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色国产,午夜在线视频,新黄色网址,九九色综合,天天做夜夜做久久做狠狠,天天躁夜夜躁狠狠躁2021a,久久不卡一区二区三区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從趙叔孺的交往中看其藝術(shù)的正統(tǒng)觀

從趙叔孺的交往中看其藝術(shù)的正統(tǒng)觀

/陳可奇

杭州師范大學美術(shù)學院美術(shù)學專業(yè)(書法篆刻方向)碩士研究生

丨摘要丨

20世紀初期趙叔孺蜚聲海上,在趙叔孺的交游圈中以金石書畫收藏家和趙門弟子為主。金石古器物等體現(xiàn)出一種不同于江湖氣的廟堂之美,即一種正統(tǒng)的觀念,體現(xiàn)出醇厚典雅的風格。這恰恰與趙叔孺的藝術(shù)觀念相契合,并影響著這些金石書畫收藏家和他的弟子們,成為整個海上藝術(shù)具有較高審美價值的一脈。本文擷取趙叔孺分別與秦文錦、周湘云、俞序文這三位收藏家以及與陳巨來、沙孟海這兩位學生的交往進行論述,以見趙叔孺藝術(shù)的正統(tǒng)觀念。

 

丨關(guān)鍵詞丨

交往   金石收藏   廟堂之美   正統(tǒng)觀

一、趙叔孺與金石收藏者

20世紀上半葉,趙叔孺以其渾厚淵雅的印風雄踞海上,為海上篆刻一大流派,并吸引了一大批文人雅士與之交往?!昂?nèi)碩彥,爭相傾蓋論交”[1]。筆者查閱數(shù)種趙叔孺印譜,其中趙叔孺為收藏家刻印較多。趙氏弟子葉潞淵于庚午(1990)春二月為朵云軒原石精拓《趙叔孺印存》作序時有言:

其篆刻由浙派入手,后精研于秦漢璽印、宋元圓朱,于皖派則完白、悲庵,能得其神髓,在平實處見生動,秀雅中見雄偉,絕無板滯之失,又無妄怪之嫌,名聞當代,蜚聲海外。惜較少涉筆,流傳不多。曾為江陰奚氏小冬花庵刻者,數(shù)逾百鈕;無錫秦氏古鑒閣父子及同里周氏寶米室作者,咸不及奚氏之半。[2]

因趙叔孺為他們刻印較多,說明與他們交往較密,一定程度上體現(xiàn)了趙叔孺與他們共同的藝術(shù)觀念。筆者有感于此,故本文以趙叔孺與無錫秦氏并其同里周氏做一番交游考論,以見趙氏印學之正統(tǒng)觀。序言中說趙叔孺為奚旭(18801919)刻印最多,限于筆者能力,未能充分發(fā)現(xiàn)趙叔孺與奚氏交往資料,故將趙叔孺與奚氏交往論述暫時省略,待發(fā)掘資料后補充。在筆者閱讀《趙叔孺印譜》中,發(fā)現(xiàn)趙叔孺為俞序文刻印亦多,俞序文身份與前二者相似,其邊款材料更能說明趙叔孺之印學觀念,具有極高的史料價值,故將趙與俞之交游也一并附上。


柏藤圖  趙叔孺  西泠印社藏

 

(一)與秦文錦

秦文錦(18701938),字絅孫(一作褧孫),無錫人,清光緒時諸生,清代著名畫家、篆刻家秦祖永之子,能詩文,工隸書,金石收藏家,擅長碑帖鑒賞,《民國書法篆刻人物辭典》有錄:

秦文錦,江蘇錫山(今無錫錫山)人。字絅孫、褧孫,號籋云居士、息園老人、息園居士、守黑居士。齋名鉏彝齋、十田軒、古鑒閣。早年曾任福建淡水鹽場大使。后隨駐日使節(jié)赴日本考察交流,研習先進科學技術(shù),尤重書籍裝幀及鋅版蝕刻、珂羅版印刷。1916年,在上海創(chuàng)辦藝苑真賞社,影印自藏歷代碑版法書名跡,總數(shù)逾百種。曾將周秦鼎彝和漢魏碑刻百多種集成數(shù)千聯(lián)句,取名《碑帖集聯(lián)》《聯(lián)拓大觀》等印本出版發(fā)行。富收藏,對甲骨鐘鼎、秦漢籀隸探究較深。精書法,四體皆善,小楷極工,造詣頗深。邃于金石之學,能治印。父秦祖永,字逸芬,能書善畫,有《桐陰論畫》《畫學心印》等。子淦,字清曾,繼承父業(yè),堅持經(jīng)營藝苑真賞社,業(yè)績顯著,亦善繪事。[3]

上述所言秦文錦曾將周秦鼎彝和漢魏碑刻百多種集成數(shù)千聯(lián)句,取名《碑帖集聯(lián)》《聯(lián)拓大觀》等印本出版發(fā)行之事,趙叔孺有感于此,于丁巳(1917)之秋,刻一白文印見贈,印曰:“錫山秦絅孫集古文字記”,邊款曰:“老友絅孫邃于金石之學,嘗以金文、碑碣原字集拓成聯(lián),獨運匠心,嘆未曾有。余力勸付印,以廣流傳。今春藏事,海內(nèi)推為杰作,每出一書,余得首先拜貺,愧無報瓁,用刻是印,聊酬盛意,并咐不朽。丁巳秋日,叔孺記于滬寓。”[4]又刻“絅孫校定”朱文印一方,款曰:“絅孫新輯碑聯(lián)集拓成,叔孺為刻校定之印。”[5]秦文錦富收藏,并對甲骨鐘鼎、秦漢篆籀研習頗深,而趙叔孺好古,醉心于三代吉金文字,曾自刻“平生有三代文字之好”白文印以見志,故趙叔孺對于秦文錦集聯(lián)之舉頗為高興,與秦一拍即合。秦文錦每得一古器物,往往請趙叔孺為之刻印一方以志。秦氏齋號曰“鉏彝齋”,趙叔孺有刻此印,款曰:“絅孫老友新得周鉏麑彝,云關(guān)中出土者,因以顏其齋。叔孺刻并記?!?span>[6]庚申(1920)冬,秦文錦得北周呂僧哲造像一區(qū),趙叔孺便刻“石佛龕”白文印一方,以永充供養(yǎng)。戊辰(1928)春,秦文錦以重金購《張黑女墓志》一冊,便自詡“守黑居士”,趙叔孺便刻一朱文印見贈,款曰:“魏黑女志為海內(nèi)孤本,絅孫老友以重金得之,愛護等于頭目,刻此志世守也。戊辰仲春,叔孺刻并識?!?span>[7]

