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色国产,午夜在线视频,新黄色网址,九九色综合,天天做夜夜做久久做狠狠,天天躁夜夜躁狠狠躁2021a,久久不卡一区二区三区
打開APP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fèi)電子書等14項(xiàng)超值服
開通VIP
首頁
好書
留言交流
下載APP
聯(lián)系客服
東南瑰寶之越國玉器(下)
芝潤齋
>《收藏》
2014.10.09
關(guān)注
22
、
長興鼻子山越墓
位于浙江省湖州市長興縣雉城鎮(zhèn)五豐村村北,
2003
年
12
月至
2004
年
4
月發(fā)掘,這也是一座尚未發(fā)現(xiàn)盜掘的戰(zhàn)國越墓。圖為長興鼻子山越墓出土的玉璜,共兩件,形制與紋飾相同,大小略異。關(guān)璧形,器體扁薄規(guī)整,橫斷面呈扁長方形。內(nèi)外緣均做出扉牙,在近內(nèi)外緣處均有淺細(xì)的廓線一條,兩面均飾淺浮雕云紋,拱背上有一個(gè)單面鉆的小圓孔,做工十分精細(xì)。左件玉色白中微泛青色,局部因土沁呈黃色。長
8.4
㎝,寬
1.8
㎝,厚
0.3
㎝。右件玉色白中泛青,局部有黑斑,出土?xí)r略殘。長
8.8
㎝,寬
1.7
㎝,厚
0.3
㎝。
23
、長興鼻子山越墓出土的玉管,共
2
件。這種玉管應(yīng)是勒的一種,在被盜的應(yīng)山越王陵中曾出土過類似的玉管,這可能是一種具有代表性的越國玉器。
2
件玉管玉質(zhì)玉色相同,形制、大小、紋飾一致。玉色潔白純凈,無沁斑。扁長方形,橫斷面呈扁圓形,兩側(cè)有對稱的扉牙,中心有兩端貫通的圓孔,兩面飾淺浮雕云紋,器形小巧精致。長
3.1
㎝,寬
1
㎝,厚
0.6
㎝。
24
、長興鼻子山越墓出土的小玉璧,如左圖,共兩件。體形很小,其中一件已殘。玉質(zhì)玉色相同,形制、紋飾一致。玉呈雞骨白,比較純凈,基本無沁斑。肉與好基本相等,內(nèi)外均有扉牙,兩面均飾淺浮雕谷紋。形制小巧,做工精致。圖中小玉璧直徑
3.4
㎝,好徑
1.2
㎝,厚
0.3
㎝。另一件殘損較多,復(fù)原直徑
4.5
㎝,好徑
1.7
,厚
0.4
㎝。右圖為玉劍首,一件。玉色青白,玉質(zhì)溫潤,略有透明感。器體圓形扁薄,中有一圓孔,形似小玉璧。正面內(nèi)外緣均有凸起廓線一周,肉部飾浮雕云紋,孔內(nèi)嵌塞有圓形石片。背面肉部內(nèi)凹,光素?zé)o紋,中心孔內(nèi)鑲嵌有小顆粒綠松石。直徑
4
㎝、厚
0.4
㎝。
25
、長興鼻子山越墓出土的玉帶鉤,共兩件。左邊白玉質(zhì),局部帶有黑斑。體體微小,整體呈琵琶狀,鉤頭作獸頭形,鉤身豐滿和緩,鉤背面的一圓形紐。正面中間部位陰刻鄭云紋,通體光滑圓潤。長
3.6
㎝,寬
0.5
~
1
,厚
0.5
㎝。右邊白玉質(zhì),通體雜有細(xì)密黑斑,體形小,整體呈琵琶狀,鉤頭作龍首形,鉤身豐滿和緩,鉤背面有一圓形紐,通體光滑圓潤,素面無紋。長
3.7
㎝寬
0.5
~
0.9
㎝,厚
0.5
~
0.6
㎝。
26
、長興鼻子山越墓出土的有扉牙石璜,共
2
件,其中有扉牙的兩件。體形較大,整體接近半環(huán)形,內(nèi)外緣做出扉牙,橫斷面呈長方形。兩面飾形體大約淺浮雕云紋,拱背上有一小圓孔。左件長
8
。
8
㎝,寬
1
。
3
㎝,厚
0
。
5
