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其昌,(1555~1636)明畫家、藏書家。字玄宰,號思白,別號香光居士。華亭(今上海)人。萬歷十六年(1588年)進士,授編修。出為湖廣副使、湖廣學政。官至禮部尚書。善鑒別古書畫,擅長畫山水,融合宋元諸家所長,與米芾齊名,有“南董北米”之稱。藏書尤多,家有“玄賞齋”,貯法帖、名畫、古書。撰有《玄賞齋書目》,不著撰人及收藏人姓氏,有人疑為是他人所撰,清人張均衡在《適園藏書志》中,認為董其昌的家藏書目較可信。著有《容臺集》、《畫禪齋隨筆》、《畫旨》、《畫眼》、《學科考略》、《筠軒清秘錄》。
人物簡述 董其昌(1555—1636年),字玄宰,號思白,又號香光
居士,
漢族,
華亭(今
上海閔行區(qū)
馬橋鎮(zhèn))人。“
華亭派”的主要代表。明
萬歷十六年(1588年)進士,官至
禮部尚書,卒謚文敏。
董其昌精于書畫鑒賞,收藏很多名家作品,在
書畫理論方面論著頗多,其“
南北宗”的畫論對晚
明以后的畫壇影響深遠。工書法,自謂于率易中得之,對后世書法影響很大。其書畫創(chuàng)作講求追摹古人,但并不泥古不化,在筆墨的運用上追求先熟后生的效果,拙中帶秀,體現出文人創(chuàng)作中平淡天真的個性。加之他當時顯赫的政治地位,其書畫風格名重當世,并成為明代藝壇的主流。著有《
畫禪室隨筆》、《
容臺集》、《
畫旨》等文集。
其人生平
董其昌生于明世宗嘉靖三十四(15 55)年,卒于明毅宗崇禎九(1636)年。董其昌出身貧寒之家,但在仕途上春風得意,青云直上。公元1589年,(萬歷十七年)三十四歲的董其昌舉進士,開始了他此后幾十年的仕途生涯。當過編修、講官,后來官至南京禮部尚書,太子太保等職。他對政治異常敏感,一有風波,他就堅決辭官歸鄉(xiāng),幾次反復起用。
董其昌才溢文敏,通禪理、精鑒藏、工詩文、擅書畫及理論。他是海內文宗,執(zhí)藝壇牛耳數十年,是晚明最杰出、影響最大的書畫家。董其昌的
繪畫長于山水,注重師法傳統技法,追求平淡天真的格調,講究筆致墨韻,墨色層次分明,拙中帶秀,清雋雅逸?!懂嬍防L要》評價道:“董其昌山水樹石,煙云流潤,神氣俱足,而出于儒雅之筆,風流蘊藉,為本朝第一。”董的繪畫對明末清初的畫壇影響很大,并波及到近代畫壇。一直以來,董其昌的作品都是海內外大收藏家尋覓的目標。
董其昌走上
書法藝術的道路,出于一個非常偶然的機會。起因是在考試時書法不好,遂發(fā)憤用功自成名家。這在他的《畫禪室隨筆》有所記述,其中還自述學書經過:他在十七歲時參加會考,松江知府衷貞吉在批閱考卷時,本可因董其昌的文才而將他名列第一 ,但嫌其考卷上字寫得太差,遂將第一改為第二,同時將字寫得較好些的董其昌堂侄董源正拔為第一。這件事極大地刺激了董其昌,自此鉆研書法。董其昌回憶說:“郡守江西衷洪溪以余書拙置第二,自是始發(fā)憤臨池矣。初師顏平原 (真卿)《多寶塔》,又改學虞永興(世南),以為唐書不如魏晉,遂仿《黃庭經》及鐘元常(繇)《宣示表》、《力命表》、《還示帖》、《丙舍帖》。 凡三年,自謂逼古,不復以文征仲(征明)、祝希哲(允明)置之眼角。”這段話中可以看出董其昌幾乎學習研究了以前絕大部分名家,從鐘王到顏、柳,從懷素到
楊凝式、
米芾,直至元代的
趙孟頫。
董其昌精收藏,曾珍藏董源4幅山水《
