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
下一篇:國風·鄭風
彼黍離離,彼稷之苗。行邁靡靡,中心搖搖。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悠悠蒼天,此何人哉?
彼黍離離,彼稷之穗。行邁靡靡,中心如醉。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悠悠蒼天,此何人哉?
彼黍離離,彼稷之實。行邁靡靡,中心如噎。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悠悠蒼天,此何人哉?
譯文
看那黍子一行行,高粱苗兒也在長。走上舊地腳步緩,心里只有憂和傷。能夠理解我的人,說我是心中憂愁。不能理解我的人,問我把什么尋求。高高在上蒼天啊,何人害我離家走?
看那黍子一行行,高粱穗兒也在長。走上舊地腳步緩,如同喝醉酒一樣。能夠理解我的人,說我是心中憂愁。不能理解我的人,問我把什么尋求。高高在上蒼天啊,何人害我離家走?
看那黍子一行行,高粱穗兒紅彤彤。走上舊地腳步緩,心中如噎一般痛。能夠理解我的人,說我是心中憂愁。不能理解我的人,問我把什么尋求。高高在上蒼天啊,何人害我離家走?
注釋
1.黍(shǔ):北方的一種農(nóng)作物,形似小米,有黏性。離離:行列貌。
2.稷(jì):古代一種糧食作物,指粟或黍?qū)佟?span lang="EN-US">
3.行邁:行走。靡(mǐ)靡:行步遲緩貌。
4.中心:心中。搖搖:心神不定的樣子。
5.悠悠:遙遠的樣子。
6.噎(yē):堵塞。此處以食物卡在食管比喻憂深氣逆難以呼吸。
關于《黍離》一詩的主旨,雖然《詩序》說得明白:“黍離,閔宗周也。周大夫行役,至于宗周,過故宗廟宮室,盡為禾黍。閔周室之顛覆,彷徨不忍去,而作是詩也?!倍覐拇嗽娦蛴谕躏L之首,確見其為編詩者之意旨。但歷來爭訟頗多,三家詩中韓、魯遺說與毛序異,宋儒程頤更有臆說以為“彼稷之苗”是彼后稷之苗。近人讀詩,新說迭出,比較有代表性的有郭沫若在《中國古代社會研究》中將其定為舊家貴族悲傷自己的破產(chǎn)而作,余冠英則在《詩經(jīng)選》中認為當是流浪者訴述他的憂思。還有藍菊蓀的愛國志士憂國怨戰(zhàn)說(《詩經(jīng)國風今譯》),程俊英的難舍家園說(《詩經(jīng)譯注》)等。說法雖多,詩中所蘊含的那份因時世變遷所引起的憂思是無可爭辯的,雖然從詩文中無法確見其具體背景,但其顯示的滄桑感帶給讀者的心靈震撼是值得細加體味的。另一方面,從詩教角度視之,正因其為大夫閔宗周之作,故得列于《王風》之首,此為詩說正統(tǒng),不可不及,以下從兩方面細析之。
閔宗周之詩何以列于《王風》之首,先得弄清何為《王風》,鄭箋云:“宗周,鎬京也,謂之西周。周,王城也,謂之東周。幽王之亂而宗周滅,平王東遷,政遂微弱,下列于諸侯,其詩不能復《雅》,而同于《國風》焉?!笨梢姟锻躏L》兼有地理與政治兩方面的含義,從地理上說是王城之歌,從政治上說,已無《雅》詩之正,故為《王風》。此詩若如《詩序》所言,其典型情境應該是:平王東遷不久,朝中一位大夫行役至西周都城鎬京,即所謂宗周,滿目所見,已沒有了昔日的城闕宮殿,也沒有了都市的繁盛榮華,只有一片郁茂的黍苗盡情地生長,也許偶爾還傳來一兩聲野雉的哀鳴,此情此景,令詩作者不禁悲從中來,涕淚滿衫。這樣的情和這樣的景化而為詩是可以有多種作法的,詩人選取的是一種物象濃縮化而情感遞進式發(fā)展的路子,于是這首詩具有了更為寬泛和長久的激蕩心靈的力量。
全詩共三章,每章十句。三章間結(jié)構(gòu)相同,取同一物象不同時間的表現(xiàn)形式完成時間流逝、情景轉(zhuǎn)換、心緒壓抑三個方面的發(fā)展,在迂回往復之間表現(xiàn)出主人公不勝憂郁之狀,“三章只換六字,而一往情深,低回無限”(方玉潤《詩經(jīng)原始》)。
詩首章寫詩人行役至宗周,過訪故宗廟宮室時,所見一片蔥綠,當年的繁盛不見了,昔日的奢華也不見了,就連剛剛經(jīng)歷的戰(zhàn)火也難覓印痕了,看哪,那綠油油的一片是黍在盛長,還有那稷苗凄凄?!耙磺芯罢Z皆情語也”(王國維《人間詞話》),黍稷之苗本無情意,但在詩人眼中,卻是勾起無限愁思的引子,于是他緩步行走在荒涼的小路上,不禁心旌搖搖,充滿悵惘。悵惘尚能承受,令人不堪者是這種憂思不能被理解,“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這是眾人皆醉我獨醒的尷尬,這是心智高于常人者的悲哀。這種大悲哀訴諸人間是難得回應的,只能質(zhì)之于天:“悠悠蒼天,此何人哉?”蒼天自然也無回應,此時詩人郁懣和憂思便又加深一層。
