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都把秋雨看作是春雨的延續(xù),一則因為它們都屬于陰冷,二則因為它們都是綿綿無力,像纖弱女子。只是春雨比秋雨青春一些、陽光一些,如果把它們比作女子的話,那么春雨屬于年輕女子,清純?nèi)缂垼欢镉陝t是歷經(jīng)滄桑的中年女子了,多些穩(wěn)重,多些成熟。
至于夏雨以及冬雨,一個熱情奔放,一個內(nèi)斂含蓄。仔細再想一想,覺得雨就像毛,而一年四季如皮,它們大抵是毛與皮的關(guān)系。在四季分明的地方,才有了春雨、夏雨、秋雨、冬雨一說,如果在南方廣州、福州、廈門等城市,一年四季的雨是沒有多少區(qū)別的。
我居住在淮河以北的這座城市,一年四季分明,讓我徹徹底底地感受著春夏秋冬,也更徹底地領(lǐng)略了四季雨的不同。相對來說,我最喜歡秋雨,春雨次之。
最喜歡秋雨,是因為最喜歡秋天,且算作是愛烏及屋罷。涼爽的秋風拂面,踩著滿地的黃黃的枯葉緩緩而行,你會感到一種很寧靜、很踏實;置身野外,天高云淡,漫山遍野的黃色主調(diào)讓人心襟開闊,頗有一攬眾山小之感;即使你坐于斗室,無須再開空調(diào)風扇,只需推開半邊窗,便可以很愜意的小坐,聽著窗里窗外蛐蛐的悠閑的鳴叫,或者捧本自己喜歡的書閱讀,讓人趣味橫生,妙不可言。
更深一層,大約就是悲秋了。自古以來,就有“傷春悲秋”一說。從中國歷史上來看,眾多文人的特殊情感決定著傷感的秋天,中國詩人大多是懷才不遇的文人,他們的政治抱負無法實現(xiàn),不免要寓于他物以求自慰。春天是萬物復蘇的季節(jié),當詩人看到欣欣向榮的景象,而自己又無法作為的時候就會傷春;秋天則是收獲的季節(jié),又是將近冬天的時候,看到那凋零的落葉,詩人們一方面感嘆歲月不饒人,另一方面也為自己一事無成所慨嘆,這樣就會產(chǎn)生悲秋的情緒。
少年時,我只知秋天的好,一點悲秋之意都沒有。但人到中年,悲秋漸漸地濃了,只是我自知才疏學淺,自然不會像古人那樣“懷才不遇”,但自釀苦酒,以致境況頗差,這大約是我悲秋的根源了。每每想著從前的美好時光,看看眼下的光景,心亂如麻。幸好多看了幾本書,多了些修心功力,才不致于崩潰。但即便如此,每每觸及心之痛處,總會偷偷淌下幾滴清淚,酸一酸鼻子的。
中午從家出來上班時,秋雨不約而至。細如牛毛花針,密密麻麻地從昏暗的天空飄下來,我的頭發(fā)上、眉眼上及至全身,很快就有了些濕漉漉的感覺了。而且我還依然穿著短衫,更覺清寒,仿佛站在初冬時節(jié)下了一層冰霜的野外。本想找個地方避一避雨的,但一則因為這雨并不大,二則是因為我知道秋雨下起來是不會像夏雨那樣說停便停的。所以便索性騎著電車一直前行吧。
秋雨淋濕了我的頭臉,甚至有小水珠開始順著發(fā)尖滑下,而且我的裸露著的胳膊已經(jīng)如水洗一般,更讓我覺得清冷。正是此刻,我也才懷念著炎熱的夏天,此時哪怕讓我在夏日下曝曬也可以的。只可惜,現(xiàn)在是落雨的秋天。人生呀,往往如此,總是在失去之后才發(fā)覺他(它)的美好。
把車停在單位下面的走廊里,跺跺腳,小跑著進了電梯,然后一直活動手腳,到了辦公室有了些微熱的感覺,也才不覺得冷了。在上午喝剩的茶杯里添些開水,喝了幾口鐵觀音茶,舒服了許多。打開電腦,在我的博客里,用我的文字來驅(qū)感我的憂傷。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wù),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quán)內(nèi)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