壽縣古城,位于安徽腹地,淮河南岸,依八公山,與鳳臺縣城隔河相望,同省會合肥市接壤,與國家能源城市淮南毗鄰。介于北緯31°54′-31°40′,東經(jīng)116°27′-117°40′之間。總面積2986平方公里。
快速導航
行政區(qū)類別 縣; 面 積 2986平方公里; 地理位置 北緯31°54′-31°40′,東經(jīng)116°27′-117°40′ ;別 名 壽春; 始建時間 宋朝(1068~1224年); 中文名稱 壽縣古城; 所屬地區(qū) 中國東部 。
目錄1景點簡介2主要景點3歷史文化4物產(chǎn)資源5城墻建筑
聞名遐邇的壽縣古城,位于 安徽腹地, 淮河南岸,依 八公山,與 阜陽隔河相望,同省會 合肥市接壤,與國家能源城市淮南毗鄰。介于北緯31°54′-31°40′,東經(jīng)116°27′-117°40′之間。總面積2986平方公里。
氣候暖和濕潤, 地形地貌多樣。北部 邊界地帶為安徽省省級 風景名勝區(qū)—— 八公山森林公園;北、中部為淮河 沖積平原;西北部沿淮河、 淠河地帶為 洼池;東南部為 崗地。境內(nèi)湖河縱橫,水面占全縣總面積的1/4。其中, 瓦埠湖為安徽省第二大 淡水湖、水質(zhì)清純,物產(chǎn)豐饒。土壤多為黃棕土、 水稻土、湖土和砂礓 黑土。年平均氣溫14.8攝氏度,1月平均氣溫0.7攝氏度,7月平均氣溫27.9攝氏度, 年平均降雨量906毫米,無霜期213天。
壽縣古稱 壽春、 壽陽、 壽州,是 楚文化的故鄉(xiāng),中國豆腐的發(fā)祥地, 淝水之戰(zhàn)的 古戰(zhàn)場。全縣 文物古跡160余處,其中國家級和省級重點 文物保護單位8處??h博物館館藏 國家一級文物160多件,在級以上文物達6000余件。歷史名人輩出, 文化底蘊豐厚。1986年12月,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wù)院宣布壽縣為 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壽縣地處皖中,控扼淮淝。古為南北要沖,是兵家反復爭奪的地方。 公元383年的奏晉淝水之戰(zhàn),就發(fā)生在這里。這次戰(zhàn)爭,再次創(chuàng)造了中國軍事史上以少勝多的 戰(zhàn)例,給后人留下了“ 投鞭斷流”、“風聲鶴唳、 草木皆兵”等歷史掌故。 五代十國時期,后周與南唐又激戰(zhàn)壽春,當時身為后周大將 趙匡胤隨周世宗柴榮親征,圍團壽州,立下了赫赫戰(zhàn)功。至今 兩淮民間還流傳著“趙匡胤困南塘”的故事,獲得部優(yōu)獎的壽縣傳統(tǒng)名細糕點“ 大救駕”就源千這個故事。
自然資源豐富。礦產(chǎn)資源已探明的有石灰石、 白云石、石、 鉀長石、 紫云石、鐵砂和礦泉水等,儲量豐富,品位較高。 旅游資源得天獨厚,為安徽省重點旅游發(fā)展城市,古跡名勝遍布于四大旅游景區(qū),即: 八公山森林公園景區(qū)、古城景區(qū)、 安豐塘景區(qū)和瓦埠湖景區(qū)。
壽縣古城,平面略呈方形,面積三點六五平方公里,城墻周長七千一百四十七米,墻高八點三三米,寬六點六六米。各城門均有內(nèi)外云梯與城堡連接。城外東南兩方有護城濠,寬約六十余米;城北淝水環(huán)繞,城西為尉升湖。城有四門,東為 賓陽門,南為通淝門,西為定湖門,北為靖淮門,各按 地理位置取其名。有角樓 八所,翼然立于城上(均已倒塌)。王安石至淮上古城,有《壽陽城晚眺》詩:“楚山重疊?;淬哔S,堪與王維立畫勛。 白鳥一行天在水,綠蕪千障野平云?!彼稳?張文潛《題壽陽樓二絕》有句:“渺渺長淮去不休,行人獨上壽陽樓”;“長淮不斷水悠悠,樓下行人淮上樓”。蘇軾過此,作《壽陽岸下》,詩去:“街東街西翠幄成,池南池北綠棧生,幽人獨來帶殘酒,偶聽黃鸝第一聲?!?
城墻原為平磚砌筑,解放后為了防洪,曾將局部墻垣改用石塊壘筑,后來又陸續(xù)用石條進行了加固。城內(nèi)原建有涵道,與城外相通。東西涵看墻之上,分別鐫有“崇墉障流”、“ 金湯鞏固”字樣。涵口之上筑有月壩,與城墻等高,既利于城內(nèi)積水的排出,又能在洪水季節(jié)堵阻外水倒灌入城。洪水泛濫時,只要關(guān)上城門,滴水不入。同時,通過涵口觀察水位,還可以比較城內(nèi)外水差。這一水利設(shè)施,曾被譽為古水利工程的一顆明珠。
作為古老歷史的見證,壽州人非常珍愛這座保存完好的城墻。城墻為宋代重筑,爾后迭有修茸。城墻周長7174米,高為9.7米,底寬18—20米,頂寬6—10米。城有四門,并各有 甕城,其中西甕門北向出,北甕門西向出,東城門與甕門在平面上平行錯置同為東向出。這種門向的特殊設(shè)置,不僅有利子軍事防御,而且還具有重要的防水功能。明代為了加固墻基,于城墻外側(cè)以條石迭砌一周擴城泊岸,保護城墻不被水 沖蝕。古人贊其“若匹練之橫亙也,菪生鐵之焰禱也”。城內(nèi)北部東西兩側(cè)各有一泄水涵閘,平時城內(nèi)積水可由此排出城外,當洪水季節(jié),又可自行關(guān)閉涵閘,防止外水倒灌額鐫有“金湯鞏固”、“崇墉障流”題名,是對這堅固雄偉的壽州城墻的真實寫照。1991年,古城抵御了百年未遇的特大洪水的圍困,保護了城內(nèi)十多萬人的生命財產(chǎn),再次顯示了它的 特殊功能。在古城南門東墻上嵌著一塊石刻,上刻一個做行刺狀的武士,這就是“壽州內(nèi)八景”之一的“ 門里人”。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