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所見的八卦圖,其實有兩種排列方式:先天八卦與後天八卦。
先天八卦也就是俗稱的伏犧八卦,後天八卦即文王八卦。
伏犧八卦
《易繫辭下》:
古者包犧氏之王天下也,仰則觀象於天,俯則觀法於地,觀鳥獸之文,與地之宜,近取諸身,遠(yuǎn)取諸物,於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類萬物之情。作結(jié)繩而為罔罟,以佃以漁,蓋取諸離。
這段話是說,伏犧式因為觀察天地萬物的現(xiàn)象,而發(fā)明了八卦。
不過,當(dāng)我們在談所謂伏犧八卦或文王八卦,或者是先天八卦與後天八卦時,指的只是八卦的排列不同而已,並不是兩種八卦長得不一樣。
伏犧八卦是以《易繫辭上》所說的:「易有太極,是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兇,吉兇生大業(yè)?!沟纳稍硭a(chǎn)生的。
見下圖:
太極指陰陽,或天地未分,渾然為一的本體。
這裡的兩儀,就是 - 和 - - 有人說是陰陽,也有人說是天地。兩種說法皆可。
四象為:老陽(或稱太陽)、老陰(或稱太陰)、少陽,及少陰。
八卦則為乾(天)、兌(澤)、離(火)、震(雷)、巽(風(fēng))、坎(水)、艮(山),及坤(地)。
事實上易經(jīng)中並無「陰」、「陽」之說法,用陰陽解易經(jīng)是戰(zhàn)國時陰陽學(xué)家所加入的觀念。然而,《莊子?天下篇》:?易以道陰陽」一語道破了易經(jīng)後來發(fā)展的本質(zhì),陰陽觀念已與易經(jīng)密不可分。
而依據(jù)上面的八卦生成原理,將它依《說卦》傳所說的「天地定位,山澤通氣,雷風(fēng)相薄,水火不相射,八卦相錯」,將它畫成一個正八角形的排列圖之後,就是先天八卦圖,如下:
事實上,既可依此卦氣演變的方式畫成8卦,當(dāng)然也可進(jìn)一步畫成64卦,因此亦有伏羲64卦圖:
後天八卦
文王八卦又稱為後天八卦,這是以東南西北的方位來定八卦的位置,由於這種排列法可配合方位,也因此更廣為應(yīng)用在風(fēng)水上。
《說卦》傳:
萬物出乎震,震,東方也。齊乎巽,巽,東南也。齊也者,言萬物之絜齊也。離也者,明也。萬物皆相見,南方之卦也。聖人南面而聽天下,嚮明而治,蓋取諸此也。坤也者,地也。萬物皆致養(yǎng)焉,故曰致役乎坤。兌,正秋也,萬物之所說也,故曰說言乎兌。戰(zhàn)乎乾,乾,西北之卦也,言陰陽相薄也。坎者,水也,正北方之卦也,勞卦也,萬物之所歸也,故曰勞乎坎。艮,東北之卦也,萬物之所成終而所成始也,故曰成言乎艮。
一般認(rèn)為,說卦這段說的即是後天八卦的定位。依此定位畫成正八角型的圖,即成後天八卦圖,如下: (注意:古時東南西北方與我們現(xiàn)在地圖相反,為:左東右西,上南下北。因為這樣的方位,正好是古時帝王「南面」(座北,而往南方看)時的實際方位剛好一致。)
聯(lián)系客服