除此之外,秦文錦自用如“褧孫藏磚”“褧孫手拓”“古鑒閣中銘心絕品”“絅孫收藏”“無錫秦氏文錦供養(yǎng)”“錫山秦文錦印”諸印,皆出趙叔孺之手。

秦淦(1894—?),字清曾,秦文錦之子,工山水,繼承父業(yè)。其自用印如“秦淦私印”“秦清曾”“秦淦之印”等亦出于趙叔孺之手。


偶逢難得篆書七言聯(lián)  趙叔孺

(二)與周湘云

周湘云(18781943),字雪庵,齋號寶米室、九云室、二簋二簠之齋,祖籍浙江寧波,為海上房地產(chǎn)巨富,同時兼收藏。其祖上為醫(yī),鴉片戰(zhàn)爭后漸趨敗落。父親周蓮塘,上海開埠之后,專心房地產(chǎn)事業(yè),憑借其吃苦耐勞的精神和精明能干的能力,不幾年便成為赫赫有名的房地產(chǎn)巨頭。周湘云作為周蓮塘長子,待其接管家業(yè)時,周家正如日中天之時,隨著之后軍閥割據(jù)、戰(zhàn)事不斷,房地產(chǎn)收益不斷上漲,到抗日戰(zhàn)爭初期,周湘云已經(jīng)成為寧波旅滬人士中首屈一指的富商。

歷來巨富大多愛好收藏以顯示個人品位,周湘云自然不會例外。與秦文錦相比,周湘云收藏無論從數(shù)量還是質(zhì)量,都要高出一籌。其所收藏青銅器、名人字畫既多且精,最負盛名者如虞世南《汝南公主墓志銘》、懷素《苦筍帖》、米芾小楷《向太后挽詞帖》等。現(xiàn)存上海博物館的懷素《苦筍帖》與米友仁《瀟湘圖》即為周湘云家藏之物。

同為寧波旅滬人士,且都嗜好收藏,趙叔孺自然與周湘云交好,為刻收藏鑒定印尤多。茲舉典型例子如下,以見趙、周關(guān)系之密切,又見周氏收藏之精。

白文印“雪庵藏毛公季聃簋”,款曰:“雪庵吾兄得濰縣陳氏聃簋,為海內(nèi)著名之器。叔孺刻藏印?!?span>[8]

朱文印“周雪庵讀碑記”,款曰:“湘云兄藏漢魏碑志,均宋元舊拓,故屬刻此印,為仿家無悶法。叔孺。”[9]

白文印“趛鼎樓藏漢碑”,款曰:“雪庵藏漢碑之記。叔孺?!?span>[10]

白文印“趛鼎樓藏魏碑”,款曰:“雪庵藏魏碑之記。叔孺?!?span>[11]

白文印“《論語》《春秋》在此罍”,款曰:“兩罍為東南著名之器,湘云道兄得其一,即曹氏中罍也。文字完好,勝于阮器,因刻蝯叟句贈之。甲子嘉平叔孺記。”[12]

朱文印“四明周氏寶藏三代器”,款曰:“己巳冬,為雪庵兄刻藏三代器之印,叔孺?!?span>[13]


朱文印“雪庵所得彝器”,款曰:“集周金文字刻奉雪庵主人文房,叔孺。”[14]

朱文印“周氏吉金”,款曰:“雪庵主人藏三代吉金,多精品,故刻是印。叔孺?!?span>[15]

白文印“趛鼎樓”,款曰:“師趛鼎為東南著名之器,湘云得于費氏,因顏其樓。叔孺?!?span>[16]

另有“四明周湘云收藏吉金文字”“古堇周氏雪庵收藏舊拓善本”“雪庵藏兩京器”“曾經(jīng)雪庵收藏”“雪庵藏鼎”“雪庵銘心之品”“湘云平生真賞”諸印,不一而足。此外,趙叔孺刻有周湘云姓名齋號等印亦多,如“寶米齋”“周鴻孫印”“古堇周鴻孫印”“湘云又字雪庵”等。

需要指出的是,上述提到一方“雪庵藏兩京器”白文印,邊款曰“雪庵屬,叔孺作”[17],有趣的是,在此款右側(cè)另有一款,曰“老缶”,很明顯此印原為吳昌碩所作,后被磨去重刻。筆者推測不外乎兩種情況:一是趙叔孺所為,趙叔孺與吳昌碩印風截然相反,一主整飭,一主雄厚,沙孟海謂之“太陰”與“太陽”,且當時趙、吳二人同處海上,壁壘森然,針鋒相對,遂有趙磨去吳印,然后為周湘云治印的可能性。二是周湘云所為,大概是周湘云不喜吳昌碩印風,將其磨去。抑或周先請吳為其刻收藏印,事后周湘云不甚滿意,自己磨去請趙叔孺重刻。前一種情況當見趙、吳二人藝術(shù)觀念之對立,后一種情況以見周湘云之喜好當偏向趙叔孺。周湘云喜收藏,與趙叔孺有著相同的嗜好,同醉心于三代吉金,且從周湘云的收藏類型來看,以正統(tǒng)類型者為多,故與趙叔孺有著十分接近的藝術(shù)觀念,故筆者以為后一種可能性較大。

