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療短期殺癌(1·2) 吳懸葫2009年3月2日整理 | ||||
放射治療,須知利弊 x光射線具有較強的貫穿能力,當它穿過皮膚甚至骨骼(如顱骨)達到人體深部組織內,會產(chǎn)生游離作用,破壞細胞的化學結構,影響細胞的分裂、生長、代謝,從而將敏感的腫瘤細胞消滅,達到治療痛癥的目的。目前統(tǒng)計,半數(shù)以上的病例都需要放射治療。 放射線治療腫瘤,主要目的有:(1)術前治療:有的腫瘤較大,給手術帶來難度,采取放射線照射,將其縮小再行手術切除;(2)術后殺死殘余腫瘤細胞預防復發(fā):腫瘤在肉眼下是完全切除了,但因局部仍有殘存癌組織的可能性。因此,手術后進行局部照射治療,圍剿殘存的癌組織,為達到這一目的,還開展了術中局部照射,對預防腫瘤復發(fā)意義較大;(3)對無法手術、或有局部壓迫癥狀的癌腫,常采用這種方法可減輕患者痛苦,延長生存時間;(4)根治治療:對某些腫瘤不適宜手術,而對放射線又極為敏感的腫瘤,如鼻咽癌,早期足劑量照射,可完全控制住病情的發(fā)展。 目前放療使用的放射源主要有三類:(1)放射線同位素如“鈷射出的。、p、?射線;(2)x線治療機和各類加速器產(chǎn)生的不同能量的x線;(3)各類加速器產(chǎn)生的電子束、質子束、中子束、負,介子束等。 常用的照射方法有體外照射和體內照射兩種。體外照射,是距病人有一定距離,通常要利用電子計算機、模擬機選擇和調整合適的照射野,以保證腫瘤準確地置于放射野之中。 體內照射,是把放射性物體直接插入腫瘤內(如皮膚癌、舌癌等)或器官腔內(如食管、子宮頸)進行照射,分別稱為組織間照射和腔內照射。 放射治療既然能殺死腫瘤細胞,當然對正常細胞和正常組織也難免造成損害,典型的如鼻咽癌放療,有時導致病人視力喪失。臨床上出現(xiàn)一些異常反應。一般有下列幾種常見反應: (1)全身反應:在照射期間出現(xiàn)疲乏無力、食欲不振、口干、惡心嘔吐,白血球減少等; (2)局部反應:皮膚局部的正常反應,先變暗紅色、發(fā)癢、出水泡、脫屑等,反應嚴重可出現(xiàn)局部水腫和燒傷。 (3)臟器反應;表現(xiàn)各異:肺部出現(xiàn)急性放射性肺炎,病人可出現(xiàn)咳嗽或輕微胸部不適;腹部大腸照射出現(xiàn)水樣瀉伴有間歇性腸絞痛等;頸部照射出現(xiàn)局部皮膚萎縮,腺功能喪失出現(xiàn)口干等癥狀。所以在放射治療前、中及治療后,醫(yī)生和患者都要特別注意各臟器的反應,采取適當?shù)拇胧?,如中醫(yī)藥療法和支持療法,確保治療成功。 在放射治療期間,患者要每周復查一次白血球和血小板,發(fā)現(xiàn)明顯降低,要減量照射或停止治療。 此外,對于瘤體過大者,放療常常顯得力不從心。 細說放療(2) 放療治癌,敏感有別 放射線雖然有較強的穿透能力,但不是所有的惡性腫瘤對其都敏感。這取決于腫瘤細胞的敏感度、分化程度和分裂周期,以及腫瘤的組織形態(tài)。 腫瘤對放射敏感度與細胞分裂速度、生長快慢成正比。細胞分裂越活躍,對放射線就越敏感;換句話說,越是生長發(fā)展快的腫瘤對放射線越敏感。 同一種腫瘤的病理分化程度與放射敏感性成反比,即細胞分化程度低者放射敏感性高;反之分化程度高者放射敏感度低,這意味著越是惡性度高的細胞對放射線越敏感、有效。 從腫瘤形態(tài)看,一般外突性生長的腫瘤如乳突型、息肉型、菜花型較為敏感,而浸潤性生長的腫瘤如浸潤型、潰瘍型則敏感性較差。 (1)敏感性腫瘤:惡性淋巴瘤、神經(jīng)母細胞瘤、腎母細胞瘤、多發(fā)性骨髓瘤、小細胞未分化型肺癌、鼻咽癌等。 (2)中等敏感腫瘤:各部位鱗癌如皮膚癌、口腔癌、喉癌、肺癌、食道癌、宮頸癌、陰莖癌等。 (3)低敏感腫瘤:腺癌、惡性混合瘤如乳腺癌、甲狀腺癌、胃癌、腸癌、肝癌、肺腺癌等。 (4)不敏感腫瘤:軟組織肉瘤如纖維肉瘤、滑膜肉瘤、平滑肌肉瘤、脂肪肉瘤、成骨肉瘤及黑色素瘤等。 值得注意的是:放射敏感性與放射治愈率并不成正比。放射敏感性高的腫瘤,雖然局部療效高,腫瘤消失快,但由于它的惡性程度大,遠處轉移機會多,因而難于根治。鱗狀上皮癌的放射敏感性雖屬中等,但它的遠處轉移少,故放射治愈率較高,如皮膚癌、鼻咽癌、食道癌、外陰癌等鱗狀上皮癌。 晚期癌癥病人有明顯的惡病質,如消瘦、脫水、營養(yǎng)狀況極差、無法進行放療者可作為絕對禁忌癥。食管癌已穿孔;腔內合并大量積液,肺癌合并大量胸水,肝癌合并大量腹水等均應作為禁忌證。 前述對放射線不敏感的腫瘤,應視為相對禁忌證。放射中度敏感的腫瘤,已經(jīng)過足量放療局部又復發(fā)者,因正常組織不能再耐受第二次重復照射,應作為禁忌證,已有遠處多處轉移時也不適宜再作放療。 肺癌化療X—刀效率如何(3) 肺癌化療的治療效率為30% |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