亂世中,說客歷來占據(jù)著重要的地位,三國亦然,閑來翻閱這些說客百態(tài),頗有趣味,現(xiàn)來歸納一下,聊增一笑耳。
一、最倒霉:禰衡
一直覺得三國演義里孔融就一倒霉孩子,一肚皮仁義正氣,卻歸于曹操,歸于曹之后若只做個“座上客常滿,杯中酒不空”的閑散太守也就罷了,卻還偏偏積極參與政事,時時進言進諫,最后交代了自己的性命不說,在這之前還搭上了好友禰衡。
于是覺得禰衡比孔融還要倒霉。
孔融舉薦禰衡,估計是不想珠玉蒙塵,大才不得施展,可他也不想想,他家這玉倒是真玉,可惜是“寧為玉碎”的“玉”。亂世里奸相當(dāng)?shù)溃婇y橫行,把這“忠果正直、志懷霜雪”的主供出來,能有什么下場?
這下好了,禰衡成了歷史上“借刀殺人”活生生的注解。
顯然禰衡是不畏死的,甚至有些找死,上來就把曹操手下文武眾人貶低個遍:“荀彧可使吊喪問疾,荀攸可使看墳守墓,程昱可使關(guān)門閉戶,郭嘉可使白詞念賦,張遼可使擊鼓鳴金,許褚可使牧牛放馬,樂進可使取狀讀招,李典可使傳書送檄,呂虔可使磨刀鑄劍,滿寵可使飲酒食糟,于禁可使負(fù)版筑墻,徐晃可使屠豬殺狗;夏侯惇稱為完體將軍,曹子孝呼為要錢太守。其余皆是衣架、飯囊、酒桶、肉袋耳!”
之后痛斥曹操也是酣暢淋漓“汝不識賢愚,是眼濁也;不讀詩書,是口濁也;不納忠言,是耳濁也;不通古今,是身濁也;不容諸侯,是腹?jié)嵋玻怀汛勰?,是心濁也!吾乃天下名士,用為鼓吏,是猶陽貨輕仲尼,臧倉毀孟子耳!欲成王霸之業(yè),而如此輕人耶?”反應(yīng)機敏,遣詞如刀,字字要害,也字字把自己往死路上送。
看到此處,不覺困惑,這禰衡是真的視死如歸呢,還是拿定曹操不敢殺他?可曹操翻手云覆手雨的人,滿腹權(quán)謀殺他個儒生不太容易了嗎?即便因禰衡之名遠近所聞,可是,“難于誅則借敵之刃”嘛。于是,禰衡成了三國演義里最不情愿的說客“操指衡而言曰:“令汝往荊州為使。如劉表來降,便用汝作公卿?!焙獠豢贤?,操教備馬三匹,令二人扶挾而行”?! ?br> 若說禰衡辱罵曹操有沒有得到禮遇的原因,等到了荊州,其傲態(tài)和刻薄之言就只能說是本性所致了,劉景升既好結(jié)納名流,禰衡又是曹操所派使者,想來是不至于輕慢的,可是禰衡照舊“雖頌德,實譏諷”?!氨聿幌?,令去江夏見黃祖”。
看來劉景升也不愿意當(dāng)?shù)叮@害賢之名還不想擔(dān),于是乎把禰衡遣給黃祖,粗人黃祖便毫不客氣的給咔嚓了。
看一下劉表和曹操知道禰衡死訊的反應(yīng):
“劉表聞衡死,亦嗟呀不已,令葬于鸚鵡洲邊。” “曹操知禰衡受害,笑曰:‘腐儒舌劍,反自殺矣!’”
一嘆一笑,估計潛臺詞都是“果然死了”。所以說演義中的說客,最倒霉的便是禰衡了,因其出使的目的便是曹操要借刀殺人,“禰衡辱吾太甚,故借劉表手殺之”。而劉表也不是不欲殺之,而是“使曹操知我有識”,然后再次借刀殺人。
黃祖一怒便當(dāng)了刀,折損了這位清傲名流。嗟嘆!