第二章和第三章,基本場景未變,但“稷苗”已成“稷穗”和“稷實”。稷黍成長的過程頗有象征意味,與此相隨的是詩人從“中心搖搖”到“如醉”、“如噎”的深化。而每章后半部分的感嘆和呼號雖然在形式上完全一樣,但在一次次反覆中加深了沉郁之氣,這是歌唱,更是痛定思痛之后的長歌當哭。難怪此后歷次朝代更迭過程中都有人吟唱著《黍離》詩而淚水漣漣:從曹植唱《情詩》到向秀賦《思舊》,從劉禹錫的《烏衣巷》到姜夔的《揚州慢》,無不體現(xiàn)這種興象風神。
其實,詩中除了黍和稷是具體物象之外,都是空靈抽象的情境,抒情主體“我”具有很強的不確定性,基于這一點,欣賞者可根據(jù)自己不同的遭際從中尋找到與心靈相契的情感共鳴點。諸如物是人非之感,知音難覓之憾,世事滄桑之嘆,無不可借此宣泄。更進一層,透過詩文所提供的具象,讀者可以看到一個孤獨的思想者,面對雖無靈性卻充滿生機的大自然,對自命不凡卻無法把握自己命運的人類的前途的無限憂思,這種憂思只有“知我者”才會理解,可這“知我者”是何等樣的人:“悠悠蒼天,此何人哉?”充滿失望的呼號中讀者看到了另一個詩人的影子?!扒安灰姽湃?,后不見來者,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吟出《登幽州臺歌》的陳子昂心中所懷的正是這種難以被世人所理解的對人類命運的憂思。讀此詩者當三思之。
君子于役,不知其期,曷至哉?雞棲于塒,日之夕矣,羊牛下來。君子于役,如之何勿思!
君子于役,不日不月,曷其有佸?雞棲于桀,日之夕矣,羊牛下括。君子于役,茍無饑渴!
譯文
丈夫服役去遠方,服役長短難估量,不知到了啥地方?雞兒已經(jīng)進了窩,太陽也向西邊落,牛羊成群下山坡。丈夫服役在遠方,教我怎不把他想?
丈夫服役去遠方,每日每月恨日長,不知何時聚一堂?雞兒紛紛上了架,太陽漸漸也西下,牛羊下坡回到家。丈夫服役在遠方,但愿不會餓肚腸!
注釋
⑴于:往。役:服勞役。于役,到外面服役。
⑵期:指服役的期限。
⑶曷(hé):何時。至:歸家。
⑷塒(shí ):雞舍。墻壁上挖洞做成。
⑸如之何勿思:如何不思。如之:猶說“對此”。
⑹不日不月:沒法用日月來計算時間。
⑺有(yòu)佸(huó):相會,來到。
⑻桀:雞棲木。一說指用木頭搭成的雞窩。
⑼括:來到。音、義同“佸”。
⑽茍:誠,猶如實。
這是一首很樸素的詩。兩章相重,只有很少的變化。每章開頭,是女主人公用簡單的語言說出的內(nèi)心獨白。稍可注意的是“不知其期”這一句(第二章的“不日不月”也是同樣意思,有不少人將它解釋為時間漫長,是不確切的)。等待親人歸來,最令人心煩的就是這種歸期不定的情形,好像每天都有希望,結(jié)果每天都是失望。如果只是外出時間長但歸期是確定的,反而不是這樣煩人。正是在這樣的心理中,女主人公帶著嘆息地問出了“曷至哉”:到底什么時候才能回來呢?
這下面的一節(jié)有一種天然的妙趣。詩中不再正面寫妻子思念丈夫的哀愁乃至憤怨,而是淡淡地描繪出一幅鄉(xiāng)村晚景的畫面:在夕陽余暉下,雞兒歸了窠,牛羊從村落外的山坡上緩緩地走下來。這里的筆觸好像完全是不用力的,甚至連一個形容詞都沒有,不像后代的文人辭章總是想刻畫得深入、警醒,恐怕讀者不注意。然而這畫面卻很感動人,因為它是有情緒的。讀者好像能看到那凝視著雞兒、牛兒、羊兒,凝視著村落外蜿蜒沿伸、通向遠方的道路的婦人,是她在感動讀者。這之后再接上“君子于役,如之何勿思”,讀者分明地感受到女主人公的愁思濃重了許多。倘試把中間“雞棲于塒,日之夕矣,羊牛下來”三句抽掉,將最后兩句直接接繼在“曷至哉”之后,感覺會完全不同。這里有抒情表達的節(jié)奏問題——節(jié)奏太快,沒有起伏,抒情效果出不來;同時,這畫面本身有其特別的情味。
熟悉農(nóng)村生活的人經(jīng)??吹竭@樣的晚景。農(nóng)作的日子是辛勞的,但到了黃昏來臨之際,一切即歸于平和、安謐和恬美。牛羊家禽回到圈欄,炊煙裊裊地升起,燈火溫暖地跳動起來,農(nóng)人和他的妻兒們聊著閑散的話題。黃昏,在大地上出現(xiàn)白天未有的溫順,農(nóng)人以生命珍愛著的東西向他們身邊歸聚,這便是古老的農(nóng)耕社會中最平常也是最富于生活情趣的時刻。可是在這詩里,那位妻子的丈夫卻猶在遠方,她的生活的缺損在這一刻也就顯得最為強烈了,所以她如此悵惘地期待著。
這詩的兩章幾乎完全是重復的,這是歌謠最常用的手段——以重疊的章句來推進抒情的感動。但第二章的末句也是全詩的末句,卻是完全變化了的。它把妻子的盼待轉(zhuǎn)變?yōu)閷φ煞虻臓繏旌妥T福翰粴w來也就罷了,但愿他在外不要忍饑受渴吧。這也是最平常的話,但其中包含的感情卻又是那樣善良和深摯。
這是古老的歌謠,它以不加修飾的語言直接地觸動了人心中最易感的地方。它的天然之妙,在后世已是難以重復的了。
這是一首寫妻子懷念遠出服役的丈夫的詩。所謂“君子于役”的“役”,不知其確指,大多數(shù)情況下,應是指去邊地戍防。又“君子”在當時統(tǒng)指貴族階層的人物,但詩中“君子”的家中養(yǎng)著雞和牛羊之類,地位又不會很高,大概他只是一位武士。先秦時代生產(chǎn)水平低下,下層貴族的生活,并不比后世普通農(nóng)民好到哪里去。
君子陽陽,左執(zhí)簧,右招我由房,其樂只且!