㎝。右件長
9
㎝,寬
1
。
5
㎝,厚
0
。
5
㎝。本博曾介紹過夏代玉器的特征,是以齒、牙、角和刺等作為裝飾,而越國玉器中的環(huán)、璧、瑗、璜之類多飾有內(nèi)外扉牙,這代表著越國玉器的特征,它可能是從夏代玉器中的某些特征演變而來,具有特殊的宗教意義。
27
、長興鼻子山越墓出土的無扉牙石璜,共
2
件,此類璜的形制有如玉珩。體形較小,半環(huán)形,內(nèi)外緣示做出扉牙,橫斷面呈長方形。兩面飾形體較大的淺浮雕云紋,拱背上有一小圓孔。左邊長
6.3
㎝,寬
1
㎝,進(jìn)取
0.6
㎝。右邊長
6.2
㎝,寬
1
厚
0.5
㎝。
28
、長興鼻子山越墓出土的石瑗,共
14
件。直徑在
8.4
㎝~
6.3
㎝之間。春秋晚期至戰(zhàn)國時(shí)代的越國,一直受到吳、楚等國的威脅。越人自稱大禹之后,其立國歷史悠久,又不甘心于做邊緣小國,被其它大國吞并。自越王允常開始,積極進(jìn)取,北伐強(qiáng)吳。后越王勾踐北伐,反被吳國所滅,勾踐質(zhì)于吳國為奴,臥薪嘗膽,終滅吳國。越國一度遷都瑯琊,與北方強(qiáng)國齊、晉抗衡,成就霸業(yè)。在越國墓中,極少見有青銅禮器和樂器出土,而多以原始硬瓷器或陶器代之,可見越人為了節(jié)省戰(zhàn)略物資,寧可將大量青銅資源用于制造兵器,以充實(shí)國防,而不愿將其埋葬于墓穴之中。越國的鑄劍技術(shù),亦名聞天上。從某一角度上看,玉石也是戰(zhàn)略物質(zhì),可以作為貨幣換取糧食以及青銅。故越人用玉,小巧而精致,為的是盡量減少浪費(fèi)。越墓中常見以石料代替玉料的做法,更有大量璧、瑗等,均以陶瓷制成,可見越人節(jié)儉之風(fēng),由來久矣,蕞爾小國,節(jié)衣縮食,憤發(fā)圖強(qiáng),終得以稱雄一方,殊為觀止焉。
29
、
安吉龍山越墓
,位于浙江省湖州市安吉縣遞鋪鎮(zhèn)龍山東麓,此墓雖經(jīng)發(fā)現(xiàn)并進(jìn)行了登記,但因未及時(shí)發(fā)掘,致使大部分文物被盜,
2004
年
11
月至
2005
年才進(jìn)行搶救性發(fā)掘,所幸仍出土了龍形玉佩等一批珍貴玉器。安吉龍山越墓出土的龍形玉佩,共
2
件。上件呈雞骨白色,略帶黃色土沁。器體扁薄,個(gè)體較大,龍?bào)w虬曲背高拱,龍首側(cè)向昂首張嘴,短角,尾上卷,頸和爪上立有
2
只小鳥,拱背一側(cè)有鳳首,似合龍鳳佩之意,拱背上偏中心部位有一小圓孔可穿線佩掛,孔單面鉆。兩面身軀滿飾淺浮雕卷云紋,爪部和尾部飾平行弧線紋。此佩不但體形較大,而且雕琢十分精細(xì),造型極其優(yōu)美,堪稱精品。長
9
㎝,寬
8
㎝,厚
0.4
㎝。下件玉色泛青,含雜質(zhì)較多,局部有土黃色沁。器體扁薄,個(gè)體略小。龍?bào)w虬曲背高拱,龍首張嘴回望,角呈截頭角狀,蜷足,尾上卷,彎曲的龍身兩側(cè)之頭尾,基本呈對稱的姿勢,拱背上稍偏中心部位有一小圓孔可穿線佩掛,邊廓凸起,兩面軀體滿飾淺浮雕卷云紋。角爪和尾部飾平行弧線紋。長
8.8
㎝,寬
5
㎝,厚
0.5
㎝。
30
、安吉龍山越墓出土的玉器。
絞絲紋玉環(huán)
,共
2
件。上左呈雞骨白色,溫潤純凈,個(gè)體略大。扁薄圓形,橫斷面呈扁圓形,中孔較在,兩面用陰線刻出絞絲狀紋飾。直徑
5.4
㎝孔徑
2.8
,厚
0.4
㎝。上右玉色白中雜許多青斑,個(gè)體較小,器形和紋飾特征與上件相同
.
