōu)楦赶凳献迳鐣?/p>
大汶口遺址
大汶口遺址,位于山東省泰安市岱岳區(qū)大汶口鎮(zhèn)和寧陽縣磁窯鎮(zhèn),總面積約82.5萬平方米,是約6100-4600年前的新石器時代晚期父系氏族遺址,于1959年首次發(fā)現(xiàn)并挖掘 。它的發(fā)現(xiàn)揭示了大汶口文化時期當?shù)鼐用竦穆裨嵝螒B(tài)。
隨著生產力的發(fā)展,人們的生活物資有了剩余,于是便出現(xiàn)了私有現(xiàn)象,原本共同勞作共同分配的格局被打破,有的人從氏族公社分離出來,原始公社也漸漸瓦解。私有制的出現(xiàn)伴隨著的就是貧富差距的形成。從出土的墓葬中可以看出,當時的有錢人有了大量的陪葬品:精美的陶瓷制品和各種各樣的裝飾品,有的甚至還有牲豬。而窮人的墓中僅有幾個粗糙的陶罐而已。這表明在大汶口文化時期階級社會就已經萌芽了。
此外,從良渚文化,紅山文化以及龍山文化等各處遺址中,已經漸漸發(fā)現(xiàn)了華夏文明的痕跡。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