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了個視頻,大概是說如果不愛一個人,就不要藕斷絲連,絕情一點,讓對方徹底死心。
我也遇到過很多女生找我做咨詢的時候會跟我說,她寧愿對方絕情一點,把真相挑明,話都說清楚,她還更容易走出來。
這個觀點我當然是贊同的,不喜歡還要拖泥帶水,曖昧不明,這是渣男行徑,沒得洗。
我也知道,很多男人在這一塊做得不算好。
因為對大部分男人來說,和女人——尤其是自己有過感情的女人,直接發(fā)生言語上的沖突,拒絕她或者拋棄她,都有點怪怪的,顯得自己好像在欺負她。
他們更習慣用行動來表明自己的態(tài)度,比如降低聯(lián)系的頻率直到徹底消失,即使提分手也會說一些模棱兩可的話,類似于“我們不合適”,“我們只能做朋友”這樣的。
在很多女生看來,這是“沒有說清楚”。
我絕不是說男人沒問題,你要說男人這樣是懦弱,是渣,我都同意,但我更關(guān)心的是,如果絕大多數(shù)男人都是這樣處理感情問題的,女生,有沒有什么盡可能讓自己少受傷害的辦法?
這里我想先分享一個概念,或者說一個成年人社交中的處事潛規(guī)則:
行為本身就是答案。
比如,你認識一個男人,發(fā)現(xiàn)起初兩天他還會主動給你發(fā)消息,說一些曖昧的話,現(xiàn)在不僅不主動找你,你發(fā)了他也不及時回,更不要說約你見面了。
你覺得很困擾,他是怎么想的呢?到底對你有沒有感覺,為什么突然冷淡了,是不喜歡你還是有事在忙?
你迫不及待地希望他給你一個準確的答復(fù)。
但是,如果用“行為本身就是答案”來解釋,就完全沒有這么多彎彎繞繞。
答復(fù)就是,他一開始對你熱情,現(xiàn)在不了。
而我們也都知道,喜歡一個人是不舍得對她忽冷忽熱,讓她胡思亂想的,如果有事情要忙,多少會提前打個招呼,讓對方安心,所以,至少現(xiàn)在,他還沒有特別喜歡你。
就是這么簡單。
要是拿分手舉例子也一樣。
他想跟你分手,這個行為本身也是答案——他不選擇你了,不愿意繼續(xù)和你在一起了,就是這樣。
如果你非要往下問,為什么分手?我哪里不好我可以改。
他說,你沒有不好,只是我們不合適。
這句話同樣是答案:
至少這一刻,無論你做出什么改變,他都不愿意繼續(xù)選擇你。
可能這個解讀方式有點殘酷,但你會發(fā)現(xiàn)非常好用。
所有看似模棱兩可,拖泥帶水的問題,都瞬間有了個明確的答案。
可能有些同學會覺得,這遠遠不夠,我必須知道到底哪里出了問題,我做了什么讓他冷淡了,他到底對我哪里不滿意要分手了。
那我要先反問一句了,你知道這個答案,是要做什么呢?
我猜也就兩種可能:
要么你想扳回一局,知道自己問題出在哪,改掉就好了。
比如男朋友跟你分手是因為你太任性,那你盡量溫柔,善解人意一點,他也許就不會離開你了。
再或者,相親對象對你突然冷淡,是因為看到你朋友圈里的生活瑣事太多,那你就把朋友圈精簡,甚至設(shè)置三天可見,他也許就會覺得你有足夠的神秘感,從而對你感興趣了。
本身,想知道自己哪里可以改進,并且知錯能改,是好事。
但首先,成年人相處的分寸往往就在于,當一個真相不太好聽,有點殘忍的時候,別人通常就不會告訴你。
不信可以代入自己想一想,你拒絕不喜歡的追求者,是會找個冠冕堂皇的理由,說“我們不合適”,還是直截了當?shù)馗嬖V他,“不好意思,你真的太丑了”?
