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茱萸溫,酸收固澀,溫補肝腎,
縮尿澀精,潛陽斂汗,降壓可用。
(一)傳統(tǒng)用法
山茱萸性微溫,味酸、澀,入肝、腎經(jīng)。功效為補益肝腎,澀精縮尿,固經(jīng)止血,斂汗固脫。
本品為酸澀收斂,溫能助陽,而為溫補肝腎,縮尿澀精之品。1.腰酸眩暈,陽痿遺精,小便頻數(shù),以及婦女月經(jīng)不止常與·補骨脂、當歸、熟地黃、枸杞子等藥同用。
2.漏汗不止可與龍骨、牡蠣等藥同用。
(二)用量標準
煎服6~10克;急救固脫20~30克。
(三)使用注意
凡命門火熾、素有濕熱及小便不利者忌用。
(四)名醫(yī)絕招
張達旭(廣西區(qū)人民醫(yī)院主任醫(yī)師)
治慢性腎炎尿蛋白(++~++++)長期不消者,以山萸肉20克,配伍芡實、黃芪、金櫻子、益母草各30克,紫蘇葉10克,炙甘草6克,蟬蛻4克。
萬政(河北遷安市中醫(yī)院主任醫(yī)師)
凡遇心慌氣短,動則更甚,脈象虛細的病證,重用山萸肉往往有良效。
但命門火盛,濕熱,小便不利,舌苔黃膩,脈數(shù)有力者,忌用。治自汗、盜汗,以山萸肉20克,配牡蠣、山藥各30克,白芍16克。
治頸椎骨質(zhì)增生,以山萸肉15克,配葛根、骨碎補各12克,桂枝10克。
治腰椎骨質(zhì)增生,以山萸肉15克,配杜仲、獨活各10克,骨碎補12克。
治消渴,以山萸肉配五味子各15克,天花粉30克。
治月經(jīng)不止,以山萸肉15克,配阿膠、甘草各10克,川續(xù)斷12克。
治腎虛小便頻數(shù),以山萸肉15克,配伍白芍16克,桑螵峭10克,肉桂3克。
治肝硬化,以山萸肉15克,配伍白芍16克,白花蛇舌草30克,鱉甲15克,莪術(shù)12克,治石淋,病程久,見腎虛證者,以山萸肉配伍石韋各15克。
許占民(河北中醫(yī)學院教授)
脈沉及尺脈無力,屬肝腎虧損者,皆可使用山萸肉;脈見促、結(jié)、散或有心房纖維顫動者,重用山萸肉有效。
山萸肉配伍用量為15~30克。
治肝腎虧損,頭暈耳鳴,配熟地黃。
治陽氣虛衰,虛汗不止,遺精尿頻,崩漏下血,配人參、黃芪、龍骨、牡蠣。
李士懋(河北醫(yī)大教授)
張錫純常用山萸肉頻服,治陰竭陽脫之急癥。諸應(yīng)用指征中,獨重脈象,見“脈陽浮大而陰弱”,雖外感初起也可用之。
治肝腎陰虛而風動之眩暈、頭搖、震顫、抽搐等,配伍蜈蚣10~20條。
楊牧祥(河北醫(yī)大教授)
山萸肉常用于治療原發(fā)性高血壓及放、化療引起的白細胞減少等。
治久病肝腎虧虛,有明顯頭暈?zāi)垦?,視物昏花,腰膝酸軟等,以山萸肉配枸杞子、女負子?5克,旱蓮草10克。
治糖尿病,以山萸肉配山楂各20克,山藥、生.地黃各15克,五味子10克。
(五)臨床妙驗
肩凝癥
宋麒老師以山萸肉35克,水煎,分2次服,每日1劑,煎湯或代茶泡服,治療本病29例,治愈20例,顯效6例,好轉(zhuǎn)3例,全部有效(《中醫(yī)雜志》1989年11期)。
糖尿病
李壽森老師以山萸肉為主30克,配伍五味子、烏梅、蒼術(shù)各20克,加水2000毫升,煎至1000毫升,分3次飯前溫服。治療糖尿病110例,總有效率為85.4%(《山東中醫(yī)雜志》1988年2期)。
內(nèi)耳眩暈
潘嘉瓏老師用山萸肉、五味子各10克,水煎服,每日1劑,治療內(nèi)耳眩暈42例,痊愈15例,有效24例,無效3例(《陜西中醫(yī)》1989年12期)。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