直徑
3.4
㎝,孔徑
1.6
㎝,厚
0.3
㎝。下左,
玉板子
1
件,玉色白中雜青,器上、下兩端齊平。平呈前尖后圓的橢圓形,中間一橢圓形大穿孔,一側(cè)有彎鉤,通體光素?zé)o紋。下右,
綠松石環(huán)
,共
4
件。形狀一致,個(gè)體較小,不甚圓整??滓膊⒎浅食室?guī)整的同心圓,孔壁陡直,外緣圓弧,外緣等距離分布有四處黏貼上去的紋飾痕跡,但因腐蝕嚴(yán)重,內(nèi)容不清。大小完全相同。直徑
3.3
㎝,孔徑
2
㎝,厚
0.6
㎝。南方戰(zhàn)國玉器中多見有玉環(huán)和玉玦刻飾有四邊棱角者,其俗始現(xiàn)于新石器晚期之石硤文化,而越人特以以黏貼之法為之,不亦儉乎?
31
、安吉龍山越墓出土的原始瓷璧和瓷瑗,共
5
件。這些瓷璧和瓷瑗,應(yīng)是按同等尺寸和樣式的玉璧或玉瑗制作的,想來這些并非越國貴族日常佩帶之物,只是象征性地充作殮葬之玉而已。這些雖然不是玉器,但其樣式必是越人的樣式,以及中原玉璧流行的樣式,我們從中可以發(fā)現(xiàn)一些越式紋飾的特征。圖中的前
3
件,紋飾似乎不見于中原玉器,特別是刻有牙飾的瑗,以及越人特有的月牙紋飾。這些月牙飾,與東陽越墓中的大量巫玉似乎存在某種聯(lián)系。
32
、
溫嶺塘山越墓
位于浙江省溫嶺市大溪鎮(zhèn)塘山村北面、塘嶺南麓。
2006
年
9
~
11
月由溫嶺鎮(zhèn)府出資進(jìn)行搶救性發(fā)掘。此墓已然被盜且破壞嚴(yán)重,僅出土玉器
2
件。左為溫嶺塘山越墓出土的玉璧,青玉質(zhì),較多部位因受沁而呈雞骨白。圓形,體扁薄,外緣平直,內(nèi)緣略斜。近內(nèi)、外緣處各有一道淺細(xì)的廓線。兩面均在隱格紋內(nèi)滿飾谷紋,谷紋排列整齊。直徑
13.6
㎝,好徑
4.2
㎝,厚
0.4
㎝。右為觿
1
件,白玉質(zhì),殘,僅存尖部。彎角形,橫面呈扁方形。端頭寬而扁。殘長
3
㎝,厚
0.3
㎝。這樣的璧,與戰(zhàn)國時(shí)代中原的璧已沒有區(qū)別了。也許,這是與中原文化交流的見證。
33
、
鴻山春秋晚期至戰(zhàn)國早期越國貴族土墩墓群
,位于江蘇無錫、蘇州兩市的交界處,刻墓群于
2004
年
4
月至
2005
年
6
月進(jìn)行了搶救性發(fā)掘,并且,在
2005
年
4
月被評為全國十大考古新發(fā)現(xiàn)之一。圖為
鴻山鄒家墩越墓
出土的玉器,左上一為
龍形佩
,白玉質(zhì),局部受沁呈白色,半透明,龍尾與角相連,卷屈成
“O”
形,角上揚(yáng),兩而陰刻斜線紋、云紋、網(wǎng)格紋、平行線紋。長
2.2
㎝,寬
1.8
,厚
0.3
㎝。左上二為
龜形佩
,白玉,局部受沁呈白色。半透明。背部陰刻卷云紋,腹部無紋飾,一孔前后相通。長
1.4
㎝,寬
1
㎝,厚
0.3