大多數(shù)男人比你還不好意思說實話。
更重要的是,這種思維模式的背后,其實還隱藏著另一個思維定勢:
當一件事情不如你意的時候,你就會傾向于認為,一定是哪里出了錯。
心理學家李松蔚分析過這種心態(tài),說這本質(zhì)上和我們對安全感的追求有關(guān),我們總是希望,只要我乖乖做對每一件事,壞事就不會發(fā)生在我頭上。
只要我改掉所有不被喜歡的缺點,他就會喜歡我。
如果這個世界可以被這樣控制住,那該多好。
但同時我們也都知道,真實的世界不是這樣的。
一個人想和你分手,可能是他確實發(fā)現(xiàn)了你哪里不好,也可能是他覺得你也沒什么不好,但他就是厭倦了。
更有可能的是,雖然他覺得你不夠好,但你遇到的下一個人,恰好能包容你的這些“不好”。
那你還要改嗎?
我的建議是,你當然可以繼續(xù)提升自己,改掉自己的缺點,但不要寄托于任何人的評價,更不要試圖用所謂“更好的自己”來取悅?cè)魏稳恕?/span>
你對自己哪里不滿意,覺得自己可以改進,就直接去改,不要問任何人要一個說法,問他,是不是我改了,你就會喜歡我。
而當你扭轉(zhuǎn)了這種心態(tài),就會發(fā)現(xiàn)對方有沒有“說清楚”一點都不重要。
他的答案,你根本就不在乎。
還有一部分同學的想法是,我不是為了挽回,我就是想聽個真相,哪怕它很殘忍,但只要聽過了,我就能翻篇了。
她們甚至希望這個真相越殘酷越好,對方的話說得越直白,越難聽越好,她們寧愿這個殘酷的瞬間,成為這段感情的一個“節(jié)點”,一個結(jié)束的里程碑。
換句話說,她們自己沒有足夠的勇氣結(jié)束這段關(guān)系,需要一個外力來幫她們做出決定。
我以前接過一個咨詢,我印象特別深。
女生被分手之后,一直抱著一線希望,覺得前男友還是對她有感情的,她還有挽回的機會。
直到有一天,共同好友告訴她,前男友身邊有了新人。
當天晚上她悄悄去了他家,眼看著他帶新女朋友回去,她就站在他家樓下,從傍晚一直等到深夜,才確定女生會留在男方家里過夜。
她走到街上給我打電話說,想去酒吧找個一ye情。
“我知道他已經(jīng)有別人了,我也想找別人試一次,然后我大概就會有勇氣,徹底和他分開了?!?/span>
這個女生的心態(tài)和行為,就是很典型的,事實已經(jīng)擺在面前了,但她就是放不下,就是需要一個更明確,更能刺痛她的節(jié)點,幫助她徹底死心。
這是一種讓人很擔憂的思維方式。
因為這種想法的本質(zhì),是把自己的命運,自己的選擇權(quán)都交到了別人的手里——一段感情里,我不開心了,不舍得走,我覺得他不夠愛我,不舍得走,甚至他明確地說了他想分手,他不愛我了,我還是抱著一線莫名的希望不舍得走。
就是非要遍體鱗傷了,沒有任何退路了,才“不得不”走。
就像一個賭徒,輸?shù)谝痪值臅r候不走,身上帶的錢輸光了也不肯走,非要傾家蕩產(chǎn),債臺高筑了,才“不得不”被趕下了賭桌。
太卑微了,真的不值得。
所以到這里你就會發(fā)現(xiàn),所謂的“想要他說清楚”,“想要他讓我死心”,本質(zhì)上實在是個沒什么意義的事情。
與其關(guān)注對方說了什么,做了什么,對你還有沒有殘存著一點留戀,你們的感情還能不能有所轉(zhuǎn)機,不如轉(zhuǎn)過頭來關(guān)注一下你自己。
當下的狀態(tài),是你要的嗎?你滿意嗎?你能接受嗎?
如果你已經(jīng)不能接受他對你的態(tài)度了,那這個事實就是已經(jīng)放在你面前的答案,就是你應(yīng)該立刻止損,離開他的信號。
退一萬步講,就算你真的有那么執(zhí)著,非要“徹底死心”了才肯離開。
那么,對方明知道你的執(zhí)念,還是一直吊著你,遲遲不肯給你個痛快,這對你來說,還不算最殘忍的做法嗎?
他完全不顧你的感受,無視你的糾結(jié)和痛苦,還不足以讓你死心嗎?
人可以不懼怕傷害,但實在不必在明知道結(jié)局的前提下,再去自尋傷害。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