今來鸚鵡洲邊過,惟有無情碧水流。
演義中的說客,有說成的,有說不成的,但要評最無功而返的,則非諸葛瑾莫屬了。縱觀演義,諸葛瑾共做了三次說客,屢屢碰壁,一次不成,甚至被趕得“抱頭鼠竄”之時亦有,如此百分之百的失敗率,讓人不能不嘆。
第一次,諸葛亮游說東吳共同伐曹。周瑜見諸葛亮才識計畫高于己,便起殺心,被魯肅勸住,轉(zhuǎn)而著諸葛瑾去說服其歸于東吳所用。且看“孔明接入,哭拜,各訴闊情。瑾泣曰:‘弟知伯夷、叔齊乎?’孔明暗思:‘此必周郎教來說我也?!笨蓢@諸葛瑾一開口便被孔明識破目的,自己還欲循循引入正題呢。這時候舌戰(zhàn)群儒已經(jīng)過了,大家可以看出,孔明辯論時候,當(dāng)真唇槍舌劍,語言犀利,專門往人痛處短處招呼,只求一擊致命。可嘆其兄長仁厚之人,不止權(quán)謀上不如其弟,口才亦遠遜。
所以毫不奇怪,待到諸葛瑾說道伯夷叔齊生死不離的時候,孔明便先下手為強,勸其“與弟同事劉皇叔”“不識兄意以為何如?”于是:“瑾思曰:‘我來說他,反被他說了我也。’遂無言回答,起身辭去?!钡谝淮螣o功而返。
劉備自立漢中王,曹操大怒,遣使結(jié)連東吳,孫權(quán)亦要奪回荊州,眼看盟成。此時諸葛瑾獻策曰“某聞云長自到荊州,劉備娶與妻室,先生一子,次生一女。其女尚幼,未許字人。某愿往與主公世子求婚。若云長肯許,即與云長計議共破曹操;若云長不肯,然后助曹取荊州?!睂O權(quán)用其謀,遣其出使荊州。此為諸葛瑾第二次出使。此處不得不說,諸葛瑾審時度勢的能力距其弟真是遠之又遠啊,聯(lián)姻這出戲,吳蜀不是沒唱過,現(xiàn)下孫尚香還在東吳,荊州也還在劉備手里。還要做這合掌文章,也當(dāng)真想得出來。司馬懿在許昌尚且看出“江東孫權(quán),以妹嫁劉備,而又乘間竊取回去;劉備又據(jù)占荊州不還,彼此俱有切齒之恨?!笨蓢@身在東吳的諸葛瑾偏偏能忽略吳蜀關(guān)系的外緊內(nèi)疏,主動請纓,去挼關(guān)二爺?shù)幕㈨殹?/span>
于是結(jié)果顯然“云長勃然大怒”“遂喚左右逐出。瑾抱頭鼠竄”。第二次,無功而返。
說說第三次吧,讓諸葛瑾碰了兩鼻子灰的關(guān)二已經(jīng)走了麥城,劉大率傾國之兵來報仇,百官失色,孫權(quán)愁極。
此時,又是我們的諸葛瑾大人出曰:“某食君侯之祿久矣,無可報效,愿舍殘生,去見蜀主,以利害說之,使兩國相和,共討曹丕之罪?!睓?quán)大喜,即遣諸葛瑾為使,來說先主罷兵。這時候覺得羅貫中老人家挺幽默的,他此處配的詩是“兩國相爭通使命,一言解難賴行人”,我們這位諸葛先生“行人”倒是沒少做,可惜“解難”一次也無。諸葛瑾其實就是一誠信君子,心里想著“食君之祿忠君之事”,估計自己也知道極難說成的,抱著“愿舍殘生”“不避斧鉞”的信念就奔了白帝城了。這時注意一個細節(jié),第四十三回:“孔明致玄德之意畢,偷眼看孫權(quán):碧眼紫髯,堂堂一表??酌靼邓迹骸巳讼嗝卜浅?,只可激,不可說。等他問時,用言激之便了?!焙苊黠@,孔明做說客是有備而來,見機行事的。可我們的子瑜老兄呢,待到劉備一問,便“嘩”的竹筒倒豆子,把自己那點一路思量的臺詞全說了出來,然后劉備“怒”,諸葛瑾再說,然后劉備“大怒”。
且看諸葛瑾所說,倒是句句在理字字懇切,可是這些利害道理,蜀方不是沒人勸諫,秦宓差點因之喪命,都沒能阻住劉備揮軍直下,單憑諸葛瑾人微而語不驚人,也難怪做說客做到主人“怒”、“大怒”,繼而被趕走了。如此,第三次無功而返。
閑暇思量一下諸葛瑾屢說屢敗的原因,一是機會時勢,二是巧言能力。出使這種事,有美差有苦差,有易成的有難成的,比如張松手里袖著西川地圖出來就是美差,比如魯肅只是去江夏探探動靜虛實這就是易成的,可諸葛瑾這三次呢,不是去碰孔明的滑的無處著手的,就是去碰關(guān)二那種硬的無法下口的,最后說的呢,還是滿腹深恨的劉大的。其實這三次若有一次說成,便是大功一件,可惜的是諸葛瑾沒有那個機謀奸詐巧舌如簧,至誠仁厚,有一說一,說白了他就不是做說客的料!