瀟湘圖》、《溪山行旅圖》、《龍宿郊民圖》、《夏山圖》,并以“四源堂”名齋,后其“四源堂”中四幅名畫多為河南袁樞(董其昌年弟袁可立子)遞藏,使其成為晚明收藏董、巨作品的集大成者。還有精選
李思訓《蜀江圖》、《秋江待渡圖》,董源《征商圖》、《云山圖》、《秋山行旅圖》,巨然《山水圖》,
范寬《雪山圖》、《輞川山居圖》,李成《著色山圖》,郭忠恕《輞川山居圖》,江貫道《江居圖》,趙大年《夏山圖》,趙子昂《洞庭二圖》、《高山流水圖》,
王蒙《秋山圖》,《宋人冊頁》等18幅。從中可以看出,董其昌的收藏足以令其傲視當代。
他的字、畫以及書畫鑒賞,在明末和清代名聲極大。善畫山水,遠師董源、巨然和黃公望。其畫風筆意安閑溫和、清新秀麗。他提倡用摹古代替創(chuàng)作。又以禪宗的南北派比附繪畫,稱“南北宗”。他是尚南貶北,抬高
文人畫的地位,打擊壓制和他相抗稀奇的“浙派”。其山水作品,用筆柔和,秀媚有余,魄力不足,缺乏氣勢,且多輾轉摹仿,如《峒關蒲雪圖》、《溪山平遠圖》等,皆為摹古之作。
董其昌走上書法藝術的道路,出于一個非常偶然的機會。起因是在考試時書法不好,遂發(fā)憤用功自成名家。這在他的《畫禪室隨筆》有所記述,其中還自述學書經過:他在十七歲時參加會考,松江知府衷貞吉在批閱考卷時,本可因董其昌的文才而將他名列第一 ,但嫌其考卷上字寫得太差,遂將第一改為第二,同時將字寫得較好些的董其昌堂侄董源正拔為第一。這件事極大地刺激了董其昌,自此鉆研書法。董其昌回憶說:“郡守江西衷洪溪以余書拙置第二,自是始發(fā)憤臨池矣。初師顏平原 (真卿)《多寶塔》,又改學虞永興(世南),以為唐書不如魏晉,遂仿《黃庭經》及鐘元常(繇)《宣示表》、《力命表》、《還示帖》、《丙舍帖》。 凡三年,自謂逼古,不復以文征仲(征明)、祝希哲(允明)置之眼角。”這段話中可以看出董其昌幾乎學習研究了以前絕大部分名家,從鐘王到顏、柳,從懷素到楊凝式、米芾,直至元代的趙孟頫。
董其昌沒有留下一部書論專著,但他在實踐和研究中得出的心得和主張,散見于其大量的
題跋中, 董其昌有句名言:“晉人書取韻,唐人書取法,宋人書取意。”這是歷史上書法理論家第一次用韻、法、意三個概念劃定晉、唐、宋 三代書法的審美取向。這些看法對人們理解和學習古典書法,起了很好的闡釋和引導作用。董其昌一生勤于書畫,又享高壽,所以傳世作品很多,代表作有《白居易琵琶行》,《三世誥命》、《草書詩冊》、《煙江疊嶂圖跋》、《
倪寬贊》、《前后赤壁賦冊》等
激起民變
萬歷十七年(1589年),三十四歲的董其昌終于考中進士,供職于翰林院,繼續(xù)努力和探索自己的書畫藝術。其時的董其昌還算是一個恭謙之人。例如,翰林院學士田一儁去世,因為一生清廉,身后蕭條,他便自告奮勇,告假護柩南下數千里,送老師回福建大田縣。
他一度擔任皇長子朱常洛的講官。但因為朝中復雜的人事關系,不久,便告病回到松江。而京官和書畫家的雙重身份,使他的社會地位迥異往昔,家鄉(xiāng)的大財主、士大夫和地方官吏,便聯袂登門拜訪,不斷前來巴結討好。這時,董其昌的感覺就跟以前大大不同了。
其后,他相繼擔任過湖廣提學副使、福建副使,一度還被任命為河南參政,從三品的官職。但他不以此為意,托辭不就,在家鄉(xiāng)優(yōu)游,整天沉浸在翰墨當中。許多附庸風雅的官僚豪紳和腰纏萬貫的商人紛至沓來,請他寫字、作畫、鑒賞文物,潤筆贄禮相當可觀。社會地位的提高和財富的空前增加,使得董其昌完全蛻變了,從一個初不起眼的角色,迅速演變成名動江南的藝術家兼官僚大地主,到后來則成為擁有良田萬頃、游船百艘、華屋數百間的松江地區(qū)勢壓一方的首富。
