蓮花尊的比較研究(1)
歐陽希君
原文部分章節(jié)2007年發(fā)表于《收藏快報(bào)》,收入《歐陽希君古陶瓷研究續(xù)集》
對(duì)青瓷蓮花尊的專題研究,目前僅見劉毅早年一篇文章[1],為蓮花尊的研究開了個(gè)好頭。零散性的介紹亦不多[2]。劉毅先生的文章分四章,一為蓮花尊統(tǒng)計(jì),二為分類,三為時(shí)代和產(chǎn)地,四為用途。1河北省博物館藏蓮花尊
筆者通過長(zhǎng)時(shí)間收集整理,共收集到蓮花尊的資料39件(部分為贗品),有青瓷、褐釉瓷及黃釉陶、三彩陶,時(shí)代從南北朝至“宋代”,其中“宋代蓮花尊”、“隋褐釉蓮花尊”等為新仿贗品。而“三彩陶蓮花尊”在沒見到實(shí)物前,無從置喙,但從圖片觀察,存疑較多。茲按出土?xí)r間、地點(diǎn)和傳世品,分別敘述。
一、出土或傳世的蓮花尊
(一)河北出土蓮花尊4件
1948年5月河北景縣封氏墓群被當(dāng)?shù)剞r(nóng)民挖掘,出土文物被拿走。其后不久,景縣人民政府、衡水十一分區(qū)知道情況后,派人調(diào)查并搜集已掘出文物。1955年底中國(guó)歷史博物館(時(shí)稱北京歷史博物館)再次派員赴景縣調(diào)查,發(fā)現(xiàn)四座墓及另一墓道被挖掘,出土墓志五合及墓志蓋一合,最早為北魏正光二年(521年)封魔奴墓志銘,最晚的為隋開皇九年(589年)封延之妻崔氏墓志銘。4件蓮花尊是和其它近300件文物一起從當(dāng)?shù)剞r(nóng)民家中收集,但出土情況不明,僅憑當(dāng)事人回憶,其中2件出土于封子繪墓,2件出土于祖氏墓[3]。因此這批瓷器與墓葬關(guān)系已不是十分明顯。這4件蓮花尊一件保存于河北省博物館,一件陳列于北京歷史博物館,另兩件分別陳列于故宮博物院太和殿及陶瓷館中[4]。四器均有蓋(有兩個(gè)蓋已破碎不能復(fù)原),造型花紋亦相同,僅頸部的花紋略有不同。蓮瓣有六層的、有七層的,雕貼并用,遒勁有力[5]。02中國(guó)歷史博物館藏蓮花尊
河北省博物館藏蓮花尊(圖1),通高61.2、尊高54.4、口徑15、底徑17㎝,口部稍殘,頂有蓮瓣形蓋,蓋心有突起的覆蓮式捉手,頸部裝飾貼花兩層,間以三道凸弦紋,上層為堆貼龍戲蓮團(tuán)花四組,下層為獸面與雙龍戲珠團(tuán)花各二組,肩設(shè)六個(gè)雙梁系,腹飾仰覆蓮瓣,脛部為兩層覆蓮,淺灰胎,施白色化妝土[6]。
中國(guó)歷史博物館藏蓮花尊(圖2),一說高69.8㎝[7],一說通高63.6、口徑19.4㎝[8],蓮瓣形蓋,口沿下對(duì)稱設(shè)雙耳,頸間交接處有六個(gè)雙梁系,整器以堆貼手法自上而下飾以寶相花、團(tuán)龍、神獸、仰覆蓮花,施青釉,聚釉泛綠。
