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慮和抑郁,對于一個想提高境界的人,是非常寶貴的東西,一個人想得大境界,完全沒有負面情緒的體驗,是一種缺陷。焦慮和抑郁是鍛煉一個人的極好素材。那么,怎樣戰(zhàn)勝這兩種最常見的負面情緒呢?當焦慮或抑郁襲來時,你也許會想:我不要焦慮,不要抑郁;但硬壓,往往越壓焦慮和抑郁越強烈。怎么辦呢?有這樣四個字:“不降而降”。
煩惱即菩提
文/柯云路
每個人的人生都不可避免地有著許多煩惱:家里的事,工作的事,子女的事,老人的事,人事關系方面的事,各種各樣的生活問題都給人帶來困擾,這種情況下,怎樣保持祥和的心態(tài)?
即使一個相當樂觀的人,有時也免不了某些煩惱。
煩惱,對于一個想提高境界的人來講,是非常寶貴的東西,一個人想得大境界,完全沒有煩惱的考驗是一點缺陷。煩惱即菩提,煩惱是鍛煉一個人的極好素材。
那么,怎樣戰(zhàn)勝煩惱呢?
當煩惱襲來時,你也許會想:我不要煩惱,我不煩惱。但硬壓,往往越壓越煩惱。
怎么辦呢?有這樣四個字“不降而降”。
你在煩惱時,要找到那個“真我”、“本我”,然后,用“真我”的眼睛去看待煩惱之心,任這顆心煩惱。你的“真我”會看到這樣一個過程:煩惱之心如海浪翻騰,不可遏止,一波未平,一波又起,起起伏伏,你不動聲色,冷眼旁觀,突然,它落潮了。有過這種體驗的人都會知道,當煩惱之潮落下去時,達到的境界幾乎超過許多靜心訓練中得到的身心松弛與安詳。
克服了煩惱,化煩惱為菩提,你的境界就有了長進。
在靜中求靜,比較容易,若在亂中求靜,定力無疑要高一些;無煩惱時,放松安靜是比較容易的;煩惱襲來之時,仍能放松安靜,乃是更高的境界。
做好事也要取其自然
任何事物的發(fā)展都有一個過程。即使是件好事,也要允許人們有一個認識過程。不理解可以,挑毛病歡迎。對任何事物的發(fā)展本身也要取自然態(tài),要豁達開朗。
因為有人不理解,因為事業(yè)發(fā)展不順利,你非常氣憤。其實,氣憤是沒必要的。就好像你本意是想做件好事,由于客觀原因,因為坐車誤點了,因為下雨你出不去,好事沒做成,你特別不高興。這就不好。為做好事而做好事,做不成還著急生氣、心情焦燥,這都不叫做好事。
我們常講要修德,評價一個人時愛用“德性”兩個字。說這個人好,德性好,那個人不好,德性不好。做好事為積德,做壞事為缺德。這點一般人都能領會??墒?,你如果執(zhí)著于做一件事,哪怕是一件好事,做不成就生氣,就煩躁,拿得起放不下,此乃為少德。仍然是不值得提倡的。
每個人都有獨特的生活方式,如何判斷自己的行為呢?首先,要經(jīng)常審查自己的潛意識,看看是不是在很好的境界里,看看是不是有私心,是不是有偏見,是不是時時顧慮著自己的聲望得失。如果這些曖昧之心都沒有,乃為平靜。這時,你就平平靜靜地按照自己的意愿去做,乃為有德。
所謂功德是無法計算的。計算之后就無功德了。做了好事,希望別人感謝,功德去了一半;做了好事沾沾自喜,功德就沒有了。萬事要取其自然。自然才有高境界。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