官帙的光芒和金錢的力量,會加速人的社會角色的轉換,對意志力不強的人發(fā)出難以抵擋的誘惑,從而腐蝕、迷亂人的本
性,使之異化、變質。
明末江南,大凡有著顯宦頭銜和赫赫聲名的人,無一不是家財萬貫者,而這些有錢人很少有不學壞的,在董其昌之前、之后,都有相當數量作惡鄉(xiāng)里的惡霸。
董其昌,一個有功名且在書畫藝術和文物鑒賞方面有相當造詣的文人,墮落成一個為非作歹鄉(xiāng)里的惡霸,成為書畫史上有名的惡棍,不能不讓人倒吸一口涼氣。
董其昌的貪婪也的確不比他的同鄉(xiāng)前輩遜色。也許是年輕時家境不很富裕,董其昌一旦擁有了社會知名度,內心的渴求就變得急切,貪婪程度讓人吃驚,對錢財的攫取到了無所不用其極的地步,“膏腴萬頃,輸稅不過三分”。雖然董其昌當時的政治地位不及徐階,但他是全國第一流的書畫家,在士林中有很高的聲望。這一點又為徐階所不及。在貪鄙、橫暴、無恥方面,董其昌比自己的前輩有過之而無不及。他本人驕奢淫逸,老而
漁色,有多房妻妾,且招致方士,專請
房中術,竟到了變態(tài)的地步。萬歷四十三年(1615年)秋天,實足年齡已六十高齡的董其昌竟然看中了諸生陸紹芳佃戶的女兒、年輕美貌的綠英姑娘。更可惡的是,他的幾個兒子都相當專橫,尤以第二個兒子董祖常最為狠毒,帶了人強搶綠英給老子做小妾,是董其昌強搶民女的主兇。而陸紹芳對董氏父子強搶民女的做法非常憤慨,在四鄉(xiāng)八舍逢人便講,張言批評。松江民眾早已對董家的惡行有意見,事情發(fā)生后,當即有人編出故事來表達憤怒之情,題目叫《黑白傳》,因為董其昌號思白,另一個主角人物是陸紹芳,源于陸本人面黑身長。故事的第一回標題是:“白公子夜打陸家莊,黑秀才大鬧龍門里。”不久,說書藝人錢二到處說唱這個故事。董其昌知道后大為羞惱,以為這是一位叫范昶的人搗的鬼,便派人每天對范昶凌辱逼問。范昶不承認,還到
城隍廟里向神靈起誓,為自己辯白,董家卻依然不放過他,最后竟逼得他暴病而死。范母認為這是董家所逼,于是帶著兒媳龔氏、孫媳董氏等女仆穿著孝服到董家門上哭鬧,誰知董其昌父子指使家丁對她們大打出手,又將她們推到隔壁坐化庵中,關起門將幾個婦女摁倒,剝掉褲子,用棍子搗戳陰戶。范家兒子用一紙“剝褌搗陰”的訟狀將董家告到官府。但是,官府受理了訴狀,又礙于董其昌之名難于處理,一時拖延不決。
董其昌及其家人“封釘民房,捉鎖男婦,無日無之”的令人發(fā)指的罪行,早已激起了民眾特別是士林的憤怒:“斂怨軍民,已非一日,欲食肉寢皮,亦非一人,至剝裩毒淫一事,上干天怒,惡極于無可加矣。”海剛峰曾經預言過的“民今后得反之也”,果然變成了轟動江南的事實。朝野為之震動。這是萬歷四十四年(1616 年)春天的事情,一場群眾自發(fā)的抄家運動。有人把這個過程記錄了下來,是為《
民抄董宦事實》。事件爆發(fā)前,有人貼出了詞鋒犀利、無比憤怒的檄文,張榜公告,讀來令人血脈賁張:
……人心誰無公憤。凡我同類,勿作旁觀,當念悲狐,毋嫌投鼠,奉行天討,以快人心。當問其字非顛米,畫非癡黃,文章非司馬宗門,翰非歐陽班輩,何得僥