故宮博物院藏蓮花尊2件,一件(圖3)高67、口徑19、足徑20㎝[9],該器口部呈喇叭形外侈,唇沿比較圓滑細(xì)薄,往下至頸部逐漸加厚,肩部豐滿,設(shè)6個(gè)復(fù)式系,下腹器壁線條外凸,弧度較大,喇叭形足??谘赜袃傻老壹y,沿下堆貼飛天,頸下端為6組貼花團(tuán)龍,肩部飾雙層蓮瓣,蓮瓣間貼菩提葉,腹中為翹頭覆蓮,下腹為仰蓮該器尺寸有多說,如高66.5、口徑19.2、足徑20.6㎝[10],以及高70㎝[11]等。另一件(圖4)[12]高55.8、口徑15.5、足徑17.8㎝,造型、紋飾等與上件無異,口部至肩部堆貼花紋三周,上周為六組飛天紋,中層為寶相花,下面為四組獸面和兩組蟠龍,肩部六個(gè)復(fù)系,上腹飾覆蓮花,下腹為雙層仰蓮,高足上有雙層覆蓮。胎骨堅(jiān)硬,釉色潤(rùn)澤。03故宮博物院藏蓮花尊
(二)湖北出土蓮花尊5件
武漢先后出土蓮花尊5件[13]。
中國(guó)歷史博物館藏蓮花尊(圖5)[14],1956年2月湖北武昌縣何家大灣南齊永明三年(485年)劉覬墓甬道前部出土。高32.8、口徑21.1、足徑11.8㎝,有蓋,蓋上飾五寶裝蓮瓣,鈕上為方格線紋,敞口,長(zhǎng)頸,橢圓腹,平底,喇叭形圓足,肩有六耳,口邊有兩個(gè)倒置橫耳,頸部上飾十瓣仰蓮,下飾忍冬花紋,中間隔以凸弦紋二道,腹部上飾覆蓮十二瓣,下飾仰蓮九瓣,中間以忍冬花紋相隔,肩耳之間和圈足上均飾豎道凹紋。施透明青釉略帶黃綠,光潤(rùn)勻薄,釉面見流聚釉現(xiàn)象[15]。04故宮博物院藏蓮花尊
湖北省博物館藏蓮花尊(圖6)[16],1956年8月湖北武昌縣缽盂山南朝墓出土。高43.7、口徑12、腹徑27.3㎝,帶蓋,覆蓮形,蓋沿為鋸齒形,喇叭口,頸中有凸弦紋,弦紋下堆貼紋飾精美,肩設(shè)厚重拱梁形系,上腹飾覆蓮瓣,下為仰蓮,脛足飾覆蓮,通體施青釉。缽盂山同時(shí)出土了兩件蓮花尊,其中一件器形與封氏墓出土大尊基本相同,惜出土?xí)r已破碎殘缺不全[17]。圖7為缽盂山同時(shí)出土另一件蓮花尊[18],尺寸不詳,修復(fù)后與圖6相同。05中國(guó)歷史博物館藏蓮花尊
武漢博物館藏蓮花尊(圖8)[19],1979年湖北武昌區(qū)(現(xiàn)江夏區(qū))關(guān)山何家垅南朝墓出土,通高38、口徑12.6、底徑14.5㎝,喇叭口,長(zhǎng)頸中束,橢圓腹,口沿下有二個(gè)對(duì)稱橫橋型耳,肩部有六系,頸部飾刻花和貼花,凸弦紋以上為刻劃花和堆貼神獸,凸弦紋以下為堆貼神獸等,腹上部刻劃卷草紋,中部堆貼雙層覆蓮,下部為刻劃蓮瓣紋。足根部為堆貼的兩層仰蓮。胎質(zhì)細(xì)膩,施青釉見小開片[20]。06湖北省博物館藏蓮花尊
武漢博物館藏蓮花尊(圖9),湖北武昌區(qū)(現(xiàn)江夏區(qū))關(guān)山M335墓出土,高30.9、口徑12.8、底徑13.8㎜,口唇外撇,長(zhǎng)頸中部有凸弦紋一周,上貼蓮花,下飾飛天,長(zhǎng)圓腹,上腹部刻忍冬紋,中部為重瓣覆蓮,脛亦飾一周重瓣覆蓮,圈足,施青釉多剝落[21]。該圖為劉毅先生繪或引《90特別企畫展》(日本大分市歷史資料館1990年印行),不知是否與關(guān)山何家垅南朝墓蓮花尊同為一物?07武昌縣缽盂山南朝墓出土蓮花尊
(三)江蘇出土蓮花尊5件
南京博物院藏蓮花尊(圖10),1958年南京宋家埂出土,殘高29.7㎝,頸口以上殘失,足亦殘缺,灰白胎,茶綠色釉,開片,圓肩,長(zhǎng)圓腹,方橋式耳殘,頸、肩各有雙線凸弦紋一周,肩以下浮雕雙重覆蓮一周,中部線刻忍冬紋飾,下為一周仰蓮[22]。08武漢博物館藏蓮花尊
