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樂宮位于山西運城市芮城縣龍泉村東側,,以其保存下來的、舉世罕見的元代壁畫聞名于世,為1961年公布的首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永樂宮因原址地處芮城永樂鎮(zhèn)而得名, 1959-1964年間,因修建三門峽水庫,永樂宮所處區(qū)域屬于庫區(qū)淹沒區(qū),永樂宮被整體搬遷至現(xiàn)址,當時工匠們謹慎研究如何將這近1000平方公尺的壁畫完好地搬遷。最終決定,先拆除幾座宮殿的屋頂,再以特殊的人力拉鋸法,用鋸片極細微地將附有壁畫的墻壁逐塊鋸下,共鋸出550多塊,分別編號。之后再以同樣的鋸法,把附在墻壁上的壁畫分離出來,分別編號,放置墊滿厚棉胎的木箱中,逐步與其他構件一同運往新址。至新址后,工匠們先重嵌宮殿,然后在墻的內壁新鋪一層木板,再逐片將壁畫貼上,最后由畫師仔細修飾,壁畫總面積達960平方米,歷經(jīng)5年時間完成。
永樂宮在宋代呂祖祠的基礎上修建,興建于元代定宗貴由二年(1247年),元中統(tǒng)三年(1261)擴為“大純陽萬壽宮”,元代至正十八年(1358年)竣工,歷時110多年。金、元時期,道教得到統(tǒng)治者的利用和支持,道觀的興建也具有一定的規(guī)模,元大都的道觀達52宮、70觀。
永樂宮運用宋代“營造法式”和遼、金時期的“減柱法”建造,現(xiàn)存主要建筑為一門三殿,由南向北依次排列著宮門、無極門、三清殿、純陽殿和重陽殿,兩側未設附屬建筑物。三清殿又稱無極殿,是供“太清、玉屬、上清元始天尊”的神堂,為永樂宮的主殿。殿內滿布壁畫,畫高4.26米,全長94.68米,面積達403.34平方米,畫面上共有人物286個。純陽殿(又名混成殿、呂祖殿),殿寬五間,進深三間,八架椽,上覆單梁九脊琉璃屋頂。扇面墻后為《鐘離權度呂洞賓圖》,高3.7米,面積16平方米。重陽殿是為供奉道教全真派首領王重陽及其弟子“七真人”的殿宇,殿內出采用連環(huán)畫形式描述了王重陽從降生到得道度化“七真人”成道的故事。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