君子陶陶,左執(zhí)翿,右招我由敖,其樂只且!
譯文
舞師喜洋洋,左手握笙簧,右手招我奏“由房”。心里樂又爽!
舞師樂陶陶,左手搖羽毛,右手招我奏“由敖”??鞓氛娌簧?!
注釋
①君子:指舞師。陽陽:洋洋得意。
②簧:古樂器名,竹制,似笙而大。
③我:舞師(君子)的同事。由房:為一種房中樂。毛傳:“由,用也。國君有房中之樂?!焙戌睢睹?/span>詩后箋》:“由房者,房中,對廟朝言之。人君燕息時所奏之樂,非廟朝之樂,故曰房中。”一說由房即游放。
④只且(音居):語助詞。
⑤陶陶:和樂舒暢貌。
⑥翿(音道):歌舞所用道具,用五彩野雞羽毛做成,扇形。
⑦由敖:當為舞曲名。馬瑞辰《毛詩傳箋通釋》:“敖,疑當讀為驁夏之驁,《周官·鐘師》:奏九夏,其九為驁夏?!编嵐{:“右手招我,欲使我從于燕舞之位?!?/span>朱熹《詩集傳》:“驁,舞位也?!?/span>
按余冠英的說法,這是一首描寫歌舞晚會場面的小詩,只有歡樂而已,沒有多深的政治意義。
在一個貴族歡宴的場合,有一個身份高貴的青年男子,在中央為大家起舞助興。只見他一幅少年得志、得意洋洋之態(tài),邊舞蹈邊吹奏笙竽之類樂器,人們歡呼雷動。他得意之際,便左手執(zhí)定樂器,右手來招呼詩人與他協(xié)奏《由房》之樂。受這種氛感染,人人都能感到無比歡欣快樂。接著寫這位男子狂歡之余,放下樂器,開始跳起舞來,其樂陶陶,令人陶醉。他左手執(zhí)定羽旄,右手招詩人與他共舞《由敖》之曲。場面歡暢淋漓。
詩共二章,攝取了兩組歌舞的畫面,一是奏“由房”、一是舞“由敖”?!坝煞俊笨赡苁恰坝筛薄ⅰ坝蓛x”一類的笙樂,屬房中之樂。胡承珙《毛詩后箋》:“由房者,房中,對廟朝言之。人君燕息時所奏之樂,非廟朝之樂,故曰房中。”而“由敖”可能即驁夏,馬瑞辰《毛詩傳箋通釋》:“敖,疑當讀為驁夏之驁,《周官·鐘師》:奏九夏,其九為驁夏?!苯裉煲巡恢獌晌枨膬?nèi)容,但從君子(舞師)“陽陽”、“陶陶”等神情上看,當是兩支歡快的舞樂?!捌錁分磺摇鼻∏≌f明其樂之甚?!爸弧保n詩作“旨”;《詩三家義集疏》:“旨本訓美,樂旨,猶言樂之美者,意為樂甚?!?/span>
詩的格調(diào)流美。所演奏的是房中宴樂,樂曲比較輕快,而演奏者本人也自得其樂,《程子遺書):“陽陽,自得。陶陶,自樂之狀。皆不任憂責,全身自樂而已?!毕胍娢鑾熍c樂工是樂在其中。詩人為樂工,故詩中“我”在描寫歌舞場面時也就比較輕快這與《王風》其他篇章那種蒼涼的風格迥然不同。
如果按朱熹的解釋,此詩寫夫妻歌舞為樂。丈夫邀請妻子一起跳舞,由妻子唱出來,表現(xiàn)了他們自得自樂、歡暢無比的情緒。古代的文學作品中,寫夫妻恩愛、歌舞自娛的情形并不多,多的是征夫愁棄婦怨。因為這樣做,至少要這樣一些前提:兩個人情深意篤,有較高的修養(yǎng)和情趣,以及擁有較多的閑暇。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夫妻,大字不識的衣夫,恐怕難以歌舞自娛。由此可以推斷,此詩的主人公大概應是殷實人家,或是已經(jīng)衰落了的世家子弟。這也容易讓人想到,閑暇是人們自娛自樂、吟詩作畫、游山玩水的重要前提。整日為生計而忙碌的人,不會有此雅興
揚之水,不流束薪。彼其之子,不與我戍申。懷哉懷哉,曷月予還歸哉?
揚之水,不流束楚。彼其之子,不與我戍甫。懷哉懷哉,曷月予還歸哉?
揚之水,不流束蒲。彼其之子,不與我戍許。懷哉懷哉,曷月予還歸哉?