鎮(zhèn)江市博物館藏青瓷鏤空有膽蓮花尊(圖11)[23],1960年鎮(zhèn)江市鋼鐵廠建筑工地出土,殘高40.7、底徑16、腹徑27㎝,口部殘失,豐肩,橢圓腹,高圈足,胎體厚重,胎質(zhì)粗松呈灰白色,全器施青釉,釉層較薄,釉色青中泛黃,積釉處呈青綠色,釉面玻璃質(zhì)感強(qiáng)、開細(xì)片。器分內(nèi)外二層,外層紋飾精美,內(nèi)層為素膽胎,與外層上下連接,中間鏤空。通體用三道弦紋相隔,形成四層圖案。第一層在肩部,有四個(gè)捏塑復(fù)系,系與系之間各為四組模印的聯(lián)珠獅面紋;第二層為刻劃的忍冬紋;第三層以雙蓮捧珠紋、方形寶相花瓣獅面紋以及聯(lián)珠獅面紋相間排列;第四層為方形寶相花瓣獅面紋,花瓣朝上,與第三層方形寶相花瓣獅面紋相對(duì)應(yīng),圈足周壁堆貼覆蓮瓣[24]。關(guān)于該青瓷鏤空有膽蓮花尊的時(shí)代,一般定為北朝。從釉色、裝飾及造型、工藝特征判斷,可能是隋時(shí)物。今見《中國(guó)文物精華大辭典·陶瓷卷》[25]亦將之定為隋,較為準(zhǔn)確。09武漢博物館藏蓮花尊
南京市博物館藏蓮花尊(圖12),1972年江蘇南京麒麟門外靈山梁代墓出土一對(duì),一大一小,此為小者通高79、口徑21.5、底徑20.8㎝,蓋頂四方形,以肥厚短俏的堆塑蓮瓣環(huán)繞四周,蓮瓣上下圍飾齒紋,喇叭口,長(zhǎng)頸,橢圓腹,底較高。頸部為模印貼花裝飾,以凸出的弦紋分成上中下三段,上段為飛天,中段為熊,下段為雙龍搶珠。腹上部由兩層模印雙瓣覆蓮和一輪貼花菩提及一組刻劃瘦長(zhǎng)的覆蓮組成,腹下部為一組雙層單瓣仰蓮,蓮瓣尖端略微上卷。足部由兩層覆蓮組成,上層的蓮瓣較短且無瓣尖,下層則為刻劃的瘦長(zhǎng)蓮瓣[26]。
南京市博物館藏蓮花尊(圖13),1972年江蘇南京麒麟門外靈山梁代墓出土一對(duì),一大一小,此為大者通高85㎝,與上件造型、紋飾相同,從蓋至圈足均用仰覆蓮瓣和變體蓮紋裝飾,器型碩大,裝飾魂麗,為最高大的一件蓮花尊[27]。10南京博物院藏蓮花尊
南朝青瓷蓮花尊(圖14)[28],1974年南京堯化門對(duì)門山墓出土,通高37.2、口徑16.8、腹徑27.6、底徑18.6㎝,喇叭狀敞口,頸粗而較高,鼓腹稍下垂,最大腹徑在中腹略偏下處,假圈足微外撇,肩有六系,口沿下有一對(duì)橫耳,頸中部及假圈足上各有弦紋兩道。頸部對(duì)稱堆貼圓形圖案,上腹及下腹分別淺刻11瓣覆蓮和仰蓮。施青釉呈黃綠色,開碎片,胎釉結(jié)合不夠緊密。11鎮(zhèn)江市博物館藏青瓷鏤空有膽蓮花尊
(四)山西出土蓮花尊10件
北齊黃釉蓮花寶相釉陶尊7件,形制相同,1973年山西壽陽縣賈莊河清元年(562年)庫逖迴洛墓出土,圖15[29]通高39.7、口徑10㎝,蓋作傘狀,寶珠形鈕,邊豎鋸齒紋,周圍附圓片菊花紋。大口外侈,粗短頸,鼓形腹,平底,器底施釉。胎不均勻,上薄下厚,釉色淺黃,光澤晶瑩,釉底有開片。遍體滿貼覆蓮、寶相和圓片菊花等紋飾。圖16[30]命名為“黃釉蓮瓣壺”,通高38.7、口徑15、底徑16.5㎝,器身略似梨形,高頸,有蓋,器身堆貼三層蓮瓣和圓形花飾圖案,釉色淡黃明亮。圖17[31]亦命名為“黃釉蓮瓣壺”,通高20、口徑11㎝,體如膽形,矮足,蓋作僧帽形,周圍貼四圓形圖案,頸和近底部各貼一圈半圓輪形圖案,肩部覆蓮辦和圓形圖案相間,腹部貼兩周覆蓮瓣,通體施淡黃釉,有細(xì)小開片。鄧白命名為“黃釉貼花蓮瓣紋尊”[32]。 12南京市博物館藏蓮花尊