所以了,諸葛瑾一無審時度勢能力,二無扭轉(zhuǎn)時勢的巧舌如簧,也只好唯敗而已。
做了三次說客的諸葛瑾并不是三國演義中做說客次數(shù)最多的,若說演義中最勞碌的說客,那真要是非魯肅莫屬了,即便不算在周瑜和諸葛亮之間一來一往的刺探傳話,我們的魯肅大人共做了四次說客,若算上五十六回的“再往荊州來”,足足有五次之多。若說子敬說客的特點,粗略歸納一下,便是:勞碌、仁厚、“專一”。
魯肅是不愧于周瑜評價其“臨事不茍”的,赤壁之前,與孫權(quán)同心同德,力排眾議,是東吳很堅挺的主戰(zhàn)派。在聯(lián)合劉備方面也是立場堅定,為此可謂鞠躬盡瘁,被諸葛“百騙不回”。風(fēng)涼話少敘,還是先說說其勞碌。曹兵壓境,魯肅為探虛實說劉備,“請奉命往江夏吊喪”,孫權(quán)準(zhǔn)之。此時諸葛亮在江夏就等著東吳人來,以便“只因諸葛扁舟去,致使曹兵一旦休”呢。于是我們看到“百般推脫”的諸葛終于被誠心誠意的魯肅請到了江東??蓢@子敬,還不知道兩件事至此就埋下了伏筆:
一是孫劉的恩怨糾葛從此就粘在你老兄手上了;再就是,您從此被諸葛一步一步的所算所用,不死不休呢。其實魯肅的勞碌命諸葛在吳時候便已經(jīng)現(xiàn)出端倪,且看他在諸葛和周瑜之間一來一往的“肅乃以此言告知周瑜”“肅又將此言告孔明”“魯肅遂連夜回見周瑜,備述孔明之言”如此等等,不一而足,毫不夸張的說,若諸葛和周瑜是張生與鶯鶯,那魯肅便是那小紅娘,兩方言來意往,曲意試探,計謀較量,全仗魯肅。再有周瑜這邊使點小計謀便遣魯肅去看孔明“知與不知”,也不容其不勞碌了。
魯肅之“臨事不茍”,說通俗點,就是很能給自己“攬事兒”。五十二回,劉備占了南郡、荊襄,周瑜一怒之下要動兵奪取,這時候子敬言曰“公瑾且耐,容某親見玄德,將理來說他……” 當(dāng)然沒說成,重點是魯肅又說了“只在魯肅身上,務(wù)要討荊襄還東吳”。于是便有了接下來一次次的說客之旅。吊劉琦喪,索荊州——被諸葛算計寫下“借”荊州文書;“周瑜乞令魯肅去討還荊州”——被劉備哭回去了;最后聽周瑜之計“再往荊州來”,終于成了,不過也因此交代了周瑜性命。
周瑜舉薦魯肅時稱其“胸懷韜略,腹隱機謀”,可是如此的魯肅為什么處處落諸葛算中呢,細思量來,不過是魯肅對諸葛常懷君子之心,奈何諸葛一出手便是小人伎倆,把魯肅的仁厚利用得淋漓盡致。
魯肅和諸葛都是鼎足之勢的倡導(dǎo)者和執(zhí)行者,不同的是,魯肅聯(lián)合劉備,便至誠以待,時時勸著周瑜不殺諸葛,不交兵與劉備,可是諸葛呢,表面上笑語往來,心里可是界限分明,子敬待其再厚,不抵人家心里有標(biāo)準(zhǔn)“既事劉豫州,理宜先公后私。公事未必,不敢及私”。反觀魯肅之仁厚,不止在東吳時處處回護諸葛,在幾次出使荊州時也明顯可見。
如第一次索荊州,預(yù)備“將理來說他”,于是諸葛也將理來說他:你道你費了很多軍馬錢糧該得荊州,可是縱劉景升死了,劉琦還在呢,常言道:“物必歸主”呀,于是我們寬厚的子敬先生說了“若果系公子劉琦占據(jù),尚有可解”,哈哈,正中下懷,那就解吧,劉琦不但在,還病著呢。魯肅一看,理上說得過去,說定了劉琦不在了荊州便歸東吳,半年而已,利上也成,打道回府。