小人之幸,以濫門名。并數其險如盧杞,富如元載,淫奢如董卓,舉動豪橫如盜跖流風,又烏得竊君子之聲以文巨惡。嗚呼!無罪而殺士,已應進諸四夷,戍首而伏誅,尚須梟其三孽。……若再容留,決非世界。公移一到,眾鼓齊鳴,期于十日之中,定舉四兇之討。謹檄。
從初十、初十一到十二日,各處飛章投揭布滿街衢,兒童婦女竟傳:“若要柴米強,先殺董其昌。”人們到處張貼聲討董其昌的大字報和漫畫,說他是“獸宦”、 “梟孽”,以致徽州、湖廣、川陜、山西等處客商,凡受過他家欺凌的人都參加到揭發(fā)批判的行列中來。甚至連娼妓嫖客的游船上也有這類報紙輾轉相傳,簡直到了 “真正怨聲載道,窮天罄地”的地步。
人們憤怒的情緒積聚著,到了十五日行香之期,百姓擁擠街道兩旁,不下百萬,罵聲如沸,把爪牙陳明的數十間精華廳堂盡行拆毀。第二天,從上海青浦、金山等處聞訊趕來的人早早就到了,上房揭瓦,用兩卷油蘆席點火,將董家數百間畫棟雕梁、朱欄曲檻的園亭臺榭和密室幽房,盡付之一焰。大火徹夜不止。他們還把董其昌兒子強拆民房后蓋了未及半年的美輪美奐的新居,也一同燒了個干凈。
十七日,適逢有個穿月白綢衣的人,手持繪有董其昌墨跡的扇子,人們也怒不可遏地沖上去將其撕扯掉,還把不服氣的持扇人痛打了一頓。
十九日,仍不罷休的民眾將董其昌建在白龍?zhí)兜臅鴪@樓居焚毀,還把董其昌手書“抱珠閣”三字的匾額沉在河里,名曰:“董其昌直沉水底矣。”
坐化庵正殿上有一塊橫書“大雄寶殿”的大匾,落款“董其昌書”,老百姓見了,紛紛用磚砸去,慌得和尚們自己爬上去拆下來,大家齊上前用刀亂砍,大叫:“碎殺董其昌也。”
董其昌被嚇得要死,惶惶然避于蘇州、鎮(zhèn)江、丹陽、吳興等地,一時如喪家之犬,直到半年后事件完全平息才敢回家。
事后,官府捉拿了若干參與此事的當地地痞流氓定罪,草草結案,但董其昌不服,認定背后必有士人唆使,乃是當地秀才們造謠中傷,丑化董老爺的名聲,并鼓動、組織無知小民抄搶董家。于是圍繞是“民抄”還是“士抄”,此案懸而未決,又拖了大半年事件。到底還是董其昌官場熟,路子多,最后的審定結果是在蘇州、常州、鎮(zhèn)江三府會審下作出的。除將直接參加燒搶董家的一干流氓定為死罪論斬外,
松江府華亭縣儒學生員,有五人受到杖懲并革去功名,另有五人受杖懲并降級,三人單受杖懲。而對董其昌的行為作了必要開脫,“奴輩不法,董宦未知也”。
就這一事件,人們對董其昌提出了尖銳的批評:“不意優(yōu)游林下以書畫鑒賞負盛名之
董文敏家教如此,聲名如此!”“思白書畫,可行雙絕,而作惡如此,異特有玷風雅?”
當然也有人為之遮掩的,說他是為名所累。但毛祥麟在《墨余錄》中特別指出:“文敏居鄉(xiāng),既乖洽比之常,復鮮義方之訓,且以莫須有事,種生釁端,人以是為名德累,我直謂其不德矣。”
毛祥麟說得好,這怎么能歸結于為名所累呢?而是董其昌的大行有虧!人在做天在看。
藝術成就
董其昌在當時書法上有“邢張米董”之稱,即把他與臨沂
邢侗、晉江
張瑞圖、須天 米鐘并列;繪畫上有南董北米之說。他與莫是龍、
陳繼儒提倡“南北宗”之說,即把“院體”
山水畫與 “文人畫”人為地分為南北兩派。
董其昌一生創(chuàng)作的書畫作品不可勝數,臨仿古人的繪畫和詩帖是其中的一個重要部分。他在《畫禪室隨筆》中所說的“讀萬卷書”正是指一個人要想成為藝術家,必須學習傳統,學習古人。他17歲開始學習書法時臨寫
顏真卿的《多寶塔》,22歲學習繪畫時師法黃公望,以后又遍學諸家,這種以古人為師的作法八十而不輟,伴其終生。他廣泛吸取對唐宋元諸家優(yōu)長,抉精探微,使其書畫取得了超越古人的藝術成就。