北齊“青瓷蓮花尊”(圖18),2000年山西太原郝家鄉(xiāng)王家峰村北齊武平二年(571年)徐顯秀墓出土,通高41.5、腹徑26㎝,敞口,長(zhǎng)頸,圓腹,平底,頸中部有五卷弦紋,頸底飾一圈聯(lián)珠紋,肩飾重瓣覆蓮,肩腹交接部飾一圈聯(lián)珠紋,腹部貼四個(gè)團(tuán)龍紋,間以四個(gè)鋪首銜環(huán)。施青釉偏黃,有開片[33]。筆者認(rèn)為這件“青瓷蓮花尊”及同墓所出“青瓷”都應(yīng)屬低溫鉛釉陶。它與太原婁睿墓出土的“青瓷”[34]造型、裝飾、工藝等相同相似,均為鉛釉陶。馮先銘早指出婁睿墓出土“青瓷”為鉛釉陶[35]。但《北齊婁睿墓》[36]仍稱“瓷器”。太原婁睿墓發(fā)掘報(bào)告[37]亦認(rèn)為:“原《簡(jiǎn)報(bào)》上稱瓷器,研究后認(rèn)為這批器皿,雖然用了高嶺土,但燒制溫度較低……所以現(xiàn)改稱之為低溫釉陶器。”太原婁睿墓出土的2件“貼花寶裝壺”中一件無蓮花裝飾,而另一件帶蓋者,蓋為為寶珠捉手,下貼蓮花一朵,瓣外陰刻蓮瓣紋。壺為敞口,圓唇外侈,短頸,平折肩有棱,鼓腹,平底,沿外壁貼3朵團(tuán)龍紋,頸上隆起一圈,下貼3個(gè)鋪首,并銜細(xì)莖蓮花垂于腹壁,蓮花間又貼3個(gè)鋪首銜環(huán)[38]。13南京市博物館藏蓮花尊
隋青瓷蓮花尊(圖19)[39],1980年4月山西太原西南郊沙溝村隋開皇十七年(597年)斛律徹墓出土一對(duì),形制相同,唯所飾圖案稍有區(qū)別。通高18.2、口徑6.7、底徑6.2、腹徑8.4㎝??诔世葼?,束頸,肩部有雙帶形四系,卵形腹,喇叭形底內(nèi)凹,施青釉,腹部飾堆貼圖案三層,上層為覆蓮瓣,中、下層及足部均飾朵花,另一件除在腹部增加卷葉紋外,余相同。14南朝青瓷蓮花尊
(五)山東出土蓮花尊1件
淄博市博物館藏蓮花尊(圖20)[40],1982年山東淄博市和莊村北朝晚期墓出土,高59、口徑13.1、底徑16、胎厚1.4㎝,平唇,喇叭口,束頸見8道弦紋,橢圓腹,喇叭高圈足,肩部飾一周粗繩紙,設(shè)四系,系之間飾四組寶相模印紋,腹上部飾堆塑一周覆蓮瓣21個(gè),腹中部飾兩周忍冬花圖案,上21組,下10組,腹下飾雙層仰蓮瓣,每層各11瓣,足外堆貼一周共11瓣覆蓮紋。出土?xí)r口內(nèi)有一碗形器蓋。15河清元年(562年)庫逖迴洛墓出土北齊黃釉蓮花寶相釉陶尊
蓮花尊的比較研究(2)
歐陽希君
原文部分章節(jié)2007年發(fā)表于《收藏快報(bào)》,收入《歐陽希君古陶瓷研究續(xù)集》
(六)河南出土蓮花尊1件