其實諸葛用的不過是個“拖”字,反正荊州是不給的,拖得一日是一日,一面“借”著,一面蓄兵養(yǎng)勢,占住地界是主,手段如何暫且不論。且看劉琦喪后,魯肅來索荊州:“孔明變色曰:‘子敬好不通理,只須待人開口!自我高皇帝……’”,一番言語,從古至今,從血脈到辛勞,反正合該我主得到荊州便是。說得魯子敬緘口無言;半晌乃曰:“孔明之言,怕不有理;爭奈魯肅身上甚是不便?!笨酌鲉栍猩醪槐闾帲泳囱灾?,孔明現(xiàn)在又“恐先生面上不好看”了,立下了“借”荊州的文書。如此先兵后禮其實也只好糊弄魯肅,但看孔明言語,簡直處處為魯肅著想,自己處處吃虧一樣,不知是否腹中暗笑:若沒有這憨直戇頭,我主如何占得荊州,以便將來的擴版建業(yè)呢。
不過若說最能體現(xiàn)魯肅仁厚的,還屬他最后一次索荊州,這時候估計諸葛也愁了,禮呀兵呀,拖呀賴呀,能用的伎倆都用的差不多了,于是裝可憐吧,著劉備施展其眼淚攻勢,諸葛也是苦言懇切:“有煩子敬,回見吳侯,勿惜一言之勞,將此煩惱情節(jié),懇告吳侯,再容幾時。”看我們的子敬作何反應(yīng)“魯肅是個寬仁長者,見玄德如此哀痛,只得應(yīng)允”。當(dāng)真是寬仁得無絲毫火氣啊,諸位看官,我們往來辛勞多少次的子敬大人,就這么被劉備給哭回去了……縱觀三國,你還見過這樣的人嗎?
最后說其“專一”。
所說對象專一:五次皆是說劉備和諸葛亮;目的專一:除了第一次,其余四次皆是索要荊州;結(jié)果單一:四次索要荊州結(jié)果分別是失敗、失敗、失敗、偽成功。若看此,其無為程度真不亞于諸葛瑾,不過子敬第一次是成功的,他成功的請到了諸葛亮這座難送的“大神”,成就了自己之后的一系列失敗。作為說客,魯肅說不上成功,但作為謀士和都督,卻不能否定其作為,也許還是孫權(quán)的概括公允些“子敬初見孤時,便及帝王大略,此一快也;曹操東下,諸人皆勸孤降,子敬獨勸孤召公瑾逆而擊之,此二快也;惟勸吾借荊州與劉備,是其一短?!弊泳吹摹耙欢獭笔箘溆辛肆⒆阕搪?,使荊州在劉備手中十一年之久,當(dāng)然了,也使魯肅成為三國演義中最勞碌的說客。只不過,若問為誰辛苦為誰忙,但看高臥西川的諸葛正在捻須微笑。
四、最謀私:張松
說客使者留給人的印象通常還不錯,有如唐雎不辱使命的,有如蘇秦張儀憑三寸舌改變時局形勢的,即便只是三國演義中的說客,也多是急難救國,挺身而出,不避斧鉞出使敵方友方敵友不明方,忠心為主唯恐辱了使命喪了尊嚴(yán)。
但其中有一位例外,那便是我們的張松張別駕。
永年兄的出場還是頗具國士風(fēng)范的:“主公放心。某雖不才,憑三寸不爛之舌,使張魯不敢正眼來覷西川”“某聞許都曹操,掃蕩中原,呂布、二袁皆為所滅,近又破馬超,天下無敵矣。主公可備進獻之物,松親往許都,說曹操興兵取漢中,以圖張魯。則魯拒敵不暇,何敢復(fù)窺蜀中耶?”一番話有義有謀,既表現(xiàn)了自己不避辛勞,急主之所急,又展現(xiàn)了自己的智謀,引曹操攻張魯,上好的引友殺敵、圍魏救趙之計啊??墒乔衣次覀兊膹垊e駕是怎么出川的呢?