(三)與俞序文

俞序文(18971942),名人萃,字序文,余杭(今屬杭州)人。好金石,喜弄翰、奏刀,為西泠印社早期社員。俞序文與浙中金石家交好,其傳世資料不多,《西泠印社志稿》中載有俞氏一小傳,茲錄于下:

俞人萃,字序文,號荔庵,余杭人。工書,精鑒別,收藏名家刻印極多。嘗與丁仁等各出所藏印制《丁丑劫余印存》二十卷,又制《荔庵藏印》二卷。[18]

俞序文收藏名家印作極多,據(jù)林乾良先生考證,俞序文之藏印,全部來自于其表舅傅栻,而傅栻則來源于其父傅節(jié)子。傅節(jié)子與趙之謙交好,且傅節(jié)子父子均為金石家,自然藏名家印頗多,為浙中一流。丁丑1937之時,抗日戰(zhàn)爭事起,殃及浙江杭州一帶,俞序文便舉家遷居滬上。此時,尚有丁輔之、葛昌楹和高時敷三人,四君有感于國土之淪喪、文物之受劫,深表痛惜,遂共議出四家所收藏之名人印作,合制成譜,其譜命曰《丁丑劫余印存》。是譜起自文彭,訖至高野侯之子高迥,合計273家印人,總計印章1900余方,且鈐拓精美,可見四君之苦心。

俞序文搜集趙叔孺字畫亦勤,趙叔孺也因此頗為得意。辛酉(1921)仲春,趙叔孺為俞序文刻“印奴”二字白文印,款曰:“稼孫為悲庵集印,曾屬悲庵刻印奴二字。今序文為余集印,亦以印奴自居。序文固足繼美稼孫,余則何敢望悲庵乎?辛酉仲春,記于滬上蠖巢,叔孺?!?span>[19]魏稼孫搜集趙之謙印作尤勤,耗費半年,匯集成冊,是為《二金蝶堂印存》,趙之謙在扉頁上題有“稼孫多事”四字,又言:“稼孫竭半載心力,為我集印稿、鈔詩、搜散棄文字,比于掩骼埋胔,意則厚矣。然令我一生刻印、賦詩、學文字,固天所以活我,而于父母生我之意大悖矣。書四字儆之?!笨梢娳w之謙歡喜又頗為自負之意。趙叔孺崇拜趙之謙,曾稱之為“吾家?叔”,并將俞序文比之魏稼孫,當見趙叔孺之心境。趙叔孺早年臨習趙孟頫《膽巴碑》數(shù)紙,據(jù)趙叔孺自言,此作臨于光緒己亥(1899)冬月,22年之后,俞序文將此作精裝成冊,以示趙叔孺,趙叔孺便在此冊尾作跋:

此余二十六歲所書也,時佐郡平潭,退食之余日臨數(shù)紙,非敢言書也。今春料理殘書得諸故紙堆中,擬付一炬,序文力索之去。越數(shù)日竟為之裝潢成冊,且屬余署名,余慚且愧,而序文愛主人兼愛屋烏,誠可風矣。用志數(shù)語歸之,還望為我藏拙也。叔孺識,辛酉仲春。[20]

俞序文亦多收藏,故趙叔孺也為其刻收藏印,有“俞氏藏本”“俞氏金石”“五百圖書之室”“序文收藏”“序文銘心之品”等,其中“序文銘心之品”一印四面作長邊款,洋洋數(shù)百字,茲錄于下:

序文喜集印,而于名人印譜搜之尤專。近得其外祖傅節(jié)子太守華延年室舊藏《寶印齋印式》二冊,印為汪尹子關(guān)一手所制,前后題跋皆明賢真跡,內(nèi)以侯文節(jié)、文文肅、繆貞三公遺翰,尤為墨林鴻寶,故序文珍之重于頭目,屬余刻此印,以施冊首。而拙印竟附名跡以傳,何幸如之!壬戌大雪節(jié),盡一日之力,習心靜氣,略餐尹子刀法,博方家一粲。叔孺并記于仆累廬。近日序文游滬,復于荒攤中得印譜殘帙,細審之,亦尹子所制,約百印,足補前譜之闕。海上為人文薈集之區(qū),僉未之見,獨為序文所得,豈神靈默為呵護,留此以畀之歟?越月又記。[21]


落花流水 趙叔孺

 

二、趙叔孺與趙門弟子

(一)與陳巨來

陳巨來(19051984),原名斝,字巨來,以字行,號塙齋、鬯石,晚號安持,齋名安持精舍。浙江平湖人,久寓上海。為二弩精舍門下首座弟子,故受趙叔孺影響頗深。對于陳巨來篆刻藝術(shù)觀的形成,趙叔孺起著決定性的作用,于篆刻藝術(shù)心得最多,成就亦高,尤擅圓朱文,以精工、秀美取勝,藝名蜚聲海內(nèi)外,海上鑒藏家及書畫家所用印章,多出陳巨來之手。