鶴壁市博物館藏“北朝青瓷蓮花尊”(圖21),1980年河南鶴壁二礦俱樂部東出土,高42㎝,敞口,平沿鼓腹,平底,肩附四組雙條系,頸飾上下兩層堆貼花,花間以兩道弦紋隔開。上腹高浮雕兩層覆蓮,上層蓮瓣上堆貼寶相花,下層為蓮瓣及蓮實(shí)[41]。《陶瓷發(fā)展的歷史和辨?zhèn)巍穂42]見“北朝青瓷蓮花尊”(圖22),尺寸、收藏者等均不詳,喇叭形敞口外卷,頸部有二組貼花圖案,被二周凸弦紋分隔,肩設(shè)八系,上、下腹由覆蓮組成,上層覆蓮上貼寶相團(tuán)花,下層覆蓮上貼花飾不明,脛部無紋飾,圓餅實(shí)足,胎色細(xì)白,施青釉呈黝褐色。筆者以為該器可能就是鶴壁市博物館藏“北朝青瓷蓮花尊”。對(duì)于這件蓮花尊有不同說法,有流散品說、有出土說,但不見更詳盡的報(bào)告。而且出土地性質(zhì)不明。這件蓮花尊造型怪異、釉色不純,脛部無仰蓮裝飾,假圈足,目前南北朝均不見這種造型、裝飾,其時(shí)代、產(chǎn)地等無法判別。16北齊黃釉蓮花寶相釉陶尊
(七)傳世蓮花尊13件
美國(guó)堪薩斯市尼爾遜美術(shù)館藏青瓷蓮花尊(圖23)[43],高52.1㎝,以仰覆蓮瓣、忍冬、寶相花等貼飾,紋飾精美。另見《故宮文物月刊》[44]中有納爾遜美術(shù)館藏北齊青瓷尊(圖24),高51.8㎝,不知是否為同一物的另面?但見腹部的三角花不同,因此可知其變化。17北齊黃釉蓮花寶相釉陶尊
英國(guó)牛津阿胥莫連博物館藏青瓷蓮花尊(圖25)[45],底殘被修去,殘高41.2㎝,造型、裝飾手法與上圖相似,腹中接胎紋之上少一組紋飾。18北齊青瓷蓮花尊
中國(guó)歷史博物館藏青瓷蓮花尊(圖26)[46],傳說河南省上蔡出土,通高49.5、口徑16.6、足徑16.3、腹徑31㎝,重9.45㎏。侈口,圓唇,長(zhǎng)頸,豐肩,圓腹,圈足外撇稍高,頸部上層為凸貼飛天2個(gè),下有3道弦紋,弦紋下為兩對(duì)交腳并坐的佛像,并有背光。飛天在佛像左上方,兩側(cè)有簡(jiǎn)單的云紋、蓮花紋,佛兩側(cè)為圓形蓮房和蓮花。肩部設(shè)雙帶形系6個(gè),腹部有凸雕蓮花四層,上三層為覆蓮,每層15瓣,下為仰蓮13瓣。第二層中夾下垂菩提葉,第三層中間夾小蓮瓣尖。足部?jī)蓪由彴昙y。灰褐色胎厚重而細(xì)密,施青釉,見細(xì)小開片,由頸、腹、足三次接胎成型。19a隋青瓷蓮花尊19b隋青瓷蓮花尊線圖
福建石獅東方收藏館藏青瓷蓮花尊(圖27),傳福建閩北出土,通高?、口徑?、足徑?、腹徑?㎝。20a淄博市博物院藏蓮花尊20b淄博市博物院藏蓮花尊線圖
安徽桐城市博物館藏青瓷蓮花尊,1985年12月桐城縣文物收購(gòu)站收購(gòu),高40、口徑12.5㎝,盤口,頸部細(xì)長(zhǎng),飾以方形凸弦紋兩道。削肩,上有兩對(duì)條狀橫系,其中一對(duì)為復(fù)系,腹上部采用刻花手法,環(huán)腹刻以蓮花瓣紋飾,并有凹弦紋一道。下腹內(nèi)收,足部外撇,平底。釉色青中泛黃,釉面開細(xì)片紋,下腹脫釉較多。出土?xí)r口部另放有漏斗狀青瓷器一件,口部殘斷[47]。21鶴壁市博物館藏“北朝青瓷蓮花尊”