“松乃暗畫西川地理圖本藏之,帶從人數(shù)騎,取路赴許都”,話說他說曹操攻張魯,帶西川地圖為何?暫且不論此等行跡,先看看張松說曹操的結(jié)果。明顯,張松自恃才學(xué),又荷西川之重,很是想和曹操眉來眼去一番的。可曹操早已不是昔時阿瞞,滅了呂布、二袁,又新破了馬超,自是傲睨得志,觀天下如在股掌間時,西川都未必入眼,何況一小小西川別駕,你張永年還指望倒履相迎的待遇嗎?先等著吧。如此等了三天,待遇是叱罵——將殺。然后便灰溜溜的連夜出城,收拾回川了。
至此,我們剛剛的疑問有了解答,張松所暗畫西川地圖為何?
且看:“松自思曰:‘吾本欲獻西川州郡與曹操,誰想如此慢人!我來時于劉璋之前,開了大口;今日怏怏空回。須被蜀中人所笑。吾聞荊州劉玄德仁義遠播久矣,不如徑由那條路回。試看此人如何,我自有主見?!笨梢?,張松出川的目的非為劉璋也非為西川,乃為謀私也。通常謀私者,多為私名私利,細計較張松其人,恰恰是兩者皆要。
先說私名。張松言語,頗為傲然自得,不惜開罪曹操,而與楊修言論之時,現(xiàn)才學(xué)抖機智,寸步不讓的表現(xiàn)自己。并且易見,其對曹操的輕慢頂撞也是因為曹操“傲賢慢士”。通俗點說,張別駕是很當(dāng)自己是回事兒的,他要的是禮讓、看重。不如此是不會拿出那張袖里地圖的,即使他的本意就是獻川。如此,我們的劉備便有了可乘之機。
要說諸葛這人,放在現(xiàn)在絕對是心理學(xué)大師、公關(guān)高手。擊敵時專打七寸,聯(lián)友時絕對投其所好。這邊張松小心思里想著“吾聞荊州劉玄德仁義遠播久矣,不如徑由那條路回。試看此人如何,我自有主見”。那邊諸葛已是布置妥當(dāng),且看這一步步遞進式的馬屁:“趙云:‘某奉主公劉玄德之命,為大夫遠涉路途,鞍馬驅(qū)馳,特命趙云聊奉酒食’”,“關(guān)羽:‘奉兄長將令,為大夫遠涉風(fēng)塵,令關(guān)某灑掃驛庭,以待歇宿’”,最后“乃是玄德引著伏龍、鳳雛,親自來接。遙見張松,早先下馬等候”。重將們鞍前馬后,主人下馬相迎,如此這般傾國禮遇,再加上劉大臨別時的“潸然淚下”,早把這張松籠絡(luò)得眉開眼笑,恨不得剖肝瀝膽了吧。不但主動獻出地圖,還殷殷許下內(nèi)應(yīng)。如此可見,張松不止好名,這“名”之一字就是他的七寸。掐準(zhǔn)了,大可用也。
再說私利。
張松出蜀,明者求援救川,暗者呢?注意:他是“暗畫”西川地理圖本藏之。也就是說,他還沒確定把西川獻給誰之時,便打定主意要獻川了,其對劉備言“某非賣主求榮”,可是怎么看這廝就是個賣主求榮。來看為何?張別駕自言出“劉季玉雖有益州之地,稟性暗弱,不能任賢用能;加之張魯在北,時思侵犯;人心離散”,白話文翻譯一下就是:劉璋這棵樹隨時可倒,猢猻之一張松想換株靠得住的大樹,當(dāng)然對不起,你劉璋的領(lǐng)地便先作為投誠禮物吧。劉大和曹操不同,西川對于他這僅有荊州還是賴著的“漢朝宗親”來說可是至關(guān)重要,于是一面推脫一面許下:“他日事成,必將厚報”。
如此,在劉備這名利雙收的張松欣然回蜀,內(nèi)應(yīng)去也!
