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明沒做什么事,為什么這么累?
——小心,你可能患了慢性疲勞綜合征
慢性疲勞綜合征
一種病因不明,已持續(xù)半年以上的慢性、反復發(fā)作性極度疲勞為主要特征的綜合征,屬中醫(yī)學“五勞”、“虛勞”、“失眠”、“心悸”、“眩暈”等范疇。
其發(fā)病常與勞逸過度、飲食起居失常、情志內傷等因素有關。與肝、脾、腎等關系密切。
基本病機是肝氣郁結、脾氣虛弱、心腎不交。
證型
1.肝氣郁結:每因情緒波動疲勞加重,活動后減輕,心煩易怒,善太息,脅腹脹痛。舌紅,苔薄,脈弦。
2.脾氣虛弱:神疲乏力,勞則加重,納呆懶言,面色萎黃。舌淡,苔薄,脈細弱。
3.心腎不交:心煩少寐,驚悸多夢,頭暈耳鳴,腰膝酸軟,口干咽燥。舌紅,苔少或無苔,脈細數(shù)。
治療
(一)針灸治療
治法:補益氣血,調理氣機。取相應背俞穴為主。
主穴:脾俞,腎俞,肝俞,百會,足三里,關元,三陰交。
配穴:肝氣郁結配太沖、膻中,脾氣虛弱配中脘、章門,心腎不交配神門、太溪。失眠、心悸加內關、照海;頭暈、注意力不集中加四神聰、懸鐘。
按語:脾俞、肝俞、腎俞為脾,肝,腎的背俞穴,可通調臟腑氣機,善治本臟虛證,百會維為多督脈經學,位于巔頂,為諸陽之會。清利頭目,關元為任脈,足三陰經交會穴,乃大補元氣及保健要穴。足三里為胃經下合穴,三陰交為足三里陰經交會穴,兩穴相配,益氣養(yǎng)血,健運脾胃。
(二)拔罐:選足太陽經背部第一,第二側線。用火罐行走罐法或閃罐法,以背部潮紅為度。
(三)皮膚針:取督脈,背俞穴和夾脊穴,叩刺局部皮膚潮紅為度。
(四)耳穴:取心,腎,肝,脾,腦,皮質下,神門,交感。每次選三3~5穴,圧丸法
(五)穴位注射:取脾俞,肝俞,腎俞,足三里。每次兩穴,選用復方當歸注射液或黃芪注射液,胎盤注射液,每穴學注射0.5~1毫升每日或隔日注射一次。
★素材:張妮娜,選自:全國中醫(yī)藥行業(yè)高等教育“十二五”規(guī)劃教程—《針灸治療穴》)編輯:馮慧平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