深圳青瓷博物館藏“北朝黃綠彩釉蓮花尊”(圖28)[48],高46.3、口徑12.7、底徑14.5㎝,侈口,長(zhǎng)頸,溜肩,圓腹,高足外撇。頸飾二寬帶凸紋,上段貼飾飛天,中段貼團(tuán)花,中段貼雙龍戲珠紋,肩置六系,下飾雙重覆蓮瓣,腹貼菩提葉紋及翹瓣覆蓮各一周,下腹飾雙層仰蓮瓣,足部上下二周覆蓮為飾。施淡黃釉,系施綠彩,系下相應(yīng)有綠釉裝飾。為目前僅見的彩釉裝飾,若確屬真品(因本人未見實(shí)物,不敢確信),當(dāng)為北方窯口所產(chǎn)北朝制品,并可據(jù)此改寫陶瓷史,將三彩的燒造推至南北朝。22“北朝青瓷蓮花尊”
“北朝青瓷蓮花尊”(圖29)[49],通高43㎝,某拍賣會(huì)拍品。從造型、紋飾看,器蓋仿“齊永明三年”蓮花尊的蓋,而鈕卻未忠實(shí)原形。頸部飛天和刻劃紋飾仿故宮蓮花尊,而肩部卻由雙層覆蓮改為單層,下腹蓮瓣也被省略,足部減去一層蓮瓣故變矮。屬臆造的新仿品。23美國(guó)堪薩斯市尼爾遜美術(shù)館藏蓮花尊
“宋青釉仰覆蓮花尊”一對(duì)(圖30)[50],形制相同,高44㎝,敞口,束頸,肩平斜,圓腹,高足,平底,頸飾弦紋,上層貼塑一周牛首,下層貼飾物不明,頸肩處置六系,下飾雙重覆蓮瓣,腹貼菩提葉紋及翹瓣覆蓮各一周,下腹飾雙層仰蓮瓣,足部上下二周覆蓮為飾。屬中低仿贗品。24美國(guó)納爾遜美術(shù)館藏北齊青瓷尊
“隋褐釉蓮花尊”(圖31)[51],尺寸不詳,喇叭口,頸中飾三周凸弦紋,上貼仰蓮,下貼覆蓮,圓腹上有四組堆貼圖案,腹中部有四鋪首銜環(huán),脛部為一周仰蓮,喇叭形足上有一周覆蓮間菩提葉。從貼紋、釉色及鐵褐斑點(diǎn)滲出等觀察,似為贗品。25英國(guó)牛津阿胥莫連博物館藏蓮花尊
“隋褐釉蓮花尊”一對(duì)(圖32)[52],高47.7、48.5㎝,喇叭口,束頸,溜肩,鼓腹,高圈足外撇,肩置四圓系,頸部貼飾獸首,灰白色胎。為新仿贗品。
唐“三彩蓮花尊”(圖33)[53],高50㎝,施黃釉,點(diǎn)綠彩、白彩。造型仿南朝蓮花尊,但不倫不類,為新仿贗品。據(jù)《辨別高仿唐三彩》介紹了諸多辨別“高仿唐三彩”的方法,但該文所示“真品”多為中低仿品。這么簡(jiǎn)單的仿品都無法鑒別,所談“辨別高仿唐三彩”的方法還有效嗎?26中國(guó)歷史博物館藏蓮花尊
二、蓮花尊的主要特征及定義
蓮花尊的主要特征即是堆貼、凸雕或刻劃的蓮瓣紋主題紋飾。一般形體較高大、紋飾繁復(fù)而精美,喇叭形敞口,橢圓腹,頸肩部位多有系(也有少部分無系),口沿外部有二個(gè)對(duì)稱橫橋型耳(部分無耳),以喇叭形高足為主,也見圓餅足、平足。28深圳青瓷博物館藏“北朝黃綠彩釉蓮花尊”
關(guān)于名稱,尊:“高體的大型或中型的容酒器。金文中稱禮器為尊彝,尊象雙手奉酉形,彝象雙手獻(xiàn)瀝血的雞,乃所以尊酒奉雞牲祭祀之意。尊彝是祭祀的禮器之共名,是指一組祭器,而不是指某種禮器的專名……凡酒器、食器,金文中泛稱為尊彝……現(xiàn)在所稱的尊,約定俗成,乃沿用宋人的定名。”[54]清代陶瓷器中,一般口小腹大的稱瓶,口與腹大小相近的稱為尊。《周禮·春官·司尊彝》有六尊六彝:獻(xiàn)(犧)尊、象尊、著尊、壺尊、大尊、山尊。裸禮用六彝,朝踐再獻(xiàn)用六尊。因此,蓮花尊即是指一種敞口高大的壺,因紋飾主要為蓮花,故稱蓮花尊,是一種大中型盛酒器。29某拍賣會(huì)中“北朝青瓷蓮花尊”