㎝。
玉管
,
2
件。青玉質(zhì),半透明。減地成高浮雕谷紋,一孔上下通。左上四長
3.9
㎝,徑
1.2
㎝~
1.3
㎝,孔徑
0.3
㎝~
0.5
㎝。左下二長
1.2
㎝,徑
1.4
㎝~
1.5
㎝,孔徑
0.5
㎝~
0.6
㎝。
璧
1
件,左上三。青白玉受沁呈白色,間有黃褐色斑,微透明。正反兩面均減地成浮雕谷紋。外徑
5.2
㎝,內(nèi)徑
2.2
㎝,厚
0.4
㎝。
璜
1
件(左下一),殘,青玉,半透明。正反兩面均減地成浮雕谷紋。殘長
7
㎝,寬
2.4
㎝,厚
0.3
㎝。
34
、
無錫鴻山曹家墳越墓
出土的玉器。左一,
小玉璧
,白玉質(zhì),受沁呈白色,局部呈黃褐色,微透明。兩面飾陰刻卷云紋。外徑
3.4
㎝,內(nèi)徑
1.3
㎝,厚
0.3
㎝。
無錫鴻山老虎墩越墓
出土的玉器:左二,
玉瑗
,青玉質(zhì),經(jīng)火燒后大部呈紫褐色,局部呈白色,微透明。內(nèi)外邊緣凸起,兩面均減地成谷紋。外徑
11
㎝,內(nèi)徑
5.5
,厚
0.6
㎝。左三,
璧形佩
,青玉,局部受沁呈白色,半透明。兩面陰刻弧線紋和卷云紋,外徑
7.9
㎝,內(nèi)徑
2.7
㎝,厚
0.2
㎝。
35
、
無錫鴻山邱承墩越墓
出土的玉器,邱承墩越墓玉器最負(fù)盛名,該墓雖是一座早期被盜過,后來又遭到破壞的殘墓,但仍然出土文物一千余件,其中玉器
33
件。圖左是一件被稱作
“
玉覆面
”
的玉器,在其它文獻(xiàn)中,亦稱作
“
盾形玉飾
”
,用途不明。青白玉質(zhì),夾有綠色花斑,半透明。長圓形,兩耳外凸,上有兩穿,正面以十字形條帶紋分為四部分,各有一淺浮雕
“S”
形龍紋,條帶及周邊陰刻云紋、斜線紋、細(xì)方格紋;背面微凹,素面。長
7.9
㎝,寬
5.8
㎝,厚
0.2
~
0.4
㎝。圖右是一件玉帶鉤,青白玉,局部呈黃褐色,半透明。鉤為蛇首狀,陰刻鱗形紋、細(xì)斜線紋,間以淺浮雕谷紋、斜方格紋;帶鉤身的中部為一絞絲紋圓環(huán),圓環(huán)中心為一橢圓形淺浮雕,上陰刻細(xì)密的斜方格紋,其外框?yàn)橥傅竦乃镍P,四角向內(nèi)出鳳首,四蛇身與四鳳相連,蛇首穿過中心的圓環(huán),鳳身、蛇身皆陰刻羽狀紋,細(xì)斜線紋、鱗紋;背面素面,有一橢圓形扣。長
5.8
㎝,寬
3.7
㎝,厚
1.2
㎝,扣長徑
1.7
㎝短徑
1.5
㎝。越夏民族盛行龍蛇崇拜,此
“
玉覆面
”
,長度僅
7.9
㎝,非能覆面也。古籍每稱蛇有足即為龍,可見龍、蛇崇拜,密切相關(guān)。越民族所崇拜之蛇,似有
“
建制
”
,每以四蛇為一組,頗有來歷。四蛇玉帶鉤所呈現(xiàn)之蛇、鳳組合,更為罕見,此當(dāng)為龍鳳組合之異體也。
36
、
無錫鴻山邱承墩越墓
出土的石璧,共
3