董其昌強調以古人為師,但反對單純機械地模擬蹈襲。隨著閱歷的增加、思想的成熟,他在繼承前人技法時不倚傍他人廡下“作重臺”,而是有選擇地取舍,融入自己的創(chuàng)意。他認為如果離開了自己的創(chuàng)意,古人的精神也難以表達,故應以自己獨創(chuàng)的形式再現古人的“風神”。憑借自己對古人書畫技法得失的深刻體會,他攝取眾家之法,按己意運筆揮灑,融合變化,達到了自成家法的化境。
董其昌的山水畫大體有兩種面貌,一種是水墨或兼用
淺絳法,這種面貌的作品比較常見;另一種則是青綠設色,時有出以沒骨,比較少見。他十分注重師法古人的傳統技法,題材變化較少,但在筆和墨的運用上,有獨特的造詣。他的繪畫作品,經常是臨仿宋元名家的畫法,并在題識中加以標榜,雖然處處講摹古,并不是泥古不化,而是能夠脫窠臼,自成風格,其畫法特點,在 師承古代名家的基礎上,以書法的筆墨修養(yǎng),融會于繪畫的皴、擦、點劃之中,因而他所作山川樹石、煙云流潤,柔中有骨力,轉折靈變,墨色層次分明,拙中帶秀 ,清雋雅逸。他的畫風在當時聲望顯著,成為“華亭派”的首領。
董其昌的書法成就也很高,董的書法以行草書造詣最高,他對自己的楷書,特別是小楷也相當自負。董其昌雖處于趙孟頫、
文征明書法盛行的時代,但他的書法并沒有一味受這兩位書法大師的左右。他的書法綜合了晉、唐、宋、元各家的書風,自成一體,其書風飄逸空靈,風華自足。筆畫園勁秀逸,平淡古樸。用筆精到,始終保持正鋒,少有偃筆、拙滯之筆;在
章法上,字與字、行與行之間,分行布局,疏朗勻稱,力追古法。
用墨也非常講究,枯濕濃淡,盡得其妙。書法至董其昌,可以說是集古法之大成,“ 六體”和“八法”在他手下無所不精,在當時已“名聞外國,尺素短札,流布人間,爭購寶之。”(《明史·文苑傳》)。一直到清代中期,康熙、乾隆都以董的書為宗法,備加推崇、偏愛,甚而親臨手摹董書,常列于座右,晨夕觀賞??滴踉鵀樗哪E題過一長段跋語加以贊美:“華亭董其昌書法,天姿迥異。其高秀圓潤之致,流行于褚墨間,非諸家所能及也。每于若不經意處,豐神獨絕,如清風飄拂,微云卷舒,頗得天然之趣。 嘗觀其結構字體,皆源于晉人。蓋其生平多臨《閣帖》,于《蘭亭》、《圣教 》,能得其運腕之法,而轉筆處古勁藏鋒,似拙實巧。……顏真卿、
蘇軾、米芾以雄奇峭拔擅能,而要底皆出于晉人。趙孟頫尤規(guī)模二王。其昌淵源合一,故摹諸子輒得其意,而秀潤之氣,獨時見本色。草書亦縱橫排宕有致,朕甚心賞。其用墨之妙,濃淡相間,更為絕。臨摹最多, 每謂天姿功力俱優(yōu),良不易也。”據說,康熙還親自臨寫董書,致使董書得以風靡一時,出現了滿朝皆學董書的熱潮。一時追逐功名的士子幾乎都以董書為求仕捷徑。 在康熙、雍正之際,他的書法影響之深,是其他
書法家無法比擬的。 董其昌的書法,歷來評說褒貶不一。褒者傾其溢美之詞,清代著名學者、書法家
王文治《論書絕句》稱董其昌的書法為“
書家神品”。謝肇稱其“合作之筆,往往前無古人”。周之士說他“六體八法,靡所不精,出乎蘇,入乎米 ,而豐采姿神,飄飄欲仙”。但對董其昌的批評者也很多,包世臣、康有為最為激烈。包世臣云:“行筆不免空怯”??涤袨椤?a target="_blank">廣藝舟雙楫》諷刺道:“香光(董其昌)雖負盛名,然如休糧道士,神氣寒儉。若遇大將整軍厲武,壁壘摩天,旌旗變色者,必裹足不敢下山矣!”