譯文
平緩流動的水啊,沖不走成捆的木柴。那位遠方的人兒啊,不能和我駐守申國城寨。想念你啊想念你,哪時我才能回到故里?
平緩流動的水啊,也飄不起成捆的柴草。那位遠方的人兒啊,不能共我守衛(wèi)甫國城堡。想念你啊想念你,哪時我才能回到故里?
平緩流動的水啊,也流不動成捆的柳枝。那位遠方的人兒啊,不能與我守衛(wèi)許國城池。想念你啊想念你,哪時我才能回到故里?
注釋
⑴揚之水:揚:悠揚,緩慢無力的樣子。不流:流不動,浮不起,沖不走。平緩流動的水。
⑵束薪:成捆的柴薪,喻婚姻,在此指妻。
⑶彼其之子:(遠方的)那個人,指妻子。
⑷不與我:不能和我。戍申:在申地防守。
⑸懷:平安,一說思念、懷念。
⑹曷:何。
⑺束楚:成捆的荊條。
⑻甫:甫國,即呂國。
⑼蒲:蒲柳。
⑽許:許國。
這是一首戍卒怨恨統(tǒng)治者長期讓他們久戍不歸,而思念家人,希望早日回家的詩。
春秋時代,周朝平王(前770—前720年在位)還是比較混亂的時代。主要是周天子的權(quán)威削弱了,諸侯國的力量強大了。周平王的母親是申國人,申國又常受楚國的侵擾。周平王為了母親故國的安全,就從周朝抽調(diào)部分軍隊,到申國戰(zhàn)略要地屯墾駐守,防止楚國侵擾。這些周朝士兵遠離故鄉(xiāng),去守衛(wèi)并非自己諸侯國的土地,心中的不滿凄苦,當然有所流露,形成詩歌,就是《揚之水》。申國、甫國和許國的國君,都是姜姓。周平王母親是申國姜姓公主,與甫、許兩個諸侯國也是親戚關系。所以,雖然周平王沒有派士兵去戍守甫、許兩國,但詩歌也牽連及之:反正是姜姓王太后娘家的人。
《揚之水》是以遠戍戰(zhàn)士的口吻來寫的。全詩三章,各章基本相同。不同的是:“束薪”、“束楚”和“束蒲”;“戍申”、“戍甫”和“戍許”。薪、楚、蒲都是農(nóng)家日常燃燒的柴草;申、甫、許是三個姜姓的諸侯小國。因此,全詩實際上把一個相同的內(nèi)容,反覆吟誦三次,用重復強調(diào)的手法,突出遠戍戰(zhàn)士思家情懷。每章頭兩句“揚之水,不流束薪(楚、蒲)”,用流動的河水與不動的柴草對比,先讓人視覺上有特殊印象:那河溝的水嘩嘩地流動,仿佛歲月一天天過去,不再回來;那一捆捆的柴草又大又沉,小小的河水根本飄浮不起,沖流不動,仿佛戰(zhàn)士思家的沉重心緒,永不改變。有了這兩句自然物象的起興,很自然引出三、四兩句“彼其之子,不與我戍申(甫、許)”,守著家園的妻子,當然無法與遠戍的士兵一起。如果說,士兵如遠離泉源的河水,越流越遠;那么,妻子如堅定不移的柴草,不飄不流。如果說,日月如流水不斷流失,思家情懷就如沉重的柴草,不動不移。分離的日子越久,遠戍的時間越長,思念妻子也越強烈。終于,士兵喊出了自己心里的話:“懷哉懷哉?曷月予還歸哉?”意思是:在家的親人平安嗎?何年何月我才能回家相聚呢?夫妻之情,故園之思,遠戍之苦,不平之鳴,都融化在這兩句問話之中,而士兵回家的渴望,強烈地震撼讀者。
在詩歌句式上,采用不齊整的句式,有三言、四言、五言、六言幾種,這說明詩歌帶有鮮明的口語化的傾向。口語化句子,正好比較樸實,比較真切地表達出下層人民出身的士兵的口吻,令人讀之感到親切誠樸。實際上,除了個別詞語帶有歷史痕跡,在語義上需要詮解之外,這首口語化的詩歌,千載之下讀之,仍是極易使人感動的。
中谷有蓷,暵其乾矣。有女仳離,嘅其嘆矣。嘅其嘆矣,遇人之艱難矣!
中谷有蓷,暵其修矣。有女仳離,條其嘯矣。條其嘯矣,遇人之不淑矣!
中谷有蓷,暵其濕矣。有女仳離,啜其泣矣。啜其泣矣,何嗟及矣!