陳巨來《致趙鶴琴函》有言:“弟隨侍吾師,最先且久,發(fā)蒙導路,娓娓循循?!?span>[22]又在其回憶錄《趙叔孺先生軼事》中言:“先生及門七十二人,余從游最久?!?span>[23]關(guān)于陳巨來拜師時間,眾說紛紜?!囤w叔孺先生遺墨》中有趙鶴琴編《趙叔孺先生年譜》,中華民國十年辛酉(1921)條下有記:“平湖陳巨來斝來學?!?span>[24]陳巨來在《趙叔孺先生軼事》中云:“于甲子(1924)元旦(是日立春,俗名歲朝春)清晨由先君率余正式及門侍函丈也。”[25]陳巨來師事趙叔孺,蓋由其父親引見,陳巨來自言“先君亦后補知州在閩,故與之當時為同寅也”[26]。按陳巨來父親陳渭漁(鴻周,18671948),曾北上遍訪顯宦父執(zhí),賴軍機大臣錢應(yīng)溥之交誼,得以候補福建知縣、同知等職。鄭逸梅《藝林散葉續(xù)編》有記:“陳渭漁在閩中任后補同知,與趙叔孺同寅。因此其子巨來從叔孺為師。”[27]筆者曾承高式熊先生教誨,聊及趙叔孺時,高老謂每次去趙叔孺家,陳巨來父親多次在場。既然父親與趙叔孺交好,陳巨來自然受趙叔孺照顧,故在甲子正式拜師之前,趙叔孺每次赴宴多偕陳巨來同往,逢人問此何人,趙叔孺答曰:“吾學生也”。由此可知,陳巨來于辛酉(1921)、壬戌(1922)、癸亥(1923)年間已經(jīng)問業(yè)于趙叔孺,并于甲子年(1924)元旦拜師,正式成為趙門弟子。陳巨來曾親口告訴林乾良“于甲子年元旦拜趙叔孺為師,時年正二十”[28],此當為不誤。

民國34年(1945)乙酉春三月十七日,趙叔孺去世。去世之日,陳巨來等三人親侍在側(cè)(其余二人為竺修瑜、程祖麟)。自陳巨來正式拜師直至趙叔孺去世,期間至少有22年的師生情誼,故有陳巨來“弟隨侍吾師,最先且久”之語。

趙叔孺對陳巨來頗為看重,以不同于一般學生視之,無論是在專業(yè)上還是生活上,均坦實相告,不以敷衍與之。陳巨來自言其余學生未嘗一睹趙叔孺治印示范,唯他獲見三次。筆者曾就此事詢問高式熊先生,是否曾一見趙先生刻印,高老回答從未見過,寫字也是如此。趙叔孺曾面告陳巨來:“刻印章法第一,要篆得好,刀法在其次也,漢印中有'太醫(yī)丞印’一方,'太’'醫(yī)’兩字筆畫懸殊,一少一多,要排列得適當,看上去要勻稱順眼,多者不覺其多,少者不覺其少,此即所謂章法也?!?span>[29]此當為趙叔孺心得之論,陳巨來得此啟發(fā),故在《安持精舍印話》中重述了此論:

漢人鑿印,或蕭疏數(shù)筆,天趣橫逸。或筆畫茂密,蒼勁淋漓。官印中有“太醫(yī)丞印”?!疤t(yī)”兩字,稀密懸殊,而意態(tài)安適。學者當從此等處樹基,旁參將軍印。先悟章法,然后鼓刀。庶幾有筆未到而勢已吞、意方定而神已動之妙。何雪漁曰:小心落筆,大膽落刀(今人多誤為黃小松語)。即斯旨焉。[30]

印宗秦漢,是趙叔孺正統(tǒng)觀的體現(xiàn)之一。趙叔孺嘗有“爾須多學漢印,不必拘于學我,學我即像我,終不能勝我也”[31]之言語于陳巨來,陳巨來便購得一套《十鐘山房印舉》,悉心研摹。在此氣氛下,陳巨來自然接受趙叔孺正統(tǒng)的藝術(shù)觀,以至于陳巨來在《安持精舍印話》中多有心得之論:

客有就余而問曰:君于篆刻,歷有歲月矣。平日于刀法,必研求有素。何謂沖刀,何謂澀刀,何謂切刀,何謂留刀,此中微妙,可得問歟?余曰:否!夫治印之道,要在能合于古而已。篆法章法最要,刀法在其次者也。一十四種刀法之說,是古人故為高談炫世之語,未足信也。[32]


仿漢鑄印,不在奇崛,當方圓適宜,屈伸維則,增減合法,疏密得神。正使眉目一似恒人,而穆然恬靜,渾然湛凝,無忒無挑,庶允獨到。[33]


摹擬古璽,功力匪易。蓋三代巨璽之章法,神明獨運,蹊徑多化。察其起止,有倫無理,未許以常法律也。[34]

作為趙叔孺的得意高足,陳巨來所作之印,繼承了趙叔孺的風格,以工穩(wěn)見長,線條明快、精細、勻凈,造型能力出神入化,故沙孟海言其“所作極尊矩度,人亦恂恂可愛”[35]。陳巨來又特擅長圓朱文,把圓朱文的創(chuàng)作推向靜雅絕倫之境,讓人不可企及。《陳巨來安持精舍印集》首頁有趙叔孺在庚辰年(1940)所題邊款,其謂:“陳生巨來篆書醇雅,刻印渾厚,元朱文為近代第一?!?span>[36]可見趙叔孺對其高足有出藍之譽。26年后,陳巨來睹物思人:“士有從師樂,向來一瓣香。知人公豈誤,退省未始忘?!?span>[37]并感嘆:“叔孺師題此邊款距今廿六年矣。白首無成,重負期許,集后山句以志吾愧?!?span>[38]陳巨來在回憶錄中透露,有求趙叔孺治印者,如周湘云、譚延闿、姚虞琴等,趙叔孺往往命陳巨來代刀,以致被姚虞琴識破。又有明確署名由陳巨來刻者,《二弩精舍印譜》中有“樂志堂書畫印”朱文印一方,邊款明確注明趙叔孺篆文,陳巨來奏刀。趙叔孺曾以先后自刻之印拓二千余方,悉交陳巨來收藏。陳巨來便分門別類,匯裝成冊,并請溥心畬楷書題簽。由此當見趙叔孺與陳巨來關(guān)系之密切。