董其昌沒有留下一部書論專著,但他在實踐和研究中得出的心得和主張,散見于其大量的題跋中, 董其昌有句名言:“晉人書取韻,唐人書取法,宋人書取意。”這是歷史上書法理論家第一次用韻、法、意三個概念劃定晉、唐、宋 三代書法的審美取向。這些看法對人們理解和學習古典書法,起了很好的闡釋和引導作用。董其昌一生勤于書畫,又享高壽,所以傳世作品很多,代表作有《白居易琵琶行》,《三世誥命》、《草書詩冊》、《煙江疊嶂圖跋》、《倪寬贊》、《前后赤壁賦冊》等。
傳世作品
董其昌一生創(chuàng)作了極多的書 畫作品,流傳至今的也很多,其中已定論為真跡的收藏在故宮、上海博物館、
吉林省博物館,南京博物院等處。 故宮博物院收藏的董其昌作品最多,繪畫方面較著名的有:《高逸圖》軸,作于63歲,略仿倪、黃、筆墨麗秀是中晚年佳作;《關山雪霽圖》卷,作于81歲,是老年的用力之作,根據卷末自題,此卷是從關仝的《關山雪霽圖》原幅改寫而成。藏于故宮的著名書法作品有:《月賦》卷,作于47歲,取法唐晉,筆畫秀娟,是早年小楷書精心之作;《東方先生畫贊碑》 ,作于50歲,所作楷書,師法顏真卿,字體規(guī)整,行氣疏朗,是中年時期楷書代表性杰作;《三世浩命》卷,作于71歲,楷書、師法顏真卿,結體端正,法度嚴謹;《岳陽樓記》卷,作于54歲,大行書,師法顏真卿、李兆海。運筆中鋒直下,轉折流暢,反映了中年時期行書面貌?!?a target="_blank">路馬湖記》卷,代表晚年行書之作。
上海博物館收藏的代表作有:山水畫《江干三樹圖》、《秋興八景》大畫冊(為董其昌一生之精心杰作,與此同樣還有一本大畫冊,已流往海外);北京市文物商店藏有一件書法作品《金沙帖》 ;天津市藝術博物館有一幅其晚年為同年摯友袁可立所創(chuàng)作的《疏林遠岫圖》;南京博物院藏有書法作品《松江府制浩》 ;安徽省博物館收藏有16幅《董其昌紀游冊》,原為河南袁樞家藏品,吉林省博物館藏有一件著名山水畫《晝錦堂圖》卷。
畫作收藏
董其昌作品比較珍貴,但在流傳過程中贗品不斷充進去,至今已難見精品,可說贗品充斥市場,尤其是民間收藏,即使不是
贗品,也是小幅泛泛之作。 海外藝術市場董其昌作品較多,歐美收藏家喜歡他的書畫,但由于難辨真假, 所以不敢輕易出大價購買。反之,一旦能確認確是真品,則不惜重金,以購到手為目的。1989年6月紐約拍賣過一幅他的《婉孌草堂圖》被專家認可,價格一下子被抬了上去,高達165萬美元,成為當時僅次于《元人秋獵圖卷》的第二幅價格最高的中 國古代書畫,此圖之所以能為專家認可,主要是一些典籍中曾記載過這幅畫,此畫 曾為王鴻緒、安儀周、乾隆收藏,著錄于《平生壯觀》 、 《
墨緣匯觀》 、 《石渠寶籍三編》 。這幅山水畫,筆墨韻厚重,皴法細密,氣韻雄渾,代表了董其昌文人畫的最高成就,畫面空白處則填滿了各名家題跋,是難得的精品、真品。以后,紐約市場一直沒出現過這么好的精品作品,因此價格也一直沒上去,1990年共見到5幅作品出售,第一幅是《行書》二十七開冊,售價為1.65萬美元;第二幅是《行書》手卷,8800美元;第三幅是《山水》立軸,僅賣到3850美元;第四幅是《尺牘》十一開冊頁,售價1.4萬美元;第五幅是《九峰雪霽圖》絹本手卷,賣到1.5萬 美元。 作品辨?zhèn)?董其昌作品流傳多,其重要原因是生前有許多人為其代筆,這比一般的仿制要 難予分辨。啟功先生專寫一文《董其昌書畫代筆人考》,詳加考證。據現代學者研究,書法的主要代筆人最著名的是吳易,作畫的代筆有
趙左、僧珂雪、
沈士充、吳 振、趙問、葉有年、楊繼鵬等。董其昌的代筆畫,大多是自己落款蓋章。水平較高的代筆之作大多出于趙左、沈士充之手。
作品拍賣價格 1990年 《行書》二十七開冊 1.65萬美元;
第二幅是《行書》手卷,8800美元;
第三幅是《山水》立軸,僅賣到3850美元;
第四幅是《尺牘》十一開冊頁,售價1.4萬美元;
第五幅是《九峰雪霽圖》絹本手卷,1.5萬 美元。
董其昌《書畫小冊》冊頁八對開,成交價為48,487,500港元,創(chuàng)下董其昌作品最高成交價世界拍賣紀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