值得一提的是張松的結(jié)局。張松回蜀,說動劉璋迎劉備入蜀,且聯(lián)合了法正孟達為內(nèi)應(yīng),若無差錯,便只等著劉備的“厚報”,做他的開國功臣了,當(dāng)然張松自恃才學(xué),自封賢名,肱骨重臣也是要當(dāng)?shù)???蛇@一切都終止在其兄的“不可不首”上。我曾試圖想張肅告發(fā)張松只是為對劉璋的忠心,可是,但凡有一點兄弟之義,見此謀反之事,不說不勸,而是“連夜將書見劉璋,具言其弟張松與劉備同謀,欲獻西川”,如此可見其私心自顧不亞于其弟,張松一家盡斬于市,想來張肅一家便可以保全,可謂一母生子皆謀私,以謀私殺謀私,可謂死得其所。
最后劉備占得西川,張松未及得“厚報”便“先向成都血染衣”了,但三國演義里說客最謀私之名張松是絕對當(dāng)之無愧的。
試問,赤壁之戰(zhàn)的最大功臣是誰,你要回答誰?周瑜?諸葛?抑或舍身苦肉計的黃蓋?勇獻詐降書的闞澤?要我說,別急著下定論,讓我們先來看看在這場原本實力懸殊的生死角逐中,烏龍高手蔣干的精彩表現(xiàn)。蔣干第一次上場背景:一方面周瑜暗窺曹軍水寨,心下大憂,正欲設(shè)計除去蔡瑁張允;另一方面曹操輸陣挫銳,又被周瑜窺探,也思計破之。
值此關(guān)鍵時刻,蔣干要求上場:“某自幼與周郎同窗交契,愿憑三寸不爛之舌,往江東說此人來降?!逼鋵嵶钣薮啦皇邱w鈍,而是自作聰明,駑鈍尚可閉門自守,而自作聰明便恰似大開城門自呈漏洞了。此時,蔣干的自作聰明已經(jīng)初露端倪,欲謀人而審時度勢不夠,只說和周瑜“交厚”這點:“操問曰:‘子翼與周公瑾相厚乎?’干曰:‘丞相放心。干到江左,必要成功?!?/font>
其一,兩軍陣前,豈有相厚?幼時同窗之誼,親于諸葛瑾諸葛亮同胞之誼否?親于魯肅對孔明軍中回護相救之誼否?此兩者尚不可說,何況周郎自孫策起兵時便倚為臂膀,又有臨終托孤之情,再者此時蒙孫權(quán)“外托君臣之義,內(nèi)結(jié)骨肉之恩,言必行,計必從,禍福共之”,蔣干這“必要成功”,到底所憑何來?
其二,退一步講,即便真有相厚,或真可說,蔣干與周瑜真相厚否?余者不論,只是盜書一節(jié),周郎在吳荷軍國大任,蔣干趁機窺其機密盜其書信,如此豈是至交所做之事?自己不念情誼而癡想周郎念之,不是自欺欺人是什么?
但此時主教練曹操已有病急亂投醫(yī)之嫌,聽蔣干夸下如此???,甚喜,置酒踐行,上場!
于是蔣干便有了江左之行。如果說諸葛亮是導(dǎo)演系畢業(yè)的,那無疑周瑜就是表演系畢業(yè)的高材生,且極其擅長即興表演。且看他如何安排下香餌釣蔣干這只土鱉。
先是布局:“周瑜正在帳中議事,聞將干至,笑謂諸將曰:‘說客至矣!’遂與眾將附耳低言,如此如此?!?/font>
何為談笑用兵?便是如此!要說周瑜幼時那位老師也挺不容易的,你同窗之下,如何教出這般差異甚大的學(xué)生呢?