據(jù)陳巨來回憶,自乙丑年(1925)開始,陳巨來就協(xié)助趙叔孺仿《漢印分韻》體例編《古印文字韻林》一書,將趙叔孺少年時期在其岳家所見印譜與《十鐘山房印舉》中未見諸《漢印分韻》等書收錄之文字一一加以補輯。沙孟?!渡谌珍洝芳鬃幽昶咴率眨?span>1924812日)條有記:“午飯罷,與巨來同訪叔孺先生,談抵日暮,始出先生近放謝云生《漢印分韻》例,續(xù)著《古文字韻林》一書。巨來每往為之編集,已竟十韻?!?span>[39]按,此時間上有出入,筆者以為當是陳巨來追憶有誤,應(yīng)以沙孟海日記為準。《古印文字韻林》一書傾注了趙叔孺畢生心血,可惜最終被他人盜取,趙叔孺對此一笑了之。

對陳巨來有過指導的還有一位先生,便是吳昌碩(18441927)。因為陳巨來夫人況綿初是晚清四大詞人之一況蕙風(周頤,18611926[40]之女。況蕙風與吳昌碩交誼頗深,故吳昌碩對陳巨來頗為客氣,戲呼陳巨來為“巨翁”。陳巨來在《安持精舍印話》中有論:

邇來印人能臻化境者,當推安吉吳昌碩丈,及先師鄞縣趙叔孺時先生,可謂“一時瑜亮”。然崇昌老者,每不喜叔孺先生之工穩(wěn);尊叔孺先生者,輒病昌老之破碎。吳、趙之爭,迄今未已。余意觀二公所作,當先究其源。昌老之印,乃由(吳)讓之上溯漢將軍印,朱文常參匋文,故所作多為雄厚一路。叔孺先生則自(趙)?叔以上窺漢鑄印,朱文則參以周秦小璽,旁及幣文鏡銘,故其成就,開整飭一派。取法既異,豈能強同。[41

吳昌碩、趙叔孺二人以截然不同的印風并峙海上,陳巨來只能擇一而從。陳巨來首謁缶廬,吳昌碩已是81歲高齡,其時從學趙叔孺已有半年。既然拜師在前,如果出入其間,或犯時諱,陳巨來當明白這一點。故筆者以為,陳巨來拜訪缶廬,只是在請益的尺度,而不以缶廬弟子自居。

 

(二)與沙孟海


沙孟海(19001992),名文若,字孟海,以字行,號石荒、沙村、蘭沙、決明、僧孚等,齋號蘭沙館、決明館、若榴花屋、夜雨雷齋等,浙江鄞縣人。曾任中山大學教授、浙江大學教授、中國美術(shù)學院終身教授、西泠印社第四任社長、浙江博物館名譽館長、中國書法家協(xié)會副主席、浙江省書法家協(xié)會主席等。


關(guān)于沙孟海初謁趙叔孺的時間,《沙村印話》有云:


余初謁叔孺丈于上海虹口,丈以歙黃樸存先生(質(zhì))《濱虹草堂藏印》一部相詒,謂是譜已不易得,蓋其中鈐錄璽印數(shù)百事,已非黃氏物矣……[42]


《沙孟海年表》1921年條下記:“隨馮老師(筆者注:馮君木)往訪同縣篆刻家趙叔孺(時)?!?span>[43]《沙孟海先生年譜》19215月條下記:“識印友同縣吳誠初(澤,公阜),又常相伴拜謁趙叔孺(時)先生,時受叔孺先生親炙。”[44]


沙孟海于192211月底抵滬,故《沙村印話》與《年表》《年譜》所記頗不相符,故筆者以為對沙孟海初謁趙叔孺的時間有必要做一番考索。查《僧孚日錄》(以下簡稱《日錄》),辛酉年三月初六日(1921413日)記:“近聞趙叔孺先生回甬有數(shù)日勾留,擬從吾師往見之。先生并精馀(筆者注:于)書畫金石,其篆刻尤工絕倫,幾于前無古人矣。”[45]辛酉年三月初八日(1921415日)記:“午后之回風堂,夫子導余謁趙叔孺先生,不遇,蓋已赴申矣。”[46]


辛酉年(1921)《日錄》所記關(guān)于拜謁趙叔孺就以上兩條,皆不遇。由于《日錄》第三冊遺失,故壬戌年二月初五(192233日)至六月二十(812日)間日記缺失,而壬戌年八月初六日(1922926日)記:“為衷博刻一印,即四月間趙叔孺所篆仿漢白文印,刻他人所篆之印,猶替人作文,殊不易易?!?span>[47]同年九月十七日(1922115日)記:“與夷父、次曳詣回風堂。既出,遇趙叔孺先生,先生近以事歸故里,倥傯間未及多語?!?span>[48]以上兩條可見沙孟海在寧波時已經(jīng)見到趙叔孺,且有合作治印一方。《蘭沙館印式》收有“偶然題作木居士”白文仿漢印一方,其邊款為“叔孺篆,孟??獭薄?span>[49]戴家妙先生以為沙孟海初謁趙叔孺在壬戌年(1922)九月廿二日[50],查沙孟海當日日記,有“先生(筆者注:趙叔孺)于余篆刻極加贊許,不惟于余前言之如此”云云,可知沙孟海在此之前已有拜謁趙叔孺。所以筆者以為沙孟海初謁趙叔孺當在壬戌年四月之前,即壬戌年二月初五(192233日)至同年四月之間。至于《沙村印話》中所指,“當是沙孟海到上海后的第一次謁見”[51]。


1927年底,沙孟海因沾上“赤化”嫌疑被商務(wù)印書館解聘而離開上海,次年至浙江省政府秘書處任科員,一年后辭去,于1929年南下赴中山大學任教。此后,沙孟海輾轉(zhuǎn)于廣州、杭州和南京??谷諔?zhàn)爭爆發(fā),沙孟海隨國民政府遷居重慶,直至新中國成立前夕回里,距趙叔孺去世已有四載。據(jù)《沙孟海先生年譜》所記,沙孟海最后一次見到趙叔孺見于1927年條:


丁卯冬,日本山本悌二郎到上海,缶廬老人適已逝世,于是征趙叔老、王個簃和先生三人各治數(shù)印……[52]