劉毅先生早年將蓮花尊分為三式。筆者據(jù)最新資料,按時(shí)代先后及造型、紋飾,分為九種類式。30“宋青釉仰覆蓮花尊”
第一類:為早期作品,為刻劃花、浮雕蓮瓣作品,部分有堆貼紋飾。如南京宋家埂、對(duì)門山2件蓮花尊及武漢劉覬南齊永明三年(485年)墓1件可歸為第一類。31“隋褐釉蓮花尊”
第二類:以浮雕覆蓮瓣為主題,加飾刻花和貼花。僅見武昌區(qū)(現(xiàn)江夏區(qū))關(guān)山何家垅南朝墓蓮花尊。32“隋褐釉蓮花尊”
第三類:以堆貼仰覆蓮加浮雕覆蓮為主,部分加刻劃花紋。如景縣封氏墓群4件、南京靈山大墓2件及傳說上蔡縣出土的1件。33唐“三彩蓮花尊”
第四類:以堆貼仰覆蓮加浮雕覆蓮為主,加飾凹印花紋。武昌縣缽盂山南朝墓出土1件。34隋青釉蓮瓣盤口尊
第五類:以堆貼團(tuán)紋為主,兩層高浮雕覆蓮已不太明顯,實(shí)圈足。河南鶴壁二礦俱樂部東出土1件。35隋青釉蓮花壺
第六類:滿貼覆蓮、寶相和圓片菊花等紋飾。如壽陽縣賈莊河清元年(562年)庫逖迴洛墓出土7件。36南京博物院藏南朝青瓷六系蓮花蓋罐
第七類:圓球腹,喇叭口、足,以腹部堆貼團(tuán)龍紋、鋪首銜環(huán)為主題,覆蓮瓣退居次要位置。如太原郝家鄉(xiāng)王家峰村北齊武平二年(571年)徐顯秀墓出土1件。37南朝青瓷蓮瓣紋蓋罐
第八類:腹中部不見浮雕覆蓮,蓮花等紋飾均為堆貼。如美國(guó)堪薩斯市尼爾遜美術(shù)館1件、英國(guó)牛津阿胥莫連博物館1件及淄博市和莊村北朝晚期墓1件、太原西南郊沙溝村隋開皇十七年(597年)斛律徹墓2件,共5件。38南朝青瓷蓮瓣紋罐
第九類:屬孤例,如鎮(zhèn)江市博物館藏青瓷鏤空有膽蓮花尊。39平邑縣文化館藏隋青釉蓮瓣紋罐
早期蓮花尊一般以蓮花和忍冬為主題紋飾,圖案簡(jiǎn)單疏朗而端莊。中期蓮花尊主題紋飾蓮花,高浮雕技法精湛,輔以菩提葉、寶相花、佛象、飛天、團(tuán)龍等紋樣,構(gòu)圖層次分明,繁而不亂,是蓮花尊發(fā)展的最高峰。晚期蓮花尊,蓮花已不是唯一主題,前期飾于頸部的菩提葉、寶相花、流蘇等紋飾也飾于主要部位,共同成為主題紋飾,這時(shí)高浮雕幾不見,以堆貼紋飾為主,紋樣細(xì)密而呆板[55]。40“南朝青瓷蓮花尊”
三、裝飾蓮花的其他“類蓮花尊器”
與蓮花尊器形、紋飾方面較類似的有蓮花盤壺,也稱蓮瓣盤口尊。也見一種覆蓮帶系罐紋飾與蓮花尊主題紋飾腹部的浮雕覆蓮如出一轍,器蓋也別無二致。41茹茹公主墓出土的青瓷覆蓮罐
瑞昌市博物館藏隋青釉蓮瓣盤口尊(圖34)[56],1980年江西瑞昌市大屋周村出土,高33.5㎝,深盤口,束頸,溜肩,斜腹,平底外撇,頸飾凸棱二道,肩有六個(gè)單、雙相間圓形系,腹雕凸雕蓮瓣一周,上下各刻蓮瓣紋一周,施青釉呈淡黃色。42百濟(jì)遺跡出土青瓷蓮花尊殘片
隋青釉蓮花壺(圖35)[57],合肥市白水壩出土,高40㎝,盤口,長(zhǎng)頸,腹外鼓,脛部收斂,底外侈呈喇叭形,平底,肩部附對(duì)稱四復(fù)系,胎骨厚重,敷化妝土,施青釉至腹下部,釉色青中泛白,近底處局部粘釉。從上至腹,用隋代流行的戳記印花工藝飾五層紋樣,頸、肩部為朵花與葉紋相間排列組成的兩層帶狀紋;腹部為兩層變體蓮瓣紋夾一層忍冬紋。43“北齊青釉蓮花紋”殘瓷片
