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作為一種特殊的創(chuàng)造形式,融合感性與理性、物質(zhì)與精神,是人類文明寶庫中最璀璨的明珠。閱讀藝術作品,與作品溝通、對話,可以讓人們從習慣的狀態(tài)走向更敏銳、更細膩、更有感受力的心靈狀態(tài)。讓我們一同走進20世紀中國美術史中的大師級人物,感受他們身上的人格魅力,得到心靈的啟迪。
雅谷堂,為您搭建與傳統(tǒng)技藝文化的三生之緣。
黃賓虹,原籍安徽省徽州歙縣,生于浙江金華,成長于老家歙縣潭渡村,初名懋質(zhì),后改名質(zhì),字樸存,號賓虹,別號予向、虹若、虹叟、黃山山中人等。1907年赴上海,任編輯、記者,并在新華藝專、上海美專任教授。1937年赴北平,任北平藝專教授。1948年赴杭州,任國立藝專教授。新中國成立后,任中央美術學院華東分院教授、中國美術家協(xié)會華東分會副主席、全國政協(xié)第二屆委員。1955年3月15日在杭州逝世。
雅谷堂,為您搭建與傳統(tǒng)技藝文化的三生之緣。
“鄙意以為畫家千古以來,畫目常變,而精神不變。因即平時搜集元明人真跡,悟得筆墨精神。中國畫法,完全從書法文字來,非江湖市俗客套所可貌似,鄙人研究數(shù)十年,宜與人觀覽。至毀譽可由人,而操守自堅,不入歧途,斯可為畫事精神,留一曙光也?!?——黃賓虹
黃賓虹的山水畫創(chuàng)作道路,經(jīng)歷了師古人、師造化和形成獨創(chuàng)風格三個階段。大約60歲以前以師古人為主;60~70歲以師造化為主;70歲以后,自立門戶,漸趨成熟,風格渾厚華滋,意境郁勃沉雄,是黃賓虹山水畫的基本特點。早年多受漸江、査士標等人的影響,疏朗淡雅,被稱作“白賓虹”;晚年則喜濃重的北宋山水,以積墨法求“渾厚華滋”。在近代畫家中以重視筆墨著稱,創(chuàng)“五筆七墨”之說。
雅谷堂,為您搭建與傳統(tǒng)技藝文化的三生之緣。
設色山水 95cm×43cm 1953年 黃賓虹紀念館藏
黃賓虹所作山水,元氣淋漓、筆墨飛動、意境深邃。從筆墨上看,黑密濃重,是他的山水畫最顯著的特點。從色彩上看,有水暈墨章、元氣淋漓的水墨山水,也有斑斕多姿的青綠設色,更有色墨交輝的潑墨重彩,以及純用線條的焦墨渴筆。亦偶作花鳥,雅健清逸,別具一格。
雅谷堂,為您搭建與傳統(tǒng)技藝文化的三生之緣。
黃賓虹曾經(jīng)將自己的全部探索總結(jié)為“筆墨”二字。在70歲前,他對筆的看法是“平、圓、留、重”,對用墨的看法是“濃、破、積、潑、焦、宿”。70歲后,他又在筆法墨法上各加了一法——筆法成為“平、圓、留、重、變”,墨法成為“濃、淡、破、積、潑、焦、宿”。
雅谷堂,為您搭建與傳統(tǒng)技藝文化的三生之緣。
陸游渭南詞意圖 1933年
與20世紀的其他畫壇巨匠相比,黃賓虹更具學養(yǎng),更富于文人氣質(zhì)。除了山水畫創(chuàng)作,他在金石學、美術史學、詩學、文字學、古籍整理出版等領域均有卓犖的貢獻。
雅谷堂,為您搭建與傳統(tǒng)技藝文化的三生之緣。
“他從來不去奢談什么意境、意味或者類似的東西,只是津津樂道于筆墨,并且強調(diào)筆墨的‘內(nèi)美’。而這里所謂的‘內(nèi)美’,就是由筆墨所體現(xiàn)出來的美。于是,由生轉(zhuǎn)熟,由熟轉(zhuǎn)精,運用匯通之際,遂能筆飛墨化,超妙不可方物。” ——劉墨
雅谷堂,為您搭建與傳統(tǒng)技藝文化的三生之緣。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