所以自1922年沙孟海見到趙叔孺到1927年底離開上海,其中至少有5年的從游經(jīng)歷。


沙孟海早年學習篆刻,其審美與趙叔孺契合,一致推崇趙之謙。趙叔孺在跋《吳讓之印存》中有“咸、同以來,篆刻之妙,當推吾家?叔”[53]之言。張大千在評趙叔孺篆刻有言:“其治印,雖導源其家?叔,旁及頑伯、牧父,然精意所注,尤在漢印。心摹手追,得其神理,寓奇詭于平正,寄超逸于醇古,非世之貌為狂怪險譎者所可望也?!?span>[54]沙孟?!渡炒逵≡挕分杏小霸鐨q治印,喜為?叔”[55]之語。沙孟海《日錄》辛酉年二月十二日(1921329日)記:“余近有不刻印,刻印亦往往摹放完白、?叔輩,不復有意于秦漢,亦不知是益是病也?!?span>[56]同年五月十六日(621日)記:“趙?叔篆刻曠絕一代,其篆書遠擬《天發(fā)》,近師完白,然而未善,只見其滿面媚冶耳。今日見其手書《郊祀歌》數(shù)首,較他作稍凝練,其自記云:篆書非以是為正宗,然此可悟四體書之合處?!?span>[57]因?qū)徝榔鹾?,且沙孟海本師馮君木先生嘗有“學問之道,涂(筆者注:途)徑至博,孰正孰辟,豈易區(qū)別,棄舍從由,全在際遇。汝之學詩文而遇我,學刻印而得叔孺。皆主張公允,不為偏怪欺人之論”[58]之言語于沙孟海,使沙孟海視趙法為正途,故有“余治印初師叔老”[59]之說,并對其大為稱許。[60]


沙孟海拜謁趙叔孺,除在治印方面有所請教之外,還借以欣賞趙叔孺所藏之物、印譜等,遂眼界大開,并得以結(jié)識陳巨來、林冕之等印友。如《僧孚日錄》所記:


壬戌年九月廿一日(1922119日)記:“夷父來,招公阜同訪叔孺先生。有林冕之洵者,閩侯人,先生之內(nèi)侄、林穎叔之孫也……(林冕之)從先生學,今隨以來年二十一,作篆治印俱有功夫……叔孺先生藏叔氏寶林鐘,曾見其拓片……叔孺先生又有新得梁武帝時碧玉造像,亦天下尤物,惜未睹其拓本?!?span>[61]


壬戌年十一月初七日(19221224日)記:“午后看林冕之……(林冕之)出眂近作諸印并其手編叔孺先生《二弩精舍印存》,已得五冊,又六冊未拓款,印較多。叔孺先生所作印,余獲觀者甚少,今日得盡覽之,何其快也?!?span>[62]


壬戌年十一月十日(19221227日)記:“叔孺先生貽余《濱虹集印》計四冊,秦漢印數(shù)百鈕,皆黃氏藏物也。先生與黃濱虹友善,謂濱虹家無它長物,獨好儲銅印。此本乃其印譜之初稿,中多濱虹手記考證語,今黃氏藏印盡為人竊去矣。”[63](筆者注:此條所記當為沙氏赴滬后首次謁見趙氏)


甲子年三月廿四日(1924427日)記:“午后偕陳巨來謁叔孺先生,傍晚散歸……趙先生所看古今印譜數(shù)種,其名稱旋背多忘之。所可億(筆者注:憶)者惟《福庵藏印》耳……”[64]


甲子年七月十一日(1924811日)記:“叔孺先生處見商鳳卣,其提微損,器與蓋之底皆有文。其文不多,兩處略同。是器蓋費屺懷故物,今落一賈人之手,索價銀三千兩,有周氏方欲得之?!?span>[65]


甲子年七月十二日(1924812日)記:“午飯罷,與巨來同訪叔孺先生,談抵日暮,始出先生近放謝云生《漢印分韻》例,續(xù)著《古文字韻林》一書。巨來每往為之編集,已竟十韻?!?span>[66]


甲子年八月廿二日(1924920日)記:“司馬長卿、卓文君印世有得之者,黃小松嘗借集鈐存,裝為一帙,珠聯(lián)璧合亦一佳話也。然漢人字以長卿、仲卿者極多,司馬長卿四字印未必為相如,卓印但曰文君之印,尤不可斷定。其冊今入趙叔師之手,因獲觀之,題跋甚多,未及備覽?!?span>[67]


乙丑年五月初八日(1925628日)記:“早與夷父同謁叔孺先生,午返社?!迦嫦壬乇饼R朱記,銅質(zhì),朱文六字曰'樂安惠明德記’,篆法類漢碑額,頗饒別致。背鐫'永明二年趙孺造’七字,書勢與當時石刻相似。先生又示黃楊小印,凡二十九鈕,皆放古璽絕精,不知作者姓氏。先生謂似清初人所刻。”[68]


《鄞縣通志》記有關(guān)沙孟海留甬碑刻若干,由趙叔孺為之篆寫碑額者凡四塊?!洞笙锑l(xiāng)澹災(zāi)碑記》(刊于《華國月刊》1925年第9冊)立于1925年,沙孟海撰文,任堇書丹,趙時?(筆者注:趙叔孺)篆額。據(jù)《沙孟海先生年譜》和《僧孚日錄》,此碑文沙氏撰于癸亥年(1923[69],并于乙丑年九月十四日(19251031日)往趙叔孺寓所請篆寫碑額。[70]《清附貢生陳公志賢冕瑞墓門記》立于1925年,沙孟海撰文,任堇書丹,趙時?篆額?!秾幉ㄉ虝洝放c《寧波仁濟醫(yī)院碑記》立于1932年,前者由張原煒撰文,沙孟海書丹,趙時?篆額,后者由馮貞胥撰文,沙孟海書丹,趙時?篆額。


