拳諺曰:練拳不練功,到老一場空。練就深厚的功力是一個練武者的終身追求。各門各派有一些好的
功法及看家絕技。但絕大數(shù)
功法都有時間、方位及器具上的要求,有的還須配合藥物的使用,也絕非一朝一夕所能練成。這些功法絕大多數(shù)是在冷兵器時代產生的,在工作、生活節(jié)奏日益加快的今天,已不太適合普通的
武術愛好者習練。選擇一些比較簡單、易于掌握、不出偏差的功法來習練,才符合我們普通人的實際。本人根據(jù)自己的體會,愿意向大家介紹一種用磚練功的方法。磚是我們最常見的建筑材料,隨處可尋。用磚練功是一種行之有效的練功手段。其特點是簡單易學,不分一年四季,不限時間,不論場地大小,時間短(不占用工作時間)。只要有一兩塊四、五斤重的紅磚(膏磚亦可),選擇一塊安靜的地方,思想集中,凝神調息,就可以練功。這種方法很適合上班族的普通愛好者習練。
練功方法如下
1、日本培元 兩腳左右分開,略比肩寬,兩腿微屈,小腿平直,五趾抓地,上體含胸拔背。兩臂成半圓形,兩手似抱球狀,掌心相對,拇指向上,置于胸前,眼視兩掌心連線之中點上。要求:頭頸正直,下頰內收,兩掌中間距離約為10厘米,松肩垂肘、松腕,掌指自然分開。含胸正脊,松腰斂臀,意守丹田(似守非守,若有若無),每次約練十五分鐘即可收勢。
2、馬步托磚
吸氣,兩腳開立,與肩同寬,屈膝下蹲,馬步站樁。左臂內旋,手掌托于腹前,掌心向上,放置一至兩塊紅磚,右手叉腰,眼看磚,意念左手掌心內勞宮穴。然后,掌心向下,變掌背向上,用掌背托磚,意念在掌背外勞宮穴。兩手交替進行,反復練習。
呼氣,以意領氣,將內氣由丹田經會陰、尾閭、命門、大椎,而后分向兩肩井穴,再經曲池到內、外勞宮穴。意念掌內發(fā)出的內氣可將磚沖起。
3、胸前旋磚
兩腳開立,與肩同寬,身體正直,兩臂自然下垂,兩手握磚,虎口向前,放在大腿外側,雙眼平視前方。吸氣,拔頂提肛,兩臂外旋,肘彎曲,兩手提磚于胸前,拳心向后,成抱球狀,意守丹田穴。
呼氣,兩手握磚,從腕到腹(以膻中穴至丹田之距離為直徑)旋轉,順時針方向旋轉32次;逆時針方向旋轉32次。每次旋轉上行為吸氣,下行為呼氣,交替進行。意念:上行旋轉,意念在臆中穴,下行旋轉,意念在丹田穴。
4、拳磚大回旋
兩腳開立,與肩同寬,身體正直,兩手握磚放子大腿外側,兩眼平視前方。吸氣,拔頂提肛,兩手握磚,從下向左向上,上舉頭頂,意念百會穴。
呼氣,兩臂隨身體向右向后,向體前下方回旋。然后再吸氣,再由下向左、向上旋轉,這樣左右交譬,反復進行。意念:由下向上旋轉,意念膻中穴,由上向下旋轉,意念丹田穴。
5、跪步掄砸
兩腳并立,身體正直,兩臂下垂,右手握磚,目視前方。吸氣,拔頂提肛,左腳向前一步成左弓步,左手叉腰,右手握磚,直臂由下向后劃弧至頭頂上。
呼氣,右臂屈肘,向前向下掄砸,虎口朝前,在距地面半尺時,立即制動,力達磚面。左右交替,反復練習。意念:以意領氣,氣從丹田、會陰沿夾脊至大椎,經右肩井,曲池達手心及磚面。
6、掌擊磚面
先用十至十五塊磚重壘起來,上面鋪上軟棉墊(廢紙也可)三寸厚。吸氣,右大臂貼肋,小臂伸直,手離軟棉墊半尺,五指并攏,成劈掌。左小臂收至腰際,成左弓步。噴氣,手掌猛然下砍。如此一揚一砍,一吸一呼,反復練習。每次練的次數(shù)應根據(jù)各人體質及功底而定。
當練到一掌擊下,可使軟墊下磚碎數(shù)塊,再將軟棉墊加厚三寸,并抽出去兩塊磚,依上述方法反復練習。軟墊漸漸增加,磚逐漸減少,直至墊子增加厚約一尺,下面的磚減少到一、二塊時,仍能應手而碎,則
功夫告成。
意念:以意領氣,當臂上舉時,氣從丹田升到膻中;當掌用力下砍時,氣從膻中下沉丹田,經會陰、尾間、命門、大椎,再經肩井、曲池、外勞宮到內勞宮。這樣達到氣以運而實,力以柔而剛,擊碎磚石。
7、萬法歸宗
上式練完后,調患二十息(一吸一呼為一息)左右即可收功。取高勢馬步,兩手向兩側伸開,五指微散開,兩腿、兩肘微屈。意想全身之氣匯聚丹田,再用嘴勻細長地吸氣一口吞入腹內丹田;然后,意想丹田之氣緩緩向四肢百骸發(fā)散開去。兩掌摩擦至熱,輕擦面部十八次,舒展一下筋骨,放松全身肌肉,緩行十余步功畢。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