蔣干這邊從請命到渡江到見周郎如此長的可思量時間,不抵周郎這邊一句話的算計。
其實這倒可以安慰一下蔣干,如此懸殊的智謀差異,中計也就中計了吧,算不得冤。
接下來開始了華麗麗的表演。
周郎出手和諸葛頗有相似之處,便是先塞其口。以直擊曲,開門見山發(fā)問,可笑蔣干只有佯做無辜的否認(rèn),那好吧,既不是說客,遠道而來,咱們宴飲為樂:“瑜告眾官曰:‘此吾同窗契友也。雖從江北到此,卻不是曹家說客。公等勿疑?!旖馀鍎Ω短反仍唬骸膳逦覄ψ鞅O(jiān)酒:今日宴飲,但敘朋友交情;如有提起曹操與東吳軍旅之事者,即斬之!’太史慈應(yīng)諾,按劍坐于席上。蔣干驚愕,不敢多言。”看到此處,不由又發(fā)困惑,話說蔣干自到江左,處處為周瑜所制,言無所出,這個“干到江左,必要成功”到底所憑何來啊所憑何來?話說周瑜安排下的排場還真不小,文官武將,各穿錦衣;帳下偏裨將校,都披銀鎧,一面武士雄壯,一面糧草如山。當(dāng)中周郎大笑暢飲豪氣英發(fā)。我們的表演系高材生周瑜不過是在透露給蔣干兩個訊息:一、“假使蘇秦、張儀、陸賈、酈生復(fù)出,口似懸河,舌如利刃,安能動我心哉!”;二、少年得意,壯志躊躇,同窗來此,現(xiàn)一下風(fēng)光,權(quán)當(dāng)衣錦還鄉(xiāng),現(xiàn)下的得意忘形,也是為了稍后的大醉大意失書埋下伏筆。
于是子翼兄乖乖上鉤,因說不動周瑜,輾轉(zhuǎn)反側(cè),看見那一案文書,“乃起床偷視之”,加上周郎的演戲演全套,夢話和私語,蔣干便無絲毫懷疑,信了十成十,“飛棹回見曹操”,迫不及待的就把蔡瑁張允給交代了。
如此,周郎一計成。
史湘云說過,世間的事物都是成對出現(xiàn)的,于是我們不難理解,有施展連環(huán)計的,便有連環(huán)中計的。
當(dāng)然,連中計都做合掌文章的,當(dāng)然非我們的蔣干莫屬。來看看蔣干的第二次上場。
曹操誤殺了蔡瑁張允,但不想自承過錯,于是蔣干也幸得無事。顯然在受騙方面,蔣干極具百折不撓的精神。
在曹操對黃蓋闞澤甘寧等疑惑不定的時候,主動請纓,再向江左行。要說周郎這同窗著實要得,大江之上,細作極難往來,要沒有蔣干這過了明路的奸細,反間計如何得施啊,所以估計所有看客都非常理解周瑜聽聞蔣干再次到來的大喜,當(dāng)然又是話語間計成,次次如此,看來周瑜對付蔣干真真是不用費什么心思。前一番佯喜,此番佯怒,資深演員周瑜一番連續(xù)怒喝,又堵得蔣干說不出一句痛快言語,然后就怒氣沖沖的把蔣干軟禁到西山庵里去了。可憐的蔣干一點破綻也看不出來,于是又“心中煩悶,寢食難安”,然后順利吞下大香餌龐士元,“連夜下山,至江邊尋著原來船只,飛棹投江北”。
又是“飛棹”,為嘛每次蔣干中計都這么迫不及待呢,唉!
余者不用說了,龐統(tǒng)巧授連環(huán)計,八十萬兵馬葬送于此。
看看蔣干在這場戰(zhàn)役中的作用,也可以換一句話說,看看蔣干是如何為周瑜分憂的,周瑜正慮如何殺蔡瑁張允,蔣干來,計成;周瑜定下火攻計策,又恐大江之上,船只四散,燒不盡絕,安排下連環(huán)計,卻無法名正言順的把龐統(tǒng)送入曹營,這時蔣干又來,計又成。私下想。若問同學(xué)會最想見的人,周瑜一定會填上蔣干的大名的。在這金戈鐵馬計謀較量的年代,蔣干絕對堪稱最可愛的人,如此有鉤就上、見餌就吃的奇才,敵方陣營有此一人,欲謀何時不成?
故此,最烏龍獎項,一定要頒發(fā)給我們的蔣干子翼兄。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