沙孟海于丙寅年天中節(jié)(1926614日)為趙叔孺刻姓名印一方?!短m沙館印式》收有“趙時?印”四字白文印,邊款曰:“叔孺師誨正,丙寅天中節(jié),文若?!?span>[71]天中節(jié)是端午節(jié)別稱,沙孟海當日日記也記錄了此事。[72]此后,訪趙叔孺之事不見于沙孟海日記。《沙孟海先生年譜》僅記丁卯冬,日本山本悌二郎征趙叔孺、沙孟海和王個簃治印之事,并于此年年底,沙孟海離開上海,轉(zhuǎn)浙江省政府工作,繼而南下,執(zhí)教于中山大學。一年后辭去,輾轉(zhuǎn)于南京、杭州??谷諔?zhàn)爭爆發(fā),沙孟海隨國民政府遷居內(nèi)陸。豈料未及勝利,趙叔孺卻遽歸道山,故沙孟海有“別來十余年,倭塵匝地,道路梗絕,不獲重睹顏色,掩卷黯然”[73]之嘆。


趙叔孺年長沙孟海26歲,當為父輩。沙孟海師事趙叔孺,馮君木固然有牽線之功,更多的則是趙、沙二人審美見解的契合,加之趙、沙為同鄉(xiāng),故沙對趙頗為親近,有一見如故之感。趙叔孺接受沙孟海拜謁,不僅為沙孟海的“轉(zhuǎn)益多師”提供了參照,更是為沙孟海的“窮源竟流”提供了路徑。

 


臨《爨寶子碑》  趙叔孺


三、結(jié)論

 

在趙叔孺的交游圈中,除趙氏學生弟子之外,以金石收藏家為多,他們不惜花巨價收購古器物、字畫、古玩等,故這類人群中以富商、達官占多數(shù)。而此時正是趙叔孺蜚聲海上之際,故那些收藏巨富也以趙叔孺馬首是瞻,以趙為權(quán)威。他們十分樂意與趙叔孺分享自己的收藏品,而趙叔孺也十分樂意與他們?yōu)槲椋麄兊氖詹仄芬垣@得趙叔孺的肯定為榮。如趙叔孺為經(jīng)伯滌刻有一方“鶴壺精舍”印,款曰:“經(jīng)兄伯滌嗜古,尤精鑒別。近得陳鶴峰為楊耑木中允手制砂壺,因以顏其所居,曰'鶴壺精舍’,并屬余刻二印,此其一也。丁巳四月,叔孺識。鶴峰制壺,世不多覯,矧此壺為名人遞藏之品,今歸伯滌,物聚所好,信然!伯滌遭家多難,癸丑滬南兵燹,室廬幾毀,不攜長物,僅挾此壺出走,好古之篤,不讓前人。故樂為記之,越日又記?!?span>[74]


三代吉金文字、古器物等均經(jīng)歷了歷史的洗滌,凝聚著歷史的沉淀,體現(xiàn)出不同于江湖氣的廟堂之美,符合人類的審美標準,可登大雅之堂。換句話說,乃是一種正統(tǒng)的體現(xiàn),而趙叔孺的審美、藝術(shù)觀念也恰恰體現(xiàn)出這一點,在一定程度上說明了趙叔孺與那些收藏巨富有一定的共同語言,表現(xiàn)出高逸的個人品位。同時這種藝術(shù)觀念也影響著那些收藏者和趙叔孺的學生們,表現(xiàn)出一種醇厚典雅的風格,這種風格在陳巨來的作品中表現(xiàn)得尤為明顯。故沙孟海在其20世紀20年代末所著的《印學概論》(1930年發(fā)表于《東方雜志》第27卷第2號)中對趙叔孺評價甚高,謂:“主張平正,不茍同時俗好尚,取之謙靜潤隱俊之筆,以匡矯時流之昌披,意至隆也。趙氏所摹擬,周秦漢晉外,特善圓朱文,刻畫之精,可謂前無古人!韻境致瀟灑,自辟蹊徑。印豈一端而已耶?”[75]這種藝術(shù)觀念成為20世紀海上藝術(shù)甚至整個民國藝術(shù)具有較高審美價值的一脈,此當見趙叔孺藝術(shù)的正統(tǒng)觀念。

 

丨參考文獻丨

[1]趙裕軍:《趙叔孺書畫全集》,上海書畫出版社2015年版。

[2]《趙叔孺先生遺墨》,趙叔孺逝世十一周年紀念展覽特刊,上海圖書館藏本1956年版。

[3]趙叔孺:《趙叔孺印存》,朵云軒原石精拓出版1990年版。

[4]趙時?:《二弩精舍印譜》,重慶出版社2015年版。

[5]舒文揚:《趙叔孺印存》,上海辭書出版社2002年版。

[6]沈傳鳳、舒華:《民國書法篆刻人物辭典》,上海書畫出版社2012年版。

[7]陳巨來:《安持人物瑣憶》,上海書畫出版社2011年版。

[8]鄔向東:《二十世紀寧波書壇回顧——書法論文史料選輯》,寧波出版社1999年版。

[9]林乾良:《西泠群星》,西泠印社出版社2000年版。

[10]馬國權(quán):《近代印人傳》,上海書畫出版社1998年版。

[11]王震:《二十世紀上海美術(shù)年表》,上海書畫出版社2005年版。

[12]王扆昌:《中國美術(shù)年鑒·1947》,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2008年版。

 