件,均為青灰色滑石。左一內(nèi)緣及外緣陰刻斜劃紋,外徑
9.5
㎝,內(nèi)徑
3.6
㎝,厚
0.6
㎝。左二素面,外徑
10
㎝,內(nèi)徑
3.5
㎝,厚
0.6
㎝。左三正反面均陰刻云紋,內(nèi)外緣各有一道弦紋,外徑
10.8
㎝,內(nèi)徑
4.2
,厚
0.4
㎝。
37
、
無錫鴻山邱承墩越墓
出土的龍形璜,共
2
件。青白玉質(zhì),受沁呈白色。邊緣局部呈褐色,微透明。璜呈回首卷尾的龍形,身體卷曲,背部向上呈弧形彎曲,有一穿;兩面紋飾相同,頭、角、爪、尾部均有陰刻細(xì)平行線紋,龍身陰刻云紋,邊緣陰刻絞絲紋。左件長
12.6
㎝,寬
4.8
㎝,厚
0.4
㎝。右件長
11.8
㎝,寬
5.3
、厚
0.4
㎝。此類龍形璜,與中原同類玉器并無太大差別,亦當(dāng)是與中原文化交流之物。
38
、
無錫鴻山邱承墩越墓
出土的玉器。上為
龍鳳璜
,青白玉,局部有綠色花斑,半透明,一端為龍首,有彎角。龍目亦為一穿,一端為鳳首,有卷曲的冠,璜身卷曲,背部向上呈弧形穹曲,有一穿,兩面紋飾相同,璜邊緣減地呈凹槽,上下各出一角形牙飾,璜身上陰刻極淺,極細(xì)的鱗形紋,弧線紋,卷云紋,間有細(xì)方格紋。長
9.6
㎝,寬
4.4
㎝,厚
0.3
㎝。下為
云紋玉璜
,兩件。青白玉。間有綠色花斑,兩端呈黃褐色,半透明。上下均出牙,兩端形條形槽,陰刻卷云紋,兩而紋飾相同,中部上方有一穿。下左長
8.6
㎝,寬
2
㎝,厚
0.3
㎝。下右長
8.6
㎝,寬
2
㎝,厚
0.3
㎝。
39
、
無錫鴻山邱承墩越墓
出土的玉器。
雙龍首璜
,
1
件,圖左一。青白玉,受沁呈雞骨白色,局部有綠色花斑,半透明。兩端作對稱的龍首形,鼻上翹,目突起,口內(nèi)獠牙呈一圓圈形成圓穿,獠牙上陰刻極細(xì)的平行線紋,璜身飾減地谷紋,邊緣減地成凹槽,兩面紋飾相同,中部上方有一穿。長
7.5
㎝,寬
1.9
,厚
0.4
㎝。
龍首璜
1
件,圖左二。青白玉,受沁呈白色,間有綠色花斑,半透明。一端為龍首,張口,牙作平行線紋,目陰刻,角出牙,一端為龍尾,尾上卷,璜身陰刻粗細(xì)相間的云紋和卷云紋,云紋與云紋之間陰刻極細(xì)的弧線紋和斜線紋,兩面紋飾相同,中部上方有一穿。長
6.5
㎝,寬
1.4
㎝,厚
0.2
㎝。
云紋觿
2
件,青白玉。受沁呈白色,局部呈黃褐色,微透明,彎月狀,一端寬而平,兩側(cè)出牙,一端細(xì)尖,上部陰刻谷紋,下部陰刻云紋,邊緣陰刻斜線紋,兩面紋飾相同,寬的一端有一穿,一件牙尖部略殘。長
6.2
㎝,寬
1
㎝,厚
0.3
㎝
40
、
無錫鴻山邱承墩越墓
出土的玉器。左一,
蟠螭紋璧形佩
,白玉。受沁呈白色,局部邊緣呈黃褐色,微透明。正反兩面滿飾減地呈淺浮雕的蟠螭紋。外徑
6.5
㎝,內(nèi)徑
2.8
,厚
0.3
~
0.4
㎝。
螭鳳紋璧形佩