譯文
山谷中的益母草,天旱無雨將枯槁。有位女子遭遺棄,內(nèi)心嘆息又苦惱。內(nèi)心嘆息又苦惱,嫁人不淑受煎熬。
山谷中的益母草,天旱無雨將枯焦。有位女子遭遺棄,撫胸嘆息又長嘯。撫胸嘆息又長嘯,嫁人不淑多苦惱。
山谷中的益母草,天旱無雨將枯焦。有位女子遭遺棄,抽噎哭泣淚不干。抽噎哭泣淚不干,悔恨莫及空長嘆。
注釋
1.中谷:同谷中,山谷之中。孔疏:“中谷,古中。倒其言者,古人之語皆然,詩文多此類也?!鄙棧?span lang="EN-US">tuī):益母草?!稜栄拧め尣荨罚骸拜?,蓷。”郭璞注:“今茺蔚也。葉似荏(萑),方莖,白華,華在節(jié)間,又名益母?!?span lang="EN-US">
2.暵(hàn)其:即“暵暵”,形容干枯、枯萎的樣子。暵,曬干。干(gān):干枯。
3.仳(pǐ)離:婦女被夫家拋棄逐出,后世亦作離婚講。仳,別,分別。
4.嘅(kǎi)其:即“嘅嘅”。嘅,同“慨”,嘆息之貌。嘆:嘆息。
5.遇人:逢人,嫁人。遇,相逢,不期而會。艱難:困難。鄭箋:“有女遇兇年而見棄,與其君子別離,嘅然而嘆,傷己見棄,其恩薄。所以嘅然而嘆者,自傷遇君子之窮厄?!?span lang="EN-US">
6.脩(xiū):干枯,敗壞。一說長。
7.條:深長。歗(xiào):同“嘯”,號,呼叫,悲嘯之聲。
8.不淑:不善。一說無用。
9.濕:將要曬干的樣子。
10.啜:哽噎抽泣貌。
11.何嗟及矣:同“嗟何及矣”。嗟,悲嘆聲。一說句中助詞。何及,言無濟于事。及,與。鄭箋:“及,與也。泣者,傷其君子棄己。嗟乎,將復何與為室家乎?”
全詩三章,每章的意思都差不多,反復吟詠,突出主題:女子遇人不淑,最終痛苦、悲傷、憤怒。婦女在春秋時代被男子遺棄的情況,說明男權(quán)主義在那個時代已經(jīng)成為社會倫理觀念的主流。女子擇偶不慎,嫁了個忘恩絕情的丈夫,最終被拋棄,落得個自怨自艾的下場??梢娭袊鴭D女地位的低微,已經(jīng)有兩千年以上的歷史了。
詩歌每節(jié)開頭,都用山谷中的益母草起興。益母草是中草藥,據(jù)李時珍《本草綱目》,益母草對婦女有明目益神的功效,現(xiàn)代也常用益母草作婦女病治療調(diào)養(yǎng)之用。益母草有益于婦女養(yǎng)生育子。詩歌用益母草起興,作用有二:一是這種植物與婦女關系密切,提起益母草,可以使人聯(lián)想到婦女的婚戀、生育、家庭、夫妻,由草及人,充分發(fā)揮詩歌聯(lián)想作用;二是益母草已經(jīng)干枯了,益母草曬干,可入藥。婦女被拋棄,入藥的益母草的意義在于:促進夫妻感情和有益于生兒育女的藥草,與被離棄的婦女擺在一塊,對比強烈,給人的感覺是這位婦女命運真太悲慘。因此,“中谷有蓷”一句,是起了隱喻作用、感情引導作用和啟發(fā)聯(lián)想作用。
每章最后一句,都是婦女自身覺悟的感嘆。被薄幸丈夫拋棄,她不僅僅是一昧怨天尤人,而是痛定思痛,得出了“遇人之艱難”、“遇人之不淑”和“何嗟及矣”的結(jié)論。這是對自己過去生活的小結(jié),也是對今后生活的警誡。吟唱出來,當然是對更多已婚未婚婦女的提醒和勸告。在這位被拋棄的婦女身上,仍然保留著婦女自重自覺的品格,這正是她靈魂中清醒而堅強的一面,啟迪著人們。
《王風·中谷有蓷》反映的是東周時期下層婦女的生活狀況。這是歷來爭論最少的《詩經(jīng)》篇章,從《毛詩序》到現(xiàn)代學者,絕大多數(shù)論者都同意這一觀點?!?/span>
有兔爰爰,雉離于羅。我生之初,尚無為;我生之后,逢此百罹。尚寐無吪!
有兔爰爰,雉離于罦。我生之初,尚無造;我生之后,逢此百憂。尚寐無覺!
有兔爰爰,雉離于罿。我生之初,尚無庸;我生之后,逢此百兇。尚寐無聰!
譯文
野兔往來任逍遙,山雞落網(wǎng)慘凄凄。在我幼年那時候,人們不用服兵役;在我成年這歲月,各種苦難竟齊集。長睡但把嘴閉起!
野兔往來任逍遙,山雞落網(wǎng)悲戚戚。在我幼年那時候,人們不用服徭役;在我成年這歲月,各種憂患都經(jīng)歷。長睡但把眼合起!
野兔往來任逍遙,山雞落網(wǎng)戰(zhàn)栗栗。在我幼年那時候,人們不用服勞役;在我成年這歲月,各種災禍來相逼。長睡但把耳塞起!