南京博物院藏南朝青瓷六系蓮花蓋罐(圖36)[58],1965年江蘇句容張廟西斛村南朝墓出土,通高24.3、口徑11、底徑11.1㎝,蓋呈傘狀,頂有蓮瓣方鈕,肩貼橋形六系,腹凸雕覆蓮。胎土白凈,施青釉開片,見釉淚。44隋八系貼塑青瓷罐
南朝青瓷蓮瓣紋蓋罐(圖37)[59],1994年江蘇泰州西郊出土,通高28、口徑15.5、腹徑28、底徑16㎝,。傘形蓋,頂鈕為四方形,蓋面凸雕雙層覆蓮,矮直口,球腹,平底,肩飾二周凹弦紋,有六個(gè)單、雙相間橋形系,上腹飾重瓣覆蓮,中部陰刻纏枝卷草紋一周,下腹飾單瓣仰蓮紋。胎質(zhì)疏松米灰色,施花妝土,內(nèi)外滿青釉、開小細(xì)片。此外,南京象山M2南朝墓也出土了與此類似的四系蓮瓣紋蓋罐[60]。 45故宮博物院藏隋青釉貼花四系罐
南朝青瓷蓮瓣紋罐(圖38)[61],1975年福建福州洪塘金雞山M1墓出土,高9.8、口徑5.4、腹徑10、底徑5㎝,直口,矮領(lǐng),橋形系,四系之間有弦紋二道,腹飾浮雕覆蓮瓣,施透明青釉,開細(xì)片,有剝落。
平邑縣文化館藏隋青釉蓮瓣紋罐(圖39)[62],山東平邑縣翟家鄉(xiāng)于村出土,高25.9、口徑13、足徑11.1㎝,口微侈,矮頸聳肩,深腹凸鼓,實(shí)足,肩設(shè)4對(duì)環(huán)形系,系間貼寶相花飾,腹上部為覆蓮紋,每瓣內(nèi)凹印有花形垂飾,瓣尖浮雕有積釉。胎質(zhì)灰白,較細(xì),施青釉,下腹及足無釉。
另見報(bào)刊[63]曰:“在約6米深的文化層中出土了大量青瓷器物和匣缽……器形有40多種,較多的有……蓮花尊”。不知該“蓮花尊”是否為真正的蓮花尊?后在《湖南考古漫步》[64]得見彩圖,亦被名命為“南朝青瓷蓮花尊”(圖40)。實(shí)為“覆蓮罐”??梢娚徎ㄗ鹈^混亂。如早期將一種帶覆蓮紋的六系盤口壺也當(dāng)成蓮花尊[65],宿白先生對(duì)武漢蓮花尊的演化排序亦將之排在序第1,近年韋正先生還將武昌526號(hào)墓“蓮花尊”(即帶覆蓮紋的六系盤口壺)排序第2[66],都將之視為蓮花尊。而有些蓮花尊又被稱為“蓮花壺”。
這類覆蓮瓣翹出的蓮花罐(部分有蓋,有青瓷,亦有低溫釉陶)北朝墓出土亦不少,如紀(jì)年墓:東魏武定八年(550年)磁縣茹茹公主墓[67]、北齊天統(tǒng)二年(566年)平山崔昂墓[68]、武平六年(575年)安陽范粹墓[69]、武平七年(576年)濮陽李云墓[70]等均見出土。覆蓮罐南北朝均見,北朝的稍晚受南方瓷器裝飾影響而來,與南方覆蓮罐一樣,分有蓋與無蓋兩種。從肩至中腹浮雕翹尖的雙層覆蓮瓣,南方的一般施釉至下腹而不及底,北方則多數(shù)覆蓮瓣以下無釉。南北方制品的主要區(qū)別在系的形制上,南方一般為橋形系,北方則方系、圓系、雙附系兼而有之。南方橋形系輪廓為一橋形,系中間的孔較大,北方的方形系外廓為一扁方形中間鏤一較小的圓孔[71]。也見書籍[72]中,將一種凸雕高足蓮辦爐稱為“蓮花尊”,也見將蓮花罐或尊稱“蓮花壺”[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