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山水畫氣韻是否生動,往往取決于筆墨線條的質(zhì)量,而筆墨線條質(zhì)量的高低在于能否真正掌握“骨法用筆”之秘訣。當(dāng)代許多山水畫家,其筆墨線條質(zhì)量是不高的,筆力非常軟弱,其根本原因在于他們不知道“骨法用筆”為何物。本文對“骨法用筆”這些問題作一簡單探討,歡迎諸方家批評指正!
關(guān)鍵詞:山水畫;骨法用筆;氣韻生動;筆墨;
北宋 巨然《秋山問道圖》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一、什么是“骨法用筆”?
“骨法用筆”最早出現(xiàn)在南北朝時期謝赫的《古畫品錄》中,是六法之一,是針對繪畫作品的品評和審美提出的一個用筆概念,極為重要。
所謂的“骨法用筆”,是指在落筆作畫的過程中,所遵循的一種極為高難度的一種用筆方法。要求畫家中起筆、行筆、收筆的三大環(huán)節(jié)不能有絲毫的草率大意,都要嚴格把各個動作做到位,否則是難以寫出高質(zhì)量的筆墨線條的。
“骨法用筆”是確保繪畫作品“氣韻生動”的前提條件,不懂或不善于“骨法用筆”的畫家,其作品是難以打動得了觀眾的,是沒有生命活力的。
元 王蒙《青卞隱居圖》高清
二、不具備“骨法用筆”的繪畫作品是怎樣的?其作畫方式是如何的?
當(dāng)代許多畫家其筆墨質(zhì)量是不過關(guān)的,不懂“骨法用筆”為何物,他們的繪畫作品幾乎都是“有形而無神”。也就是說,他們的繪畫往往忽略了極為重要的“骨法用筆”,只是在繪畫的表面上做文章。比如,他們在意的是如何構(gòu)圖、色彩搭配等外在形式,往往是照貓畫虎,涂抹而成,而對更深層的“寫”字訣渾然不知。這樣的作品是經(jīng)不起細看的,毫無內(nèi)涵,讓人看過即厭。
不具備“骨法用筆”的作畫方式是這樣的:
先用炭筆或淡墨線條,在空白紙上根據(jù)粉本或照片上的山石林木大概位置草草的勾畫出來,也就是先確定好比例位置,接著再正式涂描。這種作畫方式完全沒有“寫”的意味,用筆畏手畏腳,小心翼翼,生怕那一筆畫壞了就會導(dǎo)致整幅作品徹底作廢。以這樣的方式作畫,其筆力可想而知,筆墨線條一定是軟弱無力的。雖然對于大部分的畫家來說,貌似非常實用,容易畫出“成品”,并且還能修改某些地方畫得不到位地方。其實,如果一旦養(yǎng)成這樣的作畫習(xí)慣,那么你的繪畫水平是很難有所進展的,將會徹底淪為畫匠,這是需要引起警惕的。
元 王蒙《春山讀書圖》上海博物館藏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