,白玉,局部邊緣呈黃褐色,半透明。外徑
5.1
㎝,內(nèi)徑
2.6
㎝,厚
0.4
㎝。
谷紋環(huán)形佩
,青白玉,受沁呈白色,不透明。外徑
4.8
㎝,內(nèi)徑
3.3
㎝,厚
0.4
㎝。
紋絲紋環(huán)形佩
,青白玉,受沁呈白色,局部邊緣呈黃褐色,不透明。外徑
4.4
㎝,內(nèi)徑
2.5
㎝,厚
0.3
㎝。越國玉璧及環(huán)之類,尺寸均較小,偶有大者,則以石、陶為之,足見越人之儉省,亦或國力有限。
41
、
無錫鴻山邱承墩越墓
出土的玉器。
出郭龍紋璧形佩
,青白玉。受沁呈白色,間有綠色花斑,不透明。正反兩面均減地成云紋和卷云紋,龍首、龍尾出郭,龍首減地呈鼻、目,龍角上揚(yáng),龍頸、龍尾陰刻平行線紋和弧組組成的大鱗紋,內(nèi)外邊緣凸起。長
4.4
㎝,寬
3.6
㎝,厚
0.4
㎝。
雙龍首管形佩
,青白玉,受泌呈白色,上部呈橘紅色,中部、下部間有綠色花斑,半透明。中部為方形管,一孔上下貫穿,管的正反兩面均陰刻雙鉤云紋,間以細(xì)的斜方格紋,管兩側(cè)各有一透雕的龍,龍回首張口,身體彎曲呈
“S”
形,龍身陰刻紋絲紋,間以細(xì)密的鱗紋。長
4.6
㎝,寬
2.4
㎝,厚
0.6
㎝。
42
、
無錫鴻山邱承墩越墓
出土的玉器。
云紋削形佩
,青白玉。受沁呈白色,間有綠色花斑,不透明。環(huán)首,削與環(huán)首陰刻云紋,柄陰刻直線紋和斜方格紋,兩面紋飾相同。長
11.4
㎝,寬
1.3
㎝。
獸面紋韘形佩
,青白玉,受沁呈白色,局部呈淺黃色,間有綠色花斑,半透明。外徑
4
~
2.7
㎝,高
1.35
㎝,扳長
1.1
㎝,寬
0.7
㎝,厚
0.6
㎝。
43
、
無錫鴻山邱承墩越墓
出土的玉器。
兔形佩
,兩件。左一青白玉,受沁呈白色,間有綠色花斑,半透明。兔作匍匐狀。長
18
㎝,寬
1
㎝,厚
04
㎝。左二黃白玉,受沁呈黃褐色,局部有花斑,微透明。兔作回首奔跑狀。長
18
㎝寬
13
㎝,厚
06
㎝。
鳳形佩
,
3
件。左下一,白玉,受沁呈白色,微透明,鳳客面有一紅色圓斑,鳳作振翅欲飛狀,雙目及冠減地成高浮雕。長
3.2
㎝,高
2.6
㎝,厚
0.5
㎝。左下二,白玉,受沁呈白色,局部呈黃褐色,不透明。鳳作振翅欲飛狀,冠、翅及尾采用邊緣切割成形,長
3.8
㎝。高
3.4
㎝,厚
0.4
㎝。左下三,青玉,受沁后局部呈黃褐色半透明。鳳作振翅欲飛狀,冠、翅和尾用邊緣切割成形,長
3.7
㎝,高
2.6
㎝,厚
0.4
㎝。
44
、
無錫鴻山邱承墩越墓
出土的玉器。
神獸紋管
,
2
件。半透明,管狀,截面呈三角形,一小孔上下貫穿,上下兩端均為神獸,身上盤繞三條蛇,蛇身陰刻鱗紋,一蛇頭在背面,兩蛇頭在正面,整器采用高浮雕技法,局部透雕,身體的低凹處陰刻極細(xì)的網(wǎng)格紋,背面有翼,翼陰刻平行線,呈羽狀紋,兩件尺寸相同。長