注釋
①爰(音緩):緩之借,逍遙自在。離:同罹,陷,遭難。羅:羅網(wǎng)。
②為:指徭役。鄭箋:“為,謂軍役之事也?!?span lang="EN-US">
③罹:憂。
④無吪(音俄):不說話。一說不動。
⑤罦(音?。阂环N裝設機關的網(wǎng),能自動掩捕鳥獸,又叫覆車網(wǎng)。
⑥ 造:指勞役。朱熹《詩集傳》:“造,亦為也?!?span lang="EN-US">
⑦覺:清醒。
⑧罿(音沖):捕鳥獸的網(wǎng)。
⑨庸:指勞役。鄭箋:“庸,勞也?!?span lang="EN-US">
⑩聰:聽覺。
這是一首傷時感事的詩。《毛詩序》說:“《兔爰》,閔周也?;竿跏?,諸侯背叛,構(gòu)怨連禍,王師傷敗,君子不樂其生焉?!边@是依《左傳》立說,有史實根據(jù),因此《毛詩序》說此詩主題不誤。但意謂作于桓王時,與詩中所寫有出入。崔述《讀風偶識》說:“其人當生于宣王之末年,王室未騷,是以謂之‘無為’。既而幽王昏暴,戎狄侵陵,平王播遷,室家飄蕩,是以謂之‘逢此百罹’。故朱子云:‘為此詩者蓋猶及見西周之盛。’(見朱熹《詩集傳》)可謂得其旨矣。若以為在桓王之時,則其人當生于平王之世,仳離遷徙之余,豈得反謂之為‘無為’?而諸侯之不朝,亦不始于桓王,惟鄭于桓王世始不朝耳。其于王室初無所大加損,豈得遂謂之為‘百罹’、‘百兇’也哉?竊謂此三篇者(按:指《中谷有蓷》、《葛藟》及此篇)皆遷洛者所作?!?/span>
詩共三章,各章首二句都以兔、雉作比。兔性狡猾,用來比喻小人;雉性耿介,用以比喻君子。羅、罦、罿,都是捕鳥獸的網(wǎng),既可以捕雉,也可以捉兔。但詩中只說網(wǎng)雉縱兔,意在指小人可以逍遙自在,而君子無故遭難。通過這一形象而貼切的比喻,揭示出當時社會的黑暗。
各章中間四句,是以“我生之初”與“我生之后”作對比,表現(xiàn)出對過去的懷戀和對現(xiàn)在的厭惡:在過去,沒有徭役(“無為”),沒有勞役(“無造”),沒有兵役(“無庸”),我可以自由自在地生活;而現(xiàn)在,遇到各種災兇(“百罹”“百憂”“百兇”),讓人煩憂。從這一對比中可以體會出時代變遷中人民的深重苦難。這一句式后來在傳為東漢蔡琰所作的著名長篇騷體詩《胡笳十八拍》中被沿用,“我生之初尚無為,我生之后漢祚衰;天不仁兮降亂離,地不仁兮使我逢此時”,那悲愴的詩句,是脫胎于《兔爰》一詩。
各章最后一句,詩人發(fā)出沉重的哀嘆:生活在這樣的年代里,不如長睡不醒。憤慨之情溢于言表。方玉潤說:“‘無吪’、‘無覺’、‘無聰’者,亦不過不欲言、不欲見、不欲聞已耳”(《詩經(jīng)原始》),這也是《毛詩序》中所點出的君子“不樂其生”的主題。
全詩三章風格悲涼,反覆吟唱詩人的憂思,也正是《王風》中的黍離之悲,屬亂世之音、亡國之音,方玉潤評云:“詞意凄愴,聲情激越,(三國魏)阮步兵(籍)專學此種?!保ā对娊?jīng)原始》)
綿綿葛藟,在河之滸。終遠兄弟,謂他人父。謂他人父,亦莫我顧。
綿綿葛藟,在河之涘。終遠兄弟,謂他人母。謂他人母,亦莫我有。
綿綿葛藟,在河之漘。終遠兄弟,謂他人昆。謂他人昆,亦莫我聞。
譯文
葛藤纏繞綿綿長,在那大河河灣旁。兄弟骨肉已離散,叫人爹爹心悲涼。叫人爹爹心悲涼,他也哪里會賞光。
葛藤纏繞綿綿長,在那大河河岸旁。兄弟骨肉已離散,叫人媽媽心悲涼。叫人媽媽心悲涼,她也哪里會幫忙。
葛藤纏繞綿綿長,在那大河河灘旁。兄弟骨肉已離散,叫人哥哥心悲涼。叫人哥哥心悲涼,他也只把聾啞裝。
注釋
①緜緜:連綿不絕?!「稹⑺墸ㄒ魤荆禾兕惵参?。
②滸(音虎):水邊。
③終:既已?!∵h(音院):遠離。
④顧、有、聞:皆親愛之意也?!∮校ㄒ粲樱和ā坝印保瑤椭?。 聞(音問):問。王引之《經(jīng)義述聞》:“謂相恤問也。古字聞與問通?!?span lang="EN-US">
⑤涘(音四):水邊。
⑥漘(音純):河岸,水邊。
⑦昆:兄。
舊說以為此詩乃東周初年姬姓貴族所作,旨在譏刺平王棄宗族而不顧?!睹娦颉罚骸啊陡鹚墶?,刺平王也。周室道衰,棄其九族焉。”毛氏說詩多牽強附會,常把表現(xiàn)人之常情的詩作拉扯到政教、美刺上去。宋人說詩較為通達,朱熹《詩集傳》云:“世衰民散,有去其鄉(xiāng)里家族,而流離失所者,作此詩以自嘆。”得其旨矣。
詩凡三章,章六句。首章“緜緜”二句寫眼前景物。詩人流落到黃河邊上,見到河邊葛藤茂盛,綿綿不斷,不禁觸景傷情,聯(lián)系到自己遠離兄弟、飄泊異鄉(xiāng)的身世,感到人不如物。他流落他鄉(xiāng),六親無靠,生活無著,不得不乞求于人,甚至覥顏“謂他人父”。處境之艱難,地位之卑下,可見一斑。但是即便如此,也未博得人家的一絲憐憫?!爸^他人父,亦莫我顧”,直書其事,包含許多屈辱,許多痛楚,正如朱熹所嘆:“則其窮也甚矣!”(同上)第二、第三章詩意略同首章,僅二、四、五、六句句尾更換一字,豐富了詩的內(nèi)涵,反覆詠嘆中稍有變化。此詩兩句表達一層意思,六句有三層意思,兩層轉(zhuǎn)折。由綿綿不絕的葛藟對照兄弟的離散,是一折,由“謂他人父”、“謂他人母”、“謂他人昆”而竟不獲憐憫,又是一折。每一轉(zhuǎn)折,均含無限酸楚。詩人直抒情事,語句簡質(zhì),卻很感人,表現(xiàn)了飄零的凄苦和世情的冷漠。牛運震《詩志》評曰:“乞兒聲,孤兒淚,不可多讀?!狈接駶櫋对娊?jīng)原始》評曰:“沉痛語,不忍卒讀?!倍紝υ娭斜憩F(xiàn)出的流離之苦深為致慨,相信這也是每一位讀此詩者的共同感受。
彼采葛兮,一日不見,如三月兮!
