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沭縣,位于山東省東南部,隸屬于山東省臨沂市。
臨沭縣西南部與郯城縣東北部接壤的地方,是綿延的砂石崗地帶,土地瘠薄,不適合耕種,也缺乏有魅力的山水景致,但是這一帶,每到周末、節(jié)假日,總有旅游者自發(fā)帶著干糧、帳篷和野外工程鏟子來這里。
陽光好的日子里,但凡出現(xiàn)一點亮晶晶的光點,都會讓人們興奮不已。他們是來尋寶的,尋找鉆石。
雖然并沒有聽說過有誰一夜暴富,但每個來這里的游客都在傳說著相同的一個故事:
魏振芳,臨沭縣常林村人,一名普通的農(nóng)民。1977年12月21日,她在田地里清理雜草的時候,撿到一塊不一樣的小石頭,擦去表面的浮土后,小石頭在夕陽下發(fā)出令人驚艷的光芒。
這就是后來我們熟悉的“常林鉆石”,重158.786克拉,在當時售價高達10億人民幣。
消息傳出,很多人慕名而來,想要收購。但魏振芳和她的父親認為:如今能過上好日子,是靠了好領導、好政策,在國家的土地里撿到的東西就應該上交給國家。
魏振芳的舉動,讓我國獲得了這顆世界第二、亞洲第一的天然鉆石。當國家問魏振芳想要什么獎勵的時候,她想了半天說:“要獎的話就給俺大隊買臺拖拉機吧?!痹賳査约阂裁磿r,她搖搖頭再沒說什么。
后來,縣里開了表彰會,獎給她千元獎金,給她辦理了農(nóng)轉(zhuǎn)非戶口,安排她到八O三礦當了工人。國家也獎給常林大隊24馬力拖拉機一臺。
同時,國家還國家獎給臨沭縣100萬元,獎勵岌山公社20萬元,公社利用這筆錢建了嶺南頭電灌站。
其實,這并不是臨沂第一次發(fā)現(xiàn)大鉆石了。
最初發(fā)現(xiàn)這寶藏的,是美國人和德國人。《沂州府志》記載,1907年德國人朱德爾在郯城北部開采礦三年。此后二、三十年代日本人也多次來到這里。
1937年,臨沂市郯城縣李莊鄉(xiāng)就有村民在田地里撿到一顆281.25克拉的“金雞鉆”。
而如今收藏在臨沂市平邑縣蓮花山路西段天宇自然博物館的那顆重達338.6克拉的鉆石,據(jù)說也是農(nóng)民在田地撿出的。
據(jù)專家預測,這一帶的鉆石資源儲量有1235.39萬克拉,超過100克拉的大鉆全球也不過20顆,但是在這里,已經(jīng)發(fā)現(xiàn)了5顆。2014年,臨沂市被中國礦業(yè)聯(lián)合會正式命名為“中國金剛石之都”,而臨沭享有“鉆石之鄉(xiāng)”的美譽。
為什么這里會有可能撿到鉆石呢?
這是因為這一帶的金剛石主要為零星分散的砂礦,埋層比較淺。夏天大雨過后,地表沖刷較大,晶瑩透亮的小石頭時常在陽光下熠熠發(fā)光,解放前,當?shù)厝司陀杏旰筇镩g地頭撿鉆石的習慣。
如今,來這里過周末,碰運氣的游客很多。附近村民開辦了農(nóng)家樂。不僅帶活太子參、柳編等土特產(chǎn),更讓當?shù)匾环N農(nóng)家草鞋賣火了。當?shù)貙в螘嬖V你,來這里尋寶,是一定要穿草鞋的。
這里面也有個很有意思的傳說:這一帶沙土地多,舊社會,人們買不起布鞋、皮鞋,下地就穿草鞋。忙碌一天回家后,第一件事情就是脫下草鞋后磕打一番,看看是否有附在草鞋縫里的鉆石。而一些大地主,則會集中給長工們發(fā)草鞋,然后定期收集起來燒掉,從草木灰中淘鉆石。
住在農(nóng)家樂中,問起當?shù)卮迕?,你家有撿到鉆石嗎?很多人會笑而不答。因為據(jù)說,這一帶村子里的農(nóng)民,家家都有收藏鉆石,或者一兩顆,或者十幾顆,大小不一,用紅綢子包裹著,當作傳家寶。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