3.7
㎝,寬
1.4
㎝,厚
0.8
㎝。
45
、
無錫鴻山邱承墩越墓
出土的玉器。云紋璧形佩,殘。青玉,半透明,兩面均陰刻卷云紋。外徑
4.5
㎝,內(nèi)徑
2.1
㎝,厚
0.2
㎝。
乳丁紋管
,
2
件,青白玉,受沁呈淺黃色,間有黃色條紋,微透明,管狀,一小孔上下貫穿,表面減地成乳丁紋。長
2.45
㎝,徑
0.7
~
0.6
㎝,孔徑
0.25
㎝。
絞絲紋環(huán)形佩
,白玉,受沁呈白色,間有黃褐色條紋,微透明。兩面陰刻絞絲紋,內(nèi)外邊緣減薄。外徑
2.1
㎝,內(nèi)徑
0.9
,厚
0.2
㎝。
46
、
無錫鴻山邱承墩越墓
出土的玉器。
劍首
,白玉,受沁呈白色,間有黃褐色條紋,微透明。首上部內(nèi)凹,素面。首徑
4
㎝,插柄徑
1.7
㎝,高
1.6
㎝。
劍格
,青白玉,受沁呈白色,間有綠色花斑和黃褐色條紋,微透明。下反兩面均減地成浮雕谷紋,中有莖孔。長
5.7
㎝,寬
2.1
㎝,高
1.2
㎝。
本站僅提供存儲(chǔ)服務(wù),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quán)內(nèi)容,請
點(diǎn)擊舉報(bào)
。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中華文物典藏之玉器篇 秦漢之三
【玉文化】古玉的一些知識(shí)介紹。
古玉紋飾解析
詳解春秋戰(zhàn)國時(shí)期玉器紋飾——鳳紋篇
歷代古玉器總體風(fēng)格特征
吳越地區(qū)玉器紋飾風(fēng)格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wù)
熱點(diǎn)新聞
首頁
萬象
文化
人生
生活
健康
教育
職場
理財(cái)
娛樂
藝術(shù)
上網(wǎng)
留言交流
回頂部
聯(lián)系我們
分享
收藏
點(diǎn)擊這里,查看已保存的文章
導(dǎo)長圖
關(guān)注
一鍵復(fù)制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hào)成功
后續(xù)可登錄賬號(hào)暢享VIP特權(quán)!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diǎn)擊這里聯(lián)系客服!
聯(lián)系客服
微信登錄中...
請勿關(guān)閉此頁面
先別劃走!
送你5元優(yōu)惠券,購買VIP限時(shí)立減!
5
元
優(yōu)惠券
優(yōu)惠券還有
10:00
過期
馬上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