彼采蕭兮,一日不見,如三秋兮!
彼采艾兮!一日不見,如三歲兮!
譯文
那個采葛的姑娘,一天沒有見到她,好像隔了三月啊!
那個采蕭的姑娘,一天沒有見到她,好像隔了三秋??!
那個采艾的姑娘,一天沒有見到她,好像隔了三年?。?/span>
注釋
⑴采:采集。葛:葛藤,一種蔓生植物,塊根可食,莖可制纖維。
⑵蕭:植物名。蒿的一種,即艾蒿。有香氣,古時用于祭祀。
⑶三秋:三個秋季。通常一秋為一年,后又有專指秋三月的用法。這里三秋長于三月,短于三年,義同三季,九個月。
⑷艾:多年生草本植物,菊科,莖直生,白色,高四五尺。其葉子供藥用,可制艾絨灸病。
⑸歲:年。
這是一首思念情人的小詩。采葛為織布,采蕭為祭祀,采艾為治病。都是女子在辛勤勞動。男子思念起自己的情人來,一日不見,如隔三秋(月、年)。說一天會像三個月,三個季節(jié),甚至三年那樣長,這當然是物理時間和心理時間的區(qū)別所在。用這種有悖常理的寫法,無非是為了極言其思念之切,之深而已。
熱戀中情人無不希望朝夕廝守,耳鬢相磨,分離對他們是極大的痛苦,所謂“樂哉新相知,憂哉生別離”,即使是短暫的分別,在他或她的感覺中也似乎時光很漫長,以至于難以忍耐。此詩三章正是抓住這一人人都能理解的最普通而又最折磨人的情感,反復吟誦,重疊中只換了幾個字,就把懷念情人愈來愈強烈的情感生動地展現(xiàn)出來了。第二章用“秋”而不用“春”“夏”“冬”來代表季節(jié),是因為秋天草木搖落,秋風蕭瑟,易生離別情緒,引發(fā)感慨之情,與全詩意境相吻合。
全詩既沒有卿卿我我一類愛的囈語,更無具體的愛的內(nèi)容敘述,只是直露地表白自己思念的情緒,然而卻能流傳千古,后人并將這一情感濃縮為“一日三秋”的成語。關于此詩藝術(shù)感染力的奧妙,蔣立甫《風詩含蓄美論析》曾剖析說:“妙在語言悖理?!逼湟馐钦f:從科學時間概念衡量,三個月、三個季節(jié)、三個年頭與“一日”等同,當是悖理的,然而從詩抒情看卻是合理的藝術(shù)夸張,合理在熱戀中情人對時間的心理體驗,一日之別,逐漸在他或她的心理上延長為三月、三秋、三歲,這種對自然時間的心理錯覺,真實地映照出他們?nèi)缒z似漆、難分難舍的戀情。這一悖理的“心理時間”由于融進了他們無以復加的戀情,所以看似癡語、瘋話,卻能妙達離人心曲,喚起不同時代讀者的情感共鳴
大車檻檻,毳衣如菼。豈不爾思?畏子不敢。
大車啍啍,毳衣如璊。豈不爾思?畏子不奔。
榖則異室,死則同穴。謂予不信,有如皎日。
譯文
大車行走聲檻檻,青色毛衣像嫩菼。難道是我不像你?相愛就怕你不敢。
大車前行聲啍啍,紅色毛衣色如璊。難道是我不像你?怕你不跟我私奔。
活著不能在一室,死后同埋一個坑。我說的話你不信,就讓太陽來作證。
注釋
1.大車:古代用牛拉貨的車,一說古代貴族乘坐的車子。
2.檻(kǎn)檻:車輪的響聲。
3.毳(cuì)衣:氈子。本指獸類細毛,可織成布匹,制衣或縫制車上的帳篷。此處從聞一多說。菼(tǎn):初生的蘆葦,也叫荻,莖較細而中間充實,顏色青綠。此處以之比喻毳衣的青白色。
4.爾:你。
5.子:;指其所愛的男子。
6.啍(tūn)啍:重滯徐緩的樣子,猶“檻檻”。
7.璊(mén):紅色美玉,此處喻紅色車篷。一說赤苗的谷。
8.奔:私奔。
9.榖(gǔ):生,活著。異室:兩地分居。
10.同穴:合葬同一個墓穴。
11.予:我。
12.有如皦(jiǎo)日:有此白日。如,此。皦,同“皎”,白,光明,明亮。
此詩的意思簡明直截。如果按照主人公是男子的說法,就是小伙子要求與姑娘私奔,并指天發(fā)誓,一定要和姑娘結(jié)合,生不能同床,死也要同穴。愛情的強烈、堅定、至死不渝,大概總可以感動姑娘了。
這首詩把環(huán)境氣氛與主人公心情結(jié)合起來,相互烘托促進,是一個特色。第一章寫小伙子趕著蓋有青色車篷的大車奔馳,在隆隆的車聲里,小伙子心潮澎湃:“豈不爾思,畏子不敢?!币馑际钦f:姑娘,你到底敢不敢與我相愛相戀呢?小伙子的沖動,與姑娘的猶疑,制造了戀愛中的痛苦。第二章以沉重的車輪聲,襯托小伙子內(nèi)心的苦惱。這時候,小伙子終于明白了:姑娘的猶疑是因為她家里不同意這段戀情。因此,擺在面前的是:姑娘敢不敢、能不能不經(jīng)父母許可就和小伙子私奔,結(jié)成夫妻。這是姑娘的終身大事,不能不慎重考慮。因為一旦遇人不淑,又背叛了父母,那么自己的前途就十分悲慘了。第二章既回溯了第一章姑娘猶疑的原因,又提出私奔有無后顧之憂的考慮。詩歌是由小伙子口中唱出來的,表示小伙子已經(jīng)明白姑娘的處境和心思了。于是,自然地引出第三章:小伙子指天發(fā)誓,永遠忠于愛情,即使生不能同床,死后也要同穴。古人指天發(fā)誓是十分慎重的行為,這是自然崇拜與祖先崇拜時代極為莊嚴的儀式。因為他們相信,違反了諾言要受到天譴的。小伙子慎重的發(fā)誓,從意蘊而言,已是圓滿地解釋了姑娘的疑慮,使姑娘放心大膽地投向戀人的懷抱。從情節(jié)而言,詩歌卻不再描述其最后結(jié)局了。人們可以從詩意延續(xù)中推想:這一對戀人,一定高高興興地駕著大車,奔向相愛相伴的幸福生活了。
這首詩,將環(huán)境氣氛與人物心情相結(jié)合相襯托,把故事按情節(jié)發(fā)展而安排詩章,以心理推想取代完整故事結(jié)局,都有特色。
《毛詩序》說這首詩是“刺周大夫”,說他不敢信守諾言。這種說法后人提出質(zhì)疑,因為全詩并沒有更多的社會背景描述?,F(xiàn)代學者一般認為這是一首愛情詩,不過主人公是男還是女還有分歧。
丘中有麻,彼留子嗟。彼留子嗟,將其來施施。
丘中有麥,彼留子國。彼留子國,將其來食。
丘中有李,彼留之子。彼留之子,貽我佩玖。
譯文
土坡上一片大麻,有郎的深情留下。有郎的深情留下,盼望郎來的步伐。
土坡上一片麥田,有郎的愛意纏綿。有郎的愛意纏綿,盼望郎再來野宴。
土坡上一片李林,有郎的真情愛心。有郎的真情愛心,他贈送佩玉晶瑩。
注釋
1.麻:大麻,一年生草本植物,皮可績?yōu)椴颊撸艜r種植以其皮織布做衣,子可食。
2.留:一說停留、留住之留;一說指劉姓;一說為借“懰”,美好之意。子嗟:人名。一說對那個男子的尊稱。
3.將(qiāng):請;愿;希望。施施:施予,幫助,有恩惠、惠予之意。一說慢行貌,一說高興貌。
4.子國:人名。詩中子嗟、子國、之子與《鄘風·桑中》之所言“孟姜”“孟弋”“孟庸”同一手法,均是劉氏一人數(shù)名。一說“子國”為“子嗟”父,“之子”即子嗟。又說“嗟、國”皆為語氣助詞。
5.食:吃飯。
6.貽:贈。佩玖:佩玉名。玖,次于玉的黑石。
按照多數(shù)學者的說法,這是一首情詩,是以一個姑娘的口吻寫出來的。詩中提到的事件,恰恰是姑娘與情郎激情幽會的地點:“丘中有麻”“丘中有麥”“丘中有李”,那一蓬蓬高與肩齊的大麻地,那一片片密密的麥田垅間,那一棵棵綠蔭濃郁的李子樹下,都是姑娘與情郎情愛激發(fā)的地方。所以,當姑娘回味這種強烈的情愛行為時,總也忘不了那個神奇的地方。尤其是詩的第一、二章,都有“彼留子”的明確指涉。而第一章的“將其來施施”,第二章的“將其來食”,更明確地寫出,姑娘與情郎的幽會不僅僅是一次,而是多次。他們在大麻地里、小麥垅頭、李子樹下,演出過一次次激情的戲劇,付出了整個身心。他們的情愛是真實的,也是牢固的。他們并沒有追求一次性的瘋狂,而是讓純真的愛掀起一層又一層的熱浪,永久地持續(xù)。第三章的最后,寫到“彼留之子,貽我佩玖”,用物質(zhì)的形式(佩玉),把非物質(zhì)的關系(情愛)確定下來,以玉的堅貞純潔牢固,表示兩人的愛情的永恒。可以想像,接著下去,姑娘將與情郎共偕連理,成家育子,延續(xù)生命。一個新的家庭,將延續(xù)那一段熱烈純真的愛情。這就是姑娘在歌唱愛情時寄托的熱望。
這首詩表現(xiàn)了二千多年前黃土高原上那對青年男女的柔情蜜意。其情緒熱烈大膽,敢于把與情郎幽會的地點一一唱出,既顯示姑娘的純樸天真,又表達倆人的情深意綿。敢愛,敢于歌唱愛,這本身就是可敬的。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