丨注釋丨

[1]張原煒:《鄞縣趙叔孺先生傳》,《趙叔孺先生遺墨》第2頁。

[2]葉潞淵:朵云軒原石精拓《趙叔孺印存》序言。

[3]沈傳鳳、舒華:《民國書法篆刻人物辭典》,第309頁。

[4]趙時?:《二弩精舍印譜》,第69頁。

[5]同[4],第79頁。

[6]同[4],第81頁。

[7]同[4],第84頁。

[8]同[4],第139頁。

[9]趙時?:《趙叔孺印存》,朵云軒原石精拓出版,第14頁。

[10]同[4],第145頁。

[11]同[4],第146頁。

[12]同[9],第11頁。

[13]同[4],第141頁。

[14]同[9],第10頁。

[15]同[4],第130頁。

[16]同[4],第128頁。

[17]同[4],第143頁。

[18]秦康祥:《西泠印社志稿》,第13頁。

[19]同[4],第157頁。

[20]趙裕軍:《趙叔孺書畫全集》下冊,第16頁。

[21]同[4],第161頁。

[22]陳巨來:《趙叔孺先生軼事》,《安持人物瑣憶》,第22頁。

[23]同[22],第29頁。

[24]趙鶴琴:《趙叔孺先生年譜》,《趙叔孺先生遺墨》,第20頁。

[25]同[22],第22頁。

[26]同[22],第22頁。

[27]鄭逸梅:《藝林散葉薈編》,第473頁。

[28]林乾良:《西泠群星》,第243頁。

[29]同[22],第22頁。

[30]陳巨來:《安持精舍印話》,《趙叔孺先生遺墨》,第56頁。

[31]馬國權(quán):《近代印人傳》,第417頁。

[32]同[30],第55頁。

[33][34]同[30],第56頁。

[35]朱關(guān)田:《沙孟海全集·日記卷》,第508頁。

[36]陳巨來:《陳巨來安持精舍印集》,第3頁。

[37]同[36],第4頁。

[38]同上。

[39]同[35],第669頁。

[40]關(guān)于況蕙風之生年,或以為在1859年,本文以鄭煒明《況周頤先生年譜》為據(jù),定為1861年。詳見《況周頤先生年譜》,第12頁。

[41]同[30],第5960頁。

[42]沙孟海:《沙村印話》,載《沙孟海全集·印學卷》,第203頁。

[43]沙匡世:《沙孟海年表》,西泠印社出版社2000年版,第7頁。

[44]《沙孟海先生年譜》,第11頁。

[45]沙孟海:《僧孚日錄》,載《沙孟海全集·日記卷》,第123頁。

[46]同[35],第125頁。

[47]同[35],第335頁。

[48]同[35],第364頁。

[49]沙孟海:《蘭沙館印式》,上海書畫出版社,2013年,第125頁。

[50]戴家妙:《沙孟海的篆刻藝術(shù)》,《沙孟海論壇暨中國書法史學國際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浙江古籍出版社2010年版,第216頁。

[51]徐清:《沙孟海學術(shù)研究》,浙江古籍出版社2014年版,第71頁。

[52]沙茂世:《沙孟海先生年譜》,西泠印社出版社2010年版,第36頁。

[53]趙叔孺:《吳讓之印存跋》,《趙叔孺先生遺墨》,第27頁。

[54]張大千:《趙叔孺先生遺墨序》,《趙叔孺先生遺墨》,第9頁。

[55]《沙孟海全集·印學卷》,第204頁。

[56]同[35],第108頁。

[57]同[35],第163頁。

[58]同[35],第368頁。

[59]同[42],第214頁。

[60]《僧孚日錄》壬戌年八月二十七日(19221017日)記:“見叔孺先生題《霓仙遺稿》首葉篆書四字,書法之工,今之作篆者殆無出其右,此老固不厪用刻印擅長也?!蓖沼钟洠骸敖裰髯邿o出叔孺右,并非過言,缶庵(筆者注:廬)自辟一徑,出以怪特,雖風靡一時,未可為訓。清卿、子與皆已死,吳氏端嚴而少逸氣,楊氏秀整但傷軟弱。若叔孺者有完白之圓勁,有悲庵之秀逸,無偏無黨,可謂精品矣?!薄渡趁虾Hと沼浘怼罚?span>350頁。壬戌年十一月初七日(19221224日)記:“先生(筆者注:趙叔孺)篆刻早歲亦師西泠諸子,近乃專學?叔。至其篆書、真書無一不肖,印之工又骎骎乎加?叔而上

矣?!薄渡趁虾Hと沼浘怼?,第416頁。甲子年三月二十四日(1924427日)記:“趙先生印放宋元人圖書記最精,近世莫得其耦。其秦漢印亦復戛戛獨造,與吳缶翁異趍同歸?!薄渡趁虾Hと沼浘怼?,第613頁。

[61]同[35],第367368頁。

[62]同[35],第415416頁。

[63]同[35],第418頁。

[64]同[35],第613頁。

[65]同[35],第669頁。

[66]同上。

[67]同[36],第695頁。

[68]同[36],第831832頁。

[69]《沙孟海先生年譜》,第18頁。

[70]《僧孚日錄》乙丑年九月十四日(19251031日)有記:“課后夷父來,與之同訪叔孺師,請篆澹災(zāi)碑額?!薄渡趁虾Hと沼浘怼罚?span>899頁。

[71]《蘭沙館印式》,第152頁。

[72]《僧孚日錄》丙寅年五月初五日(1926614日)有記:“午后飲集過節(jié),后又刻叔孺先生及彌明名印。”《沙孟海全集·日記卷》,第1006頁。

[73]沙孟海:《沙村印話》,《沙孟海全集·印學卷》,第214頁。

[74]同[3],第100頁。

[75]沙孟海:《印學概論》,《海派書畫文獻匯編》第一輯,上海辭書出版社,第152153頁。


本文編輯丨《西泠藝叢》編輯部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wù),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quán)內(nèi)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趙叔孺|從來不示范,教出來的學生個個是大師,陳巨來、方介堪、葉潞淵……牛牪犇
沙孟海-近代印人|篆刻,名家,印人|::e景苑::中國傳統(tǒng)文化信息網(wǎng)~~放眼天下風物秀,容...
西泠百年印人-沙孟海
人書俱老、人印俱老之沙孟海
蒼勁質(zhì)樸 超逸沉著——沙孟海先生的篆刻藝術(shù)
他是沙孟海的老師,近代“趙孟頫”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wù)
熱點新聞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guān)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xù